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生旅行画家被开除
美术作品出版后原件不慎损坏画家是否还享有美术作品上的著作权?
既然已经出版,原作者当然继续享受该作品著作权。 依据《著作权法》: 第十八条 美术等作品原件所有权的转移,不
美术作品出版后原件不慎损坏画家是否还享有美术作品上的著作权?
既然已经出版,原作者当然继续享受该作品著作权。
依据《著作权法》: 第十八条 美术等作品原件所有权的转移,不视为作品著作权的转移,但美术作品原件的展览权由原件所有人享有。
第二十一条........权利的保护期为作者终生及其死亡后五十年,截止于作者死亡后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如果是合作作品,截止于最后死亡的作者死亡后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作品、著作权(署名权除外)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享有的职务作品,其发表权、本法第十条第一款第(五)项至第(十七)项规定的权利的保护期为五十年,截止于作品首次发表后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但作品自创作完成后五十年内未发表的,本法不再保护。
因此,作者手稿或电子稿只是著作载体的一种形式,未出版(美术作品发表,包括美术作品已经投稿或入展)前,如果遗失或者损毁,作者不能提供切实证据的,无法证明其拥有该作著作权。
出版以后,依法享有该作品的著作权;即使手稿、电子稿等载体损毁,依然享有其著作权。
请教从美术院校出来就真的能当上画家吗?我对美术不太了解,我妹妹...
1. 齐白石 :(1863-1957),现代杰出画家,书法家,篆刻家。
原名齐璜,纯芝,字渭青、号白石、濒生、阿芝、借山吟馆主者、寄萍老人等。
湖南湘潭人。
十二岁学粗木工,后做雕花木匠,兼习画。
亦习诗文,书法、篆刻,初为画工,为乡里人画衣冠像。
六十岁后定居北京,以卖画、刻印为职业。
生平推崇徐渭、朱耷、石涛、吴昌硕等前辈诸家,重视创新,不断变化,创造了独特不群的风貌。
所画作品,都洋溢着对生活的热爱。
其篆刻朴茂有力,书法刚劲沉着,诗文、画论也有独到之处。
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团委员,美术家协会主席。
1953年中央文化部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2. 徐悲鸿 :((1895--1953)江苏宜兴计亭人。
父亲是个贫苦的画家。
悲鸿幼年随父学画,二十岁即在上海 卖画。
1918年任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导师,后考入法国国立巴黎美术学校,其间又曾到柏林、比利时。
1927年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并兼任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
1929年任北京艺术学院院长,其间创作了大幅油画《田横五百壮士》、《奚我后》,国画《九方皋》。
抗日战争开始后赴南洋、印度等地举办画展,将全部卖画收入损献给祖国救灾抗战。
抗战胜利后回到北平,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解放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代表。
1953年因患脑溢血病逝。
这位杰出的画家,美术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为我国美术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著有《徐悲鸿彩墨画集》等。
