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这样的旅行500
写这篇文章,是因为前段时间在一个群里看到这样一段对话:
A:五一旅游人会多吗?最近去旅游的人不少吧?
B:中国人能到的地方人都不会少。
A:可是一想到风景区里人山人海,我就不想去
写这篇文章,是因为前段时间在一个群里看到这样一段对话:
A:五一旅游人会多吗?最近去旅游的人不少吧?
B:中国人能到的地方人都不会少。
A:可是一想到风景区里人山人海,我就不想去了。
B:我也这么觉得……
节假日旅游,常常能看到机场戴小红帽的“考察团”热情地呼朋引伴大聊家常,伴随着伯牙见子期般的会心爆笑,人人面色潮红绽放着盛世颜欢,引人侧目。更甚的是,无论是什么时候看到他们,咖啡厅、高级餐馆、电影院,他们都能以未写其形,先使闻声的方式成功使你注目,并且降低你的旅游体验。可以说,人多成为了阻碍大多人出行旅游的重要因素。
可是,今年“五一”假期,春风和煦,气候宜人,利于出游。青岛,作为滨海旅游名城,更是受到旅游人群首选的城市之一。假期间,青岛共接待国内游客497.6万人次,同比增长12.1%,实现旅游消费73.2亿元,同比增长19.22%。较好的体现了这座城市的文旅热度。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去青岛旅行?
我为什么喜欢去青岛旅行?
每到五一,最想来的城市,必定有青岛。这里有度过悠游五一的所有要素:清凉的海风和啤酒,冰棍,海水浴场,沙滩音乐节,爆炒蛤蜊,葱烧海参,海菜凉粉,童话般的教堂,绿荫里的八大关,放风筝的五四广场。干净的沙滩,干净的城市。海子说,“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青岛的魅力恰好源自它海的浪漫气息。

老舍写《青岛的五月》而不写六月七月是有理由的:四月底樱花才刚谢,接连着五月,大自然又蠢蠢欲动,下旬,满城的各色月季、蔷薇、杜鹃等花种忽然盛开,从每家每户镂空墙迸发而出,五颜六色,开得如此的香艳放肆,随着海风摇摆,走在老城山波间的巷子里,海风伴随花的清新扑面而来,让人心花怒放,走一路笑一路,与提着一袋啤酒的哼着小曲的大爷擦身而过,你笑他也笑!啊!美好的青岛五月。

文化内涵特色突出
旅游品牌效应彰显
一次关于青岛的事件,成为中国历史的一条导火索的开端。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利用对德宣战的手段从德国殖民者手里接管了青岛。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19年巴黎和会,将青岛转割与日本的意图令国人掀起“五四运动”,如今青岛建有漂亮整洁的“五四广场”。

青岛五四广场
从那时起,青岛开始了新的生活。民族工业和海运业的发展使得青岛很快成为山东经济的中心,青岛的纺织业更是名誉全国。 民国时期,许多文化名人来过这里,并且多数盘桓许久,不忍离去,留下许多故事。老城区也因此散落下许多名人故居和他们的往事。
老城区的怀旧之旅,可以从栈桥边的中山路开始。从这里远远的就能望见天主教堂的尖顶,这是青岛地区最大的哥特式建筑,也是中国惟一的祝圣教堂,远处还有基督教堂,与天主教堂的建筑风格不同,黄色外墙,厚重的石头,没有教堂的严肃感,却像童话里的小城堡。

青岛中山路
青岛老城区的小巷没有规则,很随意,梧桐树矗立两旁,街道起伏不定,时常会有惊喜。虽说五月在青岛散步本身就是目的,这种目的确又经常没有目地,凡适合散步的街区,大慨都有种特质:即使是闹市中,拐个角,就有垂手可得的宁静与精致;在青岛,你的注意力经常会被带偏到不知名的小楼梯、小石板路,越走越深遂,最终本能地发现另一番风景
梁实秋在青岛时说:“到处都是红瓦的楼房点缀在葱茏的绿树中间,而且三面临海,形势天成。青岛的天气冬暖夏凉、风光旖旎,而人情尤为淳厚,我们立刻就认定这地方在天时、地利、人和三方面都够标准,宜于定居……我是北平人,但从不以北平为理想的地方。我虽然足迹不广,但北自辽东,南至两粤,也走过了十几省,窃以为真正令人留连不忍离去的地方应推青岛。”


1917年秋,康有为来到青岛,用十六个字,概括这座海滨城市:“碧海青山,绿树红瓦,不寒不暑,可舟可车。”此时的他刚经历了政治的失意,在这里找到了知已。1923年,康有为再次来青岛,购得福山支路五号的一栋西式小楼,取名“天游园”,作为自己终老青岛的所在。
老舍先生1930年代在青岛居住过3年,如今小巷内的院落已经人去楼空,四周寂静,可是我们站在这里,仍然能感受到作家当年的情怀。在这里,老舍先生创作了著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而闻一多的故居在海洋大学的校园内,他来青岛担任青岛大学的文学院院长兼国文系主任。这是一座二层小楼,被称为“一多楼”。

