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江都旅游景点水利工程

扬州旅游景点介绍?
瘦西湖 “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美丽的瘦西湖位于扬州市城西北,六朝以来即为风景胜地,清乾隆时期更是盛极一时,

江都旅游景点水利工程

扬州旅游景点介绍?

瘦西湖 “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

”美丽的瘦西湖位于扬州市城西北,六朝以来即为风景胜地,清乾隆时期更是盛极一时,成为扬州雍容华贵的象征。

瘦西湖的美主要在于一个“瘦”字。

蜿蜒曲折的瘦西湖,与杭州西子湖相比,别有风味。

前者宛如修长清丽的窈窕淑女,后者犹似丰满秀丽的雍容少妇。

瘦西湖“纤细如一握楚腰,在杨柳风里,甩开绿色的水袖,袅袅婷婷,舞出千古风流”。

瘦西湖堪称是我国湖上园林的杰出代表。

错落有致的园林景色,组合巧妙,既融南方园林之秀丽、别致,又汇北方园林之雄奇、浑厚,可谓园林艺术中难得的佳品,园区造诣非凡。

难怪现代散文家郁达夫在游览之后也说:“瘦西湖的好处,全在于水树的交映与游程的曲折”,那五亭桥“比王鳌玉蝀,虽则短些,可它却是东方建筑的古典趣味。

” “扬州好,第一是虹桥。

杨柳绿齐三尺雨,樱桃红破一声箫…”赫赫有名的虹桥是瘦西湖的第一个景观,历代以来多少文人曾驻足于此,指点江山,评诗论画,勾勒出一片盛世美景。

随后那“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美景方才正式展开:曲折纤细的一泓湖水宛如一根银丝,将长堤春柳、荷浦熏风、四桥烟雨、梅岭春深、水云胜概、白塔晴云、春台明月、三过留踪、蜀冈晚照等众多美景如珍珠般地穿于其上,形成了一幅精致的山水画卷,引得游人纷纷醉迷其中,又徘徊驻足于二十四桥这点睛之笔的面前。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杜牧的这首《寄扬州韩绰判官》流传了千年,诗因桥而咏出,桥因诗而闻名。

二十四桥长24米,宽2.4米,台阶24层,有24个栏杆,24块栏板,处处尽与二十四相对应。

汉白玉的栏杆雕琢细致,沿展出长虹卧波的美景。

栏板之上尽绘浮雕——彩云追月玲珑精美,令人时时思念“二十四桥明月夜”的佳境妙景。

瘦西湖精美细致,宛如一颗明珠嵌于扬州古城,衬得古城愈发娇艳,光彩照人;同时在古风古韵的沁润之下,扬州的“湖中西子”也更显妖娆。

景点旅游提示 最佳旅游时间:古诗云:“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故而4月是出游扬州的好时节。

饮食:景区食肆众多,能够品尝到扬州三宴、扬州大菜等当地美食。

购物:景区内能够购买到诸如剪纸、漆器、玉器、扬州八刻以及酱菜、牛皮糖等当地特产。

住宿:扬州宾馆、新世纪大酒店等数量众多休息的场所提供了优越的精良的住宿环境。

大明寺 大明寺位于扬州西北郊的蜀冈之上,为中外驰名的古刹之一,是一处历史文化内涵十分丰富的民族文化宝藏。

大明寺初建于南朝刘宋孝武帝大明年间(公元457年至464年),故而得名“大明寺”。

1500余年来,寺名几经变化,如:隋代称“栖灵寺”、“西寺”,唐末称“秤平”等。

清代,因避讳“大明”二字,一度称之“栖灵寺”。

直至1980年,大明寺才恢复原名。

大明寺根据不同的风光特征,可划分为四大景区:宗教区、文人雅士区、东花园区、西花园区。

宗教区为全寺的中心,业已形成了以大雄宝殿为核心的清代建筑群落。

寺前广场修建有一座高大、巍峨的牌楼,上书“栖灵遗址”。

牌楼两侧各有石狮一尊,玲珑聪慧。

大明寺的山门即为天王殿,殿内供奉弥勒佛,笑面相迎,憨态可掬。

天王殿后直对大雄宝殿,其间庭院内古木参天,东西分别植有桧柏与黄杨,中间立宝鼎两尊,香烟缭绕,木鱼之声不绝于耳,令人心怀虔诚,整襟恭行。

大雄宝殿于各殿之中最为雄浑,其内供奉释迦牟尼坐像,两侧为迦叶和阿难,东首坐着药师佛,西首坐着阿弥陀佛。

文人雅士区里,人文景观丰富,欧阳修的讲学、游宴的平山堂、苏东坡所建的谷林堂及欧阳祠等都是历来文人墨客所中意的景观,故而这里也留存下了许多著名文人的墨宝与诗句。

东花园位于扬州西北,以栖灵塔为主体形成了独特的赏景区域,既是扬州制高点,也堪称为大明寺的标志,暗含包容万物之玄机。

栖灵塔风格仿唐,东西南北每面四柱三间,一门二窗,平座腰檐,雄踞蜀冈。

于塔上眺望,视野开阔,扬州城美景尽显,醉煞千人;西花园风景区则以“天下第五泉”为主体,四水环绕,以康熙、乾隆碑亭为次,亭榭巧合,参差错落,池水波光,景树荷浮,令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大明寺内四个游览区分工明确,景色各不相同。

