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越南芽庄旅行要注意什么
说到旅游,是人们多么喜欢的字眼,它能够旅游观光,领略山山水水,感受每一处的风土人情,不仅仅陶冶情操,增长见闻,还能修身养性,解悟释惑。只有走出去,才能享受大自然的乐趣,使自己的胸
说到旅游,是人们多么喜欢的字眼,它能够旅游观光,领略山山水水,感受每一处的风土人情,不仅仅陶冶情操,增长见闻,还能修身养性,解悟释惑。只有走出去,才能享受大自然的乐趣,使自己的胸怀得以舒展,心灵得以净化!
俗话说:游一处风景,寻一处特色;见一处特色,悟一片心得。
今年年会的地址定在越南芽庄,年会的主题是“求变,不将就”,当年会主题出来的时候我们每个人就在想,到底这个主题是什么含义,小编的理解变为中心思想, 变则为变化,变通,通过一种方法来改变一定的工作生活方式,从而达到更大的质变。带这这种思维方式,德诚信通唐山分公司的家人踏上了去总部和家人们聚合,开启越南芽庄之行!
第一天 从冒雨奔赴天津机场,到连夜抵达越南芽庄太阳花酒店,虽舟车劳顿但乐此不疲。从愉快的分房结束后大家各自休息,我像往常一样洗脸,刷牙等等,在一切结束之后走道阳台上,看了下越南芽庄的夜晚。昏黄的路灯照着狭窄的地面,路上依稀来往的摩托车,感觉自己又回到了上世纪80年代的感觉,但那种感觉就是让人很舒服,因为在这短暂的时间里,我再也不用担心为了生活而拼命工作,终于摆脱了每天的凡人琐事。这一刻觉得,生活并不总是乏味,一切都是那么的完美!
第二天 海滩之旅中断后,虽心有遗憾但每个人都有简单的互相了解,凝聚力有了显著的提升,休息调整后晚上“求变不将就”主题年会如月而至。融洽的气氛,和谐的一家人团坐于几张圆桌,桌上摆满了我们只听闻没吃过的各式各样的海鲜。会中领导和员工融为一体,我想这也是德诚在发生或者说是变的一种,就是家文化!不仅仅是我,每个人都能体会得到。当看到同事得奖时好生羡慕,暗下决心明年的年会我也一定要站在台上。平台有只是缺少变的坚持。那么现在起,改变自己约束自己。
确认过眼神,遇上了对的人……
第三天,黑岛、竹岛和蚕岛,对于我们这些旱鸭子来说最渴望的就是见到大海,之前一直不理解人们说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一种怎样的情景。所以说只有亲身实践,身临其境,才有切身体会。但我一个问题,天生怕水,对水有一种畏惧感。看着伙伴们都去游泳拍照,自己怎么又能不去,思来想去大不了就是个死嘛,哈哈。后来记得伙伴问我,你怕水你干嘛还要下去,我说如果我不下去那我来这干嘛?之前一直在畏惧,但真正来到这了如果我不下去,我会后悔。人呐,莫要等到失去之后才后悔莫及。年轻就得趁现在,出发~
第四天 自由行。像往常一样,不上班的日子是从中午12点算起的。洗漱罢,约着伙伴去外边觅食。芽庄的中午,摩托车来往不觉,心想其实我们到芽庄是来度假的,是想把生活满下来,可是他们呢?每个人也在为了生活奔走忙碌,甚至是为了活着。言归正传,在语言不通的情况下跌跌撞撞的找到了一个带有中文汉字的越南餐馆,一顿饭下来人均折合人民币27.8块,再感叹着东西没有想象的那么便宜的同时还是说明自己不够努力挣得太少。30岁以前可以穷,30岁以后还穷那么你就肯定穷一辈子了,又有谁不愿意出人头地,谁愿意就这样将就下去呢?
第五天,占破塔,五指岩和芽庄大教堂。从自然风景到股建筑物,感叹时间匆匆没太过仔细体会,倒是也能感受越南的景点给人以开拓视野。晚上去一家当地的饭店吃饭,驻场歌手应该是个当地人,一开始倒没怎么注意可是当她唱到后来,感动天感动地的时候引起全场大合唱,可能我们对于当地来说算是异国他乡,和大家一起唱着自己国家的歌曲,心中的敬意和那种情感足以感动自己。其实国家往小里说也就是公司,即德诚,如果你在德诚家庭里不努力,你又怎能让它以你为豪呢。世界在变,国家在变,时代在变,人也要变。不能拘泥于现在,凡事不能将就。
第六天 跟团游,从丝绸沉香到越南乳胶制品珠宝,像丝绸沉香都是从中国借鉴演变过来的变成了越南赫赫有名的产品,不仅从制作手法和外观上都有了明显的变化。这不也是变的一种吗,剩下的也就只剩下买不起买不起了。哈哈哈哈~
第七日 回国。回国的行程还算顺利,有的人明显那份激情和留恋还没退却,有的人若有所思暗下决心。鲁迅说过:心事是从脸上能捕捉到的!旅途过程中小编粗浅的认为它不在你去看多少风景,领略多少社会风情亦或是拍多少照片,最重要的是你能从中获取什么,以后该怎么走做出怎样的改变,这才是不虚此行吧!
回国之后写下此篇感受,权当以表纪念此次旅途和警示自己今后努力进取。
其实实践证明,旅游是锻炼身体、开阔眼界、游览风光、广交朋友、认识自然、了解社会的最好时机,也是人与自然共生和谐的一种需要。但不管旅行多么完美,生活是常态。旅游的时间毕竟是暂短、有限的,它只是手段,不是终极目标,每当完成一次旅行,就应就是完成一次思想和情感的加油。加了油就该继续努力,继续打拼,毕竟这人生,还有更好更多的风景等着我们!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