3. 张大千 :(1901-1984)名爱,又名秀,季 菱,字大千,别号大千居士,或迳署“署人张大千”。
四川内江人,幼年受擅长绘画的母亲和以画虎著称,自号“虎痴”的二哥张善 的熏陶指引,并从名师曾农髯,李梅阉学诗文、书法和绘画。
除临摹历代名迹外,又遍游名山大川,以造化为师,经过刻苦钻研,获得了卓越揲诚就。
青年时代,即与二哥张善 齐名,二十多岁,曾赴日本留学,学过染织,回国后,一度迷于佛学,曾去宁天童寺“皈依佛门”,想当和尚,据说,他怕在头上烫九个香记,只好等待别了师父弘筏大和尚,回到现实世界来,青年时期就能画一手很好的具有石涛、八大山人画风的作品,几可乱真,所以有“南方石涛”之称。
他早年画的《石涛画册》,竟被著名鉴赏家、画家陈半丁作为石涛“真迹”珍藏起来,以夸耀于画友面前,被张大千识破指出,后来传为佳话,足以证明千在二十几岁在摹拟古人传统绘画的功力和成就,已经是惊人了。
张大千于1940年后,用了两年半的时间,对于我国敦煌洞窟,逐个整理编号,进行临摹,丰富了绘画技法。
1948年适居香港,后又旅居印度、法国、巴西等国。
1984年病逝台湾,享年八十四岁。
4. 刘海栗 :杰出的美术家、教育家、美术史家、画家。
江苏省武进县人。
1912年11月在上海乍浦路创办现代中国第一所美术学校--上海国画美术院(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前身),任校长,招收了徐悲鸿、王济远等高材生,并冲破封建势力,首创男女同校,增加用人体模特和旅行写生。
1918年到北京大学讲学,并第一次举行个人画展,收到蔡元培、郭沫若的称赞。
1919年他到日本考察绘画及美术教育,其油画作品备受日本画坛重视和推崇,被称为“东方艺坛的狮”。
1929年刘海粟赴欧洲考察美术,遍访法兰西、意大利、瑞士等国名胜,三年间创下近百幅美术作品,受到巴黎美术界好评。
曾与毕加索、马蒂斯、焚钝根等画家交游论艺。
巴黎大学教授路易、拉洛拉著文称誉他是“中国文艺复兴大师”。
解放后曾任华东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南京艺术学院院长。
1981年被聘为意大利国家艺术院名誉院士,并被授予金质奖章。
5. 潘天寿 :(1898-1971)现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
早年名天授、字大颐、阿寿、雷婆头峰寿者等。
浙江宁海县人。
平生积极从事艺术创作和艺术教育工作,为继承和发展我国传统绘画艺术,为培养美术人材等方面作出了可贵的贡献。
解放后,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曾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浙江分会主席,浙江美术学院院长、教授等职。
他精于写意花鸟和山水,偶作人物,兼工书法、诗词、篆刻等,都有很高的造诣。
尤善画鹰、八哥、松树、梅竹、蔬果、山石、野花等题材,他作画时每画一笔,都要精心推敲,一丝不苟,故落笔大胆泼辣,又能细心收拾,作品的构图,清新苍秀,笔墨色彩纵横交错,气势磅礴,趣韵横生,具有鲜明的独特风格。
他还长于表现山花、野草,笔墨挺秀多姿,艳丽生动。
画面的虚实、疏密、主宾、黑白以及强烈,又和谐协调,加之色彩的清新浓郁,画面的灵气引人入胜。
他的著作有《中国绘画史》、《雷婆头峰团瓢 画谈随笔》,以及其绘画作品《潘天寿画集》等。
6. 傅抱石 :(1904-1964)江西新喻人,早年留学日本,攻东方美术史学。
由于长期对真山真水的体察,画意深邃,章法新颖,善用浓墨,渲染等法,把水、墨、彩融合一体,达到翁郁淋漓,气势磅礴的效果。
在传统技法基础上,推陈出新,独树一帜,对解放后的山水画,起了继往开来的作用。
其人物画,线条劲健,深得传神之妙。
解放前任国立中央大学...
