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旅行 文化线路
研学旅行如何让学生当“领衔主演”?
暑假来临,给孩子们一段寓教于乐的研学旅行,成为不少学校和家长的选择。然而,研学旅行真的是说走就走的旅行吗?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研学旅行?
研学旅行如何让学生当“领衔主演”?
暑假来临,给孩子们一段寓教于乐的研学旅行,成为不少学校和家长的选择。
然而,研学旅行真的是说走就走的旅行吗?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研学旅行? 研学旅行作为一种教育方式,早而有之。
新时代的教育更加需要校内和校外的融合,需要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的融合,需要知识技能与创新能力的融合,研学旅行无疑是一种好的方式,但需要在政策设计和实践探索方面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要处理好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的关系,促进“研”和“行”的融合发展。
研学旅行的根本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在实践中了解社会、增长阅历、感悟人生、锻炼意志、修为人格。
研学是目的,旅行是载体,研学旅行不能流于形式,偏离教育的初衷,不能学而不游,只是课堂搬家,变成课外培训班;也不能游而不学,只是单纯旅游。
要根据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科学合理设计安排研学旅行,使学游相长,学游共进。
要处理好课堂教学和校外教育的关系。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战场,课外教育是课堂教育的必要补充,研学旅行应当成为搭建校内和校外教育的桥梁与纽带,要根据教育目标、学龄阶段,系统设计研学主题、旅行线路、方法和活动安排,通过体验、探究、参与、合作、讨论、调查、社会实践等多种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在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用自己的脚步丈量社会,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思考探究社会。
要处理好教育部门主导和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积极配合的关系。
研学的资源需更多依靠市场力量,但研学管理则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强化监督管理。
研学体系建设需要教育、旅游、文化、财政、公安、交通、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的密切合作和协调配合。
相关部门要共同制定研学基地的认证标准、研学机构的准入门槛、退出机制和评价体系等。
同时研学旅行还需要家庭、家长的支持和配合,需要动员和依靠社会力量,通过购买优质服务,同旅行社合作,发挥民办基地等方式,为研学旅行创造条件,确保研学旅行的顺利开展。
要处理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关系。
教育的本质不是单纯灌输,而是鼓励和激发学生的灵魂和心智,研学旅行应该成为教育改革创新的新手段,学生的成长之路要靠自己走,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背着学生走”,应做一个引导者,引导学生参与研学旅行的设计,让学生当“领衔主演”,将研学旅行的过程变成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提高的过程,变成发现自己、完善自己、成就自己的过程。
要处理好统一要求与因地制宜的关系。
目前,开展研学旅行的地方大多是城市地区,开展研学旅行有一定的基础和优势。
但农村地区开展研学旅行面临着资源匮乏、经费短缺、家庭经济收入难以支撑、学校和家长意识淡薄等现实困难。
因此,对于资源、经济落后地区如何发掘当地资源,因地制宜开展研学旅行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可以根据当地的资源情况因地制宜地就近选择研学基地。
开展诸如农业概览、自然风光等研学旅行活动。
来源:中国教育报
湖南五方教育研学旅行的路线是怎么开发的?
小学生出国?、还是算啦吧,960十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都没看完,还去外国。
。
中国哪里不如外国了,而且出国的费用天上掉下来吗。
出国看什么,看些看不懂的英文,听什么,听些叽里呱啦的语言?、孩子们就算出国回来了 ,问他们,在国外怎么样,,他们会说好吃好玩,还会说什么呢,如此这样,干嘛要去外国。
最现实的两个问题,安全, 费用。
怎么解决??、我是在觉得小学生没那个必要出国...
作文:春游去农垦文化园研学旅行1000字
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老师说要带我们春游,游览家乡桐城的名胜古迹,举行一次“研学旅行”。
大家听了,一片欢呼雀跃,我也十分开心,难得和同学一起出游。
素有“文都”之称的桐城,自古留下了许多的人文古迹,虽没有长城那样的雄伟壮观,也没有西湖那样的美丽清秀,但却有不同寻常的文化底蕴,百年来吸引着许多文人墨客慕名而来。
而这次旅行,也一定别有一番收获。
心怀期盼,今天下午终于要出行了,妈妈答应和我一起去游玩,也顺便帮助老师照看一下同学们。
下午来到教室,同学们个个兴高采烈,毕竟书包里不是沉重的书本,而是各种零食、饮料。
一点半,我们一行人准时出发。
这一支五十二人的队伍,一路前行,很快来到第一站——六尺巷。
这是一条不起眼的小巷,这条小巷全长仅有百来米,宽度只有六尺宽。
可就是这条不起眼的小巷,却包涵着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和谐、宽容、礼让,它将“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中的深意展现得淋漓尽致,它是桐城人民乃至全国人民完美处理相邻纠纷的典范。
随后我们来到了文庙,即现在的桐城博物馆。
进入文庙,正中通道便是状元桥和下面状元池,在科举时代桐城的状元回乡必在此举行跨桥仪式,想那跨桥者是何等的荣耀。
再往里,最令人称赞的当然是大成殿了,进入大成殿,眼前的孔子,“四配”及“十二哲”的泥彩塑像体型庞大,神行兼备,栩栩如生,是桐城丰富文化内涵的代表,我们都虔诚地向孔子像叩拜。
