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去国外旅行常用英语900

大学曾看过吴非的《打工旅行》,对于出国看世界,一直心存“余孽”。毕业实习时,有一种不甘心:不甘后半生就这样坐在办公室里。后听外国朋友们提起,有一种欧美打工旅行的方式,名曰Au

大学曾看过吴非的《打工旅行》,对于出国看世界,一直心存“余孽”。毕业实习时,有一种不甘心:不甘后半生就这样坐在办公室里。

后听外国朋友们提起,有一种欧美打工旅行的方式,名曰Au pair 互惠生

我用了6个月时间申请,现在已经在德国互惠了9个月。

今天,我解答一下互惠生最常见的3个问题,来科普一下Au pair(中文:互惠生)。

△从互惠家庭的窗台望出去

互惠生是什么,靠谱吗?

来德国第二个月时,德国爸爸去女儿的学校接小孩子回家,正巧经过我的德语学校。

德爸做了一个童真的鬼脸,7岁的Ronja冲我惊喜的招手,三岁半的Johanna特别天真的趴着玻璃窗户叫我:诶,达令怎么在教室里,然后在玻璃窗里哈气,画了一个心。

这是我早上送她上幼儿园时,每次离开时做的一个小动作。

德语教室内的学生都笑了,笑笑接着讲课,讲到自己曾经在爱尔兰做Au pair 的时候,我惊喜的说,我现在也在做Au Pair。

课堂上另一个穿紫毛衣的英国女生说,她四年前也做过法国的Au pair 。班上加上德国老师,有四个女生做过Au pair。

△互惠家庭的私人花园,夏日烧烤

在欧洲,互惠生,可谓是“家喻户晓”。

互惠生,字面直观就是:互利互惠的学生!

我给它的定义是:一种年轻人,在欧美某些限定国家,打工旅行的游学方式。

18岁到26岁之间,年轻人到欧美发达国家,以半工半读的形式,在当地国家生活,学习当地语言,是一种年轻人的游学项目。欧洲互惠生签证,可以在周围申根国自由出入。

△做互惠生期间去了布拉格

此处,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百度一下“互惠生”,百度百科已经将其介绍的非常详细了。

对中国开放互惠生签证的国家有:美国、德国、法国、比利时、荷兰等,没有英国哦。

(各国具体政策,请自行查,每年会变。)

2017年10月,我揣着做英语导游赚的2万块,开启了为期一年,德国互惠之旅。

直到出国后,才发现自己当初“不安分”一心想出国看世界的想法,其实并不另类。

欧洲年轻人,高三毕业,很多年轻人,不会急着立马读书,而是选择各种各样的海外实习,体验生活。

互惠生的合同里,是互惠生必须有一个自己独立的房间。

△互惠家庭给我提供的单独房间

我比较幸运的是,我住在德国家庭的楼上,相当于我有一个独立的二室一厨一卫的公寓,和一个德国本地的女大学生做室友。

这就避免了些许寄人篱下,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尴尬,同时我也从我德国室友那里了解到了一种欧洲年轻的生活状态。

德国室友的也有两个高中同学,曾做过Au pair.

互惠生,是在欧美年轻人众多gap year(间歇年)选择中,较为普遍的一种形式,流行已久。

所以你问我,互惠生这一种打工旅行的方式,靠谱吗?

我的答案是肯定的。

△柏林晚上跑步时,紫色的天空

互惠生是“廉价保姆”吗?

我问了,我德国室友的房租,她的房间住在阴面,比我房间小,大约400欧,我推算我的房间的房租,大约3200元人民币左右。

父母一直问我钱够不够,我一个月有260欧零用钱,加50欧语言补助,大约2400元的零用钱(汇率暂且约按1欧:8人民币计算),其实够了。我基本上把这些零用钱,全部用在一个月200欧元的德语补习班和旅行上了。

家庭包食宿和日用品的花销。饮食习惯上的差异,真的是我德国互惠生时最大的痛。我用了五个月,才能适应早饭的燕麦配牛奶,晚餐吃黑面包抹黄油的德餐标配。至少,我可以去超市买所需的食材,自己做顿“中餐”。

△花园里的聚餐

我初步算过这个德国家庭在我身上支付的费用,食宿加上医疗保险和零用钱还有一点机票补助,电话卡,日用品,大概在一个月在900~1000欧之间(8000元左右)。

用中国工资来衡量,每周工作30小时的互惠生,其实并不算廉价。但是欧洲最低时薪是8欧(64元)一小时,所以互惠生的工资,在欧洲其实相当低的。

我一周要有30个左右的工作时间,主要的工作内容:

70%时间,接送并照看儿童,教儿童中文,30%的时间,做简单的家务,购物。夏天到了,会在德国家庭的私人花园,帮忙浇花,收拾花园。

我的德国家庭,每周有一个专门上门打扫的清洁阿姨,这无疑减轻了我的工作量。

△西班牙巴塞罗那,也是做互惠生期间去的

说起我的德国家庭,我真的很幸运。德爸德妈是柏林艺术工作者,收入较好,通情达理,家庭里有两个女孩子,姐姐已经可以独立上学,妹妹快4岁,正在楼下街角上幼儿园。

我的工作量比较小,家庭对我也是很照顾,让我可以上一周五天的德语课。9个月。我从德语零基础,一直上到德语B2了。

德国互惠生有一个月的带薪假期,我去了布拉格。西班牙、瑞士,下个月打算去罗马和巴黎。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互惠生,都如我这般“走运”。一些中国互惠生,她们因为不喜欢做家务,或者跟家庭出现矛盾,直接赌气回国的。

△柏林圣诞市场

德国家庭条件的层次不齐,加上互惠生的年龄不同,对于互惠生的体验也各不相同。

我的互惠生生活,比较顺利,主观上:除了自己英语可以日常沟通,有过两年跟外国人相处的工作经历,年纪也大了,懂了些人情世故。手头有些积蓄,所以日子没有过太紧巴巴。

客观上,因为我碰到了一个“百年难遇”的好家庭。

从我自身的互惠生体验上来说:我不认为互惠生是廉价保姆。

互惠生申请,需要中介吗?

我没有选择去美国,是因为美国的互惠生比较需要中介。

我申请德国,是因为我有当时的几个德国朋友。他们在我全程的申请中,起了“中介”的作用。

△柏林博物馆岛

做互惠生,最大的感悟是:这世界没有免费的帮助。

我理解,读这篇文章的年轻人,心中跃跃欲试的冲动,和囊中羞涩的尴尬。

自己申请互惠生的人,要求是有较强的语言能力(英语+互惠国家语言)和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

当初我来德国互惠生,我直接跳过了中介,没有支付中介费,前后大约花了半年时间。自己申请,最大的花销是德语学习考试2500元+签证资料翻译1000+往返机票5000元,请德国朋友吃饭,翻译文件+填申请表格1500元。

△帮我申请的德国小哥哥,我们在德国相聚啦

来德国,手头最好也要一万块防身。所以打算自己DIY申请的互惠生,建议资金准备好一到两万。

德国互惠的实际准备环节:

第1:德语A1学习,并拿到证书。其实为了沟通方便,学到A2才够。

第2:英语或德语的简历,填成沓的申请表格。

第3:准备与孩子们玩的照片和相关工作经历证明,以及身体健康的相关体验报告。

第4:提交资料,找家庭。

第5:找到家庭,用skype面试。

第6:准备签证。

自己申请确实省钱,但是也确实要自己面对很多繁琐的表格和细节。以及漫长的等待匹配家庭。

这些问题,不是私信我,我就可以帮你们扫清前路的障碍的。

所以真心要申请的小伙伴,但是勤快一些,自己上网多查一些类似的资料,和抓紧时间学好语言。

△慕尼黑早点 啤酒 香肠

20岁的小薇,是在德国互惠时,认识的互惠生朋友。

她是德语专业,交了一万块,找了中介出来。

她开始的互惠生家庭,住在斯图加特旁边的村子里,进城一趟都要花一百块人民币。互惠生家庭对她的工作要求很多,一个星期做满30个小时。

小薇和家庭最大的矛盾是,德国家庭不允许她空闲时间,上一周四次的语言班。

最后闹得非常不愉快的提前终止合约,小薇差一点无家可归,要提早半年回国。

她哭着跟我说,德国家庭终止合约时,那个爸爸还侮辱她:不知廉耻。

△斯图加特雪景

这让我在气愤之余,也开始心有余悸。

我在互惠生过程里,德国本地中介因为他们收取了家庭的费用,没有收取我的,当出现矛盾后,德国中介完全是站在德国家庭那一方。所以一旦德国家庭真的有问题,我就会很被动。

还好,小薇的中介,在两个星期内,帮她找到了新的互惠家庭,在慕尼黑,她终于开始了新的互惠生生活。

互惠生最主要的阻力是学语言和性格,然后是找家庭。

如果想省钱自己DIY的,请百度搜一下互惠生,内容非常多,有一个Au pair 的付费网站可以找家庭。

所以这个互惠生,需不需要找不找中介问题,我认为视个人能力,经济情况以及互惠国申请难易程度而定。

△互惠生期间还去了瑞士,但是我很心痛,没拍到好照片,除了这两只鹅

结语

年轻人常常固执到:不撞南墙不回头。

我之前听过很多人感叹:国外生活也就那样。出来之后,我也会时常发出类似的感叹。

但是,有些南墙,没有撞过的人,是没有资格去评价的。

我在德国的互惠生生活,已快接近尾声了,现在正在准备考德福,打算申请德国的大学研究生。偶尔还是会如出国前,对前途周期性迷茫。

但是现在的我,明白了一件小事:生活在别处,可是路在脚下,吾心安处便是家。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