世界著名当代艺术家
奥古斯特·罗丹(Auguste Rodin1840~1917)简介法国著名雕塑家。
他生于一个贫穷的基督教家庭。
他的父亲是一名警务信使,母亲是穷苦的平民妇女。
罗丹从小喜爱美术,其它功课却很糟糕。
在姐姐玛丽的支持下,失望的父亲不得不同意把他送进巴黎美术工艺学校。
姐姐玛丽靠自己挣得的工钱来供给他食宿费,因此罗丹从小就深深地敬爱他的姐姐。
他14岁随荷拉斯·勒考克(Lecongde Boisbaudran)学画,后又随巴耶学雕塑,并当过加里埃·贝勒斯(Carrier·Belleuse)的助手,去比利时布鲁塞尔创作装饰雕塑五年。
1875年游意大利,深受米开朗基罗作品的启发,从而确立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
他的《青铜时代》、《思想者》、《雨果》、《加莱义民》和《巴尔扎克》等作品都有新的创造,曾受到法国学院派的抨击。
包含着186件雕塑的《地狱之门》的设计,即因当时官方阻挠而未能按计划实现,只完成《思想者》、《吻》、《夏娃》等部分作品。
他善于用丰富多样的绘画性手法塑造出神态生动富有力量的艺术形象。
生平作了许多速写,别具风格,并有《艺术论》传世。
罗丹在欧洲雕塑史上的地位,正如诗人但丁在欧洲上的地位。
罗丹和他的两个学生马约尔和布德尔,被誉为欧洲雕刻“三大支柱”。
对于现代人来说,他是旧时期(古典主义时期)的最后一位雕刻家,又是新时期(现代主义时期)最初一位雕刻家。
他的一只脚留在古典派的庭院内,另一只脚却已迈过现代派的门坎儿。
可以说,罗丹用他在古典主义时期锻炼得成熟而有力的大手,用他不为传统束缚的创造精神,为新时代打开了现代雕塑的大门;当年轻的艺术家们蜂拥而入向前跑去时,他却已入衰迈之年,他走不动了。
他的创作对欧洲近代雕塑的发展有较大影响。
罗丹的一生是被人攻击和嘲讽、同时亦为人理解和支持的一生。
但他始终以一种伟大的人格正确地面对这一切。
罗丹一生攀登,并终于登上米开朗基罗之后的又一高峰。
罗丹坚信:“艺术即感情”。
他的全部作品都证明了这一观念,都深刻揭示了人类的丰富情感。
罗丹偏爱悲壮的主题,善于从残破中发掘出力与美,这使他的艺术具备博大精深的品格。
他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创作了一种全新的艺术手法。
他的作品所体现出的思想和精神魅力,永远带给人以深沉的美,启迪着人们不停地思考。
凡高 十九世纪伟大的艺术巨匠文森特·凡·高 (本站简称凡高) 他是后期印象派的三大巨匠之一。
1853年3月30日出生在荷兰南部尊得特一个牧师家庭。
他父亲叫西奥多卢·凡·高是当地牧师。
母亲叫安娜·科尼莉亚,4年后,凡高的弟弟提奥出生,他是凡高一生中最大的也是最坚定的支持者与崇拜者。
小时候的凡高不爱学习,但他很有语言天赋。
他会说英语,德语,法语,还会用它们写信。
再加上后来学习宗教时学的拉丁语和希腊语,还有母语荷兰语,他总共会六种语言。
这说明凡高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他不是个疯子!这一点必须澄清!请见《"疯子"是不可以用来形容他的》一文。
1861年凡高进入小学读书。
1869年,16岁的凡高在画商文森特伯伯(与凡高同名,简称文森特伯伯的介绍下,进入巴黎古比尔公司(当时欧洲最大的画廊)的海牙分店工作。
这家店是文森特伯伯一手创建的。
现在的经理是年轻的特斯蒂格先生。
店里出售绘画作品和名画复制品。
凡高在那儿当店员。
后因工作出色被转到伦敦分店工作。
凡高质朴,真诚,热情的性格,使别人都很喜欢他,他的前途似乎也是一片光明,因为他的伯伯是当时欧洲最大的画商之一,而他被认为是这位著名画商的理想继承人。
凡高在这段日子里通过工作,学习了大量的艺术知识,也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凡高一生都很爱读书,从他的信中就可以看出),这使他在很年轻的时候就有了很高的艺术鉴赏力,这也为他日后成为一位杰出的艺术家打下了基础。
他最喜欢的画家是米勒,伦勃朗,布雷顿等人。
1871年,父亲被调往海尔沃特。
1872年夏天,凡高回到海尔沃特看望双亲,与在外地上学的弟弟提奥见面。
8月,提奥前往海牙,凡高与弟弟度过了一段愉快而难忘的日子。
提奥走后,他们开始了长达一生的书信来往。
这650多封凡高写给提奥的书信,是我们了解凡高的最重要的资料。
(请见本站凡高书信集) 1873年,提奥开始在古比尔公司布鲁塞尔分店工作,与凡高成了同行。
1874年,凡高在伦敦向房东的女儿求婚失败,受到了第一次巨大打击。
心灰意冷的他对工作失去了热情,顾客和同事都对他很有看法。
终在1876年初,凡高被古比尔公司解雇。
凡高通过报纸上的招聘广告,求得了一份老师的工作。
1876年4月,他来到英国的海边城镇拉姆斯盖特 ,在斯托克斯先生办的学校当没有薪水的见习教师。
7月,学校迁往艾勒沃斯,但试用期过后凡高仍没有领到工资。
他开始另谋出路。
这时,他有幸结识了当地的琼斯牧师,并在牧师所办的学校任助理教师,后来做起了助理牧师,甚至凡高有了自己的第一次传教。
这正是他梦寐以求的,因为在伦敦失恋后,就已经投身了宗教,并成了一名“宗教狂热分子”。
12月,凡高回家过圣诞节。
此后再没有返回英国。
具体原因不详。
1877年,又是在文森...
