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旅行美图
不知什么时候起,旅行成了我的负累。不,确切地说,是旅行中发朋友圈。每次有新的旅行计划,朋友们都会叮嘱我多拍点美照,我自己也认为理当如此,趁着颜值还在线的时候,一定要好好记录下
不知什么时候起,旅行成了我的负累。
不,确切地说,是旅行中发朋友圈。
每次有新的旅行计划,朋友们都会叮嘱我多拍点美照,我自己也认为理当如此,趁着颜值还在线的时候,一定要好好记录下来,留着以后回忆。
在各位旅游网红的示范下,旅行美照渐渐有了它的模版,该去哪个网红摄影点,什么季节什么天气拍,该穿什么衣服,做什么表情,只要按她们的照片再高仿一遍就行。
(图片来自某搜索引擎自动识图结果)
(洱海这个网红玻璃球秋千,眼熟吧?现在连阿鲁巴的火烈鸟海滩都成了网红的打卡景点。)
每逢假期,一打开朋友圈,各个都光彩照人,犹如选美大会。大家散布世界各地的美景前,摆着显腿长的统一pose(一般是一条腿叠在另一条腿前面,脚尖冲着镜头,还有口诀:头留空,脚贴地,腿交叉),连发丝裙摆都带着远方的诗意。
有了朋友圈之后的旅行,拍美照就是标配,显逼格就是首要任务,赞数就是KPI,我怎么觉着不像度假,整天累得倒像换了个地儿上班呢?

知乎上有个问题:旅行中如何优雅地发朋友圈?
各位答主们都把看家的本领拿了出来,他们用无数精美的照片告诉我们,要发出优雅的朋友圈,一定要注意9张排版,色调统一,人景穿插,特写广角兼具,每一条朋友圈都是一本写真集。
被排队点赞的感觉确实棒呆,大家说这特么才是生活,你活成了我想要的样子!
但也许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每一张精致的旅行美图背后,都是让人尴尬的做作摆拍。
看着那一张张光线动作表情都恰到好处的旅行图,作为过来人,我心里只有一个感觉:
累!!!
(为了证明我以下的描述不是瞎说,这是我以前春夏秋冬四季的朋友圈,已尽力)
一张美美的旅行照片是怎么诞生的呢?
一段旅行,往往从出门前就开始了。
当然,这里指的不是阅读目的地相关书目,了解当地历史,现代人忙得飞起,没那么多精力。
出门前看攻略才是第一要务。通过前人照片中的蛛丝马迹,估计好当地气候以及旅行时的天气,然后闭上双眼,开始以GPU的运算能力进行排列组合。
在脑海中,我瞬间就能看到每张照片的色调,青山绿水、蓝天碧海、沙漠荒野、高原藏区、红叶黄花,丛林古刹,风景不同,自然要以各不相同的造型入画。
网上已经有博主给总结好了:
有时,日常的衣服不够出彩,还得急急忙忙上某宝购置平时穿不出去的特色衣物,然后按照每天的行程搭配好N套衣服、长裙、围巾、配饰,除了一双走路舒服但有点丑的鞋,箱里还得再塞一双不适合走路但特别上镜的鞋。
为了拍照,行李包额外重了5kg。
(举个例子,这位网红小姐姐的旅行照片效果非常棒,但是旅行中真的会穿这样的服装吗?不仅不太方便,而且削弱了旅行的松弛感。)
要上镜就得化妆。素颜是不可能素颜的,反正来都来了。
旅行时少不得起早摸黑,但为了拍照时的光彩照人,我都是上闹钟挣扎着爬起来化妆,黑灯瞎火啊,一个人躲在卫生间里描眼线,戳得自己想哭,凭什么男人起床花10秒钟抹一把脸,就搞定了?哦,因为他不用发朋友圈。
晚上在外奔波一天,回到酒店累成狗,恨不得不要脸就睡了,但是不行,为了护住这张老脸,还得卸妆,面膜,涂精华。
还没完,再累也得洗头、吹头!这样第二天才有镜头里随风飘逸的长发,而不是满头扁塌的稻草。
为了拍组美图,每天总计少睡一个半小时。
途中遇见一处美景,首先要做的,不是欣赏,而是是卡位。
上窜下跳找合适的机位,思考怎样兼顾风景与人的和谐,后期打算如何处理,日系还是黑白或高饱和,加不加HDR,顺光逆光,近景糖水还是长腿广角。完全忽略了眼前的风景和细节,也顾不上深度了解当地的文化和历史。
不同角度不同pose连拍个十几张,摆出各种空灵或放肆的旅行感,仰头45度望着天空泪流满面,一个回眸就破碎了流年,一个曼妙背影让人惊艳了岁月,甩头发为了甩出飘逸感又不挡脸都快脑震荡了。
等倒回去看显示屏,一般会有种想死的心,啊,我的空灵呢?怎么脸这么大?怎么这么显胖?怎么小腿这么粗?删删删删删,直到终于看到一张,有种哇的把自己都美到了的感觉,才肯收手。
最惨不过,反复拍了几十张,看来看去,还是第一张最好。

