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涛旅行上市
文|潘茂雪编辑|封成在港交所敲完钟,孙海涛并没有多高兴。51信用卡上市太不容易,自己要的高价没有机构接受,最后迫于无奈定了一个很低的价格,说严重点这甚至是一场“流血”上市。
文|潘茂雪
编辑|封成
在港交所敲完钟,孙海涛并没有多高兴。51信用卡上市太不容易,自己要的高价没有机构接受,最后迫于无奈定了一个很低的价格,说严重点这甚至是一场“流血”上市。
压力并不来自于孙海涛自己,事实上他在之前的融资中已有少数额度的套现,早已不缺钱。况且,51信用卡108亿港元(约合13亿美元)的市值,早已超出了孙海涛创业之初的预期。
压力来自上一轮投资51信用卡的机构,他们投资51时的估值就已超过10亿美元,而这次香港上市原本以为市值至少也在20亿美元以上,多少能赚点,但13亿美元的市值让他们并没有赚到钱,在自己机构内部也面临着同事的挑战。
“我们当初那么反对投资51信用卡,你就是不听,非要坚持,现在呢?你看看。”类似的声音你可以想象。
1
2017年9月12日,51信用卡五周年庆典在杭州总部盛大开启,刚收获中国有嘻哈元年冠军的GAI,带着他特地为51信用卡作词作曲的RAP《没钱咋个整》来到现场。
“感谢这个时代,给我们这些爱拼的人犒赏。”孙海涛在港交所的致辞中讲道。如今,爱拼的孙海涛一定很庆幸,自己当初穷过。

由于连续创业对资金消耗极大,致使自己就成为了一名重度的信用卡使用者,他和他老婆办了十几张信用卡。51信用卡就诞生于孙海涛自身的需求。
如今,孙海涛不再是花四万块给公司买服务器还要刷信用卡分36期还的“信用卡依赖者”,不过为了体验产品,他依旧是“信用卡使用者”。
“51信用卡其实已经是中国第二赚钱的金融科技公司,第一是蚂蚁金服,而诸如众安保险、陆金所这样的大公司在盈利能力上都远不如我们。”一年前孙海涛在接受36氪采访时说。
2
“起床开特斯拉了,起床开特斯拉了......”孙海涛的清晨总是伴随如此令他“振奋”的闹钟铃声到来。51信用卡管家的估值做到10亿美金后,孙海涛就贷款给自己买了一辆红色的特斯拉。
很难想象,沉醉于飙车的速度,享受汽车轰鸣声和掌控感的孙海涛,在51信用卡创业早期的时候却是腼腆内敛,据一位早期和孙海涛有过接触的人士说,孙海涛早期缺乏自信,“和我们说话都会害羞”。

在孙海涛十四年的创业生涯中,51信用卡已经是其第三次创业,作为创业者需要享受得了烟花绽放的绚烂,更要守住繁华归尽后的落寞。
当孙海涛还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求学时期就正式踏上创业的路途,创办了一家公司做三维地图的公司,“其实这家公司规模和名声都挺大,也有投资人进来了,但就是赚不到钱。”孙海涛在接受中国企业家的采访时说。赚不到钱的原因其实跟大多数互联网创业公司一样,盈利模式不清晰。于是,他决定转型。
第二次创业是一个追逐风口的过程。2007年,房地产市场极为火爆,房价疯涨,成交量巨大。按他当时的计划,公司的新业务是要替代地产中介线下门店的。
然而,半年后,美国次贷危机爆发,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中国的房地产市场自然也受波及,市场成交量大幅下跌。而对孙海涛来说,维系公司长远发展的基础恰恰是房地产成交量。
之后,他不得不裁员,公司也濒临倒闭。“这是我的一次教训,它告诉我,一味追逐热点肯定是会吃亏的。”孙海涛说。在后来的创业过程中,他不再盲目追风。

