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数学旅行怎样
有趣的数学旅行这本书是多大年龄看的?
八戒吃了几个山桃 八戒去花果山找悟空,大圣不在家。小猴子们热情地招待八戒,采了山中最好吃的山桃整整100个,八戒高兴地说:“大家一起吃!”
有趣的数学旅行这本书是多大年龄看的?
八戒吃了几个山桃 八戒去花果山找悟空,大圣不在家。
小猴子们热情地招待八戒,采了山中最好吃的山桃整整100个,八戒高兴地说:“大家一起吃!”可怎样吃呢,数了数共30只猴子,八戒找个树枝在地上左画右画,列起了算式,100÷30=3.....1 八戒指着上面的3,大方的说,“你们一个人吃3个山桃吧,瞧,我就吃那剩下的1个吧!”小猴子们很感激八戒,纷纷道谢,然后每人拿了各自的一份。
悟空回来后,小猴子们对悟空讲今天八戒如何大方,如何自已只吃一个山桃,悟空看了八戒的列式,大叫,“好个呆子,多吃了山桃竟然还嘴硬,我去找他!” 哈哈,你知道八戒吃了几个山桃?阿拉伯数字的由来 小明是个喜欢提问的孩子。
一天,他对0—9这几个数字产生兴趣:为什么它们被称为“阿拉伯数字”呢?于是,他就去问妈妈:“0—9既然叫‘阿拉伯数字’,那肯定是阿拉伯人发明的了,对吗妈妈?” 妈妈摇摇头说:“阿拉伯数字实际上是印度人发明的。
大约在1500年前,印度人就用一种特殊的字来表示数目,这些字有10个,只要一笔两笔就能写成。
后来,这些数字传入阿拉伯,阿拉伯人觉得这些数字简单、实用,就在自己的国家广泛使用,并又传到了欧洲。
就这样,慢慢变成了我们今天使用的数字。
因为阿拉伯人在传播这些数字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人们就习惯了称这种数字为‘阿拉伯数字’。
” 小明听了说:“原来是这样。
妈妈,这可不可以叫做‘将错就错’呢?”妈妈笑了。
儿歌比赛 动物学校举办儿歌比赛,大象老师做裁判。
小猴第一个举手,开始朗诵:“进位加法我会算,数位对齐才能加。
个位对齐个位加,满十要向十位进。
十位相加再加一,得数算得快又准。
” 小猴刚说完,小狗又开始朗诵:“退位减法并不难,数位对齐才能减。
个位数小不够减,要向十位借个一。
十位退一是一十,退了以后少个一。
十位数字怎么减,十位退一再去减。
” 大家都为它们的精彩表演鼓掌。
大象老师说:“它们的儿歌让我们明白了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它们两个都应该得冠军,好不好?”大家同意并鼓掌祝贺它们。
和=的本领 很久以前,数学王国比较混乱。
0—9十个兄弟不仅在王国称霸,而且彼此吹嘘自己的本领最大。
数学天使看到这种情况很生气,派和=三个小天使到数学王国建立次序,避免混乱。
三个小天使来到数学王国,0—9十个兄弟轻蔑地看着它们。
9问道:“你们三个来数学王国干什么,我们不欢迎你们!” =笑着说:“我们是天使派来你们王国的法官,帮你们治理好你们国家。
我是‘等号’,这两位是‘大于号’和‘小于号’,它们开口朝谁,谁就大;它们尖尖朝谁,谁就小。
”0—9十个兄弟听说它们是天使派来的法官,就乖乖地服从和=的命令。
从此,数学王国有了严格的次序,任何人不会违反。
小熊开店 小熊不喜欢学习,只想做生意,于是在学校旁边开了个水果店。
小兔和小猴是它的同学,它们商量好,要教训这个不爱上学的懒家伙。
它们来到小熊的水果店。
“桃子怎么卖呀?”小猴问。
“第一筐里6元3公斤,第二筐里6元2公斤。
”小熊回答。
小猴又说:“如果我从两筐里拿5公斤,要付你12元,对吗?” 小熊点点头。
“那我全买下,既然5公斤12元,那60公斤就是12*12=144元,对不对?” “正是,正是。
”小熊讲。
于是小猴买了所有的桃子,付了钱,和小兔高兴地走了。
晚上回到家,小熊结帐,怎么算都是亏本的。