近代中国十大画家的代表作
1. 齐白石 :(1863-1957),现代杰出画家,书法家,篆刻家。
原名齐璜,纯芝,字渭青、号白石、濒生、阿芝、借山吟馆主者、寄萍老人等。
湖南湘潭人。
十二岁学粗木工,后做雕花木匠,兼习画。
亦习诗文,书法、篆刻,初为画工,为乡里人画衣冠像。
六十岁后定居北京,以卖画、刻印为职业。
生平推崇徐渭、朱耷、石涛、吴昌硕等前辈诸家,重视创新,不断变化,创造了独特不群的风貌。
所画作品,都洋溢着对生活的热爱。
其篆刻朴茂有力,书法刚劲沉着,诗文、画论也有独到之处。
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团委员,美术家协会主席。
1953年中央文化部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2. 徐悲鸿 :((1895--1953)江苏宜兴计亭人。
父亲是个贫苦的画家。
悲鸿幼年随父学画,二十岁即在上海 卖画。
1918年任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导师,后考入法国国立巴黎美术学校,其间又曾到柏林、比利时。
1927年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并兼任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
1929年任北京艺术学院院长,其间创作了大幅油画《田横五百壮士》、《奚我后》,国画《九方皋》。
抗日战争开始后赴南洋、印度等地举办画展,将全部卖画收入损献给祖国救灾抗战。
抗战胜利后回到北平,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解放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代表。
1953年因患脑溢血病逝。
这位杰出的画家,美术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为我国美术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著有《徐悲鸿彩墨画集》等。
3. 张大千 :(1901-1984)名爱,又名秀,季 菱,字大千,别号大千居士,或迳署“署人张大千”。
四川内江人,幼年受擅长绘画的母亲和以画虎著称,自号“虎痴”的二哥张善 的熏陶指引,并从名师曾农髯,李梅阉学诗文、书法和绘画。
除临摹历代名迹外,又遍游名山大川,以造化为师,经过刻苦钻研,获得了卓越揲诚就。
青年时代,即与二哥张善 齐名,二十多岁,曾赴日本留学,学过染织,回国后,一度迷于佛学,曾去宁天童寺“皈依佛门”,想当和尚,据说,他怕在头上烫九个香记,只好等待别了师父弘筏大和尚,回到现实世界来,青年时期就能画一手很好的具有石涛、八大山人画风的作品,几可乱真,所以有“南方石涛”之称。
他早年画的《石涛画册》,竟被著名鉴赏家、画家陈半丁作为石涛“真迹”珍藏起来,以夸耀于画友面前,被张大千识破指出,后来传为佳话,足以证明千在二十几岁在摹拟古人传统绘画的功力和成就,已经是惊人了。
张大千于1940年后,用了两年半的时间,对于我国敦煌洞窟,逐个整理编号,进行临摹,丰富了绘画技法。
1948年适居香港,后又旅居印度、法国、巴西等国。
1984年病逝台湾,享年八十四岁。
4. 刘海栗 :杰出的美术家、教育家、美术史家、画家。
江苏省武进县人。
1912年11月在上海乍浦路创办现代中国第一所美术学校--上海国画美术院(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前身),任校长,招收了徐悲鸿、王济远等高材生,并冲破封建势力,首创男女同校,增加用人体模特和旅行写生。
1918年到北京大学讲学,并第一次举行个人画展,收到蔡元培、郭沫若的称赞。
1919年他到日本考察绘画及美术教育,其油画作品备受日本画坛重视和推崇,被称为“东方艺坛的狮”。
1929年刘海粟赴欧洲考察美术,遍访法兰西、意大利、瑞士等国名胜,三年间创下近百幅美术作品,受到巴黎美术界好评。
