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到北京旅行团
“美国东西海岸峡谷柔情奢悦游”“‘寻梦西欧’德法意瑞12天研学”“南京名校行知研学之旅”……暑假到来,不同类型的“研学游”产品在我市各大旅行社上线,受到不少潍坊家长
“美国东西海岸峡谷柔情奢悦游”“‘寻梦西欧’德法意瑞12天研学”“南京名校行知研学之旅”……暑假到来,不同类型的“研学游”产品在我市各大旅行社上线,受到不少潍坊家长和孩子的追捧。然而记者探访发现,价格虚高、内容“注水”、“只游不学”……潍坊“研学游”市场有点乱。对此,教育专家提醒,只游不学不叫研现象。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潍坊暑期研学游受追捧
“孩子好不容易放假,本想带他出去走走,哪知道公休没请下来,只能让他自己出去了。”7月15日,在东风街上的假日国际旅行社,市民刘女士正在为孩子选择出游路线,“报个研学游吧,既能出去玩,又能学点东西,孩子还能走进985高校转转,挺不错的。”
与市民刘女士不同,张先生是“被迫”来咨询暑期旅游线路的。他告诉记者,这个暑假本没打算让孩子出去玩,但没想到,孩子班里的同学一半以上都报了“研学”性质的旅游,有的还是花费三四万到欧洲国家“研学”。自己觉得不送孩子出去有点“对不住”,才无奈来看看有什么旅游线路,“家长群里都在说,孩子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别人家孩子都去了,咱做父母的,怎么也得让自己孩子出去走走。”
“前年是去的澳大利亚,12天花了不到2万块钱。今年暑假因为上兴趣班要占用一些时间,准备下个月只让他去南方城市转转。”采访中,高新区的王女士告诉记者,在自己12岁孩子的“朋友圈”中,研学游已成了一种假期生活的“潮流”。
根据携程旅游网发布的数据统计显示,从2017年暑假到2018寒假,山东报名海外游学的人数增长率达到50%,国内游学增长120%。而无论是国内还是海外游学,孩子的年龄都向低龄化发展,用户初次体验海外游学平均年龄在12.1岁,初次体验国内游学产品平均年龄在8.8岁。“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以及来自社交网络的攀比压力,成为这几年研学游热起来的主要原因。”一位业内人士这样分析。
探访
研学游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只要逛校园就能叫“研学”?

7月13—15日,记者以家长身份对我市多家旅行社进行了探访,发现各大旅行社都推出了暑期研学游产品,但价格与产品质量却参差不齐。
在新华路上的一家旅行社内,工作人员给了记者一张“4晚6天魔力小孩新加坡毕业季”的研学产品宣传单。从单页上,记者看到,这个团的价格大约是8500元/人,行程中包含了参观新加坡新生水工厂、新加坡科学馆、新加坡动物园、鱼尾狮公园、新加坡电视台、南洋理工大学等行程。“孩子有什么研学和互动的项目吗?”记者问到。工作人员回答,“这个行程就是研学的,包含了到大学校园参观。”随后,这位工作人员又向记者介绍了一个叫做“德法意瑞——寻梦西欧”的研学产品,这个团的价格是每人18000元左右,行程中包括游览法国罗曼圣心教堂、卢浮宫、左岸艺术区,德国新天鹅堡、巴伐利亚州标志性建筑,意大利比萨斜塔、贡多拉凤尾小船,瑞士铁力士雪山、金山快车等。但从行程上看,这个“研学团”与普通旅行团并没有什么差别。
而在四平路附近的一家旅行社内,一位工作人员则告诉记者,他们旅行社研学游走的比较好的是“美国线”,一期15天,每人大约32000元,可以一次旅行考察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洛杉矶UCLA大学、耶鲁大学、麻省理工大学、斯坦福大学、乔治华盛顿大学等7所世界顶级大学,“是‘典型’的研学线路。”“这些大学不是本就对外开放的吗?去了只逛学校吗?”“对,主要就是考察国外名校。”而同在这家旅行社内,记者看到,去美国的普通旅游线路,十几天行程的只要两万多,加上几所名校,价格就贵出近万元。
