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张爱玲 旅行
上海,也许是我所知的中国小众咖啡馆最多的城市。现在的城市,哪儿哪儿都可以看到咖啡馆,因为爱喝咖啡的人多啊。大家见个面,休息一会儿,通常会选在咖啡馆,一杯咖啡,一块蛋糕,吃得不多
上海,也许是我所知的中国小众咖啡馆最多的城市。现在的城市,哪儿哪儿都可以看到咖啡馆,因为爱喝咖啡的人多啊。大家见个面,休息一会儿,通常会选在咖啡馆,一杯咖啡,一块蛋糕,吃得不多却舒服,可以坐十分钟,也可以坐一个下午。
但很多城市,生存得好的,大家都信赖的,通常是些大的连锁品牌店,包括我自己,既使很爱喝咖啡,也会选择大众品牌,对最后做出来的品质放心一点。但在上海短短的两天里,我却看到非常多的小众咖啡馆,独树一帜,自有风格。
绍兴路,这是一条出版街,很多老牌出版社都在这里,午后的阳光透过阔叶梧桐的缝隙透进来,整条街极其安静,一个外国中年男子,和一个中国年轻女子,互不认识,各自看着手机,点了杯咖啡,背朝着街坐着,非常随意自在。柜台上放着很多酒,夜里,在这里估计也能喝一杯酒,小坐一会儿。
旁边的招牌上写着当日推荐套餐:意大利面,浓汤和意式咖啡,套餐价69元。一个人的简单午餐,在这里解决也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路边经过的咖啡书吧,多到数不清,有些老外坐的比中国人还多,而且神情自然自在,一点不像游客,因为有时我骑着单车,所以没能停下来拍照。这一家,总有什么吸引我驻足,停下来一看,店堂里到处摆放着张国荣的照片和画像。
一家以哥哥为主题的咖啡书吧,上面还贴着四月纪念活动的公告。
然而于我而言,此行的一大目的就是常德路上的常德公寓了。我是张爱玲的死忠粉,心心念念了N年,要去上海的常德公寓看看她曾经居住过的地方,到今天终于成行。常德公寓原名爱林登公寓,建于1936年,张爱玲和她的姑姑一起租住在这里,尽管经过改建和修饰,现在看来,这个公寓还是非常气派。在当时,更是非常时尚的所在了。我那天去的时候,上海的天空非常的蓝。
张爱玲曾在这里居住6年,写出了她最重要也是最好看的作品,一旦离开上海,她的作品仿佛都失了血肉。张爱玲自己就有预感:出名要趁早啊。
这是一个意大利式建筑,处于十字路口,附近的街区非常繁华。
大门和我预想的一样紧闭着,上面贴着:私人住宅,谢绝参观。因为张爱玲的追随者太多,来这里探访的人也太多,里面的住户不堪其挠。这些我早已知晓,今天我来这里就是只要一睹这个建筑,能拍到这个大门,和这张拒绝入内的告示,了却我多年的心愿。
常德公寓的一楼,开着一家书店,和我想像的一样,是一家以张爱玲为主题的咖啡吧,上海真的就是这么任性,以一个人为一个主题店,比比皆是。书店早上10点开门,我们等了几分钟,得以进内一看。
墙上挂着很多张爱玲的油画,我对张爱玲的熟悉程度,一如她是我的一部分。我一边拍照一边念念叨叨地跟我老公讲述着张爱玲的种种往事。
除了各种版本的张爱玲书籍,这里有台湾版的,也有香港版的,也有其它一些民国时期的作家的作品在出售。
在角落里点一杯咖啡,伴着张爱玲的画像坐一会儿应该是一件幸福的事,这个角落已经有一个女子的双肩背包放着了,她和我一样喜欢这个位置。
民国风的家具摆设。在我们逗留的短短的十几分钟里,有三个和我一样的张爱玲粉丝进了这家咖啡书店。我们还互相交谈了几句,不用多,心有灵犀。
店员拿来菜单,说点一杯咖啡坐一会儿吧?我们老板当初开这家店,就是留了这个心,为你们这些张爱玲粉丝有个纪念的地方呢。可是我真的非常非常抱歉,离我们买的动车票时间不远了,我实在没时间坐下来喝一杯咖啡了。
我对老公感叹:张爱玲的力量好强大,这么一会儿功夫,已经看到好几个人来看她了,如果加起来,那每天有多少人到这儿来?又有多少人没到这儿来而一直惦记着呢?
他说:差不多就是你这个年纪的人,再老一点或再小一点的都不多。
张爱玲在她的《对照记》里写道:”我没赶上看见他们,所以跟他们的关系仅只是属于彼此,一种沉默的无条件的支持,看似无用,无效,却是我最需要的。他们只静静地躺在我的血液里,等我死的时候再死一次。“我默默地背着这句话,说:也许张爱玲将在我们这个年纪的人死了的时候,再死一次。不管我先生用多么诧异的眼光看着我。
爱旅行,爱美食,纯属个人经验分享。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