第二天,小猴、小兔找到小熊把情况说了,笑着说:“都是你学习不好,我们才来教训你一下”,并把少给的钱补给了小熊。
小熊惭愧地低下了头,从此每天上课都很认真。
它们三个成了好朋友。
唐僧师徒摘桃子 一天,唐僧命徒弟悟空、八戒、沙僧三人去花果山摘些桃子。
不久,徒弟三人摘完桃子高高兴兴回来。
师父唐僧问:你们每人各摘回多少个桃子? 八戒憨笑着说:师父,我来考考你。
我们每人摘的一样多,我筐里的桃子不到100个,如果3个3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
你算算,我们每人摘了多少个?沙僧神秘地说:师父,我也来考考你。
我筐里的桃子,如果4个4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
你算算,我们每人摘了多少个? 悟空笑眯眯地说:师父,我也来考考你。
我筐里的桃子,如果5个5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
你算算,我们每人摘多少个?唐僧很快说出他们每人摘桃子的个数。
你知道他们每人摘多少个桃子吗 数学优秀小故事 有一个年轻的小伙子来找刘先生,并自我介绍说:“我叫于江,这次我带领了一个旅游团到香港旅游,听说您的大酒店环境舒适,服务周到,我们想来住你们酒店。
” 刘先生连忙热情地说:“欢迎,欢迎,不知贵团一共有多少人?” “人嘛,还可以,是一个大团。
” 刘先生心里一阵惊喜:一个大团,又是一笔大生意,真是太好了。
作为一个导游,于江看出了刘先生的心思,他慢条斯理地说:“先生,如果你能算出我团的人数,我们就住您们酒店了。
” “你请说吧。
”刘先生自信地说。
“如果我把我的团平均分成四组,多出一人,再把每小组平均分成四份,结果又多出一人,再把分成的四小组分成四份,结果又多出一人,当然,也包括我,请问我们至少有多少人?” “一共多少呢?”刘先生马...
有趣的数学故事读后感
第一篇:《不一样的数学故事读后感4篇》不一样的数学故事6读后感不一样的数学故事读后感(一)在这个寒假中,我读了一本书,名叫《不一样的数学故事》。
这是一本有趣的书,本书的作者是梦小得。
这本书主要讲数学十分好玩,书中的人物有怪怪老师和他的一群学生。
书中的故事讲,怪怪老师是一个特别有趣的数学老师,他讲的数学课总是很好玩。
他总是声称自己是从外星球来的外星人,他在上数学课时总会变一些魔法,比如,带着他的学生去旅游,让学生们从中发现数学,学会数学。
他还让学生们也尝尝做老师的味道,还让学生也尝试着变一些魔法。
与此同时,学生们在学数学时学得十分快,也十分好我读完了这本书,我感受到了,数学特别好玩。
我特别喜欢书中的怪怪老师,因为,我觉得他讲的数学课非常好玩,所以,在我读了《不一样的数学故事》我就发现,学习是快乐的,是简单的,只要你找对方法。
最后,我建议同学们读一读这本书。
我爱数学!
好玩的数学读后感
第一篇:《不一样的数学故事读后感4篇》不一样的数学故事6读后感不一样的数学故事读后感(一)在这个寒假中,我读了一本书,名叫《不一样的数学故事》。
这是一本有趣的书,本书的作者是梦小得。
这本书主要讲数学十分好玩,书中的人物有怪怪老师和他的一群学生。
书中的故事讲,怪怪老师是一个特别有趣的数学老师,他讲的数学课总是很好玩。
他总是声称自己是从外星球来的外星人,他在上数学课时总会变一些魔法,比如,带着他的学生去旅游,让学生们从中发现数学,学会数学。
他还让学生们也尝尝做老师的味道,还让学生也尝试着变一些魔法。
与此同时,学生们在学数学时学得十分快,也十分好我读完了这本书,我感受到了,数学特别好玩。
我特别喜欢书中的怪怪老师,因为,我觉得他讲的数学课非常好玩,所以,在我读了《不一样的数学故事》我就发现,学习是快乐的,是简单的,只要你找对方法。
最后,我建议同学们读一读这本书。
我爱数学!...
