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布达旅行手机app

“香槟黄色的有轨电车带着斑驳锈迹、拖着金属的噪音穿行在黄色外墙、灰蓝色屋顶、深门高窗的旧宫殿之间,丁零零,人们在两站地之外就能听到它们在朝这边驶近…”定居于布达佩斯

“香槟黄色的有轨电车带着斑驳锈迹、拖着金属的噪音穿行在黄色外墙、灰蓝色屋顶、深门高窗的旧宫殿之间,丁零零,人们在两站地之外就能听到它们在朝这边驶近…”

定居于布达佩斯的翻译家在长篇小说《纸鱼缸》的开篇写下对这座城市最初的印象,陈旧,古典,多情而忧郁,就像那本著名的同名电影《布达佩斯之恋》所叙述的那样。布达佩斯是那种非常典型的宜于怀旧的城市,岁月感随处可见,黄色是这座古城最基本的色调,从里到外,从近到远,从眼前到历史。

如果你怀旧,到布达佩斯来,布达佩斯还是上个世纪的布达佩斯。

这里的建筑多是奥匈帝国时代留下的,确切地讲,是幸存下来的,因为经历了太多的战火。无论巴洛克、新古典、分离派还是包豪斯,在层层涂盖的墙漆下藏匿着两次世界大战或冷战的弹孔;最外一层漆是1989年后刷上去的,刷得直白、草率,似乎试图掩盖它在历史的疤痕,但又没有那么尽心。

近十年来,布达佩斯除了法国、加拿大等国投资建造的几座漂亮豪华的大型购物中心以外,城市面貌几乎完全处于停顿状态,一切都在变旧、褪色、老化,时空仿若凝固在那里,常能见到这样的街角:朝向主街那侧墙刷得光鲜,但一拐过街角,时光便逆行了几十年。

在这个世界被消费主义彻底攻陷的时代,布达佩斯没有一点市场带来的那种狂热欲望,很难嗅出资本的气息。布达佩斯人就那么老派地生活着,他们淡定地在天花乱坠的巴洛克屋顶下喝着咖啡;去剧院的时候会记得穿上最好的西装或晚礼服;服务生看到你刚落下刀叉,就手痒痒地想把你没吃完的菜端走,怕不雅观。

历经两次世界大战和社会体制转轨,布达佩斯着实伤了元气,不过,资本的远离却让这里的物价相当低廉,和北上广的消费水平差不多,甚至还低一点,至今我还念念不忘巴黎大厦书店咖啡厅15元人民币的甜品和纽约宫咖啡馆12元人民币一杯的咖啡--仅凭这一点,就能轻易赢得所有旅行者的心。

从旅行者的角度,脱离文献、数字,布达佩斯人的生活远比我们想象的富足,这种富足不是开了多好的车、穿着多贵的衣服、住着多大的房,而是恰到好处的一种物质丰富,不多也不愁。

走在布达佩斯的街道上,金黄的树叶在秋风中微微的颤动,在街角尽头看到一栋接一栋的住宅小楼,不高,花团锦簇,干净整洁。虽然陈旧,但不失某种淡淡的尊严,像极了匈牙利这个国家。

当年诗人裴多菲把匈牙利称为“沉睡的祖国”,尽管经历了两次转轨,但今天她已经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稳步前进,昔日李斯特创作的“狂想曲”已经不再是一片梦幻,虽历经沧桑,这个城市已经找到了回“家”之路,正淡定寻回昔日的大气与高贵。

夕阳下布达佩斯,欧洲第二长河多瑙河携着浩渺的波光从城市中心流淌而过,这座城市是一个特别适合怀旧和浪漫的地点,这里是诗人裴多菲和音乐家李斯特的故乡,也是让茜茜公主最为留恋的地方。

布达佩斯城区,有轨电车,呼啸而过的骑士,尖顶教堂,晃晃悠悠。

“你知道东欧许多城市都是旧城区最美对吧?但是布达佩斯没有一个区叫做老城区,因为整个城市都是”。

清晨的街头空无一人,一辆有轨电车缓缓而过,这座城市历经一百多年的沧桑,经受了奥匈帝国的风雨,特别是经历了惨烈的二战,古老建筑依然矗立,古老文明依然坚挺。

回忆,这幅画面很美,布达佩斯人就那么老派地生活着。

渔人堡 对这座城市最直观的影像就是那本以它名字命名的电影以及那首广为传播的主题曲 所以 觉得这个城市怎么看都是带着忧伤。

坐在长椅上阅读的老人,鸽子飞落在他的脚前,寂然无声。

匈牙利人喜欢读书,全世界最爱看书的国家是以色列,这是人尽皆知的事,但是紧跟其后的就是匈牙利,平均每年每个匈牙利人读的书能多达四十本,相比较中国而言,中国每年的人均读书量都不超过5本。在布达佩斯,地铁上,公交上,路边,公园的长凳上,你随处可见看书或看报的人。