老舍故居

建造历时六年的提督楼,是当时德国驻青岛总督的官邸,按照欧洲皇宫样式设计,据说这位总督因奢侈造楼而受到德国议会的弹劾。“八大关”集中了世界20多个国家的建筑风格。1897年,德军用武力侵占了青岛,并强迫清政府签订了租借条约,青岛从此沦为长达17年的殖民地。现存的青岛水泥炮室成为这一段历史的见证。

青岛总督府

游览青岛的建筑,就像在翻阅一部欧洲建筑的史书,看到里面尘封的掌故。青岛保存的这些建筑被称为世界建筑的标本,因为有些建筑形式在德国本土已经消失。如今,这里是影视导演的天堂,曾经有60多部影视剧在这里拍摄。
青岛街头的德国老建筑
居庸关路16号是建于20世纪30年代的公主楼,一座典型的丹麦建筑风格的别墅,绿色墙面,建筑造型由尖塔与不规则斜顶屋面构造,南部为宽敞的方形平台。传说1929年丹麦王子来青岛度假,被这里的风光迷倒,欲请丹麦公主来此避夏消暑,令丹麦驻青岛领事购地建屋。后来公主没来青岛,但公主楼的名字却伴随着建筑流传了下来。

公主楼
八大关一如童话中的蛋糕房子,充满异域风情。街道上、树林里,时而可见相拥的情侣,还有一些新人穿着白礼服和婚纱在阳光里光影的配合下,拍摄着他们毕生难忘的婚纱照,仿佛上演着一出出现代安徒生童话。

八大关
丰富优质旅游供给节日氛围更加浓厚
青岛市组建的景区联盟、推出的旅游惠民卡、旅游惠民措施等节约了出游成本、丰富了假日生活、也为旅游企业带来了效益。很多游客出行更加方便,能更好的赏青岛美景,食青岛美食。
栈桥是青岛的象征,位于青岛湾中游人如织的中山路南端。始建于1892年,是当时清军所用的人工码头。栈桥好似一只长长的手臂伸向大海,桥尽头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翘角重檐建筑端庄地安坐于碧波之上。在海岸周边众多欧式建筑衬托下,尤显别致。走到尽头,便深入大海。

栈桥俯瞰图
青岛城紧紧依偎着长长的海岸线,沿线有无数的大小景点,一路走来,并不觉得累。海边,常会有老人垂钓,不同的是体现着生活水平的打扮和行头,相同的是那份让年轻人直咽口水的悠闲与自在。
这里的海水浴场,相对比较干净,比较随性,随便一片沙滩,便是一个浴场。青岛海滩的沙质、水质比起海南都不逊色,而且沙滩更平缓。在海滨的路上,经常能看见换好泳装,直接下海的人。与海滩相对应,这里的居民和来这里的游客,也很随性,很多人人为了方便,在去海滨前,便提前在住地换好泳衣,直接穿着上街了;保守一点的,则在泳衣外套上一件外衣,免去了由于人多拥挤,在浴场换装的麻烦。所以青岛街头常常有穿着泳衣走过的人,有老人、孩子,还有一些漂亮的女士。

青岛的海水浴场
在酒友心目中,青岛啤酒一定比青岛有名。很多人第一次听到青岛,是因为听说过青岛啤酒。据说,百年前德国人把24万株树木运到青岛,装点这座他们心中的亚洲样板城市时,他们也从慕尼黑带来了地道的啤酒酿造工艺,促生了啤酒在中国的发展。

青岛啤酒
在青岛,啤酒分为生啤、鲜啤以及纯生等许多种。除了瓶装之外,还可以散装、论斤来卖,人们用塑料袋拎着散装啤酒,在车前匆匆而过,构成了青岛街头的一大风景。从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开始,喝啤酒就已经成为青岛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一百多年来,青岛的啤酒蜚声海外,也使青岛成为著名的啤酒之都。据说青岛啤酒在全国有很多分厂,但只有这里产的味道最佳,因为这里用的是崂山矿泉水。

青岛啤酒厂
与啤酒相伴的,自然是海鲜。海鲜里不得不提的是蛤蜊,青岛人称此为gala,和别处不同,这里的蛤蜊一点沙子也没有,味道鲜美,烧汤、清炒都可以,价格也实惠,是青岛人餐桌上的常品。此外海瓜子、蛏子、螃蟹、对虾、海参等也都是下酒的佳品,青岛的烹调风格属于鲁菜的风格,粗放豪迈,就着大口喝下的清澈透明、香醇爽口、泡沫细腻的啤酒,让凉爽宜人的青岛夏夜,可以再凉一些。

最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五一假期已经过去,近500万人次的旅客选择在美丽的青岛度过。也许上述论点只代表了青岛城市魅力的一部分,但我认为,宏伟壮丽的外景并不能代表青岛全部的风采,它的魅力或许在于细节。游走于城市间,穿过精美的小区、唯美的花园到达沙滩浴场,就会有满满的幸福感,不禁感叹:生活之美好,往往就是在城市繁华背后的细节里。而青岛,吾之所爱……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