求20篇数学小故事。
数学王子的速算法十八世纪,德国诞生了一名伟大的科学家高斯(Gauss, Carl Friedrich, 1777-1855),他是当代最杰出的天文学家和数学家。
有「数学王子」之称的高斯是近代数学的奠基者之一,可以与 阿基米德丶牛顿丶尤拉并列。
高斯年幼时已表现出超卓的数学才华。
当他还在念小学时,某天老师要求学生们计算以下的算式: 1 + 2 + 3 + … + 100对於小学生来说,这是一条不简单的加法运算。
然而高斯却能轻易地把正确答案5050写出。
究竟高斯用了甚麽方法,可以如此快速地计算出结果呢?原来他发现,先把1与100相加,得到101;2与99相加,也得出101;再一直加下去,共有50个101,因此这个算式的结果是101 50 = 5050。
高斯就是这样巧妙地利用运算的规律迅速地解决了问题。
你明白个中的奥妙之处吗?事实上,我们可用公式来计算首n个正整数的和,即1 + 2 + 3 + … + n。
同时,这个公式亦是三角形数通项的公式。
巧量金字塔 ── 泰勒斯泰勒斯(Thales,约公元前625 - 公元前574),生於小亚细亚西南海岸米利都,是古希腊的数学家丶天文学家和哲学家。
泰勒斯是一个很精明的商人,由於他预见橄榄油果会丰收,藉着租借及出售制造橄榄油的设备,而赚了不少钱,使他有足够的金钱作科学研究及旅行之用。
泰勒斯喜欢四处旅行,相传他在埃及游历时,法老王命令祭师们量度金字塔(法老王的坟墓)的高度,祭师们为此而大伤脑筋。
为了帮助祭师们解决困难,於是泰勒斯利用一个巧妙的方法量度金字塔的高度。
泰勒斯在金字塔的旁边竖立一条木柱,当木柱的影子的长度和木柱的长度相等时,只要量度金字塔的影子的长度,便可得出金字塔的高。
由此可见泰勒斯的数学及科学才能。
毕达哥拉斯和三角形数 谈到毕达哥拉斯 (Pythagoras, 约公元前551-公元前479),我们最熟悉的是「毕氏定理」。
然而,毕达哥拉斯最热衷的,原来并不是几何学。
毕达哥拉斯是古希腊数学家,他认为每个数字都具有独特的个性,有善有恶。
他更认为 10 是一个完美的数字丶神妙莫测。
这是因为 10 是首四个正整数 1丶2丶3 和 4 之和,是一个三角形数。
在音乐上,若拉紧一条长度为 1 单位的弦可发出一个音调 do,把弦的长度改为这四个正整数的比:丶和,所发出的便分别是fa丶so和高一均的do等主要音调。
毕达哥拉斯创立了一个学派,名为毕达哥拉斯学派。
这个学派的组织十分严密,并且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他们认为数是万物的根源。
他们研究数,不是为了实际的应用,而是为了透过对数的认识,揭露宇宙的永恒真理。
可惜的是,由於学派严守保密的原则,所以很多研究成果都已失传了。
叙拉古的数学家──阿基米德 阿基米德 (Archimedes, 约公元前287 - 公元前212),生於希腊的叙拉古,父亲是位天文学家。
阿基米德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年青时曾赴亚历山大学习数学。
皇冠的体积有一次,叙拉古的亥厄洛国王叫金匠制造一顶纯金的皇冠,却怀疑金匠隐匿了其中一些金子。
金匠矢口否认,而且证实皇冠的重量与国王所给金子重量相等。
国王一时束手无策,便请阿基米德帮忙。
阿基米德日思夜想着解决的方法。
他知道即使不同质料的重量相同,其体积是不一样的,所以可从皇冠的体积,来鉴定皇冠是否由纯金所制成,但却苦无求得皇冠体积的方法。
一次,阿基米德在浴盆洗澡时,看到水从盘中徐徐流出,因而悟到可以用排水法来求出皇冠的体积。
若把皇冠放入盛满水的盘中,所排出的水的体积,便是皇冠的体积了。
就这样,阿基米德为国王解决了这个疑难,证明金匠的确在皇冠中掺入了白银。
不要弄坏我的图「不要弄坏我的图」──这是阿基米德最后的一句话。
公元 212 年,罗马人攻入叙拉古。
相传当时阿基米德正在研究数学,一名罗马兵闯进了阿基米德的家中,并踩在几何图形上。
阿基米德并没有注意对方是谁,便喊叫说:「不要弄坏我的图」,结果被那名士兵杀死了。
测量大师──海伦海伦 (Heron of Alexandria,约1世纪) 生於埃及,是古希腊数学家丶力学家丶机械学家和测量家,曾在罗马帝国的着名学术研究城市亚历山大教授数学丶物理学等。
海伦十分着重数学的实际应用,这可以从他的着作《测地术》丶《几何》丶《体积求法》中略知一二。
《测地术》更被古代的人们采用了数百年之久。
除此之外,他曾替欧几里得 (Euclid,约公元前330─公元前275)的《几何原本》作注释及补充。
海伦以解决几何测量问题而闻名。
他给出了很多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立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例如:正三边形至正十二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在《测地术》中,他更给出着名的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海伦公式。
此外,海伦还把他的理论应用於机械设计,并着有《机械学》丶《投石炮》丶《枪炮设计》等着作,同时他亦是水钟丶测量仪丶起重机等的设计者。
可见他是一位把数学应用於生活的天才。
公鸡5元3只母鸡5元2只,合一起卖10元5只,赔了?前些日子,巴依“老爷”的小聪明非但没有得手,还白白损失了七个银环,心疼得要死。
一贯坑害别人的他,这口气怎能咽得下去呢?这不他又神气活现的出现在了集市上,不知谁今天又要倒霉了? “卖鸡喽,公鸡5元3只,...
