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州旅行
【梧州旅游】求梧州旅游攻略,最好说明住哪里好点,怎么玩,交通的...
市名:扬州(英语:Yangzhou 汉语拼音:yángzhōu)简称扬,古称“广陵” 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the People's Republi
【梧州旅游】求梧州旅游攻略,最好说明住哪里好点,怎么玩,交通的...
市名:扬州(英语:Yangzhou 汉语拼音:yángzhōu)简称扬,古称“广陵” 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省份:江苏省(Jiangsu Province) 区号:0514 时间:北京时间(中国标准时间)。
UTC+8 邮编:225000 牌照:苏K 苏OK(警察和行政用车) 市花:芍药、琼花 市树:银杏、杨柳 市歌:茉莉花 政府:市委书记季建业,市长王燕文。
驻地:江苏省扬州市文昌西路8号。
人口:2007年末,扬州市户籍总人口为459.25万人。
民族:汉族占总人口的99%以上,此外还有40多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总人口2万多,占全市总人口的0.6%。
面积: 全市总面积6634平方公里。
市区面积980平方公里。
规划建成区面积420平方公里。
扬州近代名人:上一届国家总书记\主席江泽民[编辑本段]城市概况 苏中门户,园林城市。
历史上“富甲天下” 的扬州城,地处江苏省中部,东与泰州市交界,东北与盐城市交界,西南与南京市、西与安徽省天长市接壤,南临长江,与镇江隔江相望,北与淮安市毗邻;中有纵贯南北的京杭大运河与万里长江在这里交汇,历来是水陆交通枢纽、南北漕运的咽喉。
扬州市现辖广陵、维扬、邗江3个区和宝应1个县,代管江都、仪征、高邮3个县级市。
全市总面积6634平方公里,人口约460万;其中市辖区总面积98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71.9平方公里(2007年底),市辖区总人口118万(2007年底)。
扬州是全国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市、国家城市信息化试点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联合国人居环境奖获得城市。
“烟花三月下扬州”。
每年公历4月18日至5月中旬,扬州市都举行“烟花三月经贸旅游节”,此时的扬州烟雨蒙蒙,琼花盛开,花香扑鼻,是旅游的黄金季节。
瘦西湖、大明寺、个园、何园是扬州最著名的景点。
扬州是开放的新兴现代城市。
扬州历史上就是著名的开放城市。
唐代扬州是东南地区的最大都会和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四大港口之一,当时在扬外商达1万多人。
高僧鉴真大师六次东渡到达日本。
韩国的崔致远、阿拉伯的普哈丁、意大利的马可·波罗等都曾留下足迹。
1988年,扬州被批准对外开放,现已与10个国家的13个城市结为友好城市或友好合作城市。
扬州的对外经济合作不断加强,与包括德国奔驰、美国高露洁、意大利比瑞利、美国德州仪器、荷兰飞利浦等世界500强企业在内的一批大公司合资合作,已形成了汽车、船舶、电缆、精细化工、化纤及纺织面料、食品六大支柱产业和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工程三大新兴产业。
名称由来 扬州,古代有时作杨州(按:汉碑中杨字皆从“木”,从“手”系后人所改,王念孙有详细考证),杨州的名称最早见于《尚书·禹贡》:“淮海维扬州”。
这是古人心目中的一个广泛的地理概念,包括了今淮水以北、黄海、长江广大地域内的江苏、安徽、江西、浙江、福建等省。
据唐代杜佑《通典》所载,在古扬州地域内,唐代设有三十九个郡府,一百九十六个县。
这个扬州虽然包容了今天的扬州地方,但和今天的扬州是不能混为一谈的。
今天的扬州地区,春秋时称“邗”(邗国为周代的方国之一,后被吴所灭)、秦、汉时称“广陵”、“江都”等、东晋、南朝置“南兖州”、北周时称“吴州”。