街头时常能看到各式各样的古董车,很有时代的气息。

如果你怀旧,到布达佩斯来,布达佩斯还是上个世纪的布达佩斯。

一群穿着白衫短裤的年轻人走过英雄广场,步履匆匆,想起一首歌《昨天重现》,几乎要唱出来,布达佩斯总会让有给你一种时光停滞在旧日的感觉。

匈牙利国家议会大厦是布达佩斯的地标性建筑,在电影《碟中谍4》开场镜头中还曾掠过这座具有百年历史的经典建筑。

布达佩斯城区有几个大的教堂,去的时候刚好碰到他们在举行弥撒礼仪,满满当当的人。大多数匈牙利人信奉宗教,其中大部分信奉罗马天主教,少数人信奉基督新教的加尔文宗和路德宗。

两位衣着得体的老太太在街头等公交车,优雅写在她们的脸上。这里的老奶奶倒是有一些打扮的非常精致,化着妆,擦着小口红。

渔人堡,一位带着贝雷帽、围着红色的围巾,拉碴的络腮胡须,卖自己速写画的街头艺术家,乍一看,却有革命偶像切格瓦拉的神色,尽管游人若织,他完全沉浸在自己的画作里。我想的是,如果它的帽子上镶嵌着是五角星会不会是更应景一些。

英雄广场上匈牙利人祖先的雕像。其实最先在匈牙利立国的是来自中国北部,跟我们有千丝万缕关系但斩不断理还乱的匈奴人。事实上,确实就有一种流传甚广的说法,认为匈牙利人是匈奴人的后裔,如果真的要计较,依照三段论推理,可以轻易得出,历史证明:匈牙利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结论。当然,必要时陈布达和陈佩斯肯定也要摆上台面的,呵呵呵。

英雄广场。游客的必去之地,为纪念匈牙利民族在欧洲定居1000 年而兴建,是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的中心广场, 几经战争浩劫的匈牙利人民,奥匈帝国的旧日荣耀,依稀可辨。

街头的演奏,几个小朋友听的津津有味。

多瑙河沿岸盛产音乐家,而古典音乐,渗透在每个匈牙利人的血液里面。随时随地,无所不在地,可以听到小提琴、大提琴、手风琴悠扬的乐声。

布达佩斯到处都是PartyAnimal(派对动物),这种BeerWagon(啤酒车)随处可见,啤酒车是人工脚踏车,一边喝啤酒一般踩脚踏车游览布达佩斯,想想都嗨。

布达佩斯街头,这些“看得见的历史”可谓随处可及。

布达佩斯街头。历经两次世界大战和社会体制转轨,布达佩斯着实伤了元气,不过,资本的远离却让这里的物价相当低廉,和北上广的消费水平差不多,甚至还低一点。

枕着睡袋的一位年轻人在湖光山色的美景里酣然入睡。

整体上来讲,欧洲的生活确实是慢节奏的,这里很少能看见匆匆奔忙的身影。去商店购买东西,最常听到的一个词语就是“MOMENT”,他们慢,也很有耐心。

看来所谓的“中国式”过马路也并非中国特色啊。走在我前面的一位当地小伙子瞅了瞅空荡荡的马路,迅速的跑到了对面,斑马线其实也就是在前面几十米开外。

典型的布达佩斯式的街景,老派,优雅。我就抬起手机,时髦的大叔就走了过来,手指偷偷的按了屏幕上的连拍,他丝毫没有觉察,因为我拍摄他的时候眼睛是看着前方的...

本文内所有图片拍摄皆用某国产品牌手机(避免广告嫌疑,就不说品牌了,价格不到一千)

修图用的APP 叫VSCO。

其它手机拍摄、记录的欧洲多国图文行记等待更新哦。

全文照片都用手机拍摄,回国后我把这组照片印制成了明信片送给朋友,品质感还不错,大家好评如潮啊。

其实,在光线良好的情况下,手机是可以拍摄出品质良好的照片的,特别是去拍摄这种城市街头人文的题材,某种程度上说,手机拍摄比单反相机更能胜任,便携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体积小没有侵犯性,不易引起拍摄对象的反感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