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作文旅行中的事

最近,在网上看到董卿接受《环球人物》采访的一个短视频,视频高达万人次的阅读,视频中董卿在说自己的阅读心得,看完视频真的很让我们感慨,一个在大家眼里已经很成功的女性,每天忙到

最近,在网上看到董卿接受《环球人物》采访的一个短视频,视频高达万人次的阅读,视频中董卿在说自己的阅读心得,看完视频真的很让我们感慨,一个在大家眼里已经很成功的女性,每天忙到晕头转向的成功者,还能每天花个小时去阅读?

而我们大多数人呢?有多长时间没有完整读一本书了?或者有多久没有陪孩子读一本书了?

习惯每天阅读一小时

卧室里没有手机、电视

特别喜欢的书:

《红楼梦》《安娜·卡列尼娜》《茶花女》

年轻时觉得风花雪月的内容最能触动人心

渐渐的年长后喜欢苏东坡、陆游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都在诗词里

诗词中这种面上的极简

和他所包含的纵横捭阖的这种情怀和高度

让人赞叹不已

写出了千古共鸣的情感

最近感触深的事是一位女作家写给女儿的信

最后两句:愿你有好运,

如果没有,希望你在慈悲中学会坚强。

愿有很多人爱你,

如果没有,希望你在寂寞中学会宽容。

不要抱着目的去读一本书

经历挫折的时候去读《约翰·克利斯朵夫》

了解人这一生要经历多大的挫折和坎坷,才会有所成就。

——董卿

我们的母语,你们把它搁哪去了?

苏步青担任复旦大学校长时说,“如果允许复旦大学单独招生考试,我的意见是第一堂课就考语文,考后就批卷子。不合格的,以下的功课就不要考了。语文你都不行,别的是学不通的”。

我为什么把语文叫母语,这个我反反复复地讲过。因为我们没有权利,不热爱自己的母语。一个孩子从出生之日起就划定了他的民族语言和一生的精神格局。

一个人语言的涵养,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他的文化素养。

我们现在对语文的理解和敬畏,都还缺一点点。我们孩子也发生过一些小故事和笑话,比如用“陆陆续续”造句,学生说:下班了,爸爸陆陆续续地回家了。你到底有几个爸爸?

孩子今天对“陆陆续续”这个成语真的都理解了吗。我们现在的教室太忙了,我们的老师太忙了,因为我们现在的师坛教育太苍白了。一个新的成语,老师就说赶紧把课本打开,这个成语给你画起来,一会儿就考你,所以就有“我弟弟长得欣欣向荣”这样的笑话。

下面是四个常见的误区,每个父母都要小心。

误区一:我的孩子不喜欢阅读

我觉得,在亲子共读的路上,最大的拦路虎不是经济条件差买不起书,也不是不知道如何去选书,如何给孩子讲书?

父母对亲子阅读的态度,才是重点。

我一直在唤起新手妈妈尽早给孩子进行阅读启蒙,让孩子早点耳濡目染,认识书本这个人生的好朋友,让他们在接触这个世界的最初阶段,也知道有这件好玩的事——听妈妈朗读。

误区二:急着看到效果

在目前分数线决定大学层次的当下,我们都爱高分。

但是不能为了高分而放弃阅读。

让孩子阅读,不要急着看到效果。

因为多年后,爱阅读的孩子,在身上积累的那些知识,会如同吃草的牛一样,产出美味的牛奶。

人生是一场长跑,进入大学,找到工作并不是我们的终点。

如今,我们很多的孩子学业优异,生活富足,反而害上了空心病,觉得活得没意思。

往往就是因为活得太纯粹——纯粹地如同一架考试工具,如同一个学习机器人。

没有领略到生活的丰富及精神世界的博大。

往往就会在自己那个小小的世界里,迷失了自己,不知道自己是谁,自己需要什么?追求什么?

这是值得我们为人父母反思的。

误区三:带着功利目的进行亲子共读

为什么我们总是在谈阅读,但是真正阅读的并不多?

因为阅读无法带来直接的回报。

而带着功利性目的的阅读的人越来越多。

为了升职或者掌握一门技能,成人的世界里,这样的目的性学习无可厚非。

可是孩子的世界不是这样的。

我一直希望孩子们的世界不要掺杂着太多成人世界的功利。

“堵不如疏”,我们要打开孩子的眼界,让他们的世界丰富起来。

我想,内心装着世界和有抱负的孩子,看玄幻小说也是好奇而已,领略一番滋味。

最后他会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误区四:阅读是孩子的事,跟我无关

你知道吗?小的时候,孩子要你给他读书。

往往不是因为书,而是喜欢你读书的样子,喜欢这样的陪伴方式,如同他们导演的一场场游戏一样。

父母应该放下所有的架子或者心思,像个孩子一样进入角色。

只有当孩子感受到了你的真诚,你才能成为他可信任的阅读伙伴。

可以说,亲子阅读路上,父母是孩子最好的阅读伙伴。

你的态度和用心,直接影响到亲子共读的质量和效果。

阅读,是孩子一生最大的财富。培养孩子阅读习惯多早都不算早,但只要你开始了,多晚都不算晚。

但是不多读书的孩子,一定是浅薄的,书面知识根本不能满足孩子探索世界的好奇心和见识,见多识广、知识渊博的孩子都是饱读诗书的,有经验的父母都会培养孩子阅读习惯,千万别让孩子输在见识上!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阅读习惯呢?

