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杜甫旅行诗

​提到白帝城,在历史事件中大家熟悉的当莫过于刘备白帝城托孤了。而要说描写白帝城的诗词中流传最广的当属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的《下江陵》了。白帝,是中国古神话中五方

提到白帝城,在历史事件中大家熟悉的当莫过于刘备白帝城托孤了。而要说描写白帝城的诗词中流传最广的当属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的《下江陵》了。

白帝,是中国古神话中五方天帝中的少昊氏。而白帝城是在西汉末年王莽篡位时,雄踞巴蜀的公孙述所建立,他自称“白帝”,故有白帝城。

历朝历代,许多诗人在白帝城留下了大量的诗篇,故而白帝城有着“诗城”的美誉。

下面,为大家推荐唐代诗人陈子昂,李白与杜甫三人各自书写白帝城的诗作,以及心境感悟及悲欢。


《白帝城怀古》

日落沧江晚,停桡问土风。

城临巴子国,台没汉王宫。

荒服仍周甸,深山尚禹功。

岩悬青壁断,地险碧流通。

古木生云际,归帆出雾中。

川途去无限,客思坐何穷。


陈子昂的这首《白帝城怀古》是他第一次出巴蜀时所作,用驴友的话说,这是一首旅行诗。而观他的这首诗,既不复杂,用词也不优美,读之还让人有不太流畅之感。而观此诗,就是一幅游览名胜古迹,引发的怀古及思愁感叹。

由“日落沧江晚”点明时间,询问下得知此处是白帝城。于是,便游览了一番远古巴国遗地,永安宫,看这瞿塘三峡之地地势险峻,江水激流。高大的古树耸立在白云边上,归来停泊的帆船在浓雾中隐现。这是景。

诗中,陈子昂反复的提起一些古地名及事迹,来隐喻他心中的抱负。

巴子国,指远古巴国,又指巴蜀。而巴子国结合汉王宫,是有意为之。意指蜀汉刘备在白帝城永安宫托孤于诸葛亮之事,而诸葛亮是蜀汉顶梁,陈子昂借此来寓意自己有做大唐顶梁的抱负。

周甸,是形容这里是周朝的领域,意指此处是大唐的国土。有趣的是,在不久后,武则天改唐为武周。而禹功,则是指大禹治水这样的功绩,既是怀古,又是陈子昂心中欲成就丰功伟绩的愿望。

于是,便有了“川途去无限,客思坐无穷”的这般一去旅途无期限。以怀古而咏心志,不功成名就而不归的无限感怀与忧愁感叹。


《早发白帝城》(又名《下江陵》)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的这首《下江陵》,当属历代诗人写白帝城的诗篇中流传最广,最为朗朗上口的了,简单直接,景象深远,宏伟壮丽。

因唐肃宗时期永王李璘谋反案,李白被流放夜郎,欲取道巴蜀赶赴被贬谪之地,在行至白帝城的时候,忽然收到赦免他的消息,惊喜交加之下,随即乘舟东下江陵。

由“朝辞”就可见到李白的喜悦之情。由“彩云间”,形象的将白帝城地势之高,以及走水流船的速度之快给描述出来。又由“间”字,描绘了李白那种恍然隔世的心情。被流放夜郎,又喜闻被赦免,恍然若梦。

以“千里”与“一日”,这空间之长与时间之短来形容这悬殊落差的对比。以一个“还”字,传神的将李白那种迫切归乡的心情给体现出来。一日千里而还乡的畅快!

“两岸猿声啼不住”,这不仅是古三峡常有猿声长啸,更是李白与自然相结合为一体,自我发自内心的兴奋长啸,使得整首诗显得激扬飞越。两岸猿在啸,李白亦在长啸的心灵共鸣。

“轻舟已过万重山”,这是李白畅快心境的又一升华,喜从心来,不仅觉得轻舟不重,刹那间已过万重山。不仅是归去的喜悦,又是历经人生艰险,即将进入康庄坦途的快乐。

这便是李白,狂放豪迈不羁,虽人生不如意,但顷刻之间便能欢快畅笑。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尽管,事实是李白一生不如意。


《白帝》

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

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

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

哀哀寡妇诛求尽,恸哭秋原何处村。

恸哭〖tòng〗:失声痛哭。


写白帝城的诗词中,属诗圣杜甫的诗作最多。杜甫的这一首《白帝》,一目了然的伤怀悲民。

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两个白帝城联袂而出,一幅山雨欲来,乌云满天的急迫,倾盆大雨说下就下。丝毫不顾及这飘摇疮痍的白帝城。是对安史之乱后,藩镇混战的怒骂,对时事的悲愤。

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三峡的江流急急的吼声似雷霆怒吼,又似雷霆的轰鸣如三峡江流的急啸怒吼。古树苍藤笼罩的弥漫水雾使得天地日月为之昏暗,还是遍天乌云使得古木苍藤萦绕在昏暗里。

高江与急峡,古木与苍藤,雷霆与日月。一幅庞大的风雨急骤,雷鸣电闪,江河暴涨,天公不古的画面。

既是写景,又是形容大唐天地变色的兴叹,对藩镇不顾黎民百姓之死活的怒吼,是忧民的愁苦悲啸。

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戎马与归马是指战马与耕马,而戎马更是战争的代名词。藩镇之间的乱战,使得千户人家如今百家不存,可见战乱带来的破坏,百姓十不存一。

其中“归马逸”更是形象的将这个战后,雨后萧条的景象给深刻勾勒。这马在这山野草原间“安逸”的吃着草,然而确实十室九空,马已无主的怵目惊心的悲凉。

哀哀寡妇诛求尽,恸哭秋原何处村。景象惨谈,满目苍夷,因战乱而失去亲人的妇人们,不仅没有得到官府的体恤,还被沉重的赋税盘剥精光。生不如死,干脆求死,这荒原上痛哭的究竟是哪一座村落,还是处处皆是,无尽哀凉。

杜甫的诗,之所以给人以沉重。是由于他的诗就是一部诗史,是大唐战乱社会的一部缩影。一首《白帝》诗,简短而给人以沉痛感,无尽的哀愁与忧思。


三首写白帝城的唐诗,陈子昂诉说了他的理想与报国志向,李白是人生反转后激扬狂放的喜悦,杜甫是忧国忧民的悲转凄凉。三种心境,三人三种几乎相同的人生。同为大唐诗人,这普通的一座白帝城,见证了诗人,见证了岁月,更见证了一段段历史。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