数学故事要短
八戒吃了几个山桃八戒去花果山找悟空,大圣不在家。
小猴子们热情地招待八戒,采了山中最好吃的山桃整整100个,八戒高兴地说:“大家一起吃!”可怎样吃呢,数了数共30只猴子,八戒找个树枝在地上左画右画,列起了算式,100÷30=3.....1八戒指着上面的3,大方的说,“你们一个人吃3个山桃吧,瞧,我就吃那剩下的1个吧!”小猴子们很感激八戒,纷纷道谢,然后每人拿了各自的一份。
悟空回来后,小猴子们对悟空讲今天八戒如何大方,如何自已只吃一个山桃,悟空看了八戒的列式,大叫,“好个呆子,多吃了山桃竟然还嘴硬,我去找他!”哈哈,你知道八戒吃了几个山桃?阿拉伯数字的由来小明是个喜欢提问的孩子。
一天,他对0—9这几个数字产生兴趣:为什么它们被称为“阿拉伯数字”呢?于是,他就去问妈妈:“0—9既然叫‘阿拉伯数字’,那肯定是阿拉伯人发明的了,对吗妈妈?”妈妈摇摇头说:“阿拉伯数字实际上是印度人发明的。
大约在1500年前,印度人就用一种特殊的字来表示数目,这些字有10个,只要一笔两笔就能写成。
后来,这些数字传入阿拉伯,阿拉伯人觉得这些数字简单、实用,就在自己的国家广泛使用,并又传到了欧洲。
就这样,慢慢变成了我们今天使用的数字。
因为阿拉伯人在传播这些数字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人们就习惯了称这种数字为‘阿拉伯数字’。
”小明听了说:“原来是这样。
妈妈,这可不可以叫做‘将错就错’呢?”妈妈笑了。
儿歌比赛动物学校举办儿歌比赛,大象老师做裁判。
小猴第一个举手,开始朗诵:“进位加法我会算,数位对齐才能加。
个位对齐个位加,满十要向十位进。
十位相加再加一,得数算得快又准。
” 小猴刚说完,小狗又开始朗诵:“退位减法并不难,数位对齐才能减。
个位数小不够减,要向十位借个一。
十位退一是一十,退了以后少个一。
十位数字怎么减,十位退一再去减。
”大家都为它们的精彩表演鼓掌。
大象老师说:“它们的儿歌让我们明白了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它们两个都应该得冠军,好不好?”大家同意并鼓掌祝贺它们。
和=的本领很久以前,数学王国比较混乱。
0—9十个兄弟不仅在王国称霸,而且彼此吹嘘自己的本领最大。
数学天使看到这种情况很生气,派和=三个小天使到数学王国建立次序,避免混乱。
三个小天使来到数学王国,0—9十个兄弟轻蔑地看着它们。
9问道:“你们三个来数学王国干什么,我们不欢迎你们!” =笑着说:“我们是天使派来你们王国的法官,帮你们治理好你们国家。
我是‘等号’,这两位是‘大于号’和‘小于号’,它们开口朝谁,谁就大;它们尖尖朝谁,谁就小。
”0—9十个兄弟听说它们是天使派来的法官,就乖乖地服从和=的命令。
从此,数学王国有了严格的次序,任何人不会违反。
小熊开店小熊不喜欢学习,只想做生意,于是在学校旁边开了个水果店。
小兔和小猴是它的同学,它们商量好,要教训这个不爱上学的懒家伙。
它们来到小熊的水果店。
“桃子怎么卖呀?”小猴问。
“第一筐里6元3公斤,第二筐里6元2公斤。
”小熊回答。
小猴又说:“如果我从两筐里拿5公斤,要付你12元,对吗?”小熊点点头。
“那我全买下,既然5公斤12元,那60公斤就是12*12=144元,对不对?”“正是,正是。
”小熊讲。
于是小猴买了所有的桃子,付了钱,和小兔高兴地走了。
晚上回到家,小熊结帐,怎么算都是亏本的。
第二天,小猴、小兔找到小熊把情况说了,笑着说:“都是你学习不好,我们才来教训你一下”,并把少给的钱补给了小熊。
小熊惭愧地低下了头,从此每天上课都很认真。
它们三个成了好朋友。
唐僧师徒摘桃子一天,唐僧命徒弟悟空、八戒、沙僧三人去花果山摘些桃子。