合理的布局不尽突出了大明寺的佛家地位,弘扬了佛法,同时也让人们领略了佛教寺院的优美风光。

景点旅游提示 到达方式:扬州市内乘坐21路、22路公交车既可到达。

开放时间:07:30到17:00 饮食:寺内供有斋菜。

个园 个园坐落于扬州市郊的东关街,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本为清代画家石涛故居“寿芝园”旧址,清嘉庆、道光年间(公元1796年至1800年)两淮盐商黄至筠修建为住宅花园。

因园内植竹万棵,竹叶形如“个”字而得名“个园”,取竹子“本固”、“心虚”、“体直”、“节贞”之意。

个园为我国四大名园之一,深得人们喜爱,究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园内广植青竹,翠竹万棵,这在园林构造上较为少见。

竹林郁郁葱葱,个个挺拔向上,能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启发,...

江都十大最好玩的地方 江都哪里有好玩的

江都渌洋湖渌洋湖原是沼泽荒滩,蒿荻遍布。

而今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片绿色的长带,西不见头,东不见尾,北不见边。

葱绿、透亮、厚重,恰如一道绿色屏嶂。

夕阳的金光洒满绿带,无“大漠孤烟直”的萧瑟,却有“长河落日圆”的雄壮。

不过这奔涌翻腾的长河是那葱葱郁郁的绿色林带。

此地总面积15.3平方公里,地形如釜,四周高、中间低,周围有16.5公里的圩堤环抱。

这里水资源丰富,村村有鱼池,整个鱼池面积有300多亩,水产养殖场的面积达1300亩。

1976年秋天,省、市、县土壤和林木专家对渌洋湖荒滩进行了综合论证,认为这里虽然是荒滩,但水生、陆生动植物极为丰富,如果植以茂盛的林木,这里将成为鸟类、野生动物栖息、繁殖的良好场所,成为荒滩上的绿色银行。

江都邵伯湖邵伯湖又名棠湖,古属三十六陂,素有“三十六陂帆落尽,只留一片好湖光”的美称。

浩渺无际的邵伯湖是邵伯自然风光绝佳处,历经千年风雨洗礼,愈显风姿绰约。

如今,两岸绿树成荫,郁郁葱葱,好似绿色的长龙,盘绕着清澈的湖水;隋堤边,大树下,那接待游人的大厅和别具一格的小木屋,错落有致的点缀于绿树丛中;临湖远眺,烟波浩渺,鱼帆点点,一望无际。

泛舟水上,垂钓湖畔,吃湖鲜,观民舞、听民歌、赏民乐,置身于大自然中,顿觉心旷神怡。

明代赵鹤《过邵伯湖》诗云:“湖口人家住处幽,桃花蹊下晚驱牛。

水耕谁信为农苦,春望何妨作客游。

落日波声侵短竹,平沙风色带眠鸥。

送行最爱长堤柳,直到官河绿未休。

”邵伯湖湖水清冽,水草丰美,盛产鳊、白、鲤、桂等鱼种及银鱼、螃蟹、青虾、蚌螺等水产,还有“运河三宝”之一“邵伯菱”和当今声名鹊起的“邵伯龙虾”。

相传清乾隆皇帝下江南途经邵伯时就品尝过“邵伯菱”,曾吟有“涉江采菱发阳阿”的诗句。

江都水利枢纽工程江都水利枢纽工程位于长江中下游北岸,江都老城区南端。

由枢纽工程北望,广袤的苏北平原河网密布,稻菽千重,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

但在历史上,这里又是个易旱易涝的地方。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主席发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号召,在周恩来总理的直接关怀下,举世瞩目的水利工程——江都水利枢纽工程终于在1961年12月挥开了第一锹土。

江都仙女公园“园之美,萃于山水;园之妙,藏于堂奥;园之曲,若断若续,园之深,宜冬宜春。

”一位江都文人用了28个字,道出了仙女公园迥异他园之处。

该园建于1985年,园不大,占地不过十几亩,但布局之妙,景色之美,令人久久难忘。

园址在芒稻河东岸,七闸桥东堍,依水傍堤。

西面,古芒稻河绿水萦回,波光粼粼;南侧,七闸大桥横跨芒稻河两岸,如彩虹卧波。

仙女公园门前设石牌坊,浑厚古朴,以浅红色剁斧石建成,四柱皆取华表形制,云纹缠绕。

正面坊额“龙川胜迹”,背面“仙女遗踪”,雄奇雅健,笔力古朴。

这8个字既将江都这一龙川胜地、仙女旧踪点明,让人发思古之幽情,又将“龙”、“仙”二字巧嵌4字之首,自然想起“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名句。