汉武帝时,在全国设十三刺史部,其中有扬州刺史部。
这个刺史部管辖的范围相当于今天的安徽淮水和江苏长江以南及江西、浙江、福建三省;湖北英山黄梅、广济;河南固始、离城等地。
东汉时治所在历阳(今安徽和县),末年迁至寿春(今安徽寿县)、合肥(今安徽合肥市西北)。
三国时魏、吴各置扬州,魏的治所在寿春,吴的治所在建业(今江苏南京市)。
西晋灭吴后,治所仍在建邺(曾改名建业,后又改名建康)。
隋开皇九年改吴州为扬州,但总管府仍设在丹阳(今南京)。
唐高祖武德八年(625年),将扬州治所从丹阳移到江北,从此广陵才享有扬州的专名。
地理位置 【位置面积】扬州,地处江苏中部,长江北岸、江淮平原南端。
现辖区域在东经119°01′至119°54′、北纬32°15′至33°25′之间。
南部濒临长江,北与淮安、盐城接壤,东和盐城、泰州毗连,西与南京、淮安及安徽省天长市交界。
境内有长江岸线80.5公里,沿岸有仪征、江都、邗江2市1区;京杭大运河纵穿腹地,由北向南沟通白马湖、宝应湖、高邮湖、邵伯湖4湖,汇入长江,全长143.?3公里。
扬州城区位于长江与京杭运河交汇处,东经119°26′、北纬32°24′。
全市总面积6634平方公里。
市区面积980平方公里。
规划建成区面积420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扬州市境内地形西高东低,仪征境内丘陵山区为最高,从西向东呈扇形逐渐倾斜,高邮市、宝应县与泰州兴化市交界一带最低,为浅水湖荡地区。
扬州市3个区和仪征市的北部为丘陵。
京杭运河以东、通扬运河以北为里下河地区。
沿江和沿湖一带为平原。
境内主要湖泊有白马湖、宝应湖、高邮湖、邵伯湖等。
除长江和京杭大运河以外,主要河流还有东西向的宝射河、大潼河、北澄子河、通扬运河、新通扬运河。
[编辑本段]高等院校 扬州科教实...
宋代 越州 是今天的什么地方
夏称"於越",亦称"百越",简称"越"。
春秋时期,於越民族以今绍兴一带为中心建国,称"越国"。
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降越君,称会稽郡。
晋称会稽国,南朝时为东扬州治所。
隋开皇九年(589),改置吴州总管府,治会稽县。
大业元年(605)起称越州,此后越州与会稽郡名称交替使用。
南宋高宗赵构取”绍奕世之宏休,兴百年之丕绪”之意,于建炎五年(1131)改元绍兴,升越州为绍兴府,是为绍兴名称之由来,并沿用至今。
绍兴市是浙江省辖地级市,位于浙江省中北部、杭州湾南岸,是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文化和生态旅游城市 。
东连宁波市,南临台州市和金华市,西接杭州市,北隔钱塘江与嘉兴市相望,位于东经119°53′03"至121°13′38"、北纬29°13′35"至30°17′30"之间,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
全境域东西长130.4千米,南北宽118.1千米,海岸线长40千米,陆域总面积为8273.3平方千米。
市辖区总面积2942平方公里,人口216.1万(2013年11月数据)。
广西旅游——梧州旅游景点有哪些?
梧州位于广西东部,地处珠江流域中游。
梧州市是一个具有二千多年历史的古城,古为百越之地,广信、苍梧是古称,传说因古时盛产刺梧桐树而得名。
公元 621年(唐武德4年),改郡治为州治,将苍梧改为梧州,是梧州得名之始。
1927 年正式成立梧州市,为省辖市。
梧州市现辖万秀区、蝶山区、郊区、苍梧县、藤县、蒙山县,代管岑溪市,面积12585平方公里,人口273万,汉族占总人口的99%以上。
其中梧州市城区面积307平方公里,人口32万。
梧州市座落在浔江和桂江(其上游称漓江)的交界汇合处,背倚海拔365米的白云山,青山怀抱,绿水潆绕。
宋代诗人苏东坡于绍圣(公元1094年)曾路过梧州赋诗曰:“九嶷联绵属衡湘,苍梧独在天一方。
孤城吹角烟树里,落日未落江苍茫。
”后来,苏东坡奉赦回朝,又一次重游梧州桂江,吟出“我爱清流频击楫,鸳鸯秀水世无双”的著名佳句。
游在梧州,吃在梧州,再加上得天独厚四季如春的气候,山城梧州春夏秋冬都是旅游的好地方。
