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我走,到远方:她旅行全攻略
【话题作文立意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生活中,人们总想到远方...
你的立意就是把美景比作成功,通篇写普通人和名人克服困难走到远方,实现自己的成功.没有错.但是你如果就
【话题作文立意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生活中,人们总想到远方...
你的立意就是把美景比作成功,通篇写普通人和名人克服困难走到远方,实现自己的成功.没有错.但是你如果就这样写,就犯了一个学生作文的通病:泛泛其谈.(不好听,你别在意啊!)就是学生腔的作文.那么怎么写呢?要客观地辨证地分析去远方,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这里就是强调的:要脚踏实地地先学好知识,学好本领,为以后走向远方做好准备.同时也要认识到,远方固然是美好的,可是近处也要有人留守啊,为去远方的人铺路啊,贡献啊.有了上面我说的,你再参考着写,就可以写出真正的立意了.哈哈,供你参考.祝你写出好的作文来1等着拜读.
旅行的意义:人为什么向往远方
随喔全触点,让旅行更完美。
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渴望,就是对远方的向往。
古代西方哲学家圣奥古斯丁曾说过:“世界就像一本书,不去旅行的人只读到了其中的一页。
”对于渴望了解世界的人来说,远方正是一本未曾读过的书。
向往远方,就是希望到更远的地方去看看丰富多彩的世界,领略不同国度不同民族的文化,丰富生命的内涵。
一个人无法延伸自己生命的长度,却可以通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来拓展生命的厚度和深度。
触摸历史,可以使人变得深刻;走进自然,可以令人胸襟开阔。
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人的生命才逐渐变得丰盈饱满,人类的智慧才一步步走向博大精深。
人的一生是在寻觅过程中度过的。
向往远方,不只是为了增长见识,也是对生命意义的寻找和体验。
在人们的心目中,远方意味着蓝天、阳光、大海;意味着绿洲、诗意和情怀。
到远方去看海,大海的无限会激发你的勇气去超越自己那有限的一切;走进青藏高原,在那伸手可以摘下一片云的世界屋脊上静心呼吸,你的灵魂会被净化得像白云一样洁白,像蓝天一样澄明;走近古埃及金字塔,你能够沿着文明的印迹,穿越七千年的时空,探寻到现代人文明的根。
向往远方,或许我们向往的只是一种追寻的过程,一种追寻中所伴随的美妙的心境。
为的只是换一个环境,换一方天空,放逐心灵,做一次悠闲的飞翔。
卢梭有言:“人生来是自由的,却无时不在锁链之中。
”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我们,就像被捆绑在一架高速运转的机器上,不知不觉中远离了生命自由的本性和生活的情趣。
也许远方除了遥远,什么也没有,但踏上去远方的路,总会让你心情如诗。
即便是流浪,也如同一次“诗意的远行”。
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
当一成不变的生活不再使我们感动甚至令人乏味时,当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身处逆境或遭遇苦难时,慰藉我们心灵的通常是把希望寄托到远方。
走向远方,你可以从很小的世界中走出来,把生命释放于大地长天,远山沧海。
不管经历多少挫折和苦难,人生所有的沉重都会变得轻盈。
远方给予我们的希望,像一缕阳光,照亮和温暖生命中不期而遇的黑暗和寒冷的时刻,帮助我们走出心灵的冬季。
...
“到远方去,到远方去”到底是汪国真的《祝愿》里的诗句还是《旅行...
