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品<快乐旅行>>全文
《中华读书报》2018年征订正在进行,恭请读者朋友到当地邮局订阅。邮发代号1-20112月3日下午,由深圳大鹏新区综合办公室主办的第二届“大鹏自然好书奖”在深圳书城中心城南区举
《中华读书报》2018年征订正在进行,恭请读者朋友到当地邮局订阅。邮发代号1-201
12月3日下午,由深圳大鹏新区综合办公室主办的第二届“大鹏自然好书奖”在深圳书城中心城南区举行颁奖仪式,揭晓年度“十大自然好书”。
《征程》和《第三极的馈赠》分获“年度华文原创奖”和“年度国际作品奖”,奖金各3万元人民币。《征程》由作者中国古动物馆馆长王原前来领奖。《第三极的馈赠》的作者--84岁高龄的美国著名博物学家、动物保护学家乔治·夏勒博士通过视频短片表达了他荣获大鹏自然好书奖年度国际作品奖的喜悦心情。
此外,《海错图笔记》荣获年度传播奖,《假如海洋空荡荡》荣获年度思想奖,《香港方物志》荣获年度经典奖,《图案密码》荣获年度视觉奖,《像山一样思考》荣获在地关怀奖,《北京路亚记》荣获年度博物奖,《醉酒的植物学家》荣获年度生活奖,《鲸背月色》荣获自然文学奖,奖金各1万元人民币。
第二届“大鹏自然好书奖”邀请了北京大学科学传播中心教授刘华杰;森林生态学家金恒镳、自然作家徐仁修、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张劲硕、深圳本土自然作家南兆旭5位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
“大鹏自然好书奖”可能是国内第一个专为自然主题图书设立的奖项。作为国内博物学文化复兴和自然图书出版的重要推动者,刘华杰在接受中华读书报采访时表示,此奖的设立特别值得表扬。他说:“大鹏好书奖由一个城市下面的一个区政府设置,这很不可思议。北京有许多区,有海淀区有朝阳区等,哪个也没有想着设这样的奖。比深圳大的城市也有许多,但也没有设类似的奖。深圳大鹏不但设置了,而且奖金数额还不小。”他认为,这个奖对读者的阅读能发挥引导之功,对作者和出版社则是巨大的鼓励,将产生深远、积极的影响。(中华读书报对刘华杰教授的采访见下)
大鹏自然好书奖是第十八届深圳读书月的重点主题活动,主要发掘在2016年7月至2017年9月中国大陆出版的以自然为写作主题的优秀作品,以下为10本获奖图书的评介--
年度华文原创奖--《征程》

全书以科学家的第一手资料--化石为依据,辅以精美的复原图,把15个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古生物群充分展示给世人,为读者勾勒出一幅演化史上的长河画卷。手捧此书,可以触摸到几亿年前的过去,似乎也可以为我们找到一条通向未来的道路。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张劲硕
年度国际作品奖--《第三极的馈赠》

这是一本超越民族、国家、疆域的了不起好书。这些年,夏勒博士与各国政府保持良好关系,呼吁各国合作、有效保护这些珍贵的动物。他也语意深长地叮咛:许多种动物的处境常在一夜之间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看似安稳无忧一下子落入濒临灭绝的境地。他亲历这事的发生,也告诉我们:没有什么是永远安全的,一个国家如果珍爱动物,就一定要时时监控,用心守护。
--著名探险家、生态摄影家、作家徐仁修
年度传播奖--《海错图笔记》

这是一次对中国古代博物学文献的再挖掘、再整理,用现代的、科学的视野去解读古人的观察与记录。没有比较,便没有发现;古今中外的比较,不难发现今天海洋环境的恶化、海洋生物的历史变迁。本书体现了作者对当今社会、环境的深度思考与人文关怀。全书通俗易懂,诙谐幽默,秉持了“博物君”一贯的智慧,令读者耳目一新。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张劲硕
年度思想奖--《假如海洋空荡荡》

工业革命带来了科技文明的快速进展,在尖端科技与商业性捕捞的助虐下,捕捞规模与捕获数量迅速扩张。如果人类对待海洋的方式变本加厉,空荡荡的海洋很可能即将成为事实。如果掌握有海洋管理权力的国家与国际的主事者能撷取这本《假如海洋空荡荡》的资讯并推行其建议,富饶的海洋再现或许是可以期许的。
--森林生态学家、作家、翻译家金恒镳
年度经典奖--《香港方物志》

香港为何叫香港?因为与香料贸易有关。香港以前有老虎吗?确实有。在上个世纪,不时有野生华南虎攀山或渡海来香港“冬季旅行”。著名作家叶灵凤先生的《香港方物志》通篇讲述的是这类故事,它是近代中国脍炙人口的博物学小品集。在公民博物渐趋走热的今天,《香港方物志》有希望吸引一批年轻作家关注乡土,深入生活,拿起笔来为自己的家乡撰写优美的自然志、民俗志。
--北京大学科学传播中心博士生导师、作家刘华杰
在地关怀奖--《像山一样思考》