江都真如寺真如寺又叫真武庙,座落于小纪镇,是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真如寺,初名地藏庵,始为道场,建于唐,后荒废。

明弘治八年重建,有前殿、大殿、藏经楼(两层),采用宋代的建筑风格。

历尽沧桑,至1949年,真如寺仅存一大殿。

上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省、市两级人民政府的文化部门曾数次对真如寺进行修葺,使古庙焕然一新。

真如寺大殿坐北朝南,殿门左右各置石灯笼一座。

大殿总面积139.4平方米,高9余米。

正背两端饰有龙形吻,巨大的斗拱将戗背角端高高托起,内梁柱、枋用料考究。

真如寺气势宏伟,古朴端庄,重檐间悬赵朴初题写的“大雄宝殿”匾,大殿内正中供释迦牟尼大佛像,左供阿难,右供迦叶,东西供十八罗汉。

正殿柱悬楹联由心澄撰写并题书:“真实智真谛行三界四生知定慧,如是观如来法千贤万圣仰高明。

”每至香期或庙会,真如寺香烟缭绕,礼佛信士朝拜如云,摩肩接踵,为水乡增添了一道民俗风景.江苏江都现代花木产业该园位于江都市区东郊,以京沪、宁通高速交汇点为中心,总面积达3.5万亩,一期工程(核心示范区)共吸引“三资”投入5500万元,现有江苏林科院、南京林业大学、扬州雅典娜园艺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山东泰诚投资有限公司等20多家大型企业和科研院所投资入户园区。

江都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江都渌洋湖 渌洋湖原是沼泽荒滩,蒿荻遍布。

而今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片绿色的长带,西不见头,东不见尾,北不见边。

葱绿、透亮、厚重,恰如一道绿色屏嶂。

夕阳的金光洒满绿带,无“大漠孤烟直”的萧瑟,却有“长河落日圆”的雄壮。

不过这奔涌翻腾的长河是那葱葱郁郁的绿色林带。

此地总面积15.3平方公里,地形如釜,四周高、中间低,周围有16.5公里的圩堤环抱。

这里水资源丰富,村村有鱼池,整个鱼池面积有300多亩,水产养殖场的面积达1300亩。

1976年秋天,省、市、县土壤和林木专家对渌洋湖荒滩进行了综合论证,认为这里虽然是荒滩,但水生、陆生动植物极为丰富,如果植以茂盛的林木,这里将成为鸟类、野生动物栖息、繁殖的良好场所,成为荒滩上的绿色银行。

江都邵伯湖 邵伯湖又名棠湖,古属三十六陂,素有“三十六陂帆落尽,只留一片好湖光”的美称。

浩渺无际的邵伯湖是邵伯自然风光绝佳处,历经千年风雨洗礼,愈显风姿绰约。

如今,两岸绿树成荫,郁郁葱葱,好似绿色的长龙,盘绕着清澈的湖水;隋堤边,大树下,那接待游人的大厅和别具一格的小木屋,错落有致的点缀于绿树丛中;临湖远眺,烟波浩渺,鱼帆点点,一望无际。

泛舟水上,垂钓湖畔,吃湖鲜,观民舞、听民歌、赏民乐,置身于大自然中,顿觉心旷神怡。

明代赵鹤《过邵伯湖》诗云:“湖口人家住处幽,桃花蹊下晚驱牛。

水耕谁信为农苦,春望何妨作客游。

落日波声侵短竹,平沙风色带眠鸥。

送行最爱长堤柳,直到官河绿未休。

”邵伯湖湖水清冽,水草丰美,盛产鳊、白、鲤、桂等鱼种及银鱼、螃蟹、青虾、蚌螺等水产,还有“运河三宝”之一“邵伯菱”和当今声名鹊起的“邵伯龙虾”。

相传清乾隆皇帝下江南途经邵伯时就品尝过“邵伯菱”,曾吟有“涉江采菱发阳阿”的诗句。

江都水利枢纽工程 江都水利枢纽工程位于长江中下游北岸,江都老城区南端。

由枢纽工程北望,广袤的苏北平原河网密布,稻菽千重,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

但在历史上,这里又是个易旱易涝的地方。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主席发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号召,在周恩来总理的直接关怀下,举世瞩目的水利工程——江都水利枢纽工程终于在1961年12月挥开了第一锹土。

