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教育研学旅行信息
◆经济导报记者 戚晨 沂南报道 山东省旅游发展委日前印发《山东省红色文化研学旅游实施方案》(下称《方案》)称,2018年拟在全省范围内重点打造23个红色旅游研学主题产品、培育
◆经济导报记者 戚晨 沂南报道
山东省旅游发展委日前印发《山东省红色文化研学旅游实施方案》(下称《方案》)称,2018年拟在全省范围内重点打造23个红色旅游研学主题产品、培育26个红色旅游项目、推出12个红色旅游节事活动,全面推动红色文化研学旅游发展。
“随着市场需求逐步释放,研学游作为一项新的旅游业态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成为不少旅行社与研学机构发力的新蓝海。在传统研学游相对同质化的市场竞争中,红色研学游的打造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国旅游产业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曾涛对经济导报记者表示,“红色研学游不能仅仅停留在参观革命老区等传统‘游’的过程,还要有相关‘研’和‘学’的红色内容,这才能够让研学游真正发挥价值。”
为传统路线带来活力
近日,位于沂南县马牧池乡的沂蒙红色影视基地(红嫂家乡旅游区)迎来两百位从临沂市来参加研学旅行的师生。本次研学旅行中,学生除身着红军服装体验当年的行军过程,还开展了军事训练、研读沂蒙精神红色教育展馆、研学沂蒙根据地地质地貌、体验支前劳动、探究老游戏、邮寄家书、行军拉练、情报搜索及密码破译、参演抗战实景剧等一系列研学实践活动。
“以前我们组织过孔孟故里的研学游,主要是激发孩子们对国学的情怀。这次我们与三所小学的师生共同来追寻革命足迹,感悟红色历史,让红色传承从以往的说教真正走进孩子们的生活。”负责组织此次活动的研学机构负责人李文忠对经济导报记者表示,为了丰富教育基地的教学形式,策划和活动组织老师利用景区的设施,增加了唱红歌、抬担架、挑军粮、推小车、压石碾、烙煎饼等战争年代情景的场景。尤其是孩子们可以与当地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真正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强了教育效果。
据了解,目前临沂市的红色研学游项目走在全省前列。以此次活动的沂南县马牧池乡常山庄村为例,这里是有名的抗战模范村,“红嫂”明德英乳汁救伤员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2007年,知名大型电视连续剧《沂蒙》在沂南常山庄拍摄;2008年,沂南县看好这一文化旅游项目,决定在常山庄建影视拍摄基地,累计投资达7.8亿元。创建之初,他们依托本地丰富的红色旅游历史资源,建起了由常山古村、沂蒙影视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山乡梦工场和影视基地接待中心为主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红嫂家乡暨沂蒙红色影视基地。
沂蒙红色影视基地总经理李熙鹏介绍:“沂蒙红色影视基地从创办之初,就以红色为主基调,把传承红色文化、红色基因放在首位。”
2017年国家发改委印发《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三期建设方案》,全国共228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上榜,山东占8个。据临沂市旅发委介绍,2016年,临沂红色旅游接待游客3300万人次,红色旅游总收入320亿元。在全国取消公费旅游、福利旅游的大形势下,临沂市接待游客6180.81万人次,增长9.13%,旅游消费总额631.43亿元,增长14.08%,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其主要原因就在于红色旅游的带动和拉动。
临沂市旅发委介绍,针对红色研学游,目前临沂市打造了四条红色旅游文化主线,分别是爱党爱军线、开拓奋进线、艰苦创业线、无私奉献线。“红色”旅游目的地的大背景,让当地旅游景区有了让不少景区“羡慕”的排他性功能。
“现在很多‘80后’‘90后’年轻家长愿意通过课堂之外的更多形式,来丰富孩子们的成长经历,希望孩子能够在旅游行程中收获更多。寒暑假,国内、国际出境的研学项目始终比较热门,与以往历史类、文化类的线路相比,如今红色研学游项目多是学校组织,不少其他周边省份、城市的学校也热衷于来山东组织红色研学游活动。”李熙鹏对经济导报记者表示,结合目前红色研学游的机遇,沂南县成立了红色研学游推进机构,根据红色景区特点和研学需要,设置了影视拍摄、中国红嫂纪念馆教育、山东大煎饼体验、沂蒙传统民居“干插墙”教学知识、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塑等十多个研学点。利用沂蒙老区丰富、优越的红色教育资源,把爱国主义理想信念教育与知识学习、体验实践结合了起来。
红色教育应成为核心
“研学旅行和游学产品还是有很大不同的,研学更多的是要关注学校及所学内容,没有传统的旅游淡旺季的概念。产品设计必须从研学线路、时间安排和主题设置等多角度出发。同时,红色研学游因为其深刻的思想教育内涵,还应该有效结合学生课程,最终真正达到研学旅行的目的,这就对讲解和设置环节提出了较高要求。”山东省瑞祥观光旅行社研学教育部部长程欣对经济导报记者表示,目前针对红色研学市场,他们在山东开发出了东西南北多个方向和城市的产品线路,尤其是针对代理旅行社和机构可以推广的标准化产品都在试运营中。
经济导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山东省内不少地市和旅行社推出了研学旅游产品和线路,如“跟着孔子去游学”“齐鲁文化体验游”“做个机智的小红军”等,这其中有针对国学文化比较成熟的产品线路,但是红色旅游研学的开发也仅仅是开始。
“目前不少研学机构的设计中,重‘游’轻‘学’的研学旅游产品居多。在研学线路、时间安排、主题设置等方面均出现了参差不齐的问题。比如涉及到多地、多城市的5日线路中,平均每个城市停留一天,甚至是‘下车看景,上车睡觉’传统的旅行社模式,这样的模式如果再延展到红色研学游,是很难实现教育目的的。”程欣对经济导报记者表示,研学旅行不是“说走就走的旅行”,非学校一己之力能够完成,需要专业的策划和执行团队组织,更需要结合当前教育体系的整体安排。
在学校方面看来,研学出游安全责任极其重大,教育部门、学生家长都极为谨慎;另一方面,目前研学机构鱼龙混杂,行业标准没有建立,学校在选择的过程中也非常头疼。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此前表示,研学旅行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重要的渠道和载体。研学旅行不是一般的旅游,要有课程的开发,特别是到了富有教育意义的革命传统基地和文化基地,要把文化的内涵、革命的精神讲出来,让学生受到教育。因此,要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包括讲解员的培训,要体现这份工作的专业化、规范化,要讲得深入浅出,让学生爱听、听得懂和听得进去。
山东省旅发委副主任张明池表示,目前全国都在逐步开展研学旅行,山东是首个发布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实施方案的省份,山东省旅发委也根据大形势推出《方案》,把红色研学游这一课题做好、推广好。下一步,按照《方案》,从7月份开始,山东省每个市需要确定1-2个红色研学旅游实践基地,每个实践基地选择1-2所学校开展试点工作,全面为红色研学旅游工作做科学指导。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