去远方肖复兴1寒假的时候,儿子从美国发来一封电子邮件,告诉我利用这个假期,他要开车从他所在的北方出发到南方去,并画出了一共要穿越11个州的路线图。
刚刚出发的第三天,他在德克萨斯州的首府奥斯汀打来电话,兴奋地对我说这里有写过《最后一片叶子》的作家欧·亨利博物馆,而在昨天经过孟菲斯城时,他参谒了摇滚歌星猫王的故居。
2我羡慕他,也支持他,年轻时就应该去远方漂泊。
远方,会让他见识到他没有见到过的东西,让他的人生半径像水一样蔓延得更宽更远。
3我想起有一年初春的深夜,我独自一人在西柏林火车站等候换乘的火车,寂静的站台上只有寥落的几个候车的人,其中一个像是中国人,我走过去一问,果然是,他是来接人。
我们闲谈起来,知道了他是从天津大学毕业到这里学电子的留学生。
他说了这样的一句话,虽然已经过去了十多年,我依然记忆犹新:“我刚到柏林的时候,兜里只剩下了10美元。
”就是怀揣着仅仅的10美元,他也敢于出来闯荡,我猜想得到他为此所付出的代价,异国他乡,举目无亲,餐风宿露,漂泊是他的命运,也成了他的性格。
4我也想起我自己,比儿子还要小的年纪,驱车北上,跑到了北大荒。
自然吃了不少的苦,天寒地冻,路远心迷,仿佛已经到了天外,漂泊的心如同断线的风筝,不知会飘落到哪里。
但是,它让我见识到了那么多的痛苦与残酷的同时,也让我触摸到了那么多美好的乡情与故人,而这一切不仅谱就了我当初青春的谱线,也成了我今天难忘的回忆。
5没错,年轻时心不安分,不知天高地厚,想入非非,把远方想像得那样好,才敢于外出漂泊。
而漂泊不是旅游,肯定是要付出代价的,品尝人生的多一些滋味,也绝不是如同冬天坐在暖烘烘的星巴克里啜饮咖啡的一种味道。
但是,也只有年轻时才有可能去漂泊。
漂泊,需要勇气,也需要年轻的身体和想像力,便收获了只有在年轻时才能够拥有的收获,和以后你年老时的回忆。
人的一生,如果真的有什么事情叫作无愧无悔的话,在我看来,就是你的童年有游戏的欢乐,你的青春有漂泊的经历,你的老年有难忘的回忆。
6青春,就应该像是春天里的蒲公英,即使力气单薄、个头又小、还没有能力长出飞天的翅膀,藉着风力也要吹向远方;哪怕是飘落在你所不知道的地方,也要去闯一闯未开垦的处女地。
这样,你才会知道世界不再只是一扇好看的玻璃房,你才会看见眼前不再只是一堵堵心的墙。
7我想起泰戈尔在《新月集》里写过的诗句:“只要他肯把他的船借给我……我将带我的朋友快快乐乐地航行于仙人世界。
”那么,就把自己放逐一次吧,就借来别人的船张帆出发吧。
只有年轻时去远方,才会拥有充满泰戈尔童话般色彩的经历和收益,那不仅是他书写在心灵中的诗句,也是你镌刻在生命里的年轮。
(选自2009年第1期《读者》,有删改)19、文章开头写儿子在美国漫游,在结构和内容表达上有什么作用?请分别概括。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作者叙述中国留学生在西柏林和“我”在北大荒这两件事,各侧重说明了什么?(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第6段画线的句子表达在了什么意思?语言上有什么特点?(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文中多处流露出了作者对“去远方”的情感态度,请简要概括。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细读全文,结合自己的认识,谈谈你怎样正确理解作者反复强调的“年轻时就要去远方”的观点。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四)19、在内容上告诉读者将要去远方独自旅行,在结构上点题,并引出下文中国留学生和“我”去远方的故事。
20、前一个例子侧重于说明年轻时要敢于闯荡,后一个例子侧重于说明闯荡要付出代价,也会成为难忘的回忆。
21、年轻的时候尽管幼稚,但应该努力地拼搏,勇敢地去远方闯荡,去放飞心灵。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年轻时敢拼搏,勇闯荡,正所谓: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22、对儿子去远方是羡慕、支持;对中国留学生在西柏林是佩服他敢于拼搏;自己去北大荒是美好难忘的回忆。
23、年轻是就应该去远方,敢闯敢拼,因为年轻就是资本,年轻可以张扬个性,不要让你的生命平凡,留下遗憾,作者旨在激励年轻人勇于开拓,去经历,去磨练,去培养自我的独立能力和奋斗能力。
年轻时应该去远方 阅读答案
1寒假的时候,儿子从美国发来一封电子邮件,告诉我利用这个假期,他要开车从他所在的北方出发到南方去,并画出了一共要穿越11个州的路线图。
刚刚出发的第三天,他在德克萨斯州的首府奥斯汀打来电话,兴奋地对我说这里有写过《最后一片叶子》的作家欧·亨利博物馆,而在昨天经过孟菲斯城时,他参谒了摇滚歌星猫王的故居。
2我羡慕他,也支持他,年轻时就应该去远方漂泊。