江都仙女公园 “园之美,萃于山水;园之妙,藏于堂奥;园之曲,若断若续,园之深,宜冬宜春。

”一位江都文人用了28个字,道出了仙女公园迥异他园之处。

该园建于1985年,园不大,占地不过十几亩,但布局之妙,景色之美,令人久久难忘。

园址在芒稻河东岸,七闸桥东堍,依水傍堤。

西面,古芒稻河绿水萦回,波光粼粼;南侧,七闸大桥横跨芒稻河两岸,如彩虹卧波。

仙女公园门前设石牌坊,浑厚古朴,以浅红色剁斧石建成,四柱皆取华表形制,云纹缠绕。

正面坊额“龙川胜迹”,背面“仙女遗踪”,雄奇雅健,笔力古朴。

这8个字既将江都这一龙川胜地、仙女旧踪点明,让人发思古之幽情,又将“龙”、“仙”二字巧嵌4字之首,自然想起“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名句。

江都真如寺 真如寺又叫真武庙,座落于小纪镇,是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真如寺,初名地藏庵,始为道场,建于唐,后荒废。

明弘治八年重建,有前殿、大殿、藏经楼(两层),采用宋代的建筑风格。

历尽沧桑,至1949年,真如寺仅存一大殿。

上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省、市两级人民政府的文化部门曾数次对真如寺进行修葺,使古庙焕然一新。

真如寺大殿坐北朝南,殿门左右各置石灯笼一座。

大殿总面积139.4平方米,高9余米。

正背两端饰有龙形吻,巨大的斗拱将戗背角端高高托起,内梁柱、枋用料考究。

真如寺气势宏伟,古朴端庄,重檐间悬赵朴初题写的“大雄宝殿”匾,大殿内正中供释迦牟尼大佛像,左供阿难,右供迦叶,东西供十八罗汉。

正殿柱悬楹联由心澄撰写并题书:“真实智真谛行三界四生知定慧,如是观如来法千贤万圣仰高明。

”每至香期或庙会,真如寺香烟缭绕,礼佛信士朝拜如云,摩肩接踵,为水乡增添了一道民俗风景.江苏江都现代花木产业 该园位于江都市区东郊,以京沪、宁通高速交汇点为中心,总面积达3.5万亩,一期工程(核心示范区)共吸引“三资”投入5500万元,现有江苏林科院、南京林业大学、扬州雅典娜园艺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山东泰诚投资有限公司等20多家大型企业和科研院所投资入户园区。

赞美扬州的风景作文

这些资料你可以借鉴一下哦^_^一部扬州运河发展史,几乎就是一部古代扬州发展史。

运河哺育了扬州,是扬州的“根”。

作为“运河城”的扬州,在新的世纪,应对运河文化资源加以大力开发和利用,通过旅游让古老的运河文化为扬州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积极的贡献。

一、扬州古运河黄金旅游线的开发 古运河扬州段是整个运河中最古老的一段。

现在扬州境内的运河与2000多年前的古邗沟路线大部分吻合,与隋炀帝开凿的运河则完全契合,从瓜洲至宝应全长125公里。

其中,古运河扬州城区段从瓜洲至湾头全长约30公里,构成著名的“扬州三湾”。

这一段运河最为古老,可谓历史遗迹星列、人文景观众多。

在这段运河的沿岸,有世界四大宗教活动的著名场所琼花观(西汉•道教);高?寺(隋代•佛教)、普哈丁墓园(宋代•伊斯兰教)和天主教堂(清代•天主教);有反映扬州古港、水利和城池建筑的遗址水斗门、龙首关(钞关)、东关古渡(双瓮城)和古湾头闸;有古代帝王巡视扬州留下的遗迹:瓜洲古渡锦春园、高?寺行宫御园和龙衣庵;有体现“富比王侯”的扬州盐商住宅群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个园以及汪氏小苑等;有唐代扬州鉴真大和尚东渡日本时的启航地文峰塔。

在这条运河线上,留下了历代著名文人墨客大量的诗文名篇:“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嘹唳塞鸿经楚泽,浅深红树见扬州”(李绅);“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徐凝);“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等等。

这些千古名句,描绘了古代扬州曾经有过的“歌吹沸天”、极尽繁华的辉煌时代,而这一切无不与运河一脉相承。

在运河绵延千里的岸线上,扬州与运河的兴衰息息相关! 扬州古运河的文化内涵被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所认识,所感悟。

最近,扬州市旅游局推出扬州古运河黄金旅游线设想与规划。

业内人士认为,古运河扬州段从瓜洲至湾头全长30公里,沿岸有几十个景点,其旅游价值极高,它集长江和运河、天然和人工、历史和现实、经济和文化、新线和老线、城市和乡村于一体,构成一条色彩斑澜、风情万种、景色各异、内涵丰富的旅游线路。

