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旅行青蛙+小伙伴+知乎

不知道你们朋友圈最近有没有被一种莫名其妙的“母爱”霸屏,而且主角还是一只青蛙,没错,就是一只青蛙。一话题:全民都开启“养蛙”模式“天了噜!儿子给我明信片了,照片里披着我给

不知道你们朋友圈最近有没有被一种莫名其妙的“母爱”霸屏,而且主角还是一只青蛙,没错,就是一只青蛙。

话题:全民都开启“养蛙”模式

“天了噜!儿子给我明信片了,照片里披着我给它的小毯子~”

“我蛙又出去旅行了,我没给它买护身符,希望它不要有危险。”

“我蛙终于交朋友了,欣慰~”

“呱蛙子,你还记得你的留守老母亲吗”

“还是很在意我蛙出去两天只带回一个辣椒这件事……”

前两天大家都还满满少女心地养着四个男人,一转眼,大家都开始养“儿子”了,还是一只萌萌的小蛙。

这是一款名为《旅かえる》(旅行青蛙)的小游戏,最近两天,这款小游戏一下超越了《恋与制作人》、《荒野行动》等游戏登上了App Store国区免费游戏排行榜的第一名。

这款小游戏的操作极为简单,主角是一只小青蛙,有时会待在家里,有时会背上行囊出去旅行,出门在外还会寄回外面的土特产和明信片。这一切不需要我们进行任何操作,我们只需要为它打包行李,收割一下院子里的三叶草,然后把这些三叶草拿去商店换取一些食物和装备。

但是玩家无法决定青蛙出门的时长。青蛙出门旅行后,现实时间中青蛙会消失两三个小时至三四天,这期间玩家除了收割一下院子里的三叶草,能做的只有等待,到底什么时候回来,只能说:随缘。

青蛙出门旅行的之后,我们无法干预青蛙旅行的路线,也无法进行交流,青蛙寄回来几张写真、写真里是否出现其他游戏角色(青蛙的旅行小伙伴)全看概率。

于是,我们只有看着青蛙自己吃饭自己旅行自己走走停停,然后怀疑自己存在的意义。事实上除了最开始为青蛙取了个名字证明了存在感,玩家进入游戏后基本丧失主控权,有网友称,青蛙在没有玩家的情况下,也能完成自给自足。

它仿佛成年后亲子关系的模拟,不同的是,这一次是从父母的视角出发。我们养育的那只蛙谁都不是,它就是成人后的你自己。

据了解,在日语里,青蛙和回家的发音一样。所以,无论是游戏的名字,还是青蛙本身,都有一层“回家”的意思。这个谐音梗也曾出现在《哆啦A梦》中,哆啦A梦的口袋中有一个青蛙造型的音乐盒,人们听到音乐盒发出的声音就会回家。

“旅行青蛙”为何如此受欢迎

▌“等待”的乐趣

《旅行青蛙》是一款典型的放置类游戏,放置类游戏简单来说就是放在那挂着就可以获得很多意想不到的惊喜。等待的空白期间给人们游戏者们很大的想象空间。

于是很多人会产生这样的矛盾心理:小蛙出门很久的时候,会想它,然后一边想着要下次少给它准备些行囊,让它去不了太远的地方;当看着收到的照片和小礼物时又为它高兴,又想让小蛙继续去遥远的地方看更大的世界。

在这样的心理矛盾下,很多人表示提前过上了当妈的生活,我们大多数人都经历过出门在外时,父母盼着让你回来,回家后很快就遭到“嫌弃”。

不过正是因为游戏火爆度,使得各大品牌们纷纷和这只萌萌的小蛙来了一次借势:

杜蕾斯

汉堡王

Keep

▌佛系年轻人的佛系小游戏

2017年底,“佛系”一词火了,这是一种怎么都行、不大走心、看淡一切的活法和生活方式,很多90后、00后看到后纷纷表示中招。而这只小蛙也是佛系的一个代表,自己看看书、写写字,饿了吃点,无聊了就出去走走,没有所谓的目的,也没有所谓的胜利,顺其自然,与世无争。

它的乐趣不在于竞争,不在于从中得到了什么,而是在于去感受它带给你的一种闲适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虏获了很多年轻人。

▌女性游戏市场的扩大

一直以来,游戏市场一直是男性用户的主场,但近两年,女性游戏市场不断扩大。据极光数据显示,截至1月7日,《恋与制作人》用户群中超过94.2%为女性玩家,24岁以下的占比达73.7%。

这部分受众或许与《旅行青蛙》高度重合。而且截至今年5月,《王者荣耀》中的女性玩家规模多达1.08亿,占比已经超过男性玩家高达54%。

所以,《旅行青蛙》的成功一部分原因也要归功于国内女性游戏市场的扩大,特别是在女性游戏数量增加,女性游戏产品依旧处于空缺的状态下。

但是,任何一款产品的用户都有生命周期,尤其是像《旅行青蛙》这样一款操作极简、交互佛系的游戏,生命周期恐怕只会更短。保持住用户的耐心,尽量延长他们使用产品的时间,是游戏团队下一步工作的重心。

而由于种种原因,这款游戏在用户的衰退期和流失期则将面临着比较大的风险。至于游戏团队会对此做出怎样的反应,小青蛙会不会只是昙花一现,我们拭目以待。

*文章来源:知乎网友

/End.

E26创客空间,提供个人创业培训全程指导,创业梦想路上我们并肩作战,让创业者不再孤单。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