远方,会让他见识到他没有见到过的东西,让他的人生半径像水一样蔓延得更宽更远。
3我想起有一年初春的深夜,我独自一人在西柏林火车站等候换乘的火车,寂静的站台上只有寥落的几个候车的人,其中一个像是中国人,我走过去一问,果然是,他是来接人。
我们闲谈起来,知道了他是从天津大学毕业到这里学电子的留学生。
他说了这样的一句话,虽然已经过去了十多年,我依然记忆犹新:“我刚到柏林的时候,兜里只剩下了10美元。
”就是怀揣着仅仅的10美元,他也敢于出来闯荡,我猜想得到他为此所付出的代价,异国他乡,举目无亲,餐风宿露,漂泊是他的命运,也成了他的性格。
4我也想起我自己,比儿子还要小的年纪,驱车北上,跑到了北大荒。
自然吃了不少的苦,天寒地冻,路远心迷,仿佛已经到了天外,漂泊的心如同断线的风筝,不知会飘落到哪里。
但是,它让我见识到了那么多的痛苦与残酷的同时,也让我触摸到了那么多美好的乡情与故人,而这一切不仅谱就了我当初青春的谱线,也成了我今天难忘的回忆。
5没错,年轻时心不安分,不知天高地厚,想入非非,把远方想像得那样好,才敢于外出漂泊。
而漂泊不是旅游,肯定是要付出代价的,品尝人生的多一些滋味,也绝不是如同冬天坐在暖烘烘的星巴克里啜饮咖啡的一种味道。
但是,也只有年轻时才有可能去漂泊。
漂泊,需要勇气,也需要年轻的身体和想像力,便收获了只有在年轻时才能够拥有的收获,和以后你年老时的回忆。
人的一生,如果真的有什么事情叫作无愧无悔的话,在我看来,就是你的童年有游戏的欢乐,你的青春有漂泊的经历,你的老年有难忘的回忆。
6青春,就应该像是春天里的蒲公英,即使力气单薄、个头又小、还没有能力长出飞天的翅膀,藉着风力也要吹向远方;哪怕是飘落在你所不知道的地方,也要去闯一闯未开垦的处女地。
这样,你才会知道世界不再只是一扇好看的玻璃房,你才会看见眼前不再只是一堵堵心的墙。
7我想起泰戈尔在《新月集》里写过的诗句:“只要他肯把他的船借给我……我将带我的朋友快快乐乐地航行于仙人世界。
”那么,就把自己放逐一次吧,就借来别人的船张帆出发吧。
只有年轻时去远方,才会拥有充满泰戈尔童话般色彩的经历和收益,那不仅是他书写在心灵中的诗句,也是你镌刻在生命里的年轮。
1、文章写了三个“年轻时去远方”的故事片段,请分别概括:①儿子利用寒假,在美国开车从他所在的北方出发到南方去游历。
②一个天津大学毕业的年轻人为了学习,怀揣着10美元,独自闯荡柏林。
③ “我”在比儿子现在还小的年纪,驱车北上,跑到了北大荒,吃了不少的苦。
2、第⑤段中带点的“这一切”指代:指“我”见识到的那么多的痛苦与残酷,以及“我”触摸到的那么多美好的乡情与故人。
3、对“漂泊”一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B )A、随水流飘荡停泊 B、到远方去闯荡C、为生活所迫到处奔走 D、流落异国他乡,风餐露宿4、纵观全文,作者的观点是:年轻时应该去远方。
理由 ①漂泊,会让他见识到他没有见到过的东西,让他的人生半径像水一样蔓延得更宽更远。
②漂泊能成就一个人。
③漂泊的经历能谱就人青春的曲线,也能成为一个人老年时难忘的回忆。
19、文章开头写儿子在美国漫游,在结构和内容表达上有什么作用?请分别概括。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作者叙述中国留学生在西柏林和“我”在北大荒这两件事,各侧重说明了什么?(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第6段画线的句子表达在了什么意思?语言上有什么特点?(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文中多处流露出了作者对“去远方”的情感态度,请简要概括。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细读全文,结合自己的认识,谈谈你怎样正确理解作者反复强调的“年轻时就要去远方”的观点。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四)19、在内容上告诉读者将要去远方独自旅行,在结构上点题,并引出下文中国留学生和“我”去远方的故事。
20、前一个例子侧重于说明年轻时要敢于闯荡,后一个例子侧重于说明闯荡要付出代价,也会成为难忘的回忆。
21、年轻的时候尽管幼稚,但应该努力地拼搏,勇敢地去远方闯荡,去放飞心灵。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年轻时敢拼搏,勇闯荡,正所谓: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22、对儿子去远方是羡慕、支持;对中国留学生在西柏林是佩服他敢于拼搏...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人们总想到远方去旅行,远方似乎...