不久,徒弟三人摘完桃子高高兴兴回来。
师父唐僧问:你们每人各摘回多少个桃子? 八戒憨笑着说:师父,我来考考你。
我们每人摘的一样多,我筐里的桃子不到100个,如果3个3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
你算算,我们每人摘了多少个?沙僧神秘地说:师父,我也来考考你。
我筐里的桃子,如果4个4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
你算算,我们每人摘了多少个? 悟空笑眯眯地说:师父,我也来考考你。
我筐里的桃子,如果5个5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
你算算,我们每人摘多少个?唐僧很快说出他们每人摘桃子的个数。
你知道他们每人摘多少个桃子吗数学优秀小故事有一个年轻的小伙子来找刘先生,并自我介绍说:“我叫于江,这次我带领了一个旅游团到香港旅游,听说您的大酒店环境舒适,服务周到,我们想来住你们酒店。
” 刘先生连忙热情地说:“欢迎,欢迎,不知贵团一共有多少人?” “人嘛,还可以,是一个大团。
” 刘先生心里一阵惊喜:一个大团,又是一笔大生意,真是太好了。
作为一个导游,于江看出了刘先生的心思,他慢条斯理地说:“先生,如果你能算出我团的人数,我们就住您们酒店了。
” “你请说吧。
”刘先生自信地说。
“如果我把我的团平均分成四组,多出一人,再把每小组平均分成四份,结果又多出一人,再把分成的四小组分成四份,结果又多出一人,当然,也包括我,请问我们至少有多少人?” “一共多少呢?”刘先生马上思考起...
写一篇关于生活中的数学的小论文
切西瓜炎热的夏天,西瓜便成了一种解渴的水果.这天小明的妈妈买了一个大西瓜回家.她准备考一考小明.她问小明:“怎么样切西瓜切出9片只用4刀?”这个问题难倒了小明,他拿出一个张纸一个铅笔,画呀画,怎么也不知道怎么切.他实在想不出方法,便去问妈妈答案是什么?妈妈笑了笑说:“用井字切法呀!”说完用刀切西瓜给小明做了一个示范。
小明明白了,拿着一片大西瓜津津有味的吃了起来。
这时妈妈又问:“用4刀切8片呢?”小明动了动脑筋,自豪地说用米字切法.妈妈夸他是个好学生。
只用动动脑筋,世界上没有什么事可以难住你的。
初一数学小故事
1796年的一天,一个青年开始做导师留的数学题。
前两道题完成顺利。
只剩第三道题:要求只用尺规,画出一个正17边形。
这位青年绞尽脑汁,但是毫无进展。
困难激起了斗志。
他终于完成了这道难题。
导师看到学生的作业惊呆了。
他激动地说:“你知道吗?你解开了遗留两千多年的数学难题!”原来,导师因为失误,把这道题目的纸条交给学生。
每当回忆时,这位青年总是说:“如果有人告诉我,这是一道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数学难题,我可能永远也没有信心将它解出来。
”这位青年就是数学王子高斯。
有一天,数字卡片在一起吃午饭的时候,最小的一位说起话来了。
0弟弟说:“我们大家伙儿,一起拍几张合影吧,你们觉得怎么样?” 0的兄弟姐妹们一口齐声的说:“好啊。
” 8哥哥说:“0弟弟的主意可真不错,我就做一回好人吧,我老8供应照相机和胶卷,好吧?”老4说话了:“8哥,好是好,就是太麻烦了一点,到不如用我的数码照相机,就这么定了吧。
”于是,它们变忙了起来,终于+号帮它们拍好了,就立刻把数码照相机送往冲印店,冲是冲好了,电脑姐姐身手想它们要钱,可它们到底谁付钱呢?它们一个个呆呆的望着对方,这是电脑姐姐说:“一共5元钱,你们一共十一个兄弟姐妹,平均一人付多少元钱?” 在它们十一个人中,就数老六最聪明,这回它还是第一个算出了结果,你知道它是怎么算出来的吗? 唐僧师徒摘桃子一天,唐僧命徒弟悟空、八戒、沙僧三人去花果山摘些桃子。
