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尘的旅行写感想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化,三千年的诗韵。中国是一个爱诗的国度,中国人是一个爱诗的民族。一千三百多年前,四川有一位大龄文艺青年。他不仅才高八斗,而且十分崇尚侠客精神,因此也十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化,三千年的诗韵。中国是一个爱诗的国度,中国人是一个爱诗的民族。
一千三百多年前,四川有一位大龄文艺青年。他不仅才高八斗,而且十分崇尚侠客精神,因此也十分的注重剑术。他在玩遍了四川之后,突然觉得——世界这么大,我想出去看看。
于是他仗剑走天涯,看一看人世间繁华,拉开了一场近三十年的旅行!
开元十四年的秋天,这位大龄文艺青年孤身一人病倒在扬州。九月十五日秋夜里,住在扬州旅舍的大龄文艺青年轻轻的推开了窗户。此时,天高月明冷风习习。大龄文青拖着身子站在窗前,看到月光下的庭院像积满了水一样清澈透明,他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和家乡的父老乡亲,心中骤生悲伤思乡之情。难过之际不禁写下了一首诗: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是的,这位大龄文艺青年叫李白,这首诗叫《静夜思》。
这首小诗,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更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它只是用叙述的语气,简简单单地描述了眼前的情景;他只用了十个字告诉你:“我看到了月亮,我想家了”。此时此刻的李白不是一个驾着盛唐仙气的仙人,他只是一个流浪在外孤独的游子。
李白写下《静夜思》的时候刚刚26岁,接下来的二十多年里,李白先后去了二百零六个州县、八十多座名山,江河湖溪去过六十多处。巴蜀、吴越、荆扬、齐鲁、幽燕、皖南、关中,以及长江、黄河流域,总之能去的中国之地,他差不多转了一个遍。
李白离开扬州旅舍后,写了无数篇脍炙人口的诗篇: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我本楚狂人, 凤歌笑孔丘。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李白才气太大太大,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他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李白在生命中的最后时刻写下了: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不知道在生命尽头的李白,有没有回想起自己刚出蜀地,走在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康庄大道前,还有一段病倒在扬州的一个小旅舍的插曲,写下《静夜思》表达了浓浓的乡愁。
乡愁是什么呢?
乡愁是我们儿时,看的见的一抹青山;
乡愁是夏日里,我们玩耍的一方绿水;
乡愁是夕阳里袅袅炊烟 ;
乡愁还是我们牙牙学语就听惯了的乡音。
——王立群教授
李白的《静夜思》举重若轻的融合了“月”和“思乡”这两个主题。“月”是中国人精神文化中最具有象征意义的实物;“思乡”是每个人都具有的朴素感情;“月”的精神寄托和“思乡”情感贯穿了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脉络。
李白的这首《静夜思》有中国人的地方,就一定会有这首诗。这首简单的小诗,就像种子,在岁月和血液的灌溉下,它慢慢的生根发芽,成为对中华文化最原始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