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将心交于风,将梦托于云,将情系于远方,大千世界任我逍遥。
——题记 月亮把目光投向远方,皓月千里,于黑暗中创造了万顷光明;溪流把视野凝于远方,百川到海,于渺小中成就了辽阔无垠;智人把梦想放飞远方,矢志不渝,终成璀璨高挂历史苍穹。
(比兴,铺陈,点题)看,雄鹰奋飞,与日月共舞;鹏鸟振翅,与昊宇争雄。
(对偶,句式整齐,概括下文)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曹操,心怀大志让他将智勇挥洒于世,成就了一代枭雄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一生对远方的不懈追求,让他幻化成一只矫健的雄鹰,高飞在历史的天空。
听,血雨腥风,淋漓无限豪情,风刀霜剑,远处我心依旧漂游。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怀着一颗渴望到达美好远方的心高喊“无有死者无以图将来”的口号,带着“有之,请自嗣同始”的气魄,将生命轻托于菜市口中,从此历史上又多了一座屹立不倒的丰碑。
远方很美,因为无限美好都可以在那里实现,只要跨过去,美丽便会为你所有;远方很苦,因为摆在眼前的会有重重障碍,每一株荆棘都可能弄得你遍体鳞伤,所以又有很多人因为畏缩终生只能做个“坐观垂钓者”,只能“徒有羡鱼情”罢了。
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因为路上的荆棘而放弃远方的美好,空留遗憾呢?(总结远方)想起花中君子——梅。
寒风瑞雪骤然袭来,暗香源处是一株经典的梅花在风中摆动,与风雪殊死一搏。
我们叹的不是她的美丽,而是她的勇气。
她原可以在花苞里,温暖裹身酝酿甜蜜,在上帝的庇护下安然度过寒冬,可是她的梦在远方,她不愿在花苞里安逸睡去,她要闯,不管未来迎接她的是什么。
(再次以梅为例阐述应到远方去)有人说人生是一条船,那么我说,风浪可以劈破船身,可它消蚀不了船儿勇于驶向远方的决心。
在浪花里,船身被打得闪光锃亮,但它仍会矢志不移地驶向远方。
浪声鼓鼓,那是前进的号角;浪花叠叠,那时导航的旗帜。
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你我都是一条船,要知道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只有朝着未有人到达过的海域进发,我们才会有所发现,有所创造;一味沉溺于避风港的宁静,终将碌碌一生。
“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愿你我走得更远!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试题,给出的材料是富有文采、富含哲理的一段话。
认真阅读这段材料,整体把握其思想态度,特别要抓住“远方、梦想、归宿、放飞心灵”等关键词语,仔细揣摩其内涵,并加以归纳整合。
作文立意可以是为理想而奋斗,永不言弃;可以是摒弃一切世俗杂念,淡泊名利,让心灵永远恬淡宁静;可以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敢于冲破一切传统观念,放飞心灵,开拓创新,铸就人生新辉煌……
歌词。
我要带上你去远方去旅行歌名叫什么
中文名称广州外文名称Guangzhou,Canton,Kwangchow别 名穗、花城、羊城、五羊城等行政区类别地级市所属地区中国华南下辖地区11个市辖区政府驻地越秀区府前路1号电话区号(+86)020邮政区码510000地理位置广东省中南部,珠三角北部面 积7434平方公里人 口1449.84万人(2017年)方 言粤语-广府片-广州话,客家话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著名景点花城广场/广州塔/陈家祠/沙湾古镇/长隆欢乐世界/沙面/圣心大教堂...
