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是一种享受 作文
我非常幸运有机会参加熙华国学院《论语》公益师资班的学习,这是一种机缘,更是一种幸福。起初报名熙华国学院论语师资班,其实根本没有想太多,只是想能陪着小朋友坚持做一件事,于是
我非常幸运有机会参加熙华国学院《论语》公益师资班的学习,这是一种机缘,更是一种幸福。起初报名熙华国学院论语师资班,其实根本没有想太多,只是想能陪着小朋友坚持做一件事,于是决定一起来学习传统文化,学习国学经典。如今,将近七个月下来,中间因为工作的变动,断断续续受到一些影响,下半部有很多课业消化得不是很及时,但是终究还是慢慢地补上了,然而下半部还是缺了一些小作文缺了一些思考当然学习效果也是打了一些折扣,甚是遗憾。不过幸运的是,师傅领进门了,修行在个人,自己还得继续加油。
那么究竟这七个月来的学习,给我带来了什么变化吗?最大的变化是,自我感觉性格变得平和多了,内心更加愉悦了。因为用心去读每一个文字,用心去面对人生、面对自己,回过头来想想和书中说的真的有些共鸣,能够感受到经典的韵味和魅力,自己也变得更加愉悦自足。当然,长路漫漫,还得继续修行。下面是一些感悟与体会:
读《论语》是一件快乐的事,是一种享受。仿佛在一个宁静的午后,安静地独坐在清泉碧水畔,内心是那么平静而又淡定,在细细品着一杯好茶。 学而开篇就教我们如何做一个悦乐君子,学得好不好,过的快不快乐,最终在于自己。
从开篇开始,每次读论语,内心就特别平和与满足。读得越多就越有体会,感觉越有味道。就像喝茶,咀一口,淡淡的,慢慢地它们就顺着舌尖流入体内,纯化了身心,顿觉一阵清香涤荡胸怀。
而论语的每一个文字也是这样,在不经意间就开始慢慢影响着你感染着你:
有时候,遇到一件事情想放弃时,不知怎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就在心里冒出来了,让我不得不坚持下去;
有时候,为工作或是孩子的教育焦虑时,“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又冒出来了,告诉我宇宙和人生是不圆满的,为何要忧成败忧得失呢?
有时候工作不如意,在怨天尤人,埋怨别人不了解自己时,“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又冒出来告诉我不怕人家不了解自己,问题是要使自己有可以为别人知道的才能本领。
感觉很多时候论语就是在帮我修心;很多时候,论语教我换一个心态换一个态度看事情。当我看待事情换了一个想法,态度从消极变成现实而积极时,事情似乎也会越来越顺,内心也越来越强大了,也不容易焦虑了。如此一来,越发觉得读论语时一件快乐的事,是一种享受,能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变化与内心的满足。
读《论语》是一次旅行,漫长却不苦闷。弥留在充满油墨清香的字里行间,感受着儒学思想的魅力:是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踏实与求是,是那“己所不欲,勿施为人”的仁爱与正直,是那“人不知而不愠”的包容与豁达,是那“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的明达与诚恳……
在这旅行中,我们遇到了一个全面、生动、鲜活的孔子;认识了一个迂阔率性、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一个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孔子。还有那率直忠勇的子路,经邦济世的子贡,好学但不知变通的颜回,质疑权威的宰予,谨慎执着的冉求,到文献大家子夏,好学善交、高调勇武的子张。每个人物都是那么鲜明的特质,或好或坏,值得我们深思。一路读来,感悟很多!古之圣贤之贤德、贤能,今人多有不及,更觉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望不可及也,更觉得我们有很多要学要悟!(题外话:感觉自己有必要好好补一下中国历史)
读《论语》更是一种学习。在“仁”的思维下,感悟人心之伟岸,让“自爱”与“爱人”这两朵人性最美好的芳花,盛开在我们的心中,“仁”,以最高的道德原则的地位,统率起忠、恕、恭、信、敏、惠、智、勇、刚、毅。
在品读间,学习修身治学之法,那是“温故而知新”,是“学而时习之”,那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是 “君子欲纳于言,而敏于行”……
在品读间,时刻提醒自己端正学习态度,那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熏陶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在品读间,体会如何修身做人:“人不知而不愠”;“吾日三省吾身”;“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孝是仁之根本。在生活中开始实践如何守孝道,以前总是觉得过年过节陪陪父母,给父母买些礼物就算是孝敬他们了。读了论语才对色难二字感触深刻。我经常也开始反省自己对待父母的时候有没有做到和颜悦色?当父母有需要的时候,很可能我们是绷着脸,装出一个很不以为然的样子,很不情愿的样子。孝是根源在心,有其心就有其色,所以能和颜悦色对待父母那就是孝。很多方面,自己还是做的不够,但是至少“色难”会经常冒出来提醒自己 警醒自己,自己也在慢慢改变之中。
在感悟中,学习如何识人用人,孔子是人际关系研究的大家,在察人方面,有高度的智慧,也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思想财富。“巧言令色,鲜矣仁”,“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听其言而观其行”,“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在感悟中,更深刻地理解了何为中庸之道。过犹不及,“我叩其两端而竭焉”,任何事情我们都要是从事物的终始、本末、正反等对立的两极来探讨和认识;中庸是一种相对静止,永远动态的前行状态。“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不恒其德,或承其羞”告诉我们立身处世要坚持原则,而坚持原则又并非排斥原则性灵活性,变化性。
读《论语》,是一场洗礼,感受到的是文化的芳香馥郁,品味到的是精神的点滴精华,领悟到的是思想的深刻内涵。读《论语》,于心灵间,荡漾起一片纯净。这一期课程虽然结束了,但是论语的学习还没结束,很多东西还需要进步思考消化,还得继续……
感谢熙华国学院,感谢王院长的带领与指导,也感谢各位同仁的陪伴,没有你们,我可能坚持不下来。
文熙三期已收到很多报名,就等你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