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旅行棋 活动反思

昨天与一个上海的朋友聊天,属于微信加了很久好友,却从未谋面的那种。找我的原因是孩子的作文太让她头疼,想让我帮她想想办法,总不能每次写作文都得老娘亲自上手吧。我心想这当妈

昨天与一个上海的朋友聊天,属于微信加了很久好友,却从未谋面的那种。找我的原因是孩子的作文太让她头疼,想让我帮她想想办法,总不能每次写作文都得老娘亲自上手吧。

我心想这当妈的真挺厉害,多少家长有心无力,自己写篇文章都是文不通字不顺的,遑论辅导孩子了。按说有这样的妈,儿子语文不该太差啊。结果一深聊,每次她改完,只对儿子说一句话:给我背下来。

你给孩子鱼吃,还递到了嘴边,却从没想到去教孩子捕鱼的方法。这也就难怪。孩子再聪明,也得自己学做饭不是,否则吃别人做的再香,也终究会变得味同嚼蜡。

在教育孩子上,凡是上点心的,没有不焦虑的。尤其是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生存压力大的绝不仅仅是成年人,孩子们要从小就学习琴棋书画、奥数英语,参加各种各样的比赛。先不管成绩如何,学了总比不学强,能多学就多学些,总之艺多不压身。

表面上看,这源于周围的环境所致。如果把培养孩子当成一场网络游戏,当所有的父母都在不遗余力给孩子购买各种装备时,你让孩子赤膊上阵,那游戏里谁先死,这还用说吗?你想跳出来,说咱不玩这个游戏了行不行。

行,但你得强大到敢用孩子的未来做赌注,强大到自己有本事保证孩子未来有个体面而无忧的生活。

可现实是,你不玩这个游戏就没得玩。不管最后是半途出局还是会坚持到底,只有玩了才知道。不是有句名言吗,不出发,永远不知道目的地在哪里。人总得走些弯路,过些沟沟槛槛,才知道自己想去哪里。

也有个给孩子报了一堆辅导班的家长说,本来她也没想让孩子学这么多,一直坚持给孩子更多自由的时间。可是和一个孩子已经上了大学的亲戚的攀谈中,让她不敢再坚持自己的做法。

亲戚说,孩子刚上大学,回来过的第一个假期就不停地和我埋怨,小时候为什么不多让我学点乐器啊,舞蹈,画画什么的,我现在什么也不会,学校的各类活动我只有当观众的份。

听着孩子的报怨,当妈的哑口无言。于是奉劝这位家长,趁着孩子小,多学点东西吧,你以为给了她快乐的童年,其实现在的孩子哪知道该怎样才算快乐童年啊,等大了那时候不快乐了,才是真的没有快乐童年啊。

这话听上去好有哲理,那个家长恍若醍醐灌顶,于是一股脑给孩子报了各种课外班。

后来她还和我说,现在孩子虽然很忙很累,但看上去也没觉得她反对,闹意见,虽然看不出来她在哪个方面有天赋,但每次都是乐呵呵屁颠屁颠地去学。

家长脸上露出欣慰的笑,那是一种如释重负又心有所向的笑。看上去,她真的没那么焦虑了。

2

最近有个新闻很火,一个学霸12年未回家过年,6年前切断与家里的所有联系,写了万字长文血泪成长史。在他眼里,父母有着变态般的控制欲,从小到大都是在控制自己,自己的任何想法都得不到家人的支持,就算最后上了大学,父母那一双无形的手仍然无处不在。而这个当地的高考壮元,北大学子,在留美归来后,也并未功成名就,更没有衣锦还乡之举,我们眼中别人家的孩子,现在变成了无家的孩子。

而在随后对其父母的采访中,他们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自责与对孩子的愧疚,反而更多是不理解,也仍然相信孩子会明白他们的良苦用心并且回心转意。

网友们也是各持一词,一如事件双方当事人,各说各的理。似乎都值得同情,又觉得都有过错。

《中国式离婚》里林小枫讲过一个故事:一个即将出嫁的女孩儿,问她的母亲婚后应该怎样把握爱情,她的母亲从地上捧起一捧沙子,女孩看见沙子在母亲的手里,圆圆满满的,没有一点流失,没有一点洒落,母亲突然用力把双手握紧,沙子立刻从母亲的指缝间泻落下来,当母亲再张开手的时候,手里的沙子已经所剩无几了。

虽然故事在讲爱情的道理,可是换到父母与子女身上,又何尝不是如此。

父母越是想紧紧的抓牢孩子,反而容易失去理解,失去原则,失去彼此之间本来应该保持的宽容和距离。孩子越是想摆脱父母,反而越容易走向极端,造成与父母的水火不容。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拥有美满的生活,每个孩子呢,也都希望父母能健康幸福。但是这需要能力,这个能力就是:彼此尊重。

也许父母一生也学不会尊重孩子,也许孩子一生也不会理解父母。父母和孩子就像两条线,刚开始时纠缠在一起,像麻花一样,怎么解也解不开。后来,孩子大了,父母老了。又变成了两条平行线,在朝着一个方向一直延伸,可是永远不会再有交集。

父母希望孩子能靠近自己,而孩子呢,则希望父母不要靠自己太近。

就这样,两条平行线时而贴得很近,时而又相距甚远。如连绵的山峰起起伏伏,亦如峰项,亦如浪谷,却永远不会重叠。

3

现在很多年轻人都在玩旅行青蛙,看着青蛙旅行,睡觉,吃饭,读书,觉得很像自己的生活,一直都是一个人。甚至有人自嘲自己是“空巢青年”,年纪轻轻就过上了老年人的孤独生活。可是也有这样的留言:玩过这个游戏之后,特别想给家里打个电话。

很快就要过年了,那个学霸的父母每年春节都会和亲戚朋友说儿子在美国太忙,回不来。今年,他们不需要再编任何谎话。只是没变的,恐怕依然是他们要自己过这个年。

愿每个孩子都能被尊重,愿每个父母都能被理解。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