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兹山的冬日旅行
约旦哈希姆王国,位于亚洲西部,阿拉伯半岛的西北,基本上是个内陆国家(在西南部临近亚喀巴湾有极小一段海岸)。约旦在地理上比较吃亏,除了约旦河两侧有人定居以外其余地带几乎全是
约旦哈希姆王国,位于亚洲西部,阿拉伯半岛的西北,基本上是个内陆国家(在西南部临近亚喀巴湾有极小一段海岸)。约旦在地理上比较吃亏,除了约旦河两侧有人定居以外其余地带几乎全是荒无人烟的不毛之地。约旦是一个比较小的阿拉伯国家,但相对周边国家来说约旦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等方面稳定,人民生活较为富裕,在伊斯兰国家中相对开放。约旦比较缺乏淡水资源,石油资源不丰富。而旅游业是约旦支柱产业之一,佩特拉古城,死海和瓦迪拉姆沙漠等景点都成为世界各国游客探险旅行和休闲度假的首选目的地。
走进“白色之城”-安曼
安曼是约旦的首都,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山城,因坐落在七个山头上,又称:七山之城,近年来城市建设发展较快,扩展到14个山头,著名的有安曼山、侯赛因山和勒维伯得山等。安曼又被称为“白色之城”,这里气候宜人,景色秀丽,也是一座熔传统与现代为一体的城市。登上山顶,整个安曼市区高低错落、鳞次栉比的白色建筑展开在眼前,你会对安曼“白城”的美称有更感性的认识。
安曼有很多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古希腊、罗马晚期和阿拉伯伊斯兰教时代的文物遗迹,包括赫拉克勒斯神殿、伍麦叶宫、拜占庭教堂等。漫步街头,第一眼就看到阿布扎比清真寺,它建成于1990年,位于安曼市中心,是安曼最大的清真寺,安曼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装饰有华丽的马赛克拼镶图案的蓝色圆屋顶在一片白色建筑中非常醒目,因而也被称为“蓝顶寺”。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此清真寺后面紧邻着一个教堂,可见各种宗教是和谐相处的。
安曼的著名景点--古罗马剧场。它座落于安曼城堡山脚下的老城区,建于公元2世纪,整个建筑依山而卧,设计风格与约旦杰拉什的古罗马剧场极其相似。剧场呈圆形,可容纳6000人,建造者在修建过程中充分利用了声学原理,不论坐在剧场何处,舞台上歌唱、朗诵、讲演的声音均可清楚地听到。城堡山上遍布各色石块,什么时期的都有。城堡山上还有历史博物馆,建于1951年,馆中陈列着在约旦全国各地发掘的历史文物,如在约旦河谷掘出的旧石器时代的石刀、石斧,距今已有10万年以上历史,是约旦现存最早的文物。
让我迷惑不解的是,那么久远的古代,人们是怎么把大石头运到这高高的山顶,更不用说是怎么建起来的?城堡山的古遗迹为两部分:伍麦叶宫和石柱。伍麦叶宫,是阿拉伯帝国伍麦叶王朝的王宫:埃米尔宫,坐东朝西,建于1300多年前。如今只剩下断壁残垣,唯石柱石门,依然高高耸立云天下,给我们留下无限的遐想。
安曼以阿拉伯人为主,男子一袭白色长袍,头上也裹着和长袍一色的头巾;行人中最引人注目的则是稍稍有些年纪的阿拉伯男子,一袭黑色长袍,头上却裹着红色方格头巾,且差不多又都是高大魁梧,唇边留着浓浓的黑胡子。妇女则一身黑色长袍,头上裹着黑色的头巾,还用头巾的一角捂着脸,只露出一双黑而亮的眼睛,高贵典雅。城里大多数人都有别墅。我有些惊奇:一路过来,看到的都是穷山恶水,这里的人怎么会还这么有钱?当地朋友笑曰:旅游业啊,钱都是我们这些人带来的!