读纸书

让孩子读纸质书,而不是各种介质的“听书”、手机、、网上的读物。真正的阅读,是读纸质书,真正的经典,也累积在浩如烟海的纸质书中。数字媒体的信息量虽然很大,但是没有经过一个像纸书从写作、修改到编辑成书那样一个相对长的内容沉淀、筛选过程,品质总体上仍不如纸书。

孩子课上听讲不专心、做作业写写玩玩、坐不住、静不下,归根到底,是孩子缺乏专注力。开始培养孩子阅读吧,等孩子发现阅读的乐趣,学会半小时、一小时甚至更长时间沉浸在书中,他会变成一心一意地玩、一心一意地学、一心一意地读书的、很有“静气”的娃。

别把书叫“课外书”

把学龄孩子读的书叫“课外书”,隐含了“课内”重要、“课外”不那么重要、“课内”优先、“课外”靠后的意思。现在学校强调阅读,也只说让孩子读书,而不是读“课外书”了。所以现在开始,就把“课外书”三个字,从家庭语汇中清除出去,也从爸爸妈妈的教育理念中清除出去。

阅读就是阅读,它是一种美好的生活方式,和孩子去学校接受教育、大人努力发展自己的事业同样重要。告诉孩子“书让我们的生活更丰富,让我们知道更多自己没有亲身体验过的事物,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个世界,让我们……”,不要跟孩子讲“多读书你学习成就会更好”、“多读书你更会写作文”。总之,让孩子潜移默化地理解阅读的美好,而不是学习成就之外好不重要的一件事,或者上学之外多出的不得不做的新任务。

给孩子建立自己的书架

甭管房间多小,给孩子一个自己的书架,如果条件具备,给孩子一个自己的“书房”。这是形式,也是方法。当孩子像拥有自己的玩具架那样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书架,他会更容易和他的书建立亲近感,而且也更容易随时拿起书来阅读。

孩子有了书架,要慢慢教会他自己整理书架,把书分门别类地排列好。别小看这项“小图书馆里员”的工作,孩子在整理书的过程中,会从已经看过的书里发现新的兴趣点,而且整理书架,也是在培养他分类、归纳、整理的能力。

(董卿在美国读书时的照片)

多买书,不限预算

别嫌书贵,书真的不贵。

一个作家,可能要经过几十年的训练和准备才开始写作,要几个月、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完成一本真正好的著作,其中凝结了他从自身经历、阅读、教育、挫折、成功中获得的故事、知识、情感、思想,而读者读到这本书,所费不过二三十元,你所能从中获得的财富,可能会受益终生,这样的东西,怎么会贵实在是我们日常购买的种种商品中,性价比之最。

把选书权交给孩子

大人要在一开始陪孩子买书的过程中,引导孩子学会判断,什么样的书够好,什么样的书不够好。

给孩子一些基本的选书原则,然后放手让孩子自己挑选,你会发现,孩子很会选书,他选择的,都是适合他这个年龄段阅读的,而且品质都不差。

这有点像吃饭,如果在饭桌上不停告诉孩子这个好吃,你吃这个,那个没营养,那个是垃圾食品,你不要吃。那么很快你就会收获一个这个不吃那个不吃、食欲不佳、身体瘦弱的孩子。让孩子自己选择吃什么,自己决定吃多少,孩子会更爱吃饭、更健壮。读书也一样。

不做计划

千万不要给孩子做个“阅读计划”,也不要装模作业地“和孩子一起”做阅读计划,周的、月的、学期的、年度的,任何计划都不要做。让孩子随意读,读到哪儿算哪,读到什么算什么,接下去想读什么就读什么。

在阅读在件事上,大人越放手越好。孩子会在日复一日的阅读中,建立自己的阅读兴趣和阅读逻辑,只要大人不干涉,不去硬给孩子做计划、硬给孩子推荐“好书”,孩子会建立起一个属于自己的、丰美的阅读世界,大人所要做的,只是欣赏和“不限制买书预算”的支持。

不设目标

千万不要给孩子设“阅读目标”,也不要装模做样地“和孩子一起”做阅读目标。不要求孩子一个月一年读到多少本,不要求孩子做阅读笔记,不要求孩子写读后感,不要求孩子摘抄“好词好句”,不看孩子有没有因为阅读而写出更漂亮的作文。什么目标都不要设,只是读。

一设目标,则阅读又成任务,乐趣不说全无,也是大打折扣。甚至大人设定的目标会直接把孩子吓到,让孩子心生厌倦,觉得阅读是可怕、可厌的事。

积极参与讨论

不要主动找孩子讨论书,但在孩子主动提起书中话题时,积极主动地、毫不勉强地参与讨论。不论孩子提出的问题是否幼稚、是否偏颇,都不批评、不否定,只作为平等的讨论参与者,贡献自己的看法,就像和团队成员一起开“头脑风暴”式的小组讨论会。

想要孩子爱上阅读的爸爸妈妈们,在孩子一开始表现出和大人讨论、分享的兴趣时,就把自己也当成孩子,积极地投入孩子发起的讨论吧。你会发现,孩子信手拈来的故事、情节、典故,东拉西扯的联想,不着边际的比较,比你所能讲的,实在是丰富得太多太多。

而且大人的参与讨论的兴致越浓,孩子阅读的兴趣越浓,这是孩子从阅读中获得的成就感的一部分呢。

父母最好也培养阅读习惯

这个无需细说。大人只看手机电脑电视剧,孩子不会热爱读书大人见到书就说贵,孩子不敢也学不会自己买书大人之间不兴高采烈地分享阅读所得,孩子也不会兴致勃勃地发起与阅读相关的讨论。

其实大人不爱读文学书、历史书、心理书、其他话题严肃的书也没关系,还有轻松的旅行书、美食书可读啊,开卷有益,只要给自己一些时间开始读书,乐趣自己会跳出来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