更为令人称奇的是,作为一条新开发的旅游线,与长江风情旅游线相呼应、相连接,从长江与运河交界的古镇瓜洲上船,经过古运河到东关古渡换船,就能非常自然地与我市已经形成多年的乾隆水上游览线自然连接,这就完全做足了“水”的文章,突出了古城扬州历史上“车马少于船”的特色,使游客感受“水”的经济、“水”的文化、“水”的生活方式。

古人云:智者乐水。

水是人类生命的源泉,它孕育着世界上的万事万物,丰富着人类的文明史,充实着人类社会的传统与现实文化,影响着人类社会的意识形态。

这条旅游线是历史文化与水的完整结合,更显现其独特的价值。

如由南向北游,从白浪滔滔的长江,驶进宽阔的风平浪静的大运河,映入眼帘的是运河西岸的古寺塔影,婀娜多姿、风情万种的杨柳,富有水乡特色的小桥野渡,掩映于水杉翠竹荫下的农舍,细如羊肠的纤道,随风盘旋的风车,破浪前进的船队,或许还能看到巅簸在大河中的小小的渔船,以及不时上下潜水作业捕捉鱼儿的鱼鹰。

如若在早上,面对眼前的水乡景色,谁又不会想起宋代词人柳永的佳句:“杨柳岸,晓风残月”,真是别有一番情趣。

在这个历史的走廊中,人们慢慢地看、慢慢地品,走进扬州,阅读扬州,感受扬州。

当来到“东关古渡”又换上小船沿着“乾隆水上旅游线”悠悠地向蜀岗瘦西湖风景区荡去,领略维扬春色。

那一幕幕美丽的风光不时出现在游客的面前,赢得游客由衷的赞叹,“美哉扬州”、“秀哉扬州”;而从北向南走,则又是一番境界,美丽的风光,秀丽的古城,在越来越宽阔的水面上渐渐远去,面对滚滚东去的大江和逶迤如黛的青山,谁又不感受到自然的力量,历史的沧桑,而留在人们记忆中的只有那传奇的文化和独特的秀丽的风光。

扬州三湾,河道曲折,当初运河的开挖者为了消除地面高度差,使运河的水面保持平缓,便采取了延长河道以降低坡度的办法,所以就把这段运河开挖得弯弯曲曲。

这个方法是我国古代河工们的杰出创造。

以前所流传的弯弯曲曲是为了不破坏扬州风水的说法是不对的。

从旅游美学的角度来看,古运河的三湾段因其弯道给人们以特殊的变化莫测的忽远忽近的视角空间,将是古运河旅游线上的一大卖点。

扬州古运河游览线近期应尽快推出瓜洲古渡风景区。

瓜洲在古运河和扬子江的交汇处,处于扬州西南,与镇江隔水相望,“京口瓜洲一水间”(宋•王安石)。

瓜洲最早在大江之中,四面环水,后泥沙淤积,与陆地相连,因形如瓜,故名。

瓜洲历来是扬州的门户,始于晋,盛于唐,它在历史上的知名度仅次于扬州。

古人认为:“瓜洲虽弹丸,然瞰京口,接建康,际沧海,襟大江,实七省咽喉……”有“江淮第一雄镇”和“千年古渡”之称。

自唐末,瓜洲渐有城垒,南宋乾道四年,瓜洲...

扬州哪些旅游景点大全

扬州是风景秀美的旅游城。

扬州旅游资源十分丰富,集北方妙景之雄,兼南方佳境之秀,被誉为"淮东第一观"、竹西最佳处。

扬州园林始于汉代,唐代即"园林多是宅"。

全国四大名园之一的个园,四季假山峰峦巧迭,移步换景,气象万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何园,楼台亭阁如画,融中国古典园林与西方建筑风格于一体。

蜀冈-瘦西湖风景区是全国十大文明风景名胜区之一,以风光秀丽著称。

特别是瘦西湖景区为我国湖上园林的代表,以其清秀婉丽的风姿独异天下诸湖。

漆器、玉器等传统工艺品是扬州旅游资源的重要内容,漆器形神俱臻、古朴典雅;玉器选玉精良、因材设计,度势造型、雕琢精致。

扬州刺绣以劈丝精细、针法缜密著称。

扬州剪纸以明朗朴实、清新秀丽见长。

著名的扬州盆景栽培艺术独特,有"一寸三弯"之说,是我国盆景艺术的五大流派之一。

扬州是由中国烹饪协会正式认定的"淮扬菜之乡",素有"吃在扬州"的美誉。

扬州主要旅游景点:扬州个园 ·瘦西湖 ·何园 ·凤凰岛 ·大明寺 ·扬州登月湖 ·汉陵苑 ·瘦西湖二十四桥 ·瘦西湖五亭桥·史可法纪念馆 ·荷花池公园 ·八怪纪念馆·纵棹园 ·茱萸湾公园 ·古运河 ·荷园 ·正润生态园 ·冶春园 ·仙鹤寺 ·高旻寺 ·西郊森林公园 ·唐城遗址博物馆 ·界首镇护国寺 ·周恩来少年读书处·竹西公园 ·马可波罗纪念馆 ·高邮盂城驿·汪氏小苑 ·铜山森林公园 ·御码头 ·盆景园 ·扬州龙山 ·江都水利枢纽风景区 ·龙虬庄遗址 ·瓜洲古渡风景区 最佳旅游时机 所谓“烟花三月下扬州”,每年的春季,扬州迎来旅游旺季,也是游览扬州的最佳时间。

