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大班艺术线条的旅行ppt

绘本14:《跟着线走》绘本内容简介这是一本奇妙的书,作者用一根线创作出一系列简单明了、充满想象和童趣的画面。孩子们跟随着一根线走,从清晨的大都市,到街上睡眼惺忪的人群、

绘本14:《跟着线走》

绘本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奇妙的书,作者用一根线创作出一系列简单明了、充满想象和童趣的画面。孩子们跟随着一根线走,从清晨的大都市,到街上睡眼惺忪的人群、喧闹的街道。然后画风一转,来到了浩瀚的大海,沉入深海与鱼儿嬉戏,接着搭乘飞机飞向高空,与鸟儿、热气球为伴,然后又来到神秘的大森林,与小动物亲密接触。穿过花园,来到富有生活气息的农家小屋,屋外六七株苹果树,已结满成熟的果实……一边跟着线旅行,一边想象。同时,绘本中包含的丰富的知识,不仅开拓了幼儿的视野,还引发了幼儿对身边各种事物的兴趣。

绘本将绘画艺术、生活常识、数字、空间和色彩的概念、具象与抽象的区别、观察和想象的乐趣融合在一起,是一本具有非凡创意的绘本。

绘本中主要的美术元素--造型、色彩

1.绘本中的造型。

这是一根神奇的线,每一个画面中的线条从开始到结束一直连续着,不间断地延伸着,时而直线,时而弧线、圆圈,好像被施了魔法,变幻出各种场景。读者跟着直线走,“走进大城市的清晨”,看到“街上有各种标志和灯”;跟着弧线走,“穿过喧闹的街道”(见图14-1)、“潜人海洋的深处”“向上,飞向高空”;跟着斜线走,“穿过花园,来到一座小房子前”“走进大森林”……跟着这根线去旅行,一路上看到美好的风景,带给读者无限的想象。

图14-1

2.绘本中的色彩。

绘本中的画面用一根黑色的线贯穿于整个画面,随着线的延伸,不断地变化出街道、房子、树木、海洋等物体的轮廓线,而衬托在黑色线条背后的是具有对比效果的色彩,如“走进小村庄”时黄色的房子和紫色的背景,“向上,飞向高空”是橙色的飞机、气球、热气球和淡蓝色的天空……对比色的运用让孩子们很容易感知到对象与背景的差别,也能很好地辨识出画面中的内容。同时,黑色的轮廓线浮于色彩平涂的背景之上,使画面具有层次感。

活动方案

活动名称:跟着线条去散步(大班)

活动说明

这是一本用一笔画来完成的绘本,画面中插画家用一根黑色的线条贯穿于整个画面,跟着这根线条,幼儿看到不同的“风景”。在幼儿具备初步的一笔画能力的基础上,通过对绘本的欣赏,让幼儿进一步感受一笔画的各种独特造型,并尝试用一笔画连续画出多个物体。

活动目标

1.感受绘本中一笔画出来的各种独特造型,了解一笔画的特点。

2.大胆想象,尝试用一笔画的方法进行创作,画面布局合理。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具备初步的一笔画的能力。

2.材料准备:绘本PPT、卡纸、记号笔、油画棒、一个小组一本绘本《跟着线走》。

活动过程

一、绘本导入,引起兴趣

(一)教师出示一根线,引发幼儿的好奇心。

这是什么?(一根线)这是一根神奇的线,我们一起跟着线走,看它会把我们带到哪里?现在就出发吧!

(二)欣赏绘本,感受不同线条带来的变化。

1.教师出示城市图:跟着线,我们来到了哪里?画面中有些什么?画家用什么样的线条来表现?(幼儿讨论)

2.教师小结:来到了城市,城市里到处都是高楼大厦、天线。画家用很多直直的线条来表现。

3.教师出示森林图:跟着线走,我们来到了哪里?画面中有些什么?画家用什么样的线条来表现?(幼儿讨论)

4.教师小结:来到了森林,森林里有各种各样的树。画家用很多斜斜的线条来表现。

5.教师出示图14-1:跟着线走,我们来到了哪里?画面中有些什么?画家用什么样的线条来表现?(幼儿讨论)

6.教师小结:来到喧闹的街道,马路上有各种各样的汽车。画家用很多弯弯的弧线来表现。

二、感受一笔画的特点,尝试画一笔画

(一)欣赏图片“潜人海洋深处”,了解一根线如何变出不同形状的鱼。

1.教师出示图14-2:跟若线,我们来到了海洋深处,你看到了什么?