曾与毕加索、马蒂斯、焚钝根等画家交游论艺。
巴黎大学教授路易、拉洛拉著文称誉他是“中国文艺复兴大师”。
解放后曾任华东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南京艺术学院院长。
1981年被聘为意大利国家艺术院名誉院士,并被授予金质奖章。
5. 潘天寿 :(1898-1971)现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
早年名天授、字大颐、阿寿、雷婆头峰寿者等。
浙江宁海县人。
平生积极从事艺术创作和艺术教育工作,为继承和发展我国传统绘画艺术,为培养美术人材等方面作出了可贵的贡献。
解放后,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曾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浙江分会主席,浙江美术学院院长、教授等职。
他精于写意花鸟和山水,偶作人物,兼工书法、诗词、篆刻等,都有很高的造诣。
尤善画鹰、八哥、松树、梅竹、蔬果、山石、野花等题材,他作画时每画一笔,都要精心推敲,一丝不苟,故落笔大胆泼辣,又能细心收拾,作品的构图,清新苍秀,笔墨色彩纵横交错,气势磅礴,趣韵横生,具有鲜明的独特风格。
他还长于表现山花、野草,笔墨挺秀多姿,艳丽生动。
画面的虚实、疏密、主宾、黑白以及强烈,又和谐协调,加之色彩的清新浓郁,画面的灵气引人入胜。
他的著作有《中国绘画史》、《雷婆头峰团瓢 画谈随笔》,以及其绘画作品《潘天寿画集》等。
6. 傅抱石 :(1904-1964)江西新喻人,早年留学日本,攻东方美术史学。
由于长期对真山真水的体察,画意深邃,章法新颖,善用浓墨,渲染等法,把水、墨、彩融合一体,达到翁郁淋漓,气势磅礴的效果。
在传统技法基础上,推陈出新,独树一帜,对解放后的山水画,起了继往开来的作用。
其人物画,线条劲健,深得传神之妙。
解放前任国立中央...
中国画家有哪些?
| 2008-8-27 20:55 最佳答案 这样写,方便你看,:) 1. 齐白石 :(1863-1957),现代杰出画家,书法家,篆刻家。
原名齐璜,纯芝,字渭青、号白石、濒生、阿芝、借山吟馆主者、寄萍老人等。
湖南湘潭人。
十二岁学粗木工,后做雕花木匠,兼习画。
亦习诗文,书法、篆刻,初为画工,为乡里人画衣冠像。
六十岁后定居北京,以卖画、刻印为职业。
生平推崇徐渭、朱耷、石涛、吴昌硕等前辈诸家,重视创新,不断变化,创造了独特不群的风貌。
所画作品,都洋溢着对生活的热爱。
其篆刻朴茂有力,书法刚劲沉着,诗文、画论也有独到之处。
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团委员,美术家协会主席。
1953年中央文化部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2. 徐悲鸿 :((1895--1953)江苏宜兴计亭人。
父亲是个贫苦的画家。
悲鸿幼年随父学画,二十岁即在上海 卖画。
1918年任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导师,后考入法国国立巴黎美术学校,其间又曾到柏林、比利时。
1927年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并兼任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
1929年任北京艺术学院院长,其间创作了大幅油画《田横五百壮士》、《奚我后》,国画《九方皋》。
抗日战争开始后赴南洋、印度等地举办画展,将全部卖画收入损献给祖国救灾抗战。
抗战胜利后回到北平,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解放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代表。
1953年因患脑溢血病逝。