在世界出版史上,一些以自然为题材的作品带来了观念的改变和社会的变革。本书是一部充满关怀与实践力量的作品,作者不仅详细介绍了手造步道的理念和工法,并将这些理念和工法带回家乡,组织当地的义工社团,修建了一条条美丽的,造福于本土的山野步道。在这个大兴土木的年代,作者希望我们通过亲手、缓慢与自然零距离的接触,了解一个地方的物候和环境,恢复对大地的情感和温柔,弥合人与自然正在断裂的联系。
--深圳本土作家、出版人南兆旭
年度生活奖--《醉酒的植物学家》

“所有的佳酿都源于植物。”如果不是作者提醒,我们生活中的大部分人,可能已经忘记了这一点。作者用感性生动的文字、抽丝剥茧的科普分析了一款款酒的历史渊源、酿造经过和调制方法。在人类的童年时期,我们相信酒是人与神沟通的媒介。几千年来,人类用尽了才智和激情,把植物转化成美酒。作者带着我们神游时空,找回了酒的初心:简朴、纯真而浪漫。植物生酒,不品自醉。
--深圳本土作家、出版人南兆旭
年度博物奖--《北京路亚记》

《北京路亚记》说的是在首都北京周边进行假饵钓鱼的故事,但它完全不同于池塘边垂钓,而且用意并非都在于鱼。作者认为不用跟随达尔文乘坐贝格尔号,远渡重洋,在北京就能领略大自然的神奇。作者关注的不是所钓鱼的大小、多少,更关注的是自然和鱼的进化,更关注的是鱼的生活故事。长期在北京周边的各条河流垂钓,让作者熟悉了北京的水系、北京的动物、北京的植物,以及更广泛更复杂的北京的生态。
--北京大学科学传播中心博士生导师、作家刘华杰
年度视觉奖--《图案密码》

当我们走到了野外,举目四望,尽是形形色色的大自然。这些看来众多纷杂的物体表相,其实仅是由几种图案所组成。我们看花朵,看果实,看枝条,看大地的水系,起伏的山脉,看似复杂,但其中却暗藏着循规蹈矩!这本《图案密码》汇聚了很多美丽又不可思议的照片,解构藏在大自然里的各种简单的图案密码,抽丝剥茧大自然中各种类型的图案。
--著名探险家、生态摄影家、作家徐仁修
年度自然文学奖--《鲸背月色》