2012年5月,第三次创业正式开始。孙海涛带着几个工程师来到杭州西溪附近的一家宾馆,当时这里连公交车都没有,交通非常不便利,一般很少有人知道这个地方。一个月的时间里,孙海涛一行在这里不分昼夜地开发软件,颇具破釜沉舟之势。或许是为了缓解压力,亦或许是为了鼓舞团队,偶尔,碰到服务员,孙海涛就跟服务员说,“未来有一个很NB的手机上的软件,叫做51账单,你们要记住。”
在产品开发阶段,孙海涛还给团队订了一个小目标,“今年我们把用户做到10万,大家就去三亚happy一下。”在他当时的意识里,10万用户是很多小互联网公司的一年目标。
高兴的是,51信用卡管家上线第一个月就完成了10万用户的小目标;尴尬的是,“买用户”和买服务器早就将孙海涛手里的钱花光了,如何兑现三亚之旅呢?
“刷我的信用卡,分期还。”面对同事的疑问,孙海涛毫不迟疑地回答,并且还很气派地订了五星级的红树林酒店。
然而更为尴尬的是,在红树林酒店人均50也吃不上蛋炒饭,于是这趟旅行就在五星级酒店中吃方便面结束了。
这种艰苦卓绝的创业精神感动了薛蛮子,薛蛮子表示,当时孙海涛告诉他这个产品有用户,但是还没法赚钱,考虑到他是第三次创业,之前虽然都不成功,但是很努力,所以自己就投了一笔天使轮。
作为一家创业公司的掌舵人,“找钱”是其无法回避的问题,但孙海涛技术出身,一心专研产品,对于周旋于投资人之间的事情他并不擅长。孙海涛曾坦言2014年他有大半年的时间都在全国各地密集地拜访投资人。但是无数次的碰壁让孙的感觉特别不好,“就像是自己被挂在市场上公开叫卖,还无人问津。”
虽然此时正值互联网金融融资最轻松的时候,风投机构好像都在拿着钱到处“送”,但是工具属性的51信用卡,饱受质疑,无人问津。
3
车道山前必有路,转机出现在孙海涛失落的谷底。“瞬时贷”的出现改变了51信用卡融资被动的局面。在和中国P2P第一股宜人贷的合作洽谈中,孙海涛设计了一套“导流量”的合作方案。51信用卡为宜人贷提供有借款需求的用户订单,宜人贷负责风控审核、授信、提供资金,51信用卡收取贷款额度1%左右的提成。
瞬时贷的出现意味着51信用卡从应用类工具切入后开始向金融信贷业务扩张,盈利方向逐渐清晰,这一点就足以消逝投资者心中的最大的顾虑。投资者纷纷找上门来“送钱”,孙海涛不必再东奔西走,只需坐在办公室里和他的爱犬“悟空”静候,当有人来时,“悟空”会吠几声,但它很快就会安静下来,躺在茶几上默默的听着它的主人与别人聊天,因为“悟空”也逐渐习惯了孙海涛人来人往的办公室。

2015年初,51信用卡接受了由纪源资本领投,小米及顺为资本、京东跟投的5000万美金B轮融资,很快又引入了上市公司新湖中宝的B+轮融资。
此后孙海涛花了一年时间完成了公司的C轮融资。2016年9月20日宣布C轮融资时,当“$310,000,000”的数字出现在身后大屏幕上时,孙海涛心里想的却是另一句话:真TM扬眉吐气。
几乎是在宣布B轮融资的同时期,51信用卡也上线了自己的网络借贷撮合服务平台“51人品”。这块金融业务很快成为51信用卡最重要的收入来源。
51信用卡的业务一下子打开了,瞬间进入了快车道。
2015年,完全线上的小额信贷业务还未成气候,现金贷也远不是今天这番繁荣。但就是这一年里,凭借从“信用卡管理工具”到“小额信贷业务”的大胆一跃,51信用卡开始变成一台赚钱机器--信贷业务上线后的第二年,51信用卡已经迅速实现了超过2亿元的净利润。
正是这个信用卡管理工具所聚集起来的这群用户让孙海涛发现了”负债管理“背后隐藏的赚钱机会。
4
7月13日上午9点30分,51信用卡正式登陆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挂牌交易,股票代码2051,成为在港上市的又一新经济概念股。

51信用卡开盘价8.76港元,较发行价上涨3.06%,开盘后一分钟最高达9.35港元,最高涨10%,市值超过108亿港元。然而,51信用卡上市的热火朝天与目前互联网金融大环境的冰天雪地显得格格不入。一方面监管日趋紧缩,备案一直悬而不决,有网贷平台的负责人坦言,“现在真的是逼至墙角,呼吸都困难了。”另一方面,自初夏以来,“跑路”的阴影一直笼罩在互联网金融的上空。
孙海涛选择在这个时机登陆港交所无疑是为寒冬的互金行业送来一缕暖阳,“我们拿到的股票代码是2051,希望我能为这家公司打拼到2051,那年我71岁。”孙海涛的致辞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向往。
在港交所上市现场,那个很久不敢来中国大陆的薛蛮子也出现了。他说了一件有意思的事,2013年51信用卡创始人孙海涛为公司融资,原本获得了红杉资本周逵要投资的口头承诺,但是最后没给钱,孙海涛快要发不出工资,薛老赶紧给了孙一笔过桥贷款才让51信用卡渡过难关。
如果51信用卡失败了,周逵也许就可以说,你看还是我看人准,幸好当初没有投资;但是51信用卡成了,所以薛蛮子大老远从日本京都飞来中国香港吹牛。

如果说以前的孙海涛还可以任性妄为,只图自己爽快的话,以后他不得不更多考虑股东和投资者的利益了,这个重担应该会让他觉得比以前要多了些沉重和压抑。孙海涛如今要做的事,就是做好业务把股价拉起来,至少让最后一轮投资他们的机构可以赚到钱,好让这些机构主导投资51的人在机构内部扬眉吐气。
“你们当初非要反对投资51信用卡,要不是我力主根本就投不成,不然就眼睁睁错过这么好的portfolio了。”这些投资人要的,也许就是这种效果。
成王败寇,现实大抵如此。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