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中学生假期旅行收获

春节是“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暑假是“有钱没钱,出去旅游”。很多爸妈都会在暑假休年假,暑假旅行已然成为有孩家庭的刚需。暑假带不带孩子出去玩?去哪里去玩?出行方式是什么?住

春节是“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暑假是“有钱没钱,出去旅游”。很多爸妈都会在暑假休年假,暑假旅行已然成为有孩家庭的刚需。

暑假带不带孩子出去玩?去哪里去玩?出行方式是什么?住什么酒店?

这样的问话是不是很耳熟?以上爸妈暑期交流常用问句的背后,体现的不是你的教育观念,而是赤裸裸的消费层次的较量--你有钱吗?你有闲吗?

暑假的境内境外亲子夏令营,亲子自由行,已经继学区房、辅导班费用之后,位列第三大教育花钱杀手。

不管你是真心想带孩子出去放松一下,长些见识,还是满足自己和孩子的比较心,不管你有钱有闲,还是嘬牙花子勒紧了裤腰带去旅行,总之,全体社会人都已被卷入暑期旅游的洪流中,放着家里的空调不吹,非要出去浪一圈,让炙烈的阳光把灵魂灼烧得更加燥热,最终尘埃落定地发个朋友圈。

暑期旅游需要回归理性,暑期中学生亲子游更需要目的明确,规划合理。

初中生、高中生不是儿童、小学生,更不是成人。如果你家的暑期亲子游还在延续儿童和小学时期的风格,那么快点做出调整。

时不我待,一个孩子中学时代的暑假一辈子只有6个!

跟风带孩子旅游?中学生暑假一辈子只有6个,这样安排有助学习

中学生不需要泡酒店享乐式旅行

孩子尚小的时候,为了减少舟车劳顿,我们常常找不同海边,去不同的亲子酒店,然后足不出酒店,天天泡在里面。

但是,如果我们带10几岁的孩子出游,还是泡酒店享乐式旅行,就是害了孩子。

因为,在安逸豪华环境里的消磨时间,得到的多是享乐与消费。

美国教育家罗妮丽博士曾经警告过家长:“这一代小孩成年后的空虚感,与父母在他们儿时的炫耀欲密切相关。这种‘空心化’的炫耀,让孩子认识到,世间除了赚钱花钱,全无意义。”

中学生正处在三观确立的关键时期,过渡给予物质享受,有可能会导致孩子好逸恶劳。如果真有钱,拿给你的父母,他们才是到了该享受的年龄!

跟风带孩子旅游?中学生暑假一辈子只有6个,这样安排有助学习

中学生不需要走马观花打卡式旅行

10天7个国家12个城市,这种走马观花式旅游其实最浮光掠影。不信?你回家后问一问孩子,都对旅途中哪些人和事留下了深刻印象?他恐怕连景点的名字都说不出几个,反倒只记得截然不同的异国街头草木和宾馆卫生间里的直饮水。

“我在澳洲登上了热气球”“我在埃菲尔铁塔顶上吹风”“我在普罗旺斯的花海里做公主”……难道在名胜古迹照了相,在朋友圈里亮了相,就算是旅行吗?

走马观花式的旅游,起早贪黑,风尘仆仆,除了身体的疲惫和朋友圈的炫耀,孩子哪里会收获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

跟风带孩子旅游?中学生暑假一辈子只有6个,这样安排有助学习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问:既然不提倡中学生参与纯享乐式和走马观花式出行,那么什么样的旅行才适合中学生?

文艺点来讲,心灵的触动和感慨,有趣的邂逅与缺失的遗憾,可遇而不可求的不确定性--凡是禁得起领略与回味,让你有故地重游冲动的旅行,都是精彩无比的。

中学生需要一次激发学习动力的旅行

我为各位家长和同学推荐一个中学生最该去的地方,而且因为这个地方是免费的,网上也没什么可供参考的资料。

这个对中学生有百利而无一害的旅游胜地就是--大学校园!

大学校园游兼具启迪性和实用性,它为中学生和家长们提供了一个近距离接触学校,零距离畅谈未来的机会。

孩子不爱学习,假期就带他去大学校园转悠

截止至2016年,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本科高校及高职高专院校一共有2553所,遍布全国29个省市。

也就是说,无论你在教育强省,还是教育资源相对较少的地方,你总能在居住地附近找到一所大学。

注意啦,我所倡导的大学游,绝不是清北一日游。家长既要带孩子去清华转一圈,还要带孩子再去某某专科院校转一下。

带孩子去附近最好的大学看看,再去最差的大学看看。你不用开口,孩子眼中所见,心中就会有所触动。

跟风带孩子旅游?中学生暑假一辈子只有6个,这样安排有助学习

看什么,比什么?