这是一本爱好动物者不可错过的自然书写大作,读来有如观赏慢动作的影片。读者不但可以从中获悉丰富的自然知识,且能细细品味作者诗般的叙事和感性的文笔。作者的自然书写建立在第一手取得的信息、以及阅读大量相关文献、向专家请教的科学知识的基础之上,把对一般人而言遥不可及的神秘或被误解的动物放进书里。文中除了透露这些动物的奇特行为之外,还着墨于科学家拯救它们的炽热之心与实际行动。
--森林生态学家、作家、翻译家金恒镳
“大自然之于人类心灵具有首要的重要性”
--中华读书报专访“大鹏自然好书奖”评委刘华杰教授
中华读书报:这次到深圳大鹏区参加第二届“大鹏自然好书奖”评选,您在大鹏逗留数日,请谈谈您对大鹏的印象?
刘华杰:我对大鹏印象不错,这里生态良好,物种丰富。这次住在大鹏所城东边的一家民宿,小院子非常别致,到处是鲜花。评书之外也没闲着,分别到了半岛的杨梅坑溪谷和七娘山,在山上瞧了锡叶藤、蔓九节、伏石蕨、楝叶吴萸、苏铁蕨、罗浮买麻藤、小叶红叶藤、瘤犀金龟子等。最后一天正好是立冬,到大鹏半岛最南边的西涌海滨,在大叶相思的树上见到黄猄蚁窝,还下海游了一会呢!
刘华杰
中华读书报:“大鹏自然好书奖”的设立可谓适逢其时:近年来,自然博物类图书出版数量大为增加,这方面图书的市场和读者群体也初步形成,这样一个奖项对相关好书予以遴选、表彰,对于读者是一种推荐服务,对于作者译者出版者是一种激励。请问您对“大鹏自然好书奖”的意义如何理解?
刘华杰:大鹏好书奖由一个城市下面的一个区政府设置,这很不可思议。北京有许多区,有海淀区有朝阳区等,哪个也没有想着设这样的奖。比深圳大的城市也有许多,但也没有设类似的奖。深圳大鹏不但设置了,而且奖金数额还不小。这个奖是要鼓励自然写作,增强人们对自然世界的了解,从而改进人与自然的关系。说它注重舆论引导,实实在在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也很恰当。现在进行了两届,评出的作品确实都很棒。这样的奖项如果能坚持若干年,可以猜测它的社会影响会递增的。去年颁奖时,《看不见的森林》作者哈斯凯尔激动地说,没想到中国还能设这样的奖。往大点说,这个奖也对树立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有积极作用。好的激励机制,能够鼓励作者和出版社,同时也能引导读者。现在书非常多,许多人不知道什么是好的作品。
中华读书报:能否谈谈您对国内自然博物类图书出版的总体印象?
刘华杰:近几年,这方面的图书数量迅速增加,类型也多样,应该说形势不错。但也有几个小问题,比如喜欢引进,对原创重视不够。国外的同类书当然又多又好,因为外面不是一个国家,而是N多国家,而且人家启动早,有积累。我也非常支持引进,现在引进的力度还远远不够。但是,也要着手培养本土作家。另外粗制滥造的相关图书也不少。比如法国博物学家布丰的名著《博物志》被随意改造,书商涉嫌买卖书号,在多家出版社以《自然史》为名先后出版了大同小异多个版本,而且还挺畅销。一些大的出版社也牵连其中。第三,国外一些成体系的图文并茂的优秀博物学作品,被急功近利者做了“科学”剪辑。甚至有把十多种原著编辑成一部稍加整理就在中国出版发行的。这样做或许并不违规,但是不地道,为君子所不齿。这样办事有可能破坏原著的完整性,将来别人不好再重新翻译整部原著了。
中华读书报:在这次评选出的10本书中,您个人特别喜欢的是哪一本(哪几本)?有没有您特别喜欢但是没能入选的图书?
刘华杰:10部真的都很棒,各有特点。要说偏爱嘛,我觉得《北京路亚记》《香港方物志》更特殊一些,就当下的社会发展情况它们更有现实意义。前者讲钓鱼,在首都北京周边的自然水域中用路亚钓法来钓鱼,藉此作者熟悉了北京的生态环境,生活也过得很快乐。百姓如何了解家乡以至于如何参与城市管理,这部书给出暗示。中国电视上有钓鱼频道,讲的多是鱼池坐钓,我觉得很没劲。《香港方物志》是著名作家叶灵凤先生的城市自然风物小品集,希望它完美的重现能吸引当代中国更多的作家仔细观察自然世界,写出优秀的作品。《香港方物志》实际上也有生态记录的功能。陈超群老师写的《一城草木》非常不错,也恰好是关于深圳城市植物的,没能入选,有些遗憾。我不是说它知识点上、思想上有多么了不起,而是说陈老师对第二故乡的热爱、以一个普通人的眼光观察所在城市的普通植物这种做法,具有示范意义,此书出版也确实收获了许多好评。许多人就是看了这部书而开始在生活中关注身边的花草。这比到青藏高原、亚马逊丛林、非洲草原去进行观光考察更有推广价值。顺便指出,另一种书《草木深圳》虽然形式简单,但也是急需的,其他城市也可以学习。
刘华杰:的确是这样,但也合理。前面已经说过,中国只是一个国家,人家是许多国家吗。就一对一来比,我们也差得远。比如拿中国与美国或者英国一个国家对比,我们出版的自然、博物类图书也差许多。长期以来我们不重视这些,只顾着发展或者大开发了。以前百姓的生态意识、对大自然的情感,也没有“发育”到恰当的时刻。现在基础工作也不到位,各级政府和全体百姓的生态意识还处于初级阶段。
中华读书报:对于生活在城市中的不少人(特别是年轻人)来说,接触自然的机会很有限,所以有“自然缺失症”的说法,“自然缺失”会有什么后果吗?您对“自然缺失”的人们有什么建议?
刘华杰:我不是医生,不敢细说。笼统而言,与人交往和与大自然交往都是必修课,而且都要在童年打好基础。缺了哪一个都不成。现在提“自然缺失症”,并不是说另一方面人与人交往就做得如何好了,都存在问题。相对而言,孩子要学的东西太多(指非自然方面),外语、电脑、数学、跳舞、绘画、下棋、弹琴、科技制作等,哪一个似乎都很重要。但是在我看来,孩子到野地里玩耍是最基本的,要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原因也很简单,人是动物!连一般动物都做不好,更谈不上做好一种特殊的动物Homo sapiens。常听说用“禽兽不如”来形容一个人的行为、人品不佳,其实做到如禽兽一般,还真得好好学呢!作合格的动物有多重要?那太重要啦。通过动物行为和视角,我们可以切身领会人外有他人、其他生命、土壤、岩石、河流等,感受到人是演化系统中的一个分子,人从属于这个共同体。人不能赶尽杀绝、不能涸泽而渔、不能贪得无厌,在这三个方面其他动物表现得都比人好得多。这些东西仅从书本上是学不来的。爱默生说过,“大自然之于人类心灵的影响,具有首要的重要性”;“热爱大自然的人是那种内外感觉仍然协调一致的人,他在成年之后依然保持着孩童般的纯真。”而他的学生梭罗更说过:“野地蕴涵着这个世界的救赎!”文明是靠一步一步征服野性而发展起来的,但是人类在贪欲驱动下的过度发展会导致天人系统的不适应。根据演化论,过分的不适应伤人害己,将把人类文明引向歧途,最终文明变成新型的野蛮,自毁前程。
