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一个旅行的广告词
最近总有人问我明明把产品卖点表达的很好为什么我的文案还是没有多大影响力呢?你们想过吗那些看起来很充实的文案真的打动人吗?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上世纪90年代一家琴行打出的
最近总有人问我
明明把产品卖点表达的很好
为什么我的文案还是没有多大影响力呢?
你们想过吗
那些看起来很充实的文案真的打动人吗?
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上世纪90年代一家琴行打出的广告“学钢琴的孩子不会变坏”,是不是就比尽力描述学琴怎么能让孩子变得更心灵手巧要好呢?
不是所有家长都会让自己的孩子去学琴,但是所有的家长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变坏。
假如有两个美食APP,一个打出“各种美食,绝不错过!”的广告。而另一个推出了一段这样的文案:
“疲惫时,给自己做一道菜吧。锅里鸡蛋遇油的刺啦声、土豆炖牛腩汤汁沸腾的咕嘟声、可乐鸡翅翻面时粘上酱汁的颜色,这些会让你感到愉悦的。”
第二种是不是更能打动你呢?
▼
其实这两个文案都是利用了人性欲望点,对孩子的期望,对美食的渴望。
好的文案,是能够打动人心,戳中人性的欲望点的。
▼
人的欲望有哪些?
“欲”字,由谷和欠组成,按会意字解释,即“缺少谷物”,谷物即东西,而欲望就是“因缺少某种东西而产生的想要满足这种缺失的愿望”人的基本欲望可以归纳为财、色、名、食、睡五种。
还有两种延伸的欲望:自由和所爱的人。
▼
“财”
所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人生的一切努力都是在为了钱财奔波。人大都是爱钱财的,如何利用好这个欲望点呢?
在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长久的“战争”中,有这样一段。
可口可乐曾在早期退出过一款6.5盎司的包装瓶畅销市场,因为体积小而受到了欢迎,但这也成为了被百事可乐抓住的弱点。
百事可乐公司推出了每瓶容量12盎司的百事可乐包装,并且与可口可乐同价,都是5美分。此时百事可乐打出广告语“5分钱能买两份货”。从而瓜分了可口可乐的部分市场。
百事公司很好的利用了人们的“财”欲,既然差不多,为什么不选择更划算的一方呢?
▼
“色”
食色,性也。吃饭和性属于人的本能,
带有色情暗示的广告文案可不少见,我们打开手机、网页,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一些带有“性暗示”的影子。不可否认,这些确实很抓人眼球。
▼
举个经典的宝马二手车文案例子
You know you’re not the first.
But do you really care?
你知道你不是第一个,但是你真的在意吗?
巧妙的性暗示让人会意,并且让人印象深刻,但是切记不要太过,不然难免低俗。
▼
“名”
天下熙熙攘攘,皆为名利。
人都是有虚荣心的,如果能让你的消费者能因为你的产品而产生了优越感,那你已经成功了大半。
想知道我们刚刚讲述到的百事VS可口的案例中,可口可乐后来是怎么“回击”的吗?
当时可口可乐迅速推出文案主攻“我们才是正宗货”、“小瓶的更优雅”这两方面,让人觉得可口可乐比较正宗,喝可口可乐更优雅些,迅速赢回了成人市场。
利用消费者爱面子的欲望来赢回市场,实为一次成功的营销文案。
▼
“食”与“睡”
孟子云:饮食男女,人之大欲所存焉。
既然重要,那就可以从这方面打动人心。
下面的一幅“回家吃饭APP”的广告文案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
“山东到福建距离两千公里,在这不过是一碗粥的距离。”
食物与家,最暖人心。
▼
“自由”
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自由是最大的愿望。
今年4月蚂蚁花呗带来了一支特别的品牌宣传片,提出「年轻,就是花呗」。引发了不少年轻人的共鸣。
▼
小磊&艺嘉
用花呗在4个城市安家
「我们是新的游牧民族,我们的家是五湖四海」
▼
王康 快递员
用花呗分期买了第一把萨克斯
「我只是个还在追梦的平凡人」
▼
林玉苹 毕业生
用花呗开始了自己的环球旅行
「我害怕的是我的世界只有两点一线」
▼
夏欣&刘旬&皓达 创客
用花呗买了办公桌
「我的念头正在发烫 不想等它变凉」
这些朴素却引发共鸣的文案,得到了年轻人的共鸣和转发。
如果你的目标群众是年轻人,不妨试试以此打动人心。
▼
“所爱之人”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重要的人,比如父母,比如孩子。我们愿意为他们去付出、去行动。
让他们过得更好,也是我们的欲望之一。
这一点常用于公益广告、家具之类的文案当中,为家人的付出,是值得的。
▼
最后,一定要记住
你的文案是写给别人看的
人们只关心与他们有关的事情
你的文案想要要get到目标人群的点
一定要利用好这七点!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