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长沙旅行作文高中

(吉首大学师范学院初教系15级理一班。吉大小侠侠 摄) 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胡泽汇 一年一度的毕业季到来,学生们唱响了《欢乐颂》。记者走访了从幼儿园毕业到大学毕业的各类学生

(吉首大学师范学院初教系15级理一班。吉大小侠侠 摄)

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胡泽汇

一年一度的毕业季到来,学生们唱响了《欢乐颂》。记者走访了从幼儿园毕业到大学毕业的各类学生和家长们,发现随着成长的到来,毕业季的“烧钱”方式各有不同。(昨日已发上篇:独家丨万元庆幼儿园毕业!长沙"非典型"毕业花费调查(上))

相对于幼儿园、小学毕业生玩玩玩的轻松,长沙开福区某中学的初三毕业生罗同学有些郁闷。虽然他估计自己的中考成绩还不错,但他母亲还是火速给他报了7个辅导班:画画、英语、化学、物理、数学、作文、生物。“她说我马上进入高中,暑假还是抓紧时间搞学习比较好。”

(网络图片)

罗同学的母亲陈女士表示报这么多班也是不得已:“毕业聚会都参加了,也算玩了只是没离开长沙。小孩艺术成绩比较好,文化成绩有点弱。现在高考对艺术生的文化成绩要求越来越高,暑假不能放松学习。我也鼓励他,等三年,高考完了,考上好大学,随他怎么玩,出国游都行。”

罗同学虽然没有离开长沙,但这个毕业季他母亲花费也达到了14000元。

像罗同学这样埋头苦读的还真不是少数。罗同学透露,班上已经有至少10名同学家长或者借或者买到了高一年级的各科教科书。

(网络图片)

“我妈把高一所有教科书都借到了,这个暑假哪都不让我去,就在家自学,还买了不少辅导书。”岳麓区师大附中博才学校初中毕业生欧阳同学很郁闷:“我已经提前感受到了高三的恐怖。”

欧阳同学的妈妈还在广泛接触各类辅导机构,“我妈说不惜任何成本,只要找到好的老师带我提前学习。不能出现假期没有规划好,高中开学成绩一落千丈的事情。”

作为高三学子的家长,在长沙某事业单位上班的刘女士觉得这个毕业季很轻松:“现在小孩很有主见,他们自己安排,我只负责给钱。”

“这学期一开学就交了1000元班费,最近又交了一次150元,拍毕业照、聚餐所有费用都包含在里面了。我也没问那么细,也没参加,他自己把握。”刘女士说。

(长沙理工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毕业照。黄群立 摄)

至于孩子毕业旅行的问题,她更没操心了,“他们几个同学约好了,成绩出来了再出去玩。应该是国内游,没听他说办护照的事情。”

刘女士略微估计,这个毕业季她荷包应该出血5000元以上。

也有学生正在计划打工体验生活。南雅中学高考生熊同学打算邀上两名同学一起去亲戚家的流水线上体验生活。“底薪1000元,多劳多得。我们打算花一个月挣钱,再用挣到的钱出去玩,目的地根据工资多少来定。”

作为本次非典型调查的最高龄毕业生,湖南大学的研究生龚同学毕业礼倒是不贵。毕业照里的学士服由学校统一提供,集体服装网上淘的没超过100元,摄影直接就找了同学一分钱都没花。

(湖南城市学院毕业照。组图 | 920神画)

“可能就是毕业聚餐上花费了点,班上聚餐有班费,就是私人小团体聚餐,最近天天吃散伙饭花了近千元吧。再就是做简历花了一两百元。”龚同学统计说,自己找工作主要集中在长沙地区,所以没花什么车马费,也有同学去北上广深找工作,来去路费也花了近千元。

至于毕业旅行她没有做计划,“马上就要去单位上报道了,还是工作比较重要。等明年年假在出去玩吧。”

毕业旅行有人看重,有人无所谓。

湖南师范大学毕业生苏同学已经规划好了毕业旅行,“身边有同学计划去韩国、日本,我想去欧洲。花费估计上万元吧。我存了一点,再找爸妈补贴一点应该就够了。这是我最后一个无忧无虑的履行了,他们一定要同意。”

(网络图片)

已收到研究生录取通知书的长沙理工大学杨同学则打算来一次骑行,“沿着国道一直骑到拉撒,锻炼自己的意志。费用方面主要是自己攒了几千元,和爸妈奖励我考上研究生的奖金,也不知道够不够。”

记者走访多名毕业大学生显示,绝大部分表示要上班或者找工作。“走入社会了,不能像学生时代那么轻松。”一名大学生有些遗憾地说。

记者就毕业季的花费向身边的毕业生和毕业生家长了解情况,发现他们对这种消费行为的看法各有不同。

孩子年级越小的家长越是重视毕业礼,“毕业时一辈子的纪念,每一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不同,值得认真对待。毕业旅行在能力许可范围内可以搞,既能帮助培养亲子关系,也能让我们暂时抽离工作。将来孩子大了,都不愿意跟我们亲近了。”李先生表示。

年纪越大的毕业生对毕业礼的集体照和聚餐更重视,“毕竟将来还不知道有没有机会碰面,一起聊天。”湖南师范大学大四钟同学说。

对于毕业旅行,有些大学毕业生认为需要一个隆重而难忘的仪式来纪念,“只要是理性消费,稍微多一点也还是属于正常”,无需过多担忧。也有毕业生认为,自己还没有经济能力,只是依赖家人给的生活费,无必要硬着头皮“跟风”,毕业纪念可以一切从简。

随后,记者采访了湖南师范大学的张老师,他认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越来越有仪式感,为给自己留下美好记忆进行适当消费可以理解。但如果超出自己可承受的范围,盲目攀比、跟风,就会把毕业季变成“烧钱季”。而这种过度消费便是社会不良风气的延伸,完全没有必要。”

他也建议家长们可以引导孩子们制定适当的消费计划,或者鼓励孩子们通过勤工俭学、做家务等方式获得金钱来庆祝毕业。

(本稿图片除署名、制图外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