安曼街头驼骆也可以在马路上散步,和汽车比肩而行。骑在驼骆上的英俊少年,却是一身现代装扮,牛仔衫裤,目不倾斜,神采飞扬。马路边的小店,色彩也是浓重的,花花绿绿。饰品、香料、衣物、箱包,五花八门,应有尽有。
在城堡山俯瞰整个安曼城,一定是任何访客的必选项目。随着山势起伏,街道两边式样各异的楼房从山下到山上整齐排列着,像是一个个“火柴盒”一般。像这个国家带给人低调的感觉一样,整个安曼很难见到高层的摩天大楼,建筑多为二至三层的白色小楼居多。山腰间,还能清楚地见到片片草地或小花园,点缀着这座城市的美丽。
“中东的庞贝”-杰拉什古城
杰拉什古城,是全世界保存最完好、城市规模最大的古罗马城市遗迹,也被约旦人骄傲地称作“中东的庞贝古城”。杰拉什古城地处约旦安曼以北40公里处,坐落在一个相对平缓的丘陵地带,四周被长满沙漠树木的山脉和相对肥沃的盆地包围着。公元前63年,罗马将军庞贝带领强大的罗马军队攻入到这个地方,并在原有城市的基础上,开始建设这座城市,最终,将这里打造成了罗马时代最为著名的十大城市之一。
公元前1600年,杰拉什就人居住,公元64年,罗马军队占领了包括杰拉什在内的很多小城。从那时起,杰拉什逐渐按照罗马建筑风格发展,建筑起许多神殿,宙宇。公元三世纪初叶,由于罗马帝国政治动乱,杰拉什一蹶不振。以后又随着拜占庭帝国的兴起、波斯人入侵和王朝的更迭,几度盛衰。公元8世纪中叶,阿巴斯王朝兴起定都巴格达,杰拉什因几次强烈地震,大多建筑毁于一旦。公元9世纪,具有悠久历史的杰拉什销声匿迹。直到1806年才被德国旅行家欧里赫发现。自1920年起,考古队在该城不断发掘,终于使沉睡了几千年的杰拉什重现于世人。
今天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杰拉什古城是一片废墟,即便如此,这片废墟依然在给人们讲述着古罗马帝国的千年历史,依然展现着两千年前的丰功伟业。在杰拉什古城内,有保存完好的哈德良凯旋门,古罗马时期的赛马竞技场,耸立于山顶之上的宙斯神庙,气势恢弘的椭圆形广场,如队列般整齐的列柱大街。废墟之上,经历千年风雨侵蚀的残垣断壁,悄无声息地处卧在草丛之中,犹如历史巨人,静静地述说着曾经的辉煌。尽管两河流域文明与古希腊、古罗马文明早已灰飞烟灭,但代表久远辉煌成就的这片废墟,却演绎着那个时代不朽的文明。
当我走近这座古城的哈德良凯旋门时,瞬间就被一股“气势恢宏的强大磁场”震撼了。我就想,两千多年前的罗马帝国,就能把一座城市打造的如此辉煌,用“惊叹”这两个字形容都觉得轻飘飘的。哈德良凯旋门是以古罗马帝国皇帝哈德良命名的,这位安敦尼王朝时期的罗马帝国皇帝,是帝国最发达、最繁荣时期的第三位皇帝。公元129年,为迎接这位哈德良皇帝来访,杰拉什人专门在城市最南端兴建了这座雄伟的凯旋门,命名为“哈德良凯旋门”。
“古罗马竞技场”,也叫“赛马场”,大约建于公元2世纪中叶到3世纪初,赛马场在哈德良凯旋门和古城南墙之间,竞技场的一侧是大石头垒砌而成的看台,最恢宏时期可以容纳15000多名观众同时观看赛马,想想它有多么壮观。这个赛马竞技场也是杰拉什古城最庞大的建筑。
走近宙斯神庙,宙斯神庙虽是罗马时期的建筑,但似乎参杂了不少东方建筑风格的味道,正门两侧有一对可以攀登而上的高塔,门廊上的雕刻造型生动传神,多数以大自然中的鸟兽、植物为主题。尽管这座神庙只有那几根立柱夺目耀眼,但站在立柱之下,依然能感受到当年的气派和恢宏。
杰拉什古城内著名的商业街,也叫“列柱大街”,走在这条大街之中,我真就不知用什么词汇形容了。“列柱大街”由街道两旁如队列般整齐的科林斯式石柱界定,这条全长近一公里的大街,从椭圆广场笔直伸向古城北门,街两旁是步行长廊和商业店铺,即便街道两旁缀满了残垣断壁,依然能让人感觉到当年这条商业街的繁荣。
