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的时候送男人明信片写什么
本期喜事主角叶丹:有人说,认识一个城市最为有效的办法就是和陌生人聊天。每当一个鲜活的人在我面前的时候,我总试图透过其言行来理解其思想,再去挖掘其思想中更深邃的部分。
本期喜事主角叶丹:
有人说,认识一个城市最为有效的办法就是和陌生人聊天。每当一个鲜活的人在我面前的时候,我总试图透过其言行来理解其思想,再去挖掘其思想中更深邃的部分。
感谢深圳这座城市的包容,自己的生活就好像一条左行的马路,扑面而来的人群熙熙攘攘,但你依然选择逆行而上,却也不觉得别扭,更没有影响到别人。泰戈尔说:人要在外面的世界四处流浪,才能最终到达自己内心的殿堂。我已经在通往内心殿堂的路上了。你呢?
两年前,河南实验中学一位女教师写下"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寥寥10字,被网友誉为"史上最具情怀的辞职信"。
做了15年电台主持人的叶丹,也在这一年辞去稳定且高薪的工作,游览世界各地。归来之后,她写了一本书--《我只是想看看:世界其他角落的人们是如何生活的》,并且于日前出版发行。
"很多事情,一旦犹豫,错过了、就没机会做了"
"有些事现在不做,以后就再也不会做了",读书、辞职、独自旅行、重新认识自我,这一切几乎同步发生。她独自游行欧洲一个月,还尝试了"Airbnb"(空中食宿)的旅行房屋租赁方式,这对一个70后单身女性,是一次全新的尝试,全新的体验。
叶丹走到哪写到哪,把真实的生活展现给读者,而不是像其他的旅游随笔一样,只是客套的攻略。笔下都是些平凡小事,却是在日复一日的都市生活中不曾遭遇过的事。书中写的是旅行,更是叶丹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和心智逐渐成熟的过程。
叶丹很享受和他人交流的过程,随时开始一段采访,印象最深的是励志的R姐。因为一次去印度的经历,人到中年的R姐放弃香港衣食无忧的生活、体面的工作,去米兰进修。这样的选择,充满了不确定性,但是却没有能够阻挡她追求的方向。叶丹说,有时候,人需要冲动一些,因为很多事情,一旦犹豫,错过了就再也没有机会做了。
"流浪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自由自在,随遇而安。"在她身上能感觉到对自由强烈的向往,还有一个人独处的镇静和淡然。
辞职去读研究生去写书
为什么要辞职?这个被高频率问及的话题,答案其实并不复杂。做了十五年媒体人,行业遭遇新常态,个人也面临瓶颈期。好像又看不到方向了。
入行时非科班出身,叶丹作为新人经历了严苛的训练,比如节目时间还余30秒,主持人在单位时间内不仅要把话题说完,还必须结束在最后一秒。再看现在的主持人,面对同样的状况,一句"我们一起听歌吧",空余的时间就被事先准备好的音乐顶上。说错话也不怕,还有延时器兜底;采访嘉宾来不及提前做功课也不怕,"请你介绍一下自己吧!"20分钟的节目转眼过了一半。这些细节在叶丹看来,"太草率!"她说,既然无法认同,不如就出去放空一下自己。
2015年,叶丹辞去做了15年的电台主持人工作,随后的这场一个月的欧洲之旅,然后前往香港浸会大学读研。
出发前她列好了采访计划与提纲,她在airbnb上订公寓,有针对性的选择房东,近距离了解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带着形形色色的问题入住当地人的家里。
