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关于旅行的书信

天津北方网讯:书文传情,纸墨留香。日前,开发区社区学院发起“写一封家书”活动,邀请学院师生用书信体的形式,以“学习”为主题给亲朋好友写一封家书,讲述学习与生活,分享生活感悟

天津北方网讯:

书文传情,纸墨留香。日前,开发区社区学院发起“写一封家书”活动,邀请学院师生用书信体的形式,以“学习”为主题给亲朋好友写一封家书,讲述学习与生活,分享生活感悟。原以为书信已过时,响应者寥寥无几,没想到,征集尚未结束,已有多封家书来稿。其中有对学习的交流,也有对新时代的祝福,让大家仿佛重新回到了手写书信的年代。 家书寄情文字代代留存

“成儿你好,你从微信发来的照片都看到了,知你们安抵法国,甚慰。旅途在外,注意起居,注意安全……网络时代了,照片、视频通过网络迅速传播了,写信成了‘落伍’的事,赶不上飞速发展的需要了,但我还是觉得写信好,鸿雁传书,鱼传尺素,多少美好的关于书信的故事啊!写信是怀旧的,是传统,是慢节奏,愿这封信也能给你留下一个美好的瞬间。”这是一封父亲写给儿子的信。恰逢儿子一家出国旅行,写信人冯竺在信中与儿子探讨着这趟亲子旅行,他希望儿子能将这次旅行认真记录下来,形成文字。“文字能够流传得更久远,给下一代留下东西。”冯先生说,这封信是他用电脑写的,已经通过微信发给了儿子,希望保留到将来,长大后的小孙女也能看到。

得知社区学院的“写一封家书”征文活动后,冯竺还从玻璃板下面拿出了珍藏多年的一封家书。是其母亲在2006年写给他的信,看起来更像是一幅软笔书法作品,字迹工整娟秀,“竺儿,你喜阅读古诗词,也喜写作古诗词,读写赏析古诗词怡情悦性,是一种美的享受,愿你永远生活在美好中……”冯先生告诉记者,自己57岁生日那天,母亲将一本古典诗词集作为生日礼物送给了自己,并随书送了这样一封信,他格外珍惜,一直保留至今,所以更加感到留下文字很好。

遥寄相思读者泪眼朦胧

截至目前,社区学院已收到不少书信投稿,有电子版的,也有手写的。有的收到了回音,有的则是永无回声的思念。“当我在这里给你写信的时候,你离别我们已整整35年了……或者这是一封永远也发不出的信,但我想在那遥远的天国,你一定能听见弟弟哽咽着对你的深情诉说……”这是投稿人明泉写给过世多年的姐姐的家书,他在字里行间怀念着病逝的姐姐,同时告诉姐姐,她的兄弟已替她实现了大学梦。

“老伴:今年的四月一日你已离开我整整一年啦!这三百六十五个日日夜夜里,每时每刻都在思念你。自你生病直到离去,这十五个年头里,照顾你的生活起居已成了我生命中的全部……这十五年虽然漫长,可是我并不满足于十五年的艰辛守候。我真的希望再有十五年或更多!”这是范胜利写给老伴的信,老伴一年前过世了,他将思念变成一字一句,写了一封不会有回信的家书。他的情深义重,让读信人泪眼朦胧。

动笔写信弘扬传统文化

目前,社区学院正在通过微信公众号逐一分享家书,这些家书也得到了网友们的阅读、转发与点赞。为何会发起“写一封家书”活动?社区学院的王院长告诉记者,学院一直在推动创建学习型家庭,同时发现有些家庭在教育子女的方法上欠妥,于是发起“写一封家书”活动,想让大家以“学习”为主题给亲友写信,相互分享心得体会,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王院长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写信变得“奢侈”,但是写信是对传统文化更好的延续,动笔写信也是对传统文化的弘扬。记者许卉

(北方网编辑欣文)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