(网红pose大全)
旅行网红的照片总是显得很孤单,单身旅行,无论走到哪都一副失恋般神情落寞。
但请记住,不管她们在照片里身影如何形只影单,总有一个常年蹲(趴)在地上的摄影师,他们扛着十几斤重的器材翻山越岭,从不叫苦叫累,他们旅行的使命就是拍到女伴最美的瞬间,当单反液晶屏上出现两米大长腿的那一刻,什么体位都值得了。
而真正的一二线网红,朋友可不止一个,这群朋友里刚好有服装师、发型师、化妆师、摄影师、摄影助理。
像我这种业余山寨又不搞微商的普通人,只能靠不靠谱的老公。
每次出去旅行,到了一处风景绝美的地方,我就得低眉顺眼地求他:
老公,今天给我拍几张照吧?
几张?
100张。
你想得美!
那80张?
最多50张。
成交,有总比没有强。
我赶紧选好角度,千叮咛万嘱咐:我的脚要踩在地上啊,焦点对我脸上哈!我整理头发的时候不要拍哈!
他不耐烦,知道了,知道了,快去。
我手忙脚乱地爬上石头,争分夺秒地像超模一样一秒摆八个pose。
可他!连屏幕都不看,眼睛望天,一通乱按。
他说:好啦,你来看看吧!
好什么好,好你个大头鬼!
越看越生气,十几张里,能碰巧挑出一张不是缺胳膊少腿黑不溜秋的我就满意了。
(我说老公给我拍一张站在悬崖上很忧郁的,悬崖倒是拍全了,我人呢?)
隔壁一个五六十岁的胖大妈,披着红纱巾,迎风飞舞,眺望远方。
大爷举着单反大炮筒,后退10米,用中气十足的声音喊:往右一点!脸正一点!
阿姨喜滋滋地喊:这样~~~胖吗~~~
大爷再喊:不胖!特别好!
我眼巴巴地看着老年人拍照虐狗,一边翻看着手机里我刚才的照片。
连拍下的我,表情动作,都如同智障。
老公看出了我的失望都满到快溢出来了,
还不忘给点真诚的建议:没事,你回去P一下就好了。
还是老公懂行,拍完了革命才成功一半。
累死累活回到酒店,活不能停,赶紧开始选片。
强迫症般仔细比较着连拍中每个表情和光线的细微差别,选了9-10张肉眼看着差不多但只有我知道妙在哪的照片,各种app齐上阵,裁图的、调色的、磨皮的、加字的、拼图的、带滤镜的各来几个demo效果。
摆拍1分钟,P图十年功,就算是一只冻鸡,也能让它白嫩可人。
终于到了发图的时刻,接下来还有两项决定胜负的工作:排版和文案
如知乎答主们所说,九宫格其实暗藏玄机。
有时用8张风景搭配一张人像,以人点睛风景。
有时一景一人,人在景中,制造浸入感。
有时玩个神秘,在美景前,只放一张或性感又颓唐的背影。
很多人喜欢配一段鸡汤或者文法不通的英文句子,如果不是暗恋对方就不要细细研究了,她其实只是告诉在座各位:看,我现在过得比你爽。
你要想通一个道理,你旅行中发的朋友圈,只要发心是显摆,无论文字多么有特色,都会被大家一边羡慕一边呵呵。
若有几个不知趣的问你:
“全程都是这一双鞋吗?”
“这条裙子是不是上次穿过了?”
“好像比原来胖了点”。
那这趟旅行,就像掺了沙子一样糟心了。
这时,你只用在每组美图的后面加上:
为了拍这个照片,钱包被人偷了,卧槽!
累成狗了,再也不想来了!
风景虽然很美,但吃的东西不卫生,上吐下泻快虚脱了。
然后你就会收到很多很多真心的赞了。
至此,你的这趟旅行算是圆满具足。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翻着自己的相册,发现所有的记忆都只存在于照片中。
而我脑海中,对那一霎那的彩虹夕阳、日照金山、风吹麦浪、落花如雨已没有了直观印象,我知道,旅行本来不是为了发朋友圈,我已然忘记了初心。
看电影《白日梦想家》,摄影大师面对守候多时终于出现的雪豹,他放下了相机,用双眼虔诚的看着这一切。
“你准备什么时候拍? ”
“有时候我不拍,在我喜欢的时刻我什么都不拍,不想让相机打扰我,只是沉浸在这个时刻,错过了就错过了,享受当下。”
这段台词击中了我。
从此之后,我试着不再刻意追求完美的瞬间,我知道每张相片都有它的机缘,我甚至不再带单反出行。这才感受到,真正好吃的东西,你直到吃完舔手指的时候,才会想起还没拍照。真正震撼的美景,取景器都是多余的隔离,将身心浸入,用眼睛记住这一刻。而自我,在星辰万物面前,微不足道。
Beautiful things do not ask for attentions。

在正确和有趣之间,
选择后者。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