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广西越南旅行

曾经几年前,行摄君来到中国与越南的边境,曾经沿着这条中越边境线走过很长距离,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年春节比较晚,许多小伙伴也在就蠢蠢欲动。冬天因为气候原因,往南走的朋友比较

曾经几年前,行摄君来到中国与越南的边境,曾经沿着这条中越边境线走过很长距离,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年春节比较晚,许多小伙伴也在就蠢蠢欲动。冬天因为气候原因,往南走的朋友比较多,我们去过太多的传统的景区,徒步或自驾各种各样的高山峡谷,沿着国境线一睹边境风光,也许你还没尝试过。

今天我要说的是中越边境线,地处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因为南方比较暖和,许多朋友冬天选择去广西自驾游。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毗邻越南,有数百公里省道是沿着边境而行,有的临山,有的临河,而河的对岸就是越南。在这里有一片著名的瀑布群,瀑布中间就是中国和越南的界碑,这个瀑布群在中国境内的就是德天瀑布,越南境内的叫作板约瀑布。

此处位于广西崇左市的大新县硕龙镇德天村,中国与越南边境处的归春河上游,瀑布气势磅礴、蔚为壮观,与紧邻的越南板约瀑布相连。我国已经将德天瀑布列为AAAA级旅游景区,据说这里还是《花千骨》的拍摄取景地呢。

同时,德天瀑布群是亚洲第一、世界第四大跨国瀑布,年均水流量约为贵州黄果树瀑布的三倍。这条界河名叫归春河,河上的竹筏都是观光用的,游客划着划着,就划到越南去了。毕竟界碑划分的国界线两侧有一段距离为两国的边境缓冲区,是可以允许往来的。

德天瀑布顶端是一个自由贸易小市场,小市场位于国境线的另一侧,越南境内。也就是说,你想购买一些有越南风情的小商品、纪念品,你只需要直接跨过国境线,到越南境内购买就行了。人民币通用,只是买的时候要擦亮眼睛,假冒劣质品太多,越南钱币也不要随意兑换,如果不买也不要随意砍价,这是礼节。

另外,就在瀑布顶端的小市场侧,就是著名的53号界碑。该碑是1896年清政府所立,上刻:"中国广西界",并附法文(当时越南为法国殖民地)。界碑正面所对的土地是越南的领土,背面所对即是我国领土,因岁月的侵蚀,碑已有破损,但更显其沧桑。

既然主题是国界线,那顺着国界线驾驶是必不可少的。国界就是这条河,也许并不出名,但对面就是越南。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这条清澈的河逐渐被人们熟知,不论四季寒暑,她始终碧绿清凌,纯朴得像大山里的女孩,人们给她起了这个美丽的名字--归春河。

离开归春河以后,“沿边公路”还会继续,广西壮族自治区共有八个县(市、区)103个乡(镇)与越南毗邻,陆地边境线长1020公里。长期以来,由于地处崇山峻岭,交通不太便利,对自驾游来说也是人迹罕至,但多了一份独特的探索之情。在沿边公路上,有许多非常出名的口岸,列举几个比较出名的可供到此一游。

水口口岸位于广西龙州县西端水口镇与越南交界的边境线上,与越南驮隆口岸仅一河之隔,在清朝乾隆五十七年(1792)就开始对外开放,是广西最早与越南进行民间贸易的关口。与毗邻的越南高平省省会距离仅70公里,距崇左市中心102公里。

不过,说到更著名的口岸,可能要数友谊关了。友谊关口岸坐落在凭祥市西南边陲,口岸得名于友谊关。

友谊关历史悠久,原名镇南关,文化积淀深厚,海内知名。中国九大名关中唯一的边友谊关最早可追溯到汉朝,历史上曾数更其名,为雍鸡关、鸡陵关、界首关、大南关、镇夷关、镇南关,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曾经长期处于战争的前沿,扮演着重要的军事角色。“军人多,商人少;大炮多,烟囱少;坟墓多,高楼少”成了当年的真实写照。震惊中外、振兴中华民族精神的镇南关大捷、孙中山打响反清救亡第一炮的镇南关起义都是发生在这里,是广西乃至全国著名的爱国基地和旅游胜地之一。

1885年中法战争结束,广西提督苏元春派兵在隘口建房造圩,鼓励边民友谊关经商。1939年12月日军入侵凭祥,中越边贸陷于瘫痪状态。解放战争时期,凭祥边贸再次中断。1949年12月1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挺进凭祥,将五星红旗插上镇南关,标志着广西全境得以解放。1965年为纪念和继续深化中越两国友谊,更镇南关为友谊关,并由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陈毅元帅题写关名。

上个世纪80年代末,这里历史遗留下的地雷成为了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的一大心头之患,10多个雷场大约10万多颗地雷令人触目惊心。1993年以后,排雷工作开始进行,数十万颗地雷被一一清除,留给我们的数据不再是哪些地雷数据,而是边境贸易所带来的的经济增长。

除此之外,国道G322的终点也是在此地,若是自驾游驾车到此,想必也是非常有意义的。G322是中国东南沿海通向西南腹地联接东南亚各国的一条国道,也是贯穿亚洲由太平洋西海岸通向印度洋西海岸陆路通道的中国段。起点为浙江省温州市瑞安阁巷,终点就在这里,全程2288公里。

此外,顺着国境线继续往南,还有爱店口岸和峒中口岸,虽然不是著名的旅游景点,既然是顺着国界自驾,必然还是要前往一看的。

东兴口岸,位于广西防城港市东兴市区,属于较大的口岸之一,也有着比较悠久的历史。中越友谊大桥是连接中越两国人民友谊的纽带,记载着中越两国的历史怆桑。

1958年5月25日,“北仑河友谊大桥”竣工通车。1978年2月17日,中方正式宣布对越进行自卫还击。2月20日下午6时许、8月19日凌晨,越方两次用烈性炸药炸断“中越友谊大桥”。1992年,中越两国恢复关系正常化,决定在断桥原址上按原规格重建大桥。1994年4月17日,由中方出资修复的大桥建成通车。中越大桥中间的一道红线是中越分界线,人们出境便在此“跨一步而出国”。

1885年6月9日,清政府和法国在天津签定的《中法越南条约》规定,两国边界自竹山起界,循北伦河自东向西,以河心为界线,共立1至33号界碑。其中以河为界的,双方各于已方河岸相对立石,双方共立一块界碑,一面书“大清国钦州界”(当时防城属钦州府辖),一面书“大南”(即越南)。随着2001年1369号界碑的设立,大清国界碑已经失去了界碑的意义。大清国一号界碑位于北仑河出海口即竹山港旧码头旁的小山坡上,还有五号界碑,已成为东兴口岸人们合影必去的古迹之一。

回过头来说说东兴口岸中越友谊大桥1369(1)号界碑,于2001年12月27日设立,位于东兴中越友谊大桥中方一侧桥头西面。中越边界陆地新界碑由云南为起点,由西向东计数,位于东兴口岸的这块界碑为第1369(1)号。也就是说,这次德天瀑布从835界碑到1369(1)号界碑,我们的中越边境国界线旅程就算结束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