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地址
一、葛兰素史克简介葛兰素史克(GSK),以研发为基础的药品和保健品公司,年产药品40亿盒,产品遍及全球市场。葛兰素史克由葛兰素威康和史克必成合并而成,于2000年12月成立。两家公
一、葛兰素史克简介
葛兰素史克(GSK),以研发为基础的药品和保健品公司,年产药品40亿盒,产品遍及全球市场。葛兰素史克由葛兰素威康和史克必成合并而成,于2000年12月成立。
两家公司的历史均可追溯至19世纪中叶,各自在一个多世纪的不断创新和数次合并中,在医药领域都确立了世界级的领先地位。葛兰素史克公司在抗感染、中枢神经系统、呼吸和胃肠道/代谢四大医疗领域代表当今世界的最高水平,在疫苗领域和抗肿瘤药物方面也雄居行业榜首。此外,公司在消费保健领域也居世界领先地位,主要产品包括非处方药、口腔护理品和营养保健饮料。
葛兰素史克是在华规模较大的跨国制药企业之一,投资总额超过5亿美元,在中国拥有5000多名本土员工,1个全球全功能的研发中心及6家生产基地:葛兰素史克在中国设立的运营公司、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合资)、葛兰素史克(天津)有限公司(合资)、葛兰素史克制药(苏州)有限公司、上海葛兰素史克生物制品有限公司、葛兰素史克生物制品(深圳)有限公司、南京美瑞制药有限公司。
2007年7月,葛兰素史克中国研发中心在上海成立,侧重于神经退行性病变的研究,目标是为多发性硬化病、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氏病等严重疾病开发新药。
葛兰素史克在中国的研发投入已使许多中国医院被纳入当地的卓越药品开发中心。葛兰素史克在中国设立临床研究中心,与30多个医学院校/医院合作了200多个药物研发项目,被公认为治疗乙型肝炎、2型糖尿病、哮喘和精神疾病领域的领导者。2003年,葛兰素史克在天津设立了非处方药研发中心。
葛兰素史克中国有处方药、疫苗和消费保健品三大业务领域,为患者提供几十种预防和治疗药物,治疗领域涵盖肝炎、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病、抑郁和焦虑、肿瘤、抗生素、解热镇痛、皮肤和性病、胃肠道、心血管和艾滋病等;同时为大众提供口腔护理产品和营养保健饮料等消费保健品。
二、审计揭露案件过程
药品价格问题一直是关乎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但让很多中国老百姓难以理解的是,知名药企的有些药品价格为什么在中国会高出其他国家好多倍。在一次税收征管审计中,审计人员以专业视角抓住关键点,并以一查到底的精神,抽丝剥茧,重拳出击,才得以揭开这一鲜为外界所知的医药行业秘密。
1、“临江国旅”的露头
2011年年初,审计署驻上海特派办组织队对某市国税局开展审计。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仔细分析了企业的年度报税资料,将营业费用居高的如药品、化妆品等行业作为此次审计关注的重点,发现一家外资药企两年营业费用约6亿元,达主营业务收入的30%。
“以审计职业的敏感,这么高的营业费用,背后很可能隐藏着‘秘密’。是虚列费用偷税,还是多列支出套取资金?必须看一看。”他们通过税务部门协调,对多家药企实地查访,并要求这些企业提供2009年和2010年两年营业费用的明细。
对药企财务资料的分析发现,药企的营销费很大一部分付给了旅行社。这些旅行社中,有国有的也有民营的。一家名叫“临江国际旅行社”(以下简称临江国旅)的民营公司作为供应商在药企中相当活跃,与许多药企都有业务往来。调查发现,有些药企第一年和某家国有企业合作,第二年就转到了临江国旅。这再一次引起了审计人员的关注。
在税务专管员的陪同下,审计人员到了临江国旅。这是一家规模不大的民营企业,公司员工20多人。但是,在临江国旅的财务账上却发现,其年收入1.5亿元,业务量相当惊人,的确可以称得上当地十大旅行社之一。令人费解的是,这些收入基本上来自各制药企业,没有散客旅游收入。
审计人员通过对临江国旅账目的分析掌握了该旅行社的成本核算方式,从中找到了与其订单成本不符的几单业务,其中计入成本的几次50万元支出进入了审计人员的视野。经查,有200多万元最终付给了天津的一家房地产公司。而这家房地产公司与临江国旅并非有直接的业务往来。询问财务人员关于这笔资金的问题,财务人员闪烁其词。