梧州市可以称得上是一个物产丰富、风景宜人的城市,各地各县都有自己的特色与产。
藤县的无籽西瓜、岑溪市的三黄鸡和"岑溪红"花岗岩都是全国有名或世界驰名。
梧州市风景也是可圈可点,这里山环水抱,风景秀丽,自宋代起就形成了脍灸人口的梧州八景,据清同治《苍梧县志》记载,此八景为:桂江春泛、云岭晴岚、龙洲砥峙、鹤岗返照、金牛仙渡、鳄池漾月、火山夕焰、冰井泉香。
虽然因时光的流逝,许多景点已经消失、淡化,但仍可以从梧州现在的风貌中寻找到原有的痕迹。
清代以梧州八景为题材制作的雕屏工艺品,1989年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馆。
现在全市共有风光、胜迹、文物点250多处,著名的有鸳江春泛、中山公园、龙母庙、西竺园、蛇园、白云山公园,以及苍梧县李济深故居、爽岛民俗风情旅游区和藤县太平狮山、蒙山县太平天国封王遗址等。
去梧州旅行的日记有哪些
梧州(壮文:VUZCOUH),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东大门,地处“三圈一带”(珠三角经济圈、北部湾经济圈、大西南经济圈和西江经济带)交汇节点,自古以来便被称作“三江总汇”,是中国28个主要内河港口城市之一,是中国西部地区十二省(区、市)中最靠近珠三角地区和粤港澳的城市,也是连接珠三角与北部湾
扬州周边地区旅游景点!
编辑词条送孟浩然之广陵 目录 【原文】 【释义】 【赏析】 【创作背景】 编辑本段【原文】 诗篇名: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代诗人李白作。
黄鹤楼,在今湖北武汉。
广陵,即今江苏扬州。
全文为:“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前两句轻快流畅,意境优美。
后两句情景交融,显示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意。
是千古传唱的名作。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白 gù rén xī cí huáng hè lóu 故 人 西 辞 黄 鹤 楼 , yān huā sān yuè xià yáng zhōu 烟 花 三 月 下 扬 州 。
gū fān yuǎn yǐng bì kōng jìn 孤 帆 远 影 碧 空 尽 , wéi jiàn cháng jiāng tiān jì liú 唯 见 长 江 天 际 流 。
编辑本段【释义】 1、黄鹤楼:旧址在今湖北武昌黄鹄矶,背靠蛇山,俯临长江。
2、之:往,去。
3、广陵:扬州的旧名。
4、故人:老朋友。
5、西辞:黄鹤楼在广陵的西面,在黄鹤楼辞别去广陵,所以说“西辞”。
6、烟花:指柳如烟、花似锦的明媚春光。
7、下:沿江顺流而下。
8、尽:消失。
9、惟见:只能见到。
10、天际:天边。
译文: 老朋友离开西边黄鹤楼,在明媚的春天里去往扬州。
孤帆远去在水天尽头,只见长江向天边奔流。
编辑本段【赏析】 名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 这两句叙述友人顺江东下扬州的情形,“烟花”两字点染出柳如烟、花似锦的一派春光,诗人送别朋友时的惆怅情绪淡淡寺流露了出来。
后两句着意描写友人“西辞”,一片孤帆,伴着诗人的朋友漂向水天相连的远方,直至帆影消失在碧空尽头,诗人却仍伫立楼头,凝眸远望,不愿离去。
诗中没一个字说到离愁别思,但字里行间却分明流露出朋友远去的惆怅与留恋。
在诗人笔下,深厚的感情寓于动人的景物描绘之中,情与景达到了高度完美的融合。
孟浩然是李白非常称赏的诗界名士,曾有“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的赠诗称誉之。
漫游天下名山名城,本是性格开放的盛唐文人的风尚,寓居湖北安陆的青年李白,早就有一番“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南穷苍梧,东涉溟海”的旅游经历。