不长时间,徒弟三人摘完桃子高高兴兴回来。
师父唐僧问:你们每人各摘回多少个桃子? 八戒憨笑着说:师父,我来考考你。
我们每人摘的一样多,我筐里的桃子不到100个,如果3个3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
你算算,我们每人摘了多少个?沙僧神秘地说:师父,我也来考考你。
我筐里的桃子,如果4个4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
你算算,我们每人摘了多少个?悟空笑眯眯地说:师父,我也来考考你。
我筐里的桃子,如果5个5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
你算算,我们每人摘多少个?唐僧很快说出他们每人摘桃子的个数。
你知道他们每人摘多少个桃子吗? 一个数学家去旅行,他对妻子说:“有10个箱子,你数数看。
我去叫出租车。
”于是,他出去了。
过了一会儿,他妻子说:“只有9个。
”“什么?你再数一下!”于是,他妻子便数了起来:“0、1、2、3、4、。
。
。
。
。
。
” 16世纪德国数学家鲁道夫,花了毕生精力,把圆周率算到小数后35位,后人称之为鲁 道夫数,他死后别人便把这个数刻到他的墓碑上。
瑞士数学家雅谷·伯努利,生前对螺线(被誉为生命之线)有研究,他死之后,墓碑上 就刻着一条对数螺线,同时碑文上还写着:“我虽然改变了,但却和原来一样”。
高斯的小学数学老师在一天上课时,他给学生们布置下了一道计算题,从1加到100,他认为大家肯定会用很长时间去做,这样自己就可以安心看书学习了,哪知,才一会儿高斯就用很短的时间计算出了老师布置的任务,他所使用的方法是:对50对构造成和101的数列求和(1+100,2+99,3+98……),同时得到结果:5050。
老师不敢相信,因为高斯,他改变了自己的上课态度。
这一年,高斯9岁
五个名人数学小故事
从别处Ctrl+c Ctrl+v来的数学家高斯小时候的故事 从一加到一百 高斯有许多有趣的故事,故事的第一手资料常来自高斯本人,因为他在晚年时总喜欢谈他小时后的事,我们也许会怀疑故事的真实性,但许多人都证实了他所谈的故事。
高斯的父亲作泥瓦厂的工头,每星期六他总是要发薪水给工人。
在高斯三岁夏天时,有一次当他正要发薪水的时候,小高斯站了起来说:「爸爸,你弄错了。
」然后他说了另外一个数目。
原来三岁的小高斯趴在地板上,一直暗地里跟着他爸爸计算该给谁多少工钱。
重算的结果证明小高斯是对的,这把站在那里的大人都吓的目瞪口呆。
高斯常常带笑说,他在学讲话之前就已经学会计算了,还常说他问了大人字母如何发音后,就自己学着读起书来。
七岁时高斯进了 St. Catherine小学。
大约在十岁时,老师在算数课上出了一道难题:「把 1到 100的整数写下来,然后把它们加起来!」每当有考试时他们有如下的习惯:第一个做完的就把石板〔当时通行,写字用〕面朝下地放在老师的桌子上,第二个做完的就把石板摆在第一张石板上,就这样一个一个落起来。
这个难题当然难不倒学过算数级数的人,但这些孩子才刚开始学算数呢!老师心想他可以休息一下了。
但他错了,因为还不到几秒钟,高斯已经把石板放在讲桌上了,同时说道:「答案在这儿!」其他的学生把数字一个个加起来,额头都出了汗水,但高斯却静静坐着,对老师投来的,轻蔑的、怀疑的眼光毫不在意。
考完后,老师一张张地检查着石板。
大部分都做错了,学生就吃了一顿鞭打。
最后,高斯的石板被翻了过来,只见上面只有一个数字:5050(用不着说,这是正确的答案。