每年4月18日-5月18日,扬州市都举行“烟花三月经贸旅游节”,此时的扬州烟雨朦朦,稀有的琼花正当盛开,花香扑鼻,是旅游的黄金季节。

此外,每年9月8日-10月8日在扬州举行的“二分明月文化节”,是赏月的最佳时节。

主要活动有游园赏月、乾隆皇帝水上游、运河夜游、美食节等 最不适宜季节:7、8月份是扬州最热的时节,但同时也是淡季,好处就是门票便宜。

扬州市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

气候主要特点是: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明显的变化。

冬季盛行干冷的偏北风,以东北风和西北风居多。

夏季多为从海洋吹来的湿热的东南到东风,以东南风居多。

春季多东南风,秋季多东北风。

冬季偏长,4个多月;夏季次之,约3个月;春秋季较短,各为2个多月。

扬州处于江淮平原南端,受季风环影响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自然条件优越。

年平均气温为14.8℃,与纬度地区相比,冬冷夏热较为突 出。

最冷月为1月,月平均气温1 .8℃:最热月为7月,月平均气温为27.5℃。

全年无霜期平均220天:全年平均日照2140小时;全年平均降水量1020mm。

市区北部地形为丘陵,京杭运河以东和沿江地貌为长江三角洲漫滩冲积平原,地势平坦。

境内90%以上是平原, 河湖密布,拥有80多公里长江岸线,水深江阔,岸线稳定。

2005年,扬州市的气候特点是:气温偏高;降水偏多,分布不均;光照春季明显偏多,其余季节偏少。

年平均气温15 6℃~16 1℃,冬冷夏热较为突出。

7月最热,平均气温为28 5℃。

1月最冷,平均气温为1 2℃。

全市极端高温36 7℃,极端低温 7 8℃。

无霜期225天。

初霜日为11月16日,终霜日为4月4日。

合计日照20924小时,日照时数最多的月为6月(2204小时),最少的月为2月(1017小时)。

2005年降水量1183毫米,比常年偏多220 4毫米。

多数年份从6月中旬到7月中旬,形成雨季(即“梅雨季节”)。

干旱、雨涝、低温、阴雨、台风、冰雹等灾害间有出现并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

台风一般最早出现于6月,最迟11月,以8月、9月居多。

扬州市境内地形西高东低,仪征境内丘陵山区为最高,从西向东呈扇形逐渐倾斜,高邮市、宝应县与泰州兴化市交界一带最低,为浅水湖荡地区。

扬州市3个区和仪征市的北部为丘陵。

京杭运河以东、通扬运河以北为里下河地区。

沿江和沿湖一带为平原。

境内主要湖泊有白马湖、宝应湖、高邮湖、邵伯湖等。

除长江和京杭大运河以外,主要河流还有东西向的宝射河、大潼河、北澄子河、通扬运河、新通扬运河。

听闻扬州江都水利枢纽旁有条银杏大道,是观赏银杏的最佳地点,我想...

1.工程建设管理的组织模式项目的管理组织在建设这样宏大的工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按照传统的工程建设的管理组织方式,业主班子将是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组织机构。

在设计项目管理组织时,项目业主以市场经济的思维方法构思项目管理组织的模式,形成了按投资多元化、管理社会化、经营市场化建立工程项目管理组织的总体构想。

这一构想就是要充分利用改革的成果,运用市场经济的运作机制,实行龙滩水电工程建设的社会化管理。

作为电站建设的业主,龙滩水电开发有限公司负责电站的建设及运营,对水电站总体规划与设计实施强有力的管理。

公司在各参建主体中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倡导管理创新,通过贯彻对合同主线实施“静态控制、动态管理”的思路,促进各参建单位形成自觉的质量品牌意识、市场竞争意识及顾全大局的观念,使工程进展较顺利,质量、工期、投资等方面均得到有效的控制。

龙滩水电开发有限公司本着精干、高效的原则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为更好地发挥公司工程建设责任主体和实施主体的作用,加快工程进度、质量、投资、控制,进一步明确职责,规范运作,科学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公司管理机构设置为“九部”,即:工程建设部、计划合同部、机电物资部、工程技术部、财务管理部、党群工作部、总经理工作部、环保移民部、人力资源部。