除了海外游学外,国内研学线路也不少,北京、上海是潍坊家长比较青睐的研学游城市。“我们这个团既能到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游学,感受名校氛围,又能去迪士尼玩耍,游与学结合非常好,家长们都很喜欢。”在福寿街上的一家国际旅行社内,工作人员这样告诉记者。
质疑
只游不学、走马观花……
这些研学游产品引质疑

同样的地方、同样的线路,加上几所名校,就摇身一变“研学游”,价格贵出近万元?研学游市场存在哪些问题?采访中,一位从事旅游行业十几年的业内人士张先生告诉记者,目前,潍坊研学游市场的确比较混乱。
首先,不少研学游产品“假大空”、“走马观花”。“现在,不少研学旅行项目仅仅停留在‘走马观花’的层面,虽然主打名校游、奢华游,但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教育内涵,多是一些‘假大空’的噱头在支撑这类产品。”张先生告诉记者,在研学游线路中,海外游学市场的利润最可观,因为游学线路所安排的境外名校游或景点游其实大多是免费的。比如,美国的许多院校都对外开放,普通游客也可以在开放日进场,甚至旁听。因此,海外游学线路的成本能够被压到很低,“而这些线路往往听起来十分‘高大上’,不少家长愿意在这些线路上花大价钱。”
其次,只游不学,旁听多是“聊聊天”。张先生告诉记者,在不少研学游产品中,除了名校参观外,还会出现旁听、学术交流这样的“噱头”,其实只是和当地老师、学生“聊聊天”,“游的多,学的少,这是业内心知肚明的事儿。”
另外,师生比例失衡,安全存在隐患也是目前研学游市场的一大问题。在采访中,记者多次问到,30甚至40个人的团,有几个带队老师,旅行社工作人员无一例外,全部回答“1个”。“一个老师带着这么多孩子,能看得过来吗?”其中一家旅行社工作人员直言,“虽叫研学游,其实就是旅游,一个旅行团当然只能配一个导游。”
提醒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研学项目
切忌因攀比而盲目选择
这样的研学游到底对孩子成长有没有好处?对此,记者采访了潍坊学院教育学院教育学博士董守生。
董守生说,研学游,顾名思义,应该有“研”有“学”也有“游”,而不是一种单纯意义上的旅行。学生需要在旅途中不断地发现、不断地思考,组织者也应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但现在,在研学游中往往存在“游”多“学”少的情况,孩子们出去跑一趟,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并没有学到多少有用的东西,对旅行也没有太深的感受。为此,他提醒家长,在选择研学游产品时,不要只关注旅行时间的长短和参观地点的多少,而是要真正了解“学什么”,通过对比选择旅行项目。
而对于海外研学,董守生告诉记者,像很多研学产品一样,打着“教育”的幌子,将孩子们带到国外旅游景点,实质却仅仅停留在“到此一游”的研学项目,其实并没多大意义,家长不应过分推崇。另外,他还提到,海外研学游花费不少,家长和学生不要有攀比之心,一定要从自身的实际出发,看看经济能力是否能够承受。在选择提供游学服务的机构时,要“货比三家”,选择资质齐备、经常举办游学活动、有固定的国外合作对象、具有一定口碑的知名机构。报名前问清楚细节,并在协议中明确,以免出现问题时产生纠纷。“家长千万不要盲目地认为一次海外游学就能给孩子带来许多变化,而是应该在日常生活中重视陪伴,观察孩子点点滴滴的进步。”学,面对过热的暑期研学热潮,市民应理性对待。
(潍坊广播电视报·城市周报记者 王晓庆)
文章版权归《潍坊广播电视报·城市周报》所属,严禁转载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