因此他在武昌名楼——黄鹤楼,送别诗界名士——孟浩然,去游历江左名城——扬州(古时称为广陵),面对着把名楼、名士、名城联系在一起的“三名兼备”的旅游盛事,他诗情勃发,对世界的感觉是色彩明丽的,浑无丝毫感伤。
开头两句本是交待送别的时间、地点、目的地,但这种交待被“烟花三月”这个鲜丽的意象感觉化了。
李白不是有过一个“梦笔生花”的故事吗?想不到作为他的天才之象征的做梦中笔头生花,竟生成了送别时的三月烟花,赢得前人称此句为“千古丽句”。
天空也被明丽的世界感觉所感动了,它变得一碧如洗的空明,在它底下顺流行进的“孤帆远影”,何尝有一丝孤独感和苍凉感?它牵引着的是海阔天空的生命向往。
生命如流水,别情如流水,无限关注依恋的眼光追随着消失在视野之外的孤帆远影,也就化作水天与共,千古长存的长江巨流了。
名楼送名士赴名城的一瞬而永恒的情景,便成了盛唐诗人的旅游豪兴的诗化象征。
编辑本段【创作背景】 关于黄鹤楼 巍峨耸立于武昌蛇山的黄鹤楼,享有“天下绝景”的盛誉,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传说是为了军事目的而建,孙权为实现“以武治国而昌”(“武昌”的名称由来于此),筑城为守,建楼以了望。
至唐朝,其军事性质逐渐演变为著名的名胜景点,历代文人墨客到此游览,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
唐代诗人崔颢一首“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已成为千古绝唱,更使黄鹤楼名声大噪。
号称江南三大楼之一的黄鹤楼,原址在湖北武昌蛇山黄鹤矾头,相传它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1700多年来屡建屡毁,最后一次毁于清光绪十年(1884年)大火。
名楼多传说,因此使它更有神奇色彩。
据《极恩录》记载,黄鹤楼原为辛氏开设的酒店,一道士为了感谢她千杯之恩,临行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告之它能下来起舞助兴。
从此宾客盈门,生意兴隆。
过了10年,道士复来,取笛吹奏,道士跨上黄鹤直上云天。
辛氏为纪念这位帮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楼,取名“黄鹤楼”。
关于这则美丽的神话故事,历年有三种不同的说法,第一种说法认为这位仙人是黄子安,第二种说法认为是费祎,第三种说法没有仙人的名字 关于广陵(扬州) 魏晋南北朝时期长江北岸重要都市和军事重镇。
春秋末,吴于此凿邗沟,以通江淮,争霸中原。
秦置县,西汉设广陵国,东汉改为广陵郡,以广陵县为治所,故址在今江苏扬州市。
曹魏设郡,移治淮阴。
吴置广陵县于今扬州。
西晋沿魏设广陵郡,隶徐州。
初治淮阴,后移治射阳(今江苏宝应东)。
东晋还治。
广陵郡辖境相当今江苏、安徽交界的洪泽湖和六合以东,泗阳、宝应、灌南以南,串场河以西,长江以北地区。
城南四十里江滨有瓜洲镇,系扬子江中之沙碛,因其状如瓜而得名。
长江自西北六合县流入,南对丹徒县之京口,两城隔江而对,南...
13250544127是广西哪个市的手机号码
13250544127手机号码段信息如下:归属地:广东 广州 公司及网络类型:中国联通 GSM 网络 区号:020 邮政编码:510000 韶关丹霞山、广州越秀公园、清远黄龙峡漂流、广州花都芙蓉度假村、深圳世界之窗、丹水坑旅游区、信宜天马山、清新温矿泉旅游度假区红鹰拓展中心、广州宝墨园、佛山顺德长鹿休闲度假农庄等等都是广东的部分景点。
粤A是广州的车牌。
广州总面积:7434.4平方公里。
广州为广东的副省级兼省会。
广东的特产有盲公饼、菠萝蜜、麦秆贴画、吴州海蜇皮、椰子、英德红茶、沙河粉、纯正莲蓉月饼、清平鸡、荔枝、万宁燕窝、猴脑、新会葵扇、菊花龙虎凤、油头烙饼、槟榔、潮汕膏蟹、帝一神酒等等。
广州管辖范围包括南沙区、从化市、天河区、白云区、黄埔区、海珠区、萝岗区、花都区、越秀区、增城市、番禺区、荔湾区。
广州人口总数为1004.58万。
广州在广东省南部地区。
这些地区清远市、佛山市、中山市、韶关市、惠州市、东莞市都与广州相邻。
杭州的旧称有哪些
杭州在周朝以前,属于“扬州之域”。
传说在夏禹治水时,全国分为九州,长江以南的广阔地域均泛称扬州。