看环境、设施:外部可见教学楼、硬件设施是否大气、完善;校园环境是否干净,优美。总之,孩子和家长看过校园后,内心有没有有所触动。

看学生在做什么:分别去顶尖高校和普通高校里面走一走,看看公告栏里的学生活动,操场上的运动身影,还有自习教室里的学习氛围……

学校档次不同,学生的精神风貌和活动风采也截然不同,让孩子亲身感受,然后想想自己未来想在哪种环境里学习和生活。

我并不推荐跟团校园游,因为,旅行团的行程并不是为某个学生个体设计的,所以不一定合适该生的兴趣。

最佳的大学游方式是,有亲戚或朋友在目标大学里工作或学习,让这些人当向导,去实验室转转,去图书馆看看,再坐在大学食堂里,听他们说说大学里的趣闻轶事……

即便在目标大学里没有熟人,去之前也可以和孩子提前查找相关资料,再去实地感受,了解真实的大学生活是怎样的,大学里的氛围是怎样的。

跟风带孩子旅游?中学生暑假一辈子只有6个,这样安排有助学习

为什么初、高中要提前去大学看看?

有调查表明,98%的中学生都仅仅以“好好学习,考个好大学”为唯一的学习目标。

同时70%的大学生对与自己所学的专业表示不满意。毕业时感到迷茫的大学生更是数不胜数。

还有不少大学生,甚至选择读研来延缓找工作的进程,但研究生毕业后,依然不知道该做些什么。

所以,不要等到高三报志愿时再迷茫。初、高中利用暑假时间,提前大学游,定好自己的目标院校,专业方向,这是家长和孩子对自己最大的负责。

趁着高考还没有来临,趁着现在还不似高三般忙碌,趁着现在的心态能够比较平和、客观,明日立秋,暑热将褪,快带孩子去大学校园里转一转吧。提前思考一下职业规划,捎带不露声色地给孩子的学习动机添砖加瓦。

漫步在绿树成荫的校园中,亲子间畅谈未来规划,强化学习动机,确定学习方向,明确职业目标。

跟风带孩子旅游?中学生暑假一辈子只有6个,这样安排有助学习

中学生需要一次实现探索欲望的旅行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行就是绝佳的体验过程,所以我们千万不要自作主张地为中学生确定旅游大热目的地。

当他读懂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美,我会带他去大漠;当他想感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那份胸襟时,我会带他去岳阳楼;当他想去见《安塞腰鼓》中那一群茂腾腾的后生,我会带他去黄土高原……

只有感兴趣的旅行才会有收获和感悟,只有满足探索欲望的旅行才会是一场灵魂之旅。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中学生的书本知识学了不少,就让一场探索发现之旅明亮眼眸,充盈精神,点亮他们的人生吧。

跟风带孩子旅游?中学生暑假一辈子只有6个,这样安排有助学习

中学生需要一次提升综合能力的旅行

台湾著名的电影编剧詹志宏先生也是一名旅行家。他曾说:“人之所以有成就,就是从小有打破舒适区的体验。当你发现,在舒适区之外,也有一片新天地,请问这样的孩子长大了,还有什么困境打得倒他?”

中学生已经有足够的能力设计旅行方案了。家长不妨给他们一些锻炼的机会:

不跟团,自己设计一次自由行方案。包括目的地,行程安排,网上订票、订酒店、规划每日出行交通方式,就餐地点等等;在陌生地使用导航到达旅游景点;在语言不通的地方利用翻译软件问路、与当地人交流;遇到突发事件,临时调整旅行计划

以上这些别致的体验,就是给孩子创造一个打破“舒适区”的体验,它可能为孩子增加了一些困难,但却也让孩子对旅程有更多的期待,培养责任感和处事能力,让旅行成为孩子成长中必不可少的阶梯

旅行,本来是一件美好而快乐的事情。不畏压力,不为炫耀,回归旅行的本质,让孩子真正获得体验,找到观察生活的源头。再好一点的话,让自己旅行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明确未来的奋斗方向。提前布局人生,早日万里鹏程。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