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旅行
--海南旅游乱象:解决问题为何总靠媒体曝光?文/马进彪(CCTV《谈事说理》评论员)7月28日,央视《东方时空》曝光海南不合理低价游乱象。当晚,省委书记刘赐贵、省长沈晓明分别对央
--海南旅游乱象:解决问题为何总靠媒体曝光?
文/马进彪(CCTV《谈事说理》评论员)
7月28日,央视《东方时空》曝光海南不合理低价游乱象。当晚,省委书记刘赐贵、省长沈晓明分别对央视报道海南低价游乱象作出批示。刘赐贵在批示中指出:依法依规严肃整治,各地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监管,维护国际旅游岛和自由贸易区形象。沈晓明在批示中强调:海南是吃旅游饭的,对旅游乱象应该要零容忍。(新浪新闻7月29日)
旅游黄金期,也是问题高发期,这一直是各地旅游市场的老问题,而海南不合理低价游乱象,在这一时期比较集中地出现,通过媒体曝光后,又一次引起了上级部门的关注,并做出重要批示。毫无悬念,凡是上级批示过的问题很快就会得到解决,这已经是一个固定的模式,但问题是,所有的问题都要等到上级的批示后才能得到解决吗?
客观地说,旅游市场出现的诸多问题并非仅在海南存在,实际上在不同的地方都存在着。但这些问题的解决,却基本上延用了同一个规律,即领导发话后,下面就会马上提上工作日程,雷厉风行中,问题就不再是问题,或者说再难的问题也会得到诸多基层部门的合力破解,从而完成了一个解决问题的循环。
但是,被曝光的这些问题本身就在那里一直存在着,而并非一夜之间从天而降,同时,那些基层的主管部门也是已经建制化地存在了多年,而并非临时组建的机构,因此,不管是存在的问题,还是相应的主管部门,都是常态化的现实存在,但是平时这些主管部门犹如没有看到这些存在的问题。从这个角度上说,领导批示之后,基层部门做的再好,那也是一种失职,因为这些基层部门只是不得不应对批示,而不是常态化地及时解决问题。
从社会管理角度来说,层级的阶梯型设置,是保证全盘管理效率的必然,换言之,每个层级的部门都有其不能随意替代和随意变更的职责。否则,就会形成管理的重叠和效能的递减,同时更会倍增管理的社会成本和资源的消耗,因而,不管处在哪个层级的部门,都应当各司其职,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然而,从这次批示中可以看出,基层部门已经失去了主观能动性,对这些发生在眼皮底下的常态问题却视而不见或者熟视无睹。这说明,一些基层部门已习惯于上面抽鞭子,而不习惯于自己查找问题,好像只有媒体曝光的或领导提出的问题才是问题,而那些游客投诉的问题就不是问题。
而造成这种失职渎职或不作为的根源在哪?其实就是制度化追责的缺位,而只要存在着追责缺位的软肋,即使批示后的一些问题解决了,那也是过不了多长时间还会复发,因为这是一个没有切实追责可以无限往复循环的过程,那些部门根本感受不到应有的追责痛点,有的只是一次接一次就事论事的应付,而制度化的追责机制并没有得到根本启动。
因此,在央视《东方时空》曝光海南不合理低价游乱象之后,一方面,当地各级部门应当看到自身存在的常态化不足,并认识到问题的深层根源。另一方面,上级部门更要加大制度化追责力度,让那些失职渎职或不作为人感到痛点的时时存在,让那些人在面对日常问题时,不会总靠领导的批示和媒体的曝光。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