公元前21世纪,夏禹南巡,大会诸侯于会稽山(今浙江绍兴),曾乘舟航行经过这里,并舍其余杭(“杭”是方舟)于此,故名“余杭”。
一说,禹至此造舟以渡,越人称此地为“禹杭”,其后,口语相传,讹“禹”为“余”,乃名“余杭”。
春秋时,吴越两国争霸,杭州先属吴,越灭吴后,属越。
战国时,楚灭越国,杭州又归入楚国的版图。
秦统一六国后,在灵隐山麓设县治,称钱唐,属会稽郡。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有这样的记载:“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游……过丹阳,至钱唐,临浙江,水波恶……。
”这是史籍最早记载“钱唐”之名。
现在的市区,当时还是随江潮出没的海滩,西湖尚未形成。
西汉承秦制,杭州仍称钱唐。
新莽时一度改钱唐为泉亭县;到了东汉,复置钱唐县,属吴郡。
这时杭州农田水利兴修初具规模,并从宝石山至万松岭修筑了第一条海塘,西湖开始与海隔断,成为内湖。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杭州为吴国的吴兴郡,属扬州。
因外族相继入侵,晋室南迁,促进了江南和钱塘江两岸经济文化的发展。
这时,西湖已有“明圣湖”、“金牛湖”之称。
东晋咸和元年(326),印度佛教徒慧理在飞来峰下建了灵隐寺,这不仅是西湖最古的丛林建筑,也是江南最古老的名刹。
随后有方士许迈及葛洪等人在武林山下、韬光、宝石山一带进行写书、炼丹等活动,传播宗教,西湖名山胜水也渐次开拓。
梁武帝太清三年(549),升钱唐县为临江郡。
陈后主祯明元年(587),又置钱唐郡,辖钱唐、于潜、富阳、新城四县,属吴州。
(2)“杭州”之名首次出现 隋王朝建立后,于开皇九年(589)废郡为州,“杭州”之名第一次出现。
下辖钱唐、余杭、富阳、盐官、于潜、武康六县。
州治初在余杭,次年迁钱唐。
开皇十一年,在凤凰山依山筑城,“周三十六里九十步”,这是最早的杭州城。
大业三年(607),改置为余杭郡。
六年,杨素凿通江南运河,从现在的江苏镇江起,经苏州、嘉兴等地而达杭州,全长400多公里,自此,拱宸桥成为大运河的起讫点。
这一重要的地理位置,促进了杭州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
《隋书·地理志》记述:“杭州等郡,川泽沃衍,有海陆之饶,珍异所聚,故商贾并辏”。
这时的余杭郡有户15380,杭州户口统计由此开始。
唐代,置杭州郡,旋改余杭郡,治所在钱唐。
因避国号讳,于武德四年(621)改“钱唐”为“钱塘”。
太宗时属江南道,天宝元年(742)复名余杭郡,属江南东道。
乾元元年(758)又改为杭州,归浙江西道节度,州治在钱塘,辖钱塘、盐官、富阳、新城、余杭、临安、于潜、唐山八县。
州城的范围也随之扩大,由原来的城南沿江一带发展到今天的武林门一带。
由于运河的沟通,杭州成为货物集散地,社会经济日趋繁荣,人口也逐渐增加,唐贞观(627-649)中,已有15万余人;到开元(713-741)中发展到58万人,此时的杭州,已与广州、扬州并列,为我国古代三大通商口岸之一。
长庆二年(822),诗人白居易任杭州刺史,大规模浚治西湖,并筑堤建闸,以利农田灌溉。
又继李泌之后重修六井。
从这时起,西湖之名益彰于世。
(3)吴越国的国都 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偏安东南,建都杭州。
当时的杭州称西府或西都,州治在钱塘,辖钱塘、钱江、余杭、安国、于潜、唐山、富阳、新城八县。
在吴越三代、五帝共85年的统治下,经过劳动人民的辛勤开拓建设,杭州发展成为全国经济繁荣和文化荟萃之地。
欧阳修在《有美堂记》里有这样的描述:“钱塘自五代时,不被干戈,其人民幸福富庶安乐。
十余万家,环以湖山,左右映带,而闽海商贾,风帆浪泊,出入于烟涛杳霭之间,可谓盛矣!”吴越王钱镠在杭州凤凰山筑了“子城”,内建宫殿,作为国治,又在外围筑了“罗城”,周围70里,作为防御。
据《吴越备史》记载,这个都城,西起秦望山,沿钱塘江至江干,濒钱塘湖(西湖)到宝石山,东北面到现在的艮山门。
以形似腰鼓,故又有“腰鼓城”之称。
