音乐体育旅行
新高一学生将在3年后迎来全新的高考,有20种学科组合方式供考生选择,而应对新高考,岛城高中学校已经启动了全面的选课走班制度。昨天,省教育厅出台 《山东省普通高中2017级学生课
新高一学生将在3年后迎来全新的高考,有20种学科组合方式供考生选择,而应对新高考,岛城高中学校已经启动了全面的选课走班制度。昨天,省教育厅出台 《山东省普通高中2017级学生课程实施指导意见》,规范2017级学生高中三年的课程安排,实现课程、教学与高考改革的紧密衔接。
每节课时长学校自主调整
普通高中每学年41周,每周35学时,每学时按45分钟计。在保证科目教学时间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学校可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调整课堂教学时长,开展长短学时相结合的实践探索。每学年分两学期,每学期是否分学段安排课程,由学校根据实际自主确定。
根据各学科课程标准,一般1个模块教学时间36学时可获得2学分,1个专题教学时间18学时可获得1学分。模块教学时间安排一般为18学时的倍数,一般一个学科每周4学时、2学时或1学时。
音乐和美术课每年必须开
根据省教育厅的要求,普通高中课程由必修、选修I、选修Ⅱ三类课程构成。必修课程由国家统一设置,学生必须全部修习,打好共同基础,促进全面发展。必修模块学习顺序可根据学校教学情况适当调整。必修课程统一安排,选修课程根据学生自主选择、学校实际进行安排,既要与新高考有机衔接,又要有利于平稳过渡。
选修Ⅰ课程由国家统一设置,学生必须从中选择相应模块修习,满足学生升学就业基本需要,促进学生个性发展。选修Ⅱ课程由国家在必修与选修Ⅰ基础上设置的拓展、提高、整合性课程和地方或学校开发的课程组成,学生按照需要修习,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特殊需要,促进学生特长发展。
普通高中开设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含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科目和综合实践活动等国家规定课程,以及地方或学校开发的课程。
音乐、美术三个学年都必须开设。体育与健康三个学年每周必须开设,应提供模块供学生选择。同时,为了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适应高考综合改革需要,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学生发展指导等地方课程。
各校不得延长考试复习时间
根据省教育厅要求,各地和各学校应科学、均衡安排必修、选修Ⅰ、选修Ⅱ课程,创造条件赋予学生充分的课程选择权,尊重学生的课程选择,教师要准确把握课程标准和教材,围绕核心素养开展教学与评价。各学校必须开齐必修课程和学生选择的选修Ⅰ课程,逐步创造条件满足学生对选修Ⅱ课程的学习需求。
同时,省教育厅要求,各地要监督学校做好普通高中教学进度安排,周教学时间总量严格按照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安排,不得随意增减学时总量,尤其要开好技术、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和规定的专题教育课程。严禁随意压缩授课时间,延长考试复习时间。
各学校应采用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的方式,组建专门队伍。学校可通过导师制、学长制、开设学生发展指导课程等方式,建立行之有效的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开展多种形式的指导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正确认识自我,更好地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与生活,处理好兴趣特长、潜能倾向与社会需要的关系,选择适合的发展方向,提高生涯规划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并指导学生选课选考,跟踪指导学习过程,使学生完成个性化课程修习。
岛城新高一为选课走班做准备
“今年新入学的高一新生,将来都是按照新高考方案参加高考,家长和学生也都很关注。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一上学期所有的课程都会开,让每名学生对课程都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同时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青岛17中高一级部主任李同军介绍。像音乐、美术和体育等课程学校现在也都已经开设。“音乐和美术是隔周开设,体育课是每周两节,相关的课程都是按照省教育厅规定来的。”李同军介绍。他表示,以往到了高三,音乐和美术课程开设得较少,今后按照省教育厅要求把这些课程开齐开足就可以。
青岛39中高一级部主任赵晟珂表示,相关的课程学校都已经按照省教育厅的要求开齐了。 “传统文化课程也开了,现在还针对新高一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培训,让学生做好职业体验和职业规划。 ”赵晟珂说。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岛城高中学校基本上都是在高一上学期将全部科目开齐,让学生对每个科目都有个感性的认识,为将来选课走班做好准备。
修满144个学分就可以毕业
高中学生完成相应课程规定学时的学习并考核合格,即可获得相应学分,学生毕业的学分要求为144学分:
必修课程88学分
选修Ⅰ课程不少于42学分
选修Ⅱ课程 (含各学科课程标准中选修Ⅱ模块、专题教育及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不少于14学分
参加夏季高考的学生应修满语文、数学、外语学科的必修和选修Ⅰ课程学分,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中选择3科作为高考选考科目,修满必修和选修I课程学分,还可选择其他学科感兴趣的模块进行修习;参加春季高考的学生,可修满技术学科的必修和选修I课程学分。
综合实践活动主要通过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职业体验等方式实施:
考察探究活动6学分,以研究性学习活动、研学旅行、野外考察为主,学生至少应完成2个课题或项目;
社会服务活动5学分,以公益活动、志愿服务为主,3年不少于25个工作日;
职业体验活动4学分,以军训、学生发展指导为主,其中军训1学分、学生发展指导4学分(含选修Ⅱ中的1学分)。党团教育活动1学分。利用课外时间安排活动原则上不超过综合实践活动总时间的三分之一。
选修Ⅱ课程可以在各学期适当分散安排,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在高一年级开始安排。各学校要确保高二全学年和高三学年第一学期,每个学生每周至少有2个学时的选修Ⅱ学习时间。要积极开设好校本课程且每周安排不少于1学时。选修Ⅱ课程 (含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考核,由学校自主实施,其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作为地方课程纳入语文学科学业水平合格考试。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