图14-2

2.这条线从哪里开始?它是怎样变成各种鱼的?(幼儿讨论)

3.教师小结:这条线从纸的左边开始,先是画出一条鱼的轮廓,然后线不断延伸,继续画第二条鱼,但要想好画在纸的什么地方,……逐渐地画满整张纸。(教师边讲边用手指沿着线画)

4.请幼儿举起小手跟着画面中的线条,一边画一边根据画面内容进行联想。

(二)引导幼儿构思画面:如果跟着线走,你会带我们到哪里去?(幼儿讨论)大家一边画,一边可以参考绘本中的内容。

三、幼儿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一)引导幼儿尝试用一根线条画出一个场景中的各种物体,如海洋、街道、动物园等。

(二)引导幼儿注意线条尽量不要断开。

(三)引导幼儿注意操作的顺序:先用记号笔一笔画出场景中的物体,再用油画棒添加背景。

四、展示作品,分享创意过程

(一)幼儿互相欣赏并交流自己的创作。

(二)请幼儿说说,跟着线走,带大家去哪里旅行?

活动提示

1.该活动之前,教师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让幼儿了解什么是一笔画,并具备初步的一笔画的能力,这样在欣赏该绘本时,幼儿可以更加清楚地理解绘本的内容,也便于幼儿用一笔画来进行创作。

2.引导幼儿在美术区角活动时,将几个幼儿的作品合在一起,并加上封面,制作成一本《跟着线走》的连环画,并将连环画放到故事角,继续看看、讲讲。

3.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一本游戏书。根据画面的内容,教师可以设计小游戏,如:

(1)数一数:孩子们可以根据画面的内容,数一数书中有几个红绿灯、有几架飞机、有几棵树、有几辆车等等,对于培养幼儿的数数能力很有帮助。

(2)走迷宫:跟着线走,类似于走迷宫一样,从线的开头走,看谁能从头走到尾,中间不问断。或是两个幼儿分别从线条的开始和结尾开始走,走到中间相遇时握握手继续走,看谁先走到线的另一端。

教师还可以根据具体的画面设计出更多的小游戏哦!

幼儿作品

作品1:跟着线走,我们来到了海底世界

作品2:跟着线走,来到海底,海底有各种各样的鱼儿

作品3:跟着线走,来到了大街上,那里有各种车子

作品4:跟着线走,走进了动物园

作品5:跟着线走,穿过海洋,看到了大海、帆船

作品6:跟着线走,来到了大草原,大草原上有各种动物

绘本15:《胡萝卜火箭》

绘本内容简介

作者以儿童生活为出发点,对日常的生活用品进行借物想象,使那些平常无奇的生活用品通过想象变得奇幻无比,故事由形状和色彩引发幼儿的联想,如:眼镜变成了自行车;妈妈的高跟鞋变成了小船;彩色铅笔变成了竹筏;易拉罐变成了火车头等,为孩子们的想象提供了大量的素材。绘本画面清晰,内容风趣幽默,是一本可以放飞幼儿想象力的绘本故事。

绘本中主要的美术元素--造型、风格

1.绘本中的造型。

该绘本中的造型源于幼儿生活,想象的物品及内容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相互联系,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的想象的兴趣。造型的方法和幼儿的绘画非常相似,黑色笔勾轮廓,然后在轮廓内平涂,因此,很容易为幼儿所接受,也拉近了幼儿与绘本之间的距离。绘本中由形状和色彩引发的联想,最适合幼儿,也最能展现孩子们的童心和童趣,因为这一阶段的幼儿对图像十分敏感,而且借形想象的物品也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如妈妈的高跟鞋、彩色铅笔、蜂蜜蛋糕、爷爷的眼镜等等,这些熟识的物品带给孩子们无限的想象!

2.绘本的风格。

绘本中的造型充满了漫画的轻松气氛,以平涂的方式来表现出想象的事物,具体而实在,使幼儿很容易明白,并感受到其中的妙趣。该书在编排时也是独具匠心,绘本的右页都是小男孩看着某一样东西在认真思考的画面。然后翻页后的左页,便是小男孩想象出某一样东西的画面。这样的安排可以让小读者在不急于翻页的前提下先慢慢地进行想象。譬如看到妈妈的高跟鞋,可以把它想象成一架滑滑梯,或是鞋型的房子。天马行空地想象之后,再翻页来欣赏作者安排的答案,就可以充分享受翻页的乐趣。

作者在原有的物品和联想产生的物品间,还安排了一些巧妙的连接:脸盆和肥皂盒变成了大船和小船,海里的水是由水龙头放出来的(见图15-1);眼镜变成了自行车,大街上的人都是戴眼镜的(见图15-2);蜂蜜蛋糕变成了轻轨,看起来还是很好吃的样子(见图15-3)。这么多奇思妙想的安排,使这本书由联想的趣味延伸到了图画书的童趣,也让孩子们在阅读这本书时,除了翻页后从“答案”中获得猜谜的惊喜之外更有了寻宝的乐趣。这本绘本实质上就是一本让孩子们边看边猜,边猜边找的游戏书!