这位杰出的画家,美术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为我国美术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著有《徐悲鸿彩墨画集》等。
3. 张大千 :(1901-1984)名爱,又名秀,季 菱,字大千,别号大千居士,或迳署“署人张大千”。
四川内江人,幼年受擅长绘画的母亲和以画虎著称,自号“虎痴”的二哥张善 的熏陶指引,并从名师曾农髯,李梅阉学诗文、书法和绘画。
除临摹历代名迹外,又遍游名山大川,以造化为师,经过刻苦钻研,获得了卓越揲诚就。
青年时代,即与二哥张善 齐名,二十多岁,曾赴日本留学,学过染织,回国后,一度迷于佛学,曾去宁天童寺“皈依佛门”,想当和尚,据说,他怕在头上烫九个香记,只好等待别了师父弘筏大和尚,回到现实世界来,青年时期就能画一手很好的具有石涛、八大山人画风的作品,几可乱真,所以有“南方石涛”之称。
他早年画的《石涛画册》,竟被著名鉴赏家、画家陈半丁作为石涛“真迹”珍藏起来,以夸耀于画友面前,被张大千识破指出,后来传为佳话,足以证明千在二十几岁在摹拟古人传统绘画的功力和成就,已经是惊人了。
张大千于1940年后,用了两年半的时间,对于我国敦煌洞窟,逐个整理编号,进行临摹,丰富了绘画技法。
1948年适居香港,后又旅居印度、法国、巴西等国。
1984年病逝台湾,享年八十四岁。
4. 刘海栗 :杰出的美术家、教育家、美术史家、画家。
江苏省武进县人。
1912年11月在上海乍浦路创办现代中国第一所美术学校--上海国画美术院(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前身),任校长,招收了徐悲鸿、王济远等高材生,并冲破封建势力,首创男女同校,增加用人体模特和旅行写生。
1918年到北京大学讲学,并第一次举行个人画展,收到蔡元培、郭沫若的称赞。
1919年他到日本考察绘画及美术教育,其油画作品备受日本画坛重视和推崇,被称为“东方艺坛的狮”。
1929年刘海粟赴欧洲考察美术,遍访法兰西、意大利、瑞士等国名胜,三年间创下近百幅美术作品,受到巴黎美术界好评。
曾与毕加索、马蒂斯、焚钝根等画家交游论艺。
巴黎大学教授路易、拉洛拉著文称誉他是“中国文艺复兴大师”。
解放后曾任华东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南京艺术学院院长。
1981年被聘为意大利国家艺术院名誉院士,并被授予金质奖章。
5. 潘天寿 :(1898-1971)现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
早年名天授、字大颐、阿寿、雷婆头峰寿者等。
浙江宁海县人。
平生积极从事艺术创作和艺术教育工作,为继承和发展我国传统绘画艺术,为培养美术人材等方面作出了可贵的贡献。
解放后,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曾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浙江分会主席,浙江美术学院院长、教授等职。
他精于写意花鸟和山水,偶作人物,兼工书法、诗词、篆刻等,都有很高的造诣。
尤善画鹰、八哥、松树、梅竹、蔬果、山石、野花等题材,他作画时每画一笔,都要精心推敲,一丝不苟,故落笔大胆泼辣,又能细心收拾,作品的构图,清新苍秀,笔墨色彩纵横交错,气势磅礴,趣韵横生,具有鲜明的独特风格。
他还长于表现山花、野草,笔墨挺秀多姿,艳丽生动。
画面的虚实、疏密、主宾、黑白以及强烈,又和谐协调,加之色彩的清新浓郁,画面的灵气引人入胜。
他的著作有《中国绘画史》、《雷婆头峰团瓢 画谈随笔》,以及其绘画作品《潘天寿画集》等。
6. 傅抱石 :(1904-1964)江西新喻人,早年留学日本,攻东方美术史学。
由于长期对真山真水的体察,画意深邃,章法新颖,善用浓墨,渲染等法,把水、墨、彩融合一体,达到翁郁淋漓,气势磅礴的效果。
在传统技法基础上,推陈出新,独树一帜,对解放后的山水画,起了继往开来的作用。
其人物画...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