佩特拉古城是约旦南部沙漠中的一座神秘古城,也是约旦最负盛名的古迹区之一。它距首都安曼约260公里。这座神秘的玫瑰古城像一朵沉睡的沙漠玫瑰,在死海和亚喀巴湾之间的群山中,默默地见证了2600多个春秋。这座建立在岩石之上古代纳巴泰人的王国都城,经历了极度繁荣,突然一夜之间,纳巴泰文明在历史舞台上消失地无影无踪。除了一座城,没有留下任何痕迹。几千年来,没有人知道他们为什么会离开这里,他们去了哪里,这里又经历了什么………
古城位于干燥的海拔1000米的高山上,并且处于与世隔绝的深山峡谷中,它紧靠山岩巨石,周围则悬崖绝壁环绕。古城中的宫殿、庙宇、陵墓、住房、剧场、浴室等几乎全在岩石上雕刻而成,是名副其实的“石头城”。佩特拉以岩石的色彩而闻名于世,并因其色彩而常常被称为“玫瑰红城市”。实际上,这里的岩石不只呈红色,还有淡蓝、橘红、黄色、紫色和绿色。
佩特拉为公元前4-公元2世纪纳巴特王国首都,公元前1世纪,在国王阿雷特斯三世统治时极其繁荣,疆土曾扩大到大马士革。公元106年,被罗马帝国皇帝图拉真军队攻陷,沦为罗马帝国的一个行省。这里曾作为商路要道盛极一时。3世纪起,因红海海上贸易的兴起代替了路上商路,佩特拉开始衰落,7世纪被阿拉伯军队征服时,已是一座废弃的空城。1812年为瑞士人J.L.伯尔克哈特重新发现。佩特拉古城2007年7月8日被评选为世界新七大奇迹。
佩特拉遗迹有一条长约1.5公里的狭窄峡谷信道。峡谷最宽处约7米,最窄处仅两米左右,两侧雕凿有洞窟和岩墓。佩特拉古城峡谷中被风化掉的石刻,还依稀可以看出是一个人牵着骆驼,后面是两个骆驼的蹄子。岩石经过千年的自然风化而形成千奇百怪的形状,这块岩石从这个角度看很像大象。
峡谷尽头豁然开朗,耸立着一座高约40米、宽约30米的依山雕凿的哈兹纳赫殿堂,造型雄伟,有6根罗马式门柱,分上、下两层,直至洞顶。殿门下层有六根罗马式的石柱,高10米左右,门檐和横梁都有精细的图案。殿门上的3个石龛中,分别雕有天使、圣母和带有翅膀的战士的石像。宫殿中有正殿和侧殿,石壁上还有壁画,石壁上的原始壁画色彩虽已暗淡,但粗犷线条勾画出的画面仍然清晰可辨。传说里面曾收藏着历代佩特拉国王的财富,也有人说它是一座陵墓。
以前,我对死海的认知只停留在中学课本上的一张图片,有个人悠闲地躺在海面看杂志,那时候就觉得这个海很神奇,从来没想过有一天,我也来到这里,只是,我忘了带本杂志。来了之后,对课本上的图片要纠正一下,其实,躺在海面看杂志是很危险的动作。在死海,只适合漂浮,游泳都会不小心把水溅到眼睛或者嘴巴里,更别提在死海潜水或者干点其它娱乐项目。喝过死海水的人,都知道那是一辈子都难忘的经历。而且,死海虽然盐分高,矿物质丰富,浮力大,但一次最长只能泡半小时,再久身体就容易虚脱。死海冬季温暖,夏季炎热。湖水年蒸发量平均为1.4米,因此湖面往往形成浓雾。
科普一下,死海中盐分的浓度是一般海水的9倍左右,因此,水中没有生物存活,甚至连死海沿岸的陆地上也很少有生物,所以它叫死海。死海也是死不了的海,因为不会游泳的人在这里也淹不死。死海是地球上海拔最低的地方,她的水面海拔在负420米,有“世界肚脐”之称,不得不说我们地球的肚脐眼实在是太可爱了。既然来了,我也要先下去踩一脚,漂浮只能等太阳落山再来。脱了鞋子,接触死海水面的那一刻,她的触感,就像一坛醇厚的佳酿,或是丰腴的少妇一般。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