图15-1

图15-2

图15-3

活动方案

活动名称:生活用品大变样(大班)

活动说明

借形想象是幼儿借助一定的“形”,通过对“形”的想象,创造出各种新的形象。绘本中借助的是日常生活用品的“形”来进行想象,变化出另外一样物体。本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在理解绘本中借形想象的物体的基础上,将想象的物品及内容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让幼儿进行借形想象,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想象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尝试根据常见用品进行借形想象,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2.尝试运用剪贴和添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创作,大胆地丰富画面内容:

活动准备

PPT,剪有各种蔬菜、剪刀、靴子等常见物品外形的彩纸,记号笔,固体胶,炫彩棒,图画纸。

活动过程

一、由生活用品引发幼儿的兴趣

(一)教师出示生活用品,引起幼儿的兴趣(出示脸盆、肥皂盒、眼镜、烟灰缸等)。

小朋友们,你们看,今天老师带来了什么?(教师边出示物品,幼儿边说出物品名称)

(二)由生活用品延伸至绘本,引起幼儿的好奇心。

这些都是小朋友熟悉的生活用品,可是有个小男孩把这些用品都变成了非常有趣的东西,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二、欣赏绘本,感受借物想象的乐趣

(一)教师出示眼镜,引导幼儿想象。

1.教师出示眼镜:猜一猜小男孩会把它变成什么?(幼儿讨论后教师出示图15-2)

2.教师小结:小男孩把眼镜变成了自行车,大街上的人都是戴眼镜的。

(二)教师出示脸盆和肥皂盒,引导幼儿想象。

1.你们看这是什么?猜一猜小男孩会把它变成什么?(幼儿讨论后教师出示图15-1)

2.教师小结:小男孩把脸盆变成了大船、肥皂盒变成了小船,水是由水龙头放出来的。

(三)教师出示蜂蜜蛋糕,引导幼儿想象。

1.你们看这是什么?猜一猜小男孩会把它变成什么?(幼儿讨论后教师出示图15-3)

2.教师小结:小男孩把蜂蜜蛋糕变成了轻轨,看上去还很好吃的样子。

三、了解常用物品和想象出的东西之间的关系

(一)教师提问,引导幼儿将生活用品与所交东西进行联系。

1.为什么小男孩要将眼镜变成自行车呢?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幼儿讨论)

2.为什么小男孩要将脸盆、肥皂盒变成船呢?它们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幼儿讨论)

(二)教师将日用品与想象的物品对应,让幼儿通过比较,找出它们的相似之处。

1.眼镜--自行车。 2.脸盆--船。

3.蛋糕--轻轨。

教师小结:原来这些日常用品在形状上与想象变出来的东西在外形上很相像,所以眼镜就变成了自行车,脸盆、肥皂盒就变成了船,蛋糕就变成了轻轨。

图15-4

图15-5

图15-6

图15-7

图15-8

四、师幼共同讨论表现方法

(一)教师出示贴有剪纸物品的图画纸,引起幼儿的好奇。

之前我们在美术区角中已经剪下各种生活用品的形状并贴在了纸上(教师出示贴有剪纸物品的图画纸),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怎么把这些生活用品变成有趣的东西。

(二)引导幼儿对生活用品进行借形想象。

1.教师出示贴有靴子的图画纸并问:这是什么?(靴子)

2.如果将纸转一转,看看我们能把它变成什么?(教师请幼儿将靴子添画成某一样东西)

3.变完后,可以用炫彩棒在周围添画一些背景。(教师根据幼儿添画的东西来讲如何添画背景)

4.请小朋友把纸上物品的形状变变变,把它变成你想象的东西,看谁变出来的东西最有趣!

五、幼儿创作表现,教师巡回指导

(一)幼儿尝试对生活用品进行借物想象。

(二)鼓励幼儿用转一转、看一看、想一想的方法,表现与同伴不同的内容。

(三)在纸上添画一些相关的背景,使画面更完整。

六、展示作品,分享交流

展示幼儿的作品,请幼儿说说自己把生活用品变成了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变?

图15-9

图15-10

图15-11

图15-12

图15-13

活动提示

1.将幼儿的作品制成图画韦,也可以给自制的图画书起名,并将其放到故事角,说说将日常生活用品变成了什么?为什么?

2.在美术区角中,教师可以将各种生活用品用简笔画画在纸上,幼儿可以对其想象,剪下后贴在教师布置的不同背景上,并将变出的事物分类摆放。如:将借形想象画出的各种动物贴在“森林”背景上,想象画出的各种车子、房子、树木等可以贴在“大街上”的背景上……

3.除了借助具体的某一物体的“形”进行想象以外,还可以提供幼儿抽象的“形”来想象,如下图中是对抽象的不定“形”的想象。

幼儿作品

作品1:我要住在靴子房子里,乘着热气球去彩虹姐姐那里

作品2:我把茄子和青菜变成漂亮的裙子,去参加舞蹈比赛

作品3:剪刀茄子转一转,像小鱼在海里游

作品4:我把黄瓜和胡萝卜变成了汽车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