2、追踪多家药企和旅行社
在天津这家房地产公司,审计人员对临江国旅购买房产情况进行了调查。在公安机关配合下,审计人员取得了一个关键性证据,就是购房方是葛氏公司的一名业务经理,临江国旅为其支付购房款。这一线索的发现,为日后葛氏公司行贿事件的查证奠定了基础,并更加坚定了审计人员对药品行业进行“探底”的决心。
为了解开越来越多的问号,审计实施方案几经调整。审计人员从医药企业和旅行社中筛选重点企业,兵分几路进行延伸调查,将审计的触角不断扩大。从2009年1月至2010年11月,葛氏公司等数十家制药企业以会议费名义支出5.2亿元,其中支付给临江国旅就高达3亿元。
3、“会议费”的猫腻
旅行社收到制药企业资金后分期分批召集全国各地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学会的医务人员开会和旅游,地点大多选择我国的省会城市、旅游景点以及世界各地的名胜旅游城市,花费巨大。如,葛氏公司2009年4月邀请业内人士12人赴法国戛纳开会,耗资85.08万元;同年10月邀请业内人士13人赴加拿大蒙特利尔开会,耗资90.47万元;2010年7月邀请业内人士近500人在成都开会,耗资332.95万元。一些旅行社已成为制药企业违法违规向医疗机构和医药人员输送利益的专业“操盘手”。仅2009年和2010年,临江国旅就收到了葛氏公司2500多万元“会议费”。
审计人员推断,葛氏公司可能是通过旅行社套现行贿、赞助相关医药行业协会和给予代理商推广服务费等方式实施“带金销售”,向少数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部分相关医药行业协会和医院领导及医生行贿。
按照《我国药品管理法》的规定,禁止药品的生产企业、经营企业或者其代理人以任何名义给予使用其药品的医疗机构的负责人、药品采购人员、医师等有关人员以财物或者其他利益。禁止医疗机构的负责人、药品采购人员、医师等有关人员以任何名义收受药品的生产企业、经营企业或者其代理人给予的财物或者其他利益。
奇高的会议费,这一审计线索日后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经公安部门侦查发现,葛氏公司多名中层干部还涉嫌职务侵占,比如,旅行社声称组织了150人的会议,葛氏公司将150人的费用打给了旅行社,但事实上,会议只有100人参加,多出的50人的经费便留在旅行社的账上,用于给葛氏公司中层干部回扣、行贿或组织关键人物旅游。比如,临江国旅为葛氏公司人员支付天津某房地产公司的购房款。
4、案件水落石出
2013年7月,公安部首次向社会公开了英国著名制药公司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的部分高管涉嫌严重经济犯罪,被湖南长沙、上海和河南郑州等地公安机关依法立案侦查的消息,引起社会舆论巨大反响。这一案件被公安部列为2013年十大经济犯罪案件之首。当然,此案所涉及的远不只一家药企,还有相关医疗单位,甚至包括政府官员。而葛氏公司因行贿被判罚金30亿元,被媒体称为“中国史上最大罚单”。从葛氏公司“贿赂门”的曝光,人们终于看清了中国医疗行业滋生行业腐败的土壤以及医、药行业之间的潜规则:虚高的药价中包含了诸多的行贿成本。
2013年10月7日从贵州省遵义市警方处获悉,震惊中国的葛兰素史克商业贿赂案一名在逃嫌疑犯在贵州遵义市绥阳县落网,嫌犯将被当地警方移交陕西警方处理。2013年12月18日,原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黄峰平因涉嫌犯罪,由上海市人民检察院依法决定逮捕。黄峰平落马或因牵涉2013年7、8月间被披露的葛兰素史克(GSK)商业贿赂案。
2014年5月15日,经历10个多月的侦办,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葛兰素史克)涉嫌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单位行贿、对单位行贿等案已侦查终结,依法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案例整理自网络)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