对旅行的描写
《为什么要出发,因为远方在那里》是一本由姚璐著作,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为什么要出发,因为远方在那里》读后感(一):行者的春夏秋冬几年前,我曾去过九寨沟,景色是真美,人也是真多,大多数游客和我推搡在拥挤的栈道上,拍照留念,到此一游。
但去过一遍之后,我说再也不想去九寨沟了,因为舟车劳顿、高原反应、恶劣天气,光旅行都累,何况风光摄影。
但就有这样一群执着勇敢的风光摄影者,他们不畏路途艰辛,背着沉重的登山包,跋山涉水去到世界各地,用相机将大自然的绝美瞬间记录成永恒,只为了心中的理想和风光摄影的情怀。
这年头,已经很少有人提及“理想”和“情怀”这两个词,但当《为什么要出发,因为远方在那里》的作者姚璐提到这两个词的时候,我是万分感动和认同的。
确实,不管时代如何变迁,总会有这样一群风光摄影者为了理想和情怀,继续上路,永不停歇。
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谈论理想都不该被嘲笑,被讥讽,因为只要心中有理想,不论大小 ,就已经令人敬佩了。
最可怜的是连理想都没有。
最初看到书名时,我以为只是一锅热气腾腾的心灵鸡汤。
翻了几页书,又以为是一本游记。
直到一页页读下来,才发现自己的看法多么片面肤浅。
这是一本难能可贵的书籍,作者用细腻温柔的笔触和精湛的摄影技术,为我们展现了旅途中的美景和行走中的故事,她像一位老友,与我们促膝长谈,向我们娓娓道来她一路的春夏秋冬,一路的酸甜苦辣,一路的人生感悟。
你会发现,这是一本读不完的书,正如人生。
我对姚璐是充满羡慕嫉妒钦佩的,羡慕嫉妒她的自由自在,钦佩她敢于辞职追寻自己想过的生活。
但正如本书序言所说“又有多少人可以承受一眼望不到未来的风险和飘摇”,“承担起多少难以言喻的压力”。
自由自在的旅行,不只有童话世界、世外桃源和异域风情这般旖旎风光,寒冷、饥饿、疼痛、经济拮据,深夜野生动物在帐篷外的问候,体力透支,断水断电,天气骤变无功而返,都是旅途中的常态,就如人生一般,没有一帆风顺,试问,这些你都能克服吗?特别是光看到书中乌孙古道刀锋龙脊的照片(如下图),我就已经觉得艰险无比了。
同时也让我明白了,敬畏自然,接近自然是最好的选择。
《为什么要出发,因为远方在那里》读后感(二):坚韧,执着,践行自由而无用之精神,观察体验自然与人文地理之奥妙一如作者所言,“自由而无用”的践行,既浪漫又沉重。
芸芸众生,有太多的人标榜自由而无用从不实践。
因此,由衷地钦佩作者探索未知的勇气和特立独行的坚持,不为生活琐事所累,有理想有情怀。
作为一名从事地理工作30余年的专业教育与科研工作者以及摄影爱好者,由衷地慨叹——后生真可畏!作者作为一名风光摄影师所观察和体察的恰恰是自然地理学者和人文地理学者更需要认真和努力去做的——地理学者对自然或人文现象往往是一时而又短促的观察和体验,少有像作者这样细致入微,乃至全方位和全天候的观察和体验一个对地方的地理特点,并用相机记录下最美的景观和场景。
因此,对我而言,这本书就是一部一个个目的地、绝佳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素材。
感谢作者的分享。
《为什么要出发,因为远方在那里》读后感(三):一个“功利”的旅行者“为什么要出发,因为远方在那里。
”看到标题的时候,我下意识将其和那些鸡汤文联系在一起。
我暗下决心,如果我翻开书,看到的是那些无病呻吟的风花雪月的话,那我就会合上它,去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
两小时后,我看完了它,然后发起了呆。
我猜作者应该是不太喜欢那些毫无任何准备就嚷着要去走马观花那花花世界的年轻人的。
因为她在一本关于旅行的书的开始,就甩出了三件让那些向往背包行的年轻人们大为头疼的事:身体的劳累,精神的劳累,以及,钱。
她描述了一个泥泞不堪的现实,和她爬过泥泞的过程。
看似轻描淡写的文字背后,我看到一个年轻姑娘起早贪黑忙碌的身影,和她疲惫却又清澈的眼睛。
我才意识到,她口中的旅行,可能和我所知的,并不相近。
环游世界。
去见更多的人。
去看更多的风景。
把最美的风景用自己的相机拍下来。
毫不出奇的梦想吧?但是这本书的作者,也许已经完成了30%,甚至50%,她接下来只需要更多的时间,而其他有着同样梦想的人呢?也许还在办公室里盘算着,攒多少钱年假出去好好玩一下吧。
埋藏在作者的身体里的,除了梦想,也有着一颗“功利”的心。
她把旅行的照片做成明信片,卖给同样热爱美景的人们,用来赚取更多的旅费。
她想法设法节省开支,只为了多看一眼山顶的绝景。
她对于旅途中的困难,周围人的抱怨都是一笔带过,仿佛那些只是观赏美景所应付的代价一样。
说实话,我相信作者即使继续工作,也一定会有所成绩。
只不过她更喜欢做自己想做的事罢了。
其实这个世界上,过的平凡而又无聊的,不会是那些“功利”的人,而是那些永远不能把所想变为现实的人。
谁都会有想睡懒觉的时候吧。
那么在旅行的途中,每天清晨促使作者离开温暖被窝的,一定是这有趣的世界吧,因为她想要的,比一般人更多,所以她获得的,也远比一般人多得多呢。
功利的我在做每一件...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