)老师吃了一惊,高斯就解释他如何找到答案:1+100=101,2+99=101,3+98=101,……,49+52=101,50+51=101,一共有50对和为 101的数目,所以答案是 50*101=5050。
由此可见高斯找到了算术级数的对称性,然后就像求得一般算术级数合的过程一样,把数目一对对地凑在一起。
数学家高斯的故事 高斯(Gauss 1777~1855)生于Brunswick,位于现在德国中北部。
他的祖父是农民,父亲是泥水匠,母亲是一个石匠的女儿,有一个很聪明的弟弟,高斯这位舅舅,对小高斯很照顾,偶而会给他一些指导,而父亲可以说是一名「大老粗」,认为只有力气能挣钱,学问这种劳什子对穷人是没有用的。
高斯很早就展现过人才华,三岁时就能指出父亲帐册上的错误。
七岁时进了小学,在破旧的教室里上课,老师对学生并不好,常认为自己在穷乡僻壤教书是怀才不遇。
高斯十岁时,老师考了那道著名的「从一加到一百」,终于发现了高斯的才华,他知道自己的能力不足以教高斯,就从汉堡买了一本较深的数学书给高斯读。
同时,高斯和大他差不多十岁的助教Bartels变得很熟,而Bartels的能力也比老师高得多,后来成为大学教授,他教了高斯更多更深的数学。
老师和助教去拜访高斯的父亲,要他让高斯接受更高的教育,但高斯的父亲认为儿子应该像他一样,作个泥水匠,而且也没有钱让高斯继续读书,最后的结论是--去找有钱有势的人当高斯的赞助人,虽然他们不知道要到哪里找。
经过这次的访问,高斯免除了每天晚上织布的工作,每天和Bartels讨论数学,但不久之后,Bartels也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教高斯了。
1788年高斯不顾父亲的反对进了高等学校。
数学老师看了高斯的作业后就要他不必再上数学课,而他的拉丁文不久也凌驾全班之上。
数学家华罗庚小时候的轶事 华罗庚(1910——1982)出生于江苏太湖畔的金坛县,因出生时被父亲华老祥放于箩筐以图吉利,“进箩避邪,同庚百岁“,故取名罗庚。
华罗庚从小便贪玩,也喜欢凑热闹,只是功课平平,有时还不及格。
勉强上完小学,进了家乡的金坛中学,但仍贪玩,字又写得歪歪扭扭,做数学作业时倒时满认真地画来画去,但像涂鸦一般,所以上初中时的华罗庚仍不被老师喜欢的学生而且还常常挨戒尺。
金坛中学的一位名叫王维克的教员却独有慧眼,他研究了华罗庚涂鸦的本子才发现这许多涂改的地方正反映他解题时探索的多种路子。
一次王维克老师给学生讲[孙子算经]出了这样一道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其二,五五数剩其三,七七数剩其二,问物几何?“正在大家沉默之际,有个学生站起来,大家一看,原来是向来为人瞧不起的华罗庚,当时他才十四岁,你猜一猜华罗庚他说出是多少? 陈景润:小时候,教授送我一颗明珠 20多年前,一篇轰动全中国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使得一位数学奇才一夜之间街知巷闻、家喻户晓。
在一定程度上,这个人的事迹甚至还推动了一个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和尊重人才的伟大时代早日到来。
他的名字叫做陈景润。
不善言谈,他曾是一个“丑小鸭”。
通常,一个先天的聋子目光会特别犀利,一个先天的盲人听觉会十分敏锐,而一个从小不被人注意、不受人欢迎的“丑小鸭”式的人物,常常也会身不由己或者说百般无奈之下穷思冥想,探究事理,格物致知,在天地万物间重新去寻求一个适合自己的位置,发展自己的潜能潜质。
你可以说这是被逼的,但这么一“逼”往往也就“逼”出来不少伟人。
比如童年时代的陈...