接下来,我们还参观了仿古城门——“东作门”。
穿过“东作门”来到了桐城的古桥“紫来桥”,紫来桥原名桐溪桥,曾名子来桥,良弼桥,是桐城一座历史悠久的桥。
桥面上有很多车轮扎过的痕迹,可见古代从桥上经过的人和马车之多。
紫来桥取“紫气东来”之意,表达了桐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人民创造的智慧。
过了桥我们又来到东大街,这里仍保留着明显的中国古街道特色,路面全是麻条石铺就,每块条石长约三尺、宽约八寸、厚约五寸。
这条街昔日为桐城繁荣的商业街之一,两旁商铺林立,现如今却宁静得无人问津,只有老人倚门而坐。
给我印象最深的,要数最后一站“投子山”了。
来到山脚时,原本精力充沛的同学们大多都疲惫不堪了,望着眼前的山峰,个个叫苦不迭。
我和章明同学互相鼓励,一起率先爬上了山顶,来到了“投子晓钟”旁。
求教可以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旅行路线北京出发一路向南
国内知名游学教育专业、新三板挂牌世纪明德宣布,将全面启动2017首届研学旅行在中国·研学课程设计大赛,在全国范围内,面向中小学校长、学科教师,在校大学生等教育工作者征集一批育人效果突出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方案。
据了解,这是世纪明德在2016年12月等11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后,继率先举办业内首个《意见》交流研讨会后的又一重要举措,旨在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宏观政策,有效推动研学旅行课程化,真正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不断促进研学旅行健康快速发展,最终打造出适合中小学生认知结构和身心特点的课程体系,彰显研学旅行的“中国特色”。
《意见》指出,研学旅行是由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
它的核心具体表现为:两个集体,两个结合,重在教育。
它以培育创新精神的高远立意,知识整合的教育方式,提供“教育所必须,学校所不足”,用学生们更喜闻乐见的学习形式,完成了对校内教育的有益补充,是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之一。
在2016年12月28日下午世纪明德召开的《意见》交流研讨会上,清华大学电机系教授、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原党委书记沈振基如是表示:“研学旅行说到底是一个筑梦工程,实际上是把整个孩子的梦、家庭的梦、国家的梦全都融进去了。
在研学旅行当中,中小学生可以深度地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了解党领导下的革命文化和丰富的社会主义文化,这样才能使中学生的德育教育、文化教育有机生动地结合起来,才能让孩子们树立起文化自信。
”2017年1月,《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强调,“要践行知行合一,将实践教学作为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丰富实践育人有效载体。
”《2017年工作要点》明确指出,要“推动中小学开展研学旅行,加强研学旅行基地建设和课程资源开发工作。
”。
今年两会,政协委员联名呼吁将徐霞客科考线路纳入全国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天津、合肥等市的门纷纷下发了推进研学旅行发展的具体细则,研学旅行无疑迎来了“春之声”。
那么如何将研学旅行做出中国特色?世纪明德CEO王京凯告诉记者:“研学是目的,旅行是载体。
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计划后将会发生三种变化:从选修课变为必修课,随机性变为计划性,由少量参与到广泛参与。
一个完整的研学旅行应该包括至少五个元素:首先是课程资源,就是学生在出行过程中要掌握的知识、能力以及素养;第二是线路资源,就是需要规划的交通线路及具体的吃、住、行等细节安排;第三是研学基地,即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标的物;第四是研学导师;第五是安全管理方案。
”随着国家利好政策的不断出台,研学旅行市场将会迅速爆发,真正的竞争在于产品的竞争。
“研学课程首先要主题明确,充分突出研学旅行的专业性、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
其次要充分延展,打通活动前中后的环节设计,确保研学全过程的教育性、实践性,为研学旅行活动形成系列成果素材,作为研学成效综合评价的重要依据。
最后关注学生未来发展,以传统文化、爱国教育、心理教育、情感教育等为载体,助力学生生命成长。
比如我们世纪明德研发的苏东坡之路特色营,以苏东坡一生中主要工作和生活的城市为主线,带学生们实地走访湖北武汉、黄州,浙江杭州,广东惠州,海南海口、儋州四省六市,透过他留下的诗词佳句以及史料,孩子们小组探究,探究景点背后的文化内涵,体会诗人当时特殊的心境,及其所处社会的历史背景。
到黄冈时,我们邀请语文特级教师在当地给孩子们系统地讲授苏轼在此处所作的诗词,让大家更好地学习、研究,极大地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而且把校内所学融合进来,起到很好的效果。
”王京凯补充到。
事实上,早在2016年11月7日下午,世纪明德发起的“依托研学旅行 实践核心素养育人体系”为核心议题的圆桌论坛上,也对此问题进行了解读。
西安市教育局副巡视员田征在会上提出:“西安是首批研学旅行试点城市,由试点到全面推开,有1000多所学校,60万学生参加了这项活动。
我们感受到研学旅行是高品质的教育,高附加值的教育。
现在西安模式已经基本上形成了研学旅行改革工作的一种实践,也基本建起了工作的运行机制。
并且我们把学生的研学旅行已经作为一个考试科目,完全纳入到中考招生的录取总分。
”北京市海淀区旅游发展委员会副主任冯军认为:“发展的平衡最基本的特色就是百花齐放,各得其所。
海淀除了有87所高校、200+科研院所以外,还有五百的院士,这背后展示的是海淀所拥有的强大的中国最强大的大脑的集团。
它是一个个创新高地,一个创业高地。
研学旅行要体验高端的研学旅行,体验最先进的研学旅行,孩子通过研学旅行找到自己的方向,幸福成长,这对他的一生会带来怎样的变化?大家知道圆明园现在是遗址,我们郭教授带着团队20年把圆明园数字复原,如何把它和研学旅行结合起来?我们已经把...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