比利时房东的入住条件是,要求叶丹提供一张本国的黑胶照片;在布鲁塞尔,她度过了一个人孤独的夜晚;Janeke的老房子住了三代人;热情搭讪带她逛了一下午的英国女人Sally;被巴黎房东放鸽子,遇到好心的法学博士;凡•高待过的奥维尔小镇有种静默的力量;巴黎街头偶遇画室,手工烟斗店的艺术家爷爷;上街会用手臂护着她的小暖男,微信上不怀好意的挑逗;善意提醒她我"注意安全"的陌生人;大老远从阿根廷飞到巴塞罗那的四个年轻人;在地铁站吹奏的中国大叔;威尼斯的水上巴士,小女孩全程抓着哥哥的耳朵。
叶丹一次次的推开门,走进他们的家。虽然时间太短,所见片面,相处有限,但她满足而愉悦,被触动,且收益良多。
开微店卖书定制个性化签名
叶丹在深圳生活了15年,搬了11次家,有12年住在福田。辞掉月薪上万的主持人工作后,叶丹搬到了城中村里,那里拾荒者与艺术家混在其中,"进城"坐公交车往返4个小时。她对眼下的生活很满意,在村里找到了三观一致的伴侣,结了婚,还开起了微店卖自己写的书,艺术家丈夫负责设计衍生产品,笔记本、手机壳、明信片种类繁多。
她从此过上了特别接地气的生活,开微店做"店小二"打包邮寄写地址,要提供个性化服务,给每一位购书者手写留言。"每一份大礼包都包括20多个步骤,订单最多的时候一天邮寄70多套书,睁开眼睛六点钟开始埋头做一直到深夜,但这个过程很好玩儿。"
也有让她抓狂的时候,比如被手机另一端陌生人没头没脑的指责。艺术家老公总在危急时刻"灭火","要对人家有耐心呀,你面对的人多数都是不了解你的人,也没有时间去了解你,也没义务去了解你,不要把给你送钱的人赶出去啊。"
这本被读者评价为"写的不深刻,但生动有趣"的书,还带着叶丹媒体人的属性。在书的最后一页,贴有微信二维码,扫一扫二维码就能听到叶丹与你分享每一个人物、每一段经历的感悟。
每本书的扉页上都有叶丹亲笔书写的留言。给陌生女性购书者,如果没有特别要求,她的祝福是,"年轻貌美有钱花";如果是男性,"就是恭喜发财喽!"
在一线城市安身于百年老村
叶丹在跋文中分享自己生活的变化,"从两年的视觉艺术的研究生的学业中毕业,由熟悉的领域跳转到新的方向,充满挑战也无比新鲜,身处一线城市,却选择了边缘的客家百年老村住着",她写着:"我开始在现实里做梦,在梦里活出自己的现实。"
久未谋面的高中同学知道她出书了,看到书名却兜头泼了一盆冷水,"他第一句话是,我不喜欢这个题目,世界其他角落的人生活成什么样,关我P事。"老同学嘴上说着"不关我事",依然在微店下单买了叶丹三本新书,叶丹也在扉页上"黑"了老同学一把,写下一句:这世界不缺一个乏味的中年男人。
看了叶丹的书,老同学感慨,中国600多个城市,他出差开会去过400多个,此前从未对陌生人产生过任何好奇之心。叶丹的文字让他回忆起曾经的少年,他不介意透过叶丹的书去看一下,其他角落的人们是如何生活的。
旅游心得"回归自己原本的样子了"单身女性跨越万里在异国他乡,如何保障人身安全?出发前叶丹的父亲跟她说,"你应该准备一些零钱放在身上,有些人并非要伤害你,可能就是图些小钱,你给了他,也许就避免了更大的伤害。"叶丹尽量不去名牌集中的购物场所,以免被人盯上;一身中性打扮,牛仔T恤双肩包,常被人误以为是留学生。她刻意在太阳落山之前回到住处,"一个月里基本没有见过欧洲的夜景。"在波尔多偶遇的法国女人提醒她,警惕那些喝醉酒的人。
旅途中的叶丹维持着半工作的状态,白天行走,夜晚写作,几乎每天都更新微信公众号,与朋友、粉丝们互动。她自嘲说,恨不得把每一位房东跟她的聊天都录下来,好像做访谈节目。这是她15年主持人经历的职业惯性使然。
电台主持人的工作以秒来计算,常年被时间压迫,叶丹越来越痛苦。起早贪黑做节目,精力体力透支,梦游般开车去上班险些弄出人命。
活了35年,叶丹终于元神"归位"。"我原本就是这样的人,只是前面是为了给很多人一些交代,比如说家人。"然后在某一个时刻,她觉得,好像做的已经够了吧,可以回归自己原本的样子了。
采写:南都记者朱倩图:受访者提供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