目前,正式职工85人。

除此之外,充分借用和发挥社会专业力量,将部分专业工程委托社会化的专业部门或机构对其的实施进行管理。

这样,形成了水电站项目业主与社会专业机构是以经济关系建立起来的具有特色的大型项目的工程管理组织结构模式,实现了工程项目的社会化管理。

在工程的具体事务管理中,水电站项目业主又是按市场化经营的方法进行运作,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为水电站建设管理提供服务 ,使水电站建设得到有力的社会支撑。

如水电站项目中某些设备的采购、货物的仓储、设备和大宗材料的运输、有关的辅助服务等均按市场原则通过经济合同来实现。

社会化管理使业主的工程事务管理工作量大大减少,业主班子的人员规模可以降低至最低点,项目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提高,降低了建设成本。

水电站项目业主由此可以集中精力管理重大问题,在整个建设过程中定思路、定标准、定制度,一手抓规划设计和工程建设,一手抓工程招标和合同管理,这样在总体上就把握住了水电站建设的方向。

各社会专业机构在统一的规范和规则下,各司其职,负责相应专业工程的具体实施工作。

实行社会化管理,还可得到社会上最优秀的各方面的专业人才为水电站建设服务。

2.工程招标采购的方法2.1.项目招标龙滩水电站工程项目分标按照标界清晰,便于合同管理,优化施工布置,减少施工干扰的原则。

针对招标项目规模大、技术要求高,项目业主在2001年初即制定了招标管理办法,并报原国家电力公司备案,规范了招标工作程序。

对项目立项、招标组织、招标程序、招标方式及投标条件、标底编制、评标委员会、保密事项等都作了规定,明确了责任。

对投资200万元以上的建筑安装项目,一般采用公开招标方式,对投资在200万元以下的建筑安装项目,一般采用邀请招标的方式,邀请对象为目前正在龙滩工地施工的六家大型施工承包人投标。

对部分监理等服务项目和零星机电设备项目,采用询价后的邀请招标方式,邀请投标人不少于三家。

招标过程中,重点把握以下几点:2.1.1.认真审查招标文件,保证招标文件的合法性和严密性。

2.1.2.认真组织开标工作,保证竞争的公平和有序性。

所有的招标项目,均采用公开开标,开标时有公证员现场公证,公司监事会和广西检察院预防职务犯罪处派员过程监督,保证开标过程的公正。

2.1.3.认真组织评标工作,保证评标过程的合法、公平、公正、合理。

公司在评标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计委等7部委联合发布的《评标委员会和评标方法暂行规定》来执行,外聘合格专家在评标委员会专家总人数的2/3以上,评标办法在开标前作为招标文件的组成部分发给所有投标人,评标委员会专家采用综合评分法和独立评标。

按照评标委员会推荐2~3命中标候选人,公司招标领导小组定标的程序确定中标人。

招标评标的整个过程有广西检察院预防职务犯罪处派员监督,监督全体评标人员都能遵守评标纪律,避免外界干扰,使整个评标工作都能按照既定合法程序进行,保证了评标工作的公正公平性。

2.2.无标底工程招标实践无标底工程招标是在龙滩水电站建设中采用的一套完整的工程招标方法,它的核心是在工程招标时不编制招标的标底。

它不是以“标底”作为工程招标的衡量准绳和评标尺度,而是通过一套严密、科学的招标操作程序和评标办法来决定工程合同的授予者。

实施无标底工程招标,按市场规律组织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 ,排除了任何人为因素的干扰,保证了评标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实施无标底工程招标,实质上对招标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在市场发育不完善的条件下,其存在着很大的风险,必须要有真正坚持“剥夺每一个人的特权”的精神和勇气,要敢于战胜自我。

其次,实行无标底工程招标,需要很高的条件,它要求招标者必...

扬州运河水文化

古运河扬州段是整个运河中最古老的一段。

现在扬州境内的运河与2000多年前的古邗沟路线大部分吻合,与隋炀帝开凿的运河则完全契合,从瓜洲至宝应全长125公里。

其中,古运河扬州城区段从瓜洲至湾头全长约30公里,构成著名的“扬州三湾”。

这一段运河最为古老,可谓历史遗迹星列、人文景观众多。

在这段运河的沿岸,有世界四大宗教活动的著名场所琼花观(西汉•道教);高寺(隋代•佛教)、普哈丁墓园(宋代•伊斯兰教)和天主教堂(清代•天主教);有反映扬州古港、水利和城池建筑的遗址水斗门、龙首关(钞关)、东关古渡(双瓮城)和古湾头闸;有古代帝王巡视扬州留下的遗迹:瓜洲古渡锦春园、高寺行宫御园和龙衣庵;有体现“富比王侯”的扬州盐商住宅群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个园以及汪氏小苑等;有唐代扬州鉴真大和尚东渡日本时的启航地文峰塔。

