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青蛙旅行珍品为什么

这几天“旅行青蛙”忽然到了一个井喷的状态,朋友圈到处刷屏、各微信公号讨论背后深意,杜蕾斯第一时间出了文案,完全坐实了这只青蛙的火爆地位。办公室也是人手一只,大家每天见面

这几天“旅行青蛙”忽然到了一个井喷的状态,朋友圈到处刷屏、各微信公号讨论背后深意,杜蕾斯第一时间出了文案,完全坐实了这只青蛙的火爆地位。

办公室也是人手一只,大家每天见面第一件事就是问候彼此……的蛙。

百无聊赖的下午,一个疑惑在我们中间产生:为什么这个青蛙会这么火?

几乎不分年龄不分性别不分喜好,每个人都在养蛙。无论是“王者荣耀”还是“恋与制作人”,甚至连“跳一跳”都没有火到这么高的密度。

我想到了一个终极原因:

因为这只蛙要的不多,而我们愿意付出的,刚好就是这一点点。

首先,它好养。

游戏的经济来源是门口的三叶草,自动一茬茬生长,收割方式就是滑滑手指,现实中要是这么容易赚钱就好了。

相比那些一道道过关换取代币、三不五时要投入现金的游戏,这只青蛙绝对属于低门槛、低成本、好养活的。

我们愿意在游戏里付出的劳动和钱就那么一点。

其次它不用操心。

主要是操心也没用。这个自带佛系属性的青蛙完全随缘生长。你控制不了它的身体,更不用顾念它的心情。

它锁了门关了灯,一个人出去旅行。我们不用给它打包行李也不用塞点盘缠,只要哀嚎一句:“我的崽呀,什么时候回家呀,妈妈想你呀。”

结束。

它出门在外杳无音信,我们就去朋友圈里发张图:蛙出门的第三天,想他。然后数一数点赞数。

结束。

它打开锁开了灯,回到家看书、吃饭、写字、削木头,我们不用给他准备接风晚宴,也不用烧热水铺棉被,只要快乐地在心底欢呼一句:“回家啦?蛙好乖啊。”

结束。

它带朋友回来,我们默默看了30秒,发觉没什么变化,于是关掉界面继续刷微信。

结束。

这只青蛙能降低风险回报率

所有当红游戏都能给我们胜利、通关、限量皮肤、随机宝物以及满满当当的成就。但是它们索取的更多,要我们很多很多的时间、精力还有真金白银的现钱。

肯为游戏付出这么多心力的人,怎么说都是少数。

而这只青蛙能击中更多人的弱点,更符合我们对于付出和收获的底线:它能回报我的只有一点点,刚好,他向我索取的也只有这么一点点。

在经济心理学中有个著名的“展望理论”,研究风险与回报的关系,其中有个调查叫“确定效应”。

举例:如果给你两个选择(此例来自知乎温义飞)……

1.你可以立即得到4000块现金。

2.你可以有80%的机会得到5001块现金。

纯粹看数据的话,似乎2能大概率得到更多的钱。但是在真实试验中,大多数人的选择是1,即“宁愿牺牲一些利益也要确认收益”。所以,人类的不理性思维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大多数人在面临获利的时候是要规避风险的”。

由此可见,很多游戏更好玩、回报更大,但是投入的风险成本也更高。而一个相对降低收益且风险小的游戏,会满足大多数人的心理预期。

所以,不仅仅是90后靠着佛系精神在推动这个游戏,它的这个制衡点恰好抓住了全人类的软肋,才会演变成全民狂欢。

年轻人把蛙当成什么来养?

我不赞同一些公号说“养蛙游戏让年轻人懂得了带娃的不易”,这话一定是有娃的人YY出来的。

年轻人也不会因为养了这个青蛙,成为某些公号所说的“懂得父母不易、哺育之恩”。有这种思想的大V,你们老了,看什么都联想“养儿方知父母恩”。

有个热帖说这个游戏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动力--“孤独”。

从开发者角度来看,这个答案有点接近了。这个游戏的出品公司HIT-POINT工作室带有强烈的日系治愈风格,之前做过同样文艺的养成类游戏“猫咪后院”。

而这次新研发的“旅行青蛙”作为升级版,不但没有增加难度,反而精减到不能再减。

这确实和日本崇尚孤独的属性有关。经常去日本旅游的人会发现,那里随处为孤独者做了准备。

拉面店的桌子前都有隔板,如果是单身客人,吃面时就会拉起隔板,不受旁人干扰。

很多快餐店和咖啡店也有简单隔断出的“一人座”,甚至旅行大巴都宁可牺牲座位数量,做成一排排的单人座,这种疏离强迫症是多严重啊?

HIT-POINT工作室说,“旅行青蛙”的初衷就是把障碍降到最低,一定不能让玩家产生“怎么这么不顺”的想法。而玩家也无法通过操作去干扰青蛙,让青蛙可以自由旅行。

因为这个孤独的大背景,“旅行青蛙”在日本受欢迎很正常,可是为什么中国玩家比他们还疯狂呢,难道我们也崇尚孤独么?

不是。

我们是因为懒!

付出一点点,回报一点点,互相之间不要给压力,这更符合大多数中国90后的人际交往平衡点。

年轻人才不会把青蛙当孩子,能当个宠物都属于尽心尽力了。李蕾姐姐有个比喻特别准确,她说“这只青蛙大概和多肉植物的地位差不多”。

我小范围采访了小伙伴,包括我们美专的90后们,发现大家喜欢养蛙的原因之一,是喜欢养蛙的那个自己。

他们喜欢把青蛙的一举一动发到朋友圈,因为分享这些的时候,觉得自己好善良好有爱啊。

他们喜欢收集翻看青蛙发来的明信片,这能证明他们被惦记着,哪怕他们什么都没做。

他们喜欢青蛙回家时带回的特产,尽管看不出是什么,也没任何实际的用处,但是他们心里还是会小开心一下。

他们想证明自己是有牵挂懂责任的人,但又不想给疲惫的生活增添负担了,这只青蛙能给的,刚刚好。

这只青蛙像生活在我们微信里的任何一个朋友,可以看到它在做什么,它好像也可以看到你,但你们始终在平行线上生活,谁也无需介入对方。

这样不是很好么?

就像这个游戏的创作者上村真裕子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所说:

“不受任何束缚、能够做自己想做的事,真的是所有人的理想啊。”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