数学幽默故事
十二则呢经验方程 物理教授走过校园,遇到数学教授。
物理教授在进行一项实验,他总结出一个经验方程,似乎与实验数据吻合,他请数学教授看一看这个方程。
一周后他们碰头,数学教授说这个方程不成立。
可那时物理教授已经用他的方程预言出进一步的实验结果,而且效果颇佳,所以他请数学教授再审查一下这个方程。
又是一周过去,他们再次碰头。
数学教授告诉物理教授说这个方程的确成立,"但仅仅对于正实数的简单情形成立。
” 钉钉子 工程师、物理学家和数学家同时接到一个任务:将一根钉子钉进一堵墙。
工程师造了一件万能打钉器,即能把任何一种可能的钉子打进任何一种可能的墙里的机器。
物理学家对于榔头、钉子和墙的强度做了一系列的测试,进而发展出一项革命性的科技——超低温下超音速打钉技术。
数学家将问题推广到N维空间,考虑一个1维带扭结的钉子穿透一个N-1维超墙的问题。
很多基本定理被证明...当然啦,这个题目之深奥使得一个简单解的存在性都远非显然。
围篱笆 一位农夫请了工程师、物理学家和数学家来,想用最少的篱笆围出最大的面积。
工程师用篱笆围出一个圆,宣称这是最优设计。
物理学家将篱笆拉开成一条长长的直线,假设篱笆有无限长,认为围起半个地球总够大了。
数学家好好嘲笑了他们一番。
他用很少的篱笆把自己围起来,然后说:“我现在是在外面。
” 着火了 工程师、化学家和数学家住在一家老客栈的三个相邻房间里.当晚先是工程师的咖啡机着了火,他嗅到烟味醒来,拔出咖啡机的电插头,将之扔出窗外,然后接着睡觉. 过一会儿化学家也嗅到烟味醒来,他发现原来是烟头燃着了垃圾桶.他自言自语道:"怎样灭火呢?应该把燃料温度降低到燃点以下,把燃烧物与氧气隔离.浇水可以同时做到这两点."于是他把垃圾桶拖进浴室,打开水龙头浇灭了火,就回去接着睡觉. 数学家在窗外看到了这一切,所以,当过了一会儿他发现他的烟灰燃着了床单时,他可一点儿也不担心.说:"嗨,解是存在的!"就接着睡觉了. 数学家当消防员 一天,数学家觉得自己已受够了数学,于是他跑到消防队去宣布他想当消防员。
消防队长说:“您看上去不错,可是我得先给您一个测试。
” 消防队长带数学家到消防队后院小巷,巷子里有一个货栈,一只消防栓和一卷软管。
消防队长问:“假设货栈起火,您怎么办?”数学家回答:“我把消防栓接到软管上,打开水龙,把火浇灭。
” 消防队长说:“完全正确!最后一个问题:假设您走进小巷,而货栈没有起火,您怎么办?”数学家疑惑地思索了半天,终于答道:“我就把货栈点着。
”消防队长大叫起来:“什么?太可怕了!您为什么要把货栈点着?”数学家回答:“这样我就把问题化简为一个我已经解决过的问题了。
” 家的感觉 数学家认为数学的组成是:50%公式,50%证明,50%想象力。
拓扑学家不能区分咖啡杯与面包圈。
统计学家的头在烤炉脚在寒冰时,会说:“平均感觉是良好的。
” 证明 证明所有大于2的奇数都是质数,不同专业的人给出不同的证明: 数学家:3是质数,5是质数,7是质数,由数学归纳可知,所有大于2的奇数都是质数. 物理学家:3是质数,5是质数,7是质数,9是实验误差,11是质数,...... 工程师:3是质数,5是质数,7是质数,9是质数,11是质数,...... 计算机程序员:3是质数,5是质数,7是质数,7是质数,7是质数,...... 统计学家:让我们来试几个随机抽取的数:17是质数,23是质数,11是质数,...... 只有两种人 世界上有两种数学家:会数数的和不会数数的. 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相信世界上的人分为两种,一种不相信. 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可以被归类于两种人之一,一种不可以. Pi是什么? 数学家:Pi是圆周长与直径的比. 工程师:Pi大约是22/7. 计算机程序员:双精度下Pi是3.141592653589. 营养学家:你们这些死心眼的数学脑瓜,"派”是一种既好吃又健康的甜点! 直角 数学老师:“这道几何题你未经证明,怎么得出这个角是直角的呢?” 学生:“我用量角器量过了。
” 查票 数学教授搭乘火车旅行,列车长前来查票时,他竟找不到票。
数学教授急得满头大汗,列车长说:找不到就算了,再补张票好了。
数学教授:这怎么可以,找不到那张票,我就不知道我要去哪里啊! 物理学家,生物学家和数学家 一个数学家,生物学家和物理学家坐在露天咖啡座上,悠闲的看着对街商店的人来人往。
首先他们看到两个人走进商店,过了一会儿发现却有三个人走出来;三个朋友就他们的专业发表了彼此的看法: 物理学家:这证明了测不准原理。
生物学家:这些人自我繁殖了。
数学家:若现在再有一人进入此商店则里面将空无一人。
逻辑学的用处 有个学生请教数学家逻辑学有什么用。
数学家问他:“两个人从烟囱里爬出去,一个满脸烟灰,一个干干净净,你认为哪一个该去洗澡?” “当然是脏的那个。
”学生说。
“不对。
脏的那个看见对方干干净净,以为自己也不会脏,哪里会去洗澡?”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