附录:第二届“大鹏自然好书奖”五十本入围图书(序号,书名,作者,出版社,出版年月)
1.海错图笔记,张辰亮,中信出版社,2016年11月
2.白头叶猴自然史,潘文石,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12月
3.生物的“性”世界,林正焜,漓江出版社,2016年9月
4.像山一样思考,徐铭谦,北京出版社,2016年9月
5.野外观蝶,陈锡昌、杨骏、刘广,广东科技出版社,2017年6月
6.香港方物志(珍藏版),叶灵凤,商务印书馆,2017年9月
7.婆罗洲雨林野疯狂,黄一峰,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7年8月
8.荒野行吟,孙重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7年3月
9.赏叶,张碧员,人民邮电出版社,2017年4月
10.征程,[加]舒柯文、王原、[澳]楚步澜,科学普及出版社,2017年4月
11.一城草木,陈超群,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年12月
12.石头记,马志飞,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10月
13.凝固的时空,张巍巍,重庆大学出版社,2017年6月
14.拯救朱鹮,陈旭,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2016年8月
15.北京路亚记,王铮、王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年12月
16.植物Q&A,郑元春,商务印书馆,2016年11月
17.怎样观察一棵树,[美]南茜·罗斯·胡格,商务印书馆,2016年9月
18.羽毛,托尔·汉森,商务印书馆,2017年1月
19.鸟的感官,[英]蒂姆·伯克黑德,商务印书馆,2017年1月
20.海洋中的爱与性,[美]玛拉·J.哈尔特,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7年8月
21.醉酒的植物学家,[美]艾米·斯图尔特,商务印书馆,2017年1月
22.昆虫的私生活,[英]马琳·祖克,商务印书馆,2017年1月
23.听说你也是博物学家,[英]庄森·P·庄森,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年10月
24.种子的胜利,[美]索尔·汉森,中信出版集团,2017年1月
25.冬日的世界--动物的生存智慧,[美]贝恩德·海因里希,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6年7月
26.我心爱的雷龙,[美]布赖恩·斯威特克,人民邮电出版社,2016年9月
27.北极梦,[美]巴里·洛佩兹,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4月
28.动物的秘密语言,[美]雅尼娜·拜纽什,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年6月
29.第三极的馈赠,[美]乔治·夏勒,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7年1月
30.杂草记,[日]柳宗民,四川文艺出版社,2017年4月
31.动物与人类行为研究,[奥]康拉德·洛伦茨,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7年5月
32.洞穴与洞穴生命,菲利普.查普曼,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年5月
33.深海,[美]詹姆斯·内斯特,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年12月
34.世界上最老最老的生命,[美]蕾切尔·萨斯曼,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10月
35.伟大的海洋,[美]梅拉尼·L·J·斯蒂斯尼,重庆大学出版社,2017年1月
36.化石知道生命的旅程,[英]保罗·泰勒、[英]艾伦·迪亚,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年7月
37.花朵的秘密生命,[美]沙曼·阿普特·萝赛,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7年7月
38.化石,理查德·福提,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年12月
39.贝壳博物馆,[美]M·G·哈拉塞维奇、[美]法比奥·莫尔兹索恩,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9月
40.当自然赋予科技灵感,[法]玛特·富尼耶,江西人民出版社,2017年10月
41.图案密码,[英]菲利普·鲍尔,电子工业出版社,2017年8月
42.月亮,[德]贝恩德·布伦纳,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7年8月
43.千面地球,[美]罗伯特·黑森等,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4月
44.共病时代,[美]芭芭拉·纳特森-霍格威、[美]凯瑟琳·鲍尔斯,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6年9月
45.雪花的答案,[美]肯尼思·利布莱希特、[美]雷切尔·温,电子工业出版社,2017年9月
46.假如海洋空荡荡,[英]卡鲁姆·罗伯茨,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6月
47.鲸背月色,[美]戴安娜·阿克曼,中信出版集团,2017年4月
48.鸡征服世界,[美]安德鲁·劳勒,中信出版集团,2017年9月
49.野外笔记,迈克尔·坎菲尔德,南方出版社,2016年11月
50.它们没大脑,但它们有智能,[意]斯特凡诺·曼库索、[意]亚历山德拉·维奥拉,新星出版社,2017年3月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