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方向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1、提升旅游要素发展的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加快旅游业与文化、体育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培育形成新的优势领域,完善
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方向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1、提升旅游要素发展的产业化水平。
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加快旅游业与文化、体育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培育形成新的优势领域,完善产业体系。
推动产业发展模式创新,加强新要素投入和现代产业运行方式运用,推进旅游业集聚发展,提高产业素质,提升产业竞争力。
2、提高旅游资源配置的市场化程度。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加快行业协会改革,提升行业协会服务行业发展的能力,促进新型中介组织发展。
放宽旅游市场准入,打破行业、地区壁垒,鼓励社会资本公平参与旅游业发展,鼓励各种所有制企业依法投资旅游产业。
推动旅游企业面向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加快培育旅游业市场经营主体,促进旅游业的集团化、网络化和品牌化发展。
“十二五”时期争取有中国旅游企业进入全球500强。
3、加紧旅游发展模式的现代化改造。
加强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以及现在代公司治理结构和商业模式在旅游业中的广泛运用,推动旅游企业的自主创新。
促进旅游业与金融、保险、信息、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的广泛融合,推动旅游业现代商业模式发展。
推进旅游产品和服务的升级,满足多样化的现代需求。
4、加快旅游产业空间布局的国际化进程。
以旅游业作为提升国家整体形象的重要抓手,充分发挥旅游民间外交功能。
面向国际市场,提高设施和服务的便利化程度,培育一批国际旅游精品。
全面对接国际标准,提升旅游服务品质和管理水平。
进一步强化国际旅游合作,形成一批示范性国际旅游合作区域,提升中国在国际旅游事务中的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
结合“走出去”战略,加快海外接待体系建设。
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全域旅游如何规划设计?
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结合城镇发展体系,城镇职能定位,构建符合城乡总体发展目标的产城发展路径是全域旅游科学性的重要一环;区域旅游资源的开发与联动,是全域旅游发展活力的支点;统筹农业农村发展是全域旅游体系建设的支撑(中农富通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专家观点)。
在总体发展战略中应明确全域旅游资源的差异化发展,注重持续运营的产业体系构建,注重创新旅游+的实现区域发展活力路径的建设。
结合不同区域和资源禀赋,发挥本土资源优势,综合确定全域旅游品牌战略和主题品牌定位;遵循生态文明建设体系,符合城乡总体发展目标,重点梳理城乡旅游资源,统筹确定旅游发展战略、运营模式、综合确定全域旅游品牌战略、分区建设主题定位,重点项目发展路径;中农富通城乡规划设计案例中,站位全域农业农村统筹建设,统筹区域经济圈层,构建全域生态产城路径的全域旅游规划体系,综合确定全域旅游发展定位,确定分区发展重点和主题定位,创新旅游运营体系建设。
具体规划设计要点:1、区域资源的再生挖掘。
统筹资源优势,综合评定旅游资源的发展潜力,提出现状旅游资源的重组与再生关系,创新提出发展方向与旅游体系构建。
2、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和美丽乡村、特色小镇建设的总体要求和发展方向,综合评定旅游体系的业态关联,产城(镇、村)的发展单元,提出符合城镇发展需求,符合新城镇化路径的旅游体系建设;综合确定全域旅游发展总体定位及总体形象定位。
3、统筹旅游产业发展体系的建设,提出发展战略和不同功能片区的具体发展策略。
并站位全域提出重点项目体系。
4、结合主题片区的发展重点,提出旅游功能产品,确定不同主题旅游方式和项目。
综合分析重点项目产业集群发展路径和支撑体系,包括基础设施、旅游服务设施建设。
5、综合确定全域运营体制保障体系建设,区域旅游品牌运营策略,投资与运营管理策略。
...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