吴越王重视兴修水利,引西湖水输入城内运河;在钱塘江沿岸,采用“石囤木桩法”修筑百余里的护岸海塘;还在钱塘江沿岸兴建龙山、浙江二闸,阻止咸水倒灌,减轻潮患,扩大平陆。
动用民工凿平江中的石滩,使航道畅通,促进了与沿海各地的水上交通。
置“撩湖兵”千人,疏浚、保护西湖,使不被葑草淤塞。
吴越三代五帝都笃信佛教,现在杭州西湖周围的寺庙、宝塔、经幢和石窟等文物古迹,大都是那个时期的建就。
当时的杭州就有“佛国”之称。
(4)南宋时的京城 在北宋时,杭州为“两浙路”的路治;大观元年(1107)升为帅府,辖钱塘、仁和、余杭、临安、于潜、昌化、富阳、新登、盐官九县。
当时人口已达20余万户,为江南人口最多的州郡。
经济繁荣,纺织、印刷、酿酒、造纸业都较发达,对外贸易进一步开展,是全国四大商港之一。
杭州历任的地方官,十分重视对西湖的整治。
元佑四年(1089),著名诗人苏东坡担任杭州知州,再度疏浚西湖,用所挖取的葑泥,堆成横跨南北的长堤(苏堤),上有六桥,堤边植桃柳芙蓉...
赞美扬州的风景作文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我的家乡扬州是座风景优美的千年古都。
她有很多名胜古迹,是著名的旅游胜地——瘦西湖,个园、何园、大明寺等,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瘦西湖了。
历史上也有很多的诗人来赞美扬州,如徐凝的《忆扬州》,杜牧的《寄扬州》……扬州的维扬菜也是闻名全国,自称体系,色香味俱全,如“扬州炒饭”,“三头宴”等。
作为一个现代的扬州人,我更爱现在的扬州。
特别是这几年,扬州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火车开通了,长江上架起了闻名世界的润扬大桥,飞机场也在紧张的建设当中,旅游业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我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地提高起来。
我为自己是一名扬州人而感到骄傲。
同时我也会好好学习,为家乡的未来做出自己的贡献,把我们的扬州建设的更加美好。
就像江爷爷说的:“把扬州建设成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城市。
” 我爱 我美丽的家乡--扬先接受扬州历史 接着 用夹叙夹议的方法写出来即可。
。
。
。
。
。
扬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二十四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迄今已有近2500年的历史,曾是我国水陆交通的重要枢纽,东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都会,对外贸易和国际交往的重要港埠,富甲天下的商业中心,是通史式的历史文化名城。
市区现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7处。
扬州数度繁华,尤以两汉、隋唐、清代康乾年间为盛。
春秋时期,周朝在此建立干国。
干(音hán),后“干”字又加上偏旁“邑”,成为“邗”字。
公元前486年,吴灭邗,筑邗城,开邗沟,连接长江、淮河。
越灭吴,地属越;楚灭越,地归楚。
公元前319年,楚在邗城旧址上建城,名广陵。
秦统一中国后,设广陵县,属九江郡。
汉代,称广陵、江都,长期是王侯的封地。
公元589年,陈灭,建立了统一的隋政权。
隋改吴州为扬州,置总管府。
炀帝时,开大运河连接黄河、淮河、长江,扬州成为水运枢纽,不仅便利交通、灌溉,而且对促进黄河、淮河、长河三大流域的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起到重要作用,奠定了唐代扬州空前繁荣的基础。
公元605年至616年,隋炀帝三下江都(今扬州)。
618年,被部下宇文化及所杀,葬于雷塘。
619年,农民起义军李子通建都扬州,国号吴。
公元626年,复称扬州,治所自此在今扬州。
州! 展开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