在这条运河线上,留下了历代著名文人墨客大量的诗文名篇:“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嘹唳塞鸿经楚泽,浅深红树见扬州”(李绅);“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徐凝);“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等等。

这些千古名句,描绘了古代扬州曾经有过的“歌吹沸天”、极尽繁华的辉煌时代,而这一切无不与运河一脉相承。

在运河绵延千里的岸线上,扬州与运河的兴衰息息相关! 扬州古运河的文化内涵被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所认识,所感悟。

最近,扬州市旅游局推出扬州古运河黄金旅游线设想与规划。

业内人士认为,古运河扬州段从瓜洲至湾头全长30公里,沿岸有几十个景点,其旅游价值极高,它集长江和运河、天然和人工、历史和现实、经济和文化、新线和老线、城市和乡村于一体,构成一条色彩斑澜、风情万种、景色各异、内涵丰富的旅游线路。

更为令人称奇的是,作为一条新开发的旅游线,与长江风情旅游线相呼应、相连接,从长江与运河交界的古镇瓜洲上船,经过古运河到东关古渡换船,就能非常自然地与我市已经形成多年的乾隆水上游览线自然连接,这就完全做足了“水”的文章,突出了古城扬州历史上“车马少于船”的特色,使游客感受“水”的经济、“水”的文化、“水”的生活方式。

古人云:智者乐水。

水是人类生命的源泉,它孕育着世界上的万事万物,丰富着人类的文明史,充实着人类社会的传统与现实文化,影响着人类社会的意识形态。

这条旅游线是历史文化与水的完整结合,更显现其独特的价值。

如由南向北游,从白浪滔滔的长江,驶进宽阔的风平浪静的大运河,映入眼帘的是运河西岸的古寺塔影,婀娜多姿、风情万种的杨柳,富有水乡特色的小桥野渡,掩映于水杉翠竹荫下的农舍,细如羊肠的纤道,随风盘旋的风车,破浪前进的船队,或许还能看到巅簸在大河中的小小的渔船,以及不时上下潜水作业捕捉鱼儿的鱼鹰。

如若在早上,面对眼前的水乡景色,谁又不会想起宋代词人柳永的佳句:“杨柳岸,晓风残月”,真是别有一番情趣。

在这个历史的走廊中,人们慢慢地看、慢慢地品,走进扬州,阅读扬州,感受扬州。

当来到“东关古渡”又换上小船沿着“乾隆水上旅游线”悠悠地向蜀岗瘦西湖风景区荡去,领略维扬春色。

那一幕幕美丽的风光不时出现在游客的面前,赢得游客由衷的赞叹,“美哉扬州”、“秀哉扬州”;而从北向南走,则又是一番境界,美丽的风光,秀丽的古城,在越来越宽阔的水面上渐渐远去,面对滚滚东去的大江和逶迤如黛的青山,谁又不感受到自然的力量,历史的沧桑,而留在人们记忆中的只有那传奇的文化和独特的秀丽的风光。

扬州三湾,河道曲折,当初运河的开挖者为了消除地面高度差,使运河的水面保持平缓,便采取了延长河道以降低坡度的办法,所以就把这段运河开挖得弯弯曲曲。

这个方法是我国古代河工们的杰出创造。

以前所流传的弯弯曲曲是为了不破坏扬州风水的说法是不对的。

从旅游美学的角度来看,古运河的三湾段因其弯道给人们以特殊的变化莫测的忽远忽近的视角空间,将是古运河旅游线上的一大卖点。

扬州古运河游览线近期应尽快推出瓜洲古渡风景区。

瓜洲在古运河和扬子江的交汇处,处于扬州西南,与镇江隔水相望,“京口瓜洲一水间”(宋•王安石)。

瓜洲最早在大江之中,四面环水,后泥沙淤积,与陆地相连,因形如瓜,故名。

瓜洲历来是扬州的门户,始于晋,盛于唐,它在历史上的知名度仅次于扬州。

古人认为:“瓜洲虽弹丸,然瞰京口,接建康,际沧海,襟大江,实七省咽喉……”有“江淮第一雄镇”和“千年古渡”之称。

自唐末,瓜洲渐有城垒,南宋乾道四年,瓜洲开始筑城,明代瓜洲城周长一千五百四十三丈九尺,高二丈一尺。

在瓜洲城东门外另筑有“鬼柳城”。

元代设置行省于此,明代设同知署,清代设巡检行署、漕运府、都督府等。

瓜洲从唐代直到现代都是文人荟萃之地。

唐代的李白、白居易,宋代的王安石、陆游,明代的郑成功,清代的郑板桥等,都曾在瓜洲寻幽...

成都十大旅游景点排行榜,你想去哪个

都江堰 AAAAA都江堰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建于公元三世纪,是中国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

2200多年来,至今仍发挥巨大效益,李冰治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不愧为文明世界的伟大杰作,造福人民的伟大水利工程。

...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