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茶旅游
恩施大峡谷的旅游提示
恩施大峡谷全程8.5公里,爬完全程约4~6小时,爱美的女士也建议穿上运动鞋、布鞋,方便舒适。如果有老人小孩及身体较弱者,建议在山下买根木拐杖,很结实,不刺手
恩施大峡谷的旅游提示
恩施大峡谷全程8.5公里,爬完全程约4~6小时,爱美的女士也建议穿上运动鞋、布鞋,方便舒适。
如果有老人小孩及身体较弱者,建议在山下买根木拐杖,很结实,不刺手。
很容易砍价。
零食、水等建议自带,因为越到山上要价越高,可以翻几倍。
中途没有捷径下山,也不走回头路,所以是在走不动的朋友可以坐滑竿(还是自己走比较好,锻炼身体)。
景区出口3公里处可自费坐电梯,电梯可送到返程中心1公里处。
带小孩的朋友,如果小孩在3岁以下,建议不带小孩游览大峡谷,3岁以下小孩很难单独走完全程,大人要背的话也很辛苦。
1.防晒 恩施大峡谷地处海拔800-1800米,夏季紫外线非常强。
防晒霜:一定要买防晒指数20以上的,尤其夏季气温比较高的时候往往是艳阳高照的天气,有灼伤皮肤的可能。
遮阳帽:长时间在户外活动,请戴上太阳帽。
墨镜:尤其夏季阳光很刺眼,请带一副太阳镜保护眼睛。
2.雨具 时常下雨,雨具为旅行必备物品。
3.日常用品护肤品旅行装、晒后修复液:紫外线强,护理皮肤。
保湿霜、保湿滋养面膜、润唇膏、湿巾:冬季干燥,注意保湿。
4.药品常规药品:创可贴、感冒药、止泻药。
景区内:女儿寨酒店、峡谷风情酒店、峡谷春酒店、峡谷轩酒店女儿寨度假酒店坐落于恩施大峡谷女儿寨旅游风情小镇核心区域,毗邻人口密集的游客换乘中心。
女儿寨旅游风情小镇通过挖掘当地土家民族文化,以“女儿会”文化为主题,打造满足恩施大峡谷旅游服务配套、展现土苗民族文化、构筑区域旅游集散中心的旅游目的地,是集生态观光、休闲度假、民俗体验、健身娱乐、国际生态社区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旅游综合项目。
酒店共拥有各类客房212余间(套)、407张床位,配有民族风格的大堂吧、茶室、棋牌室,可容纳300人的会议中心,500人同时用餐的中西餐厅,此外,酒店还设有商务中心、商场、咖啡厅、精品店等。
酒店借助批判地域主义与鄂西土家“女儿会”文化及大峡谷神奇的自然景色相结合的设计理念,并充分融合原生态自然景观的整体建筑风格,是恩施建筑中的一大特色。
峡谷风情酒店位于恩施大峡谷山水实景演出剧场旁边,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峡谷春酒店位于恩施大峡谷风景旅游区内甘堰塘停车场旁,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是领略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站在酒店内外就能观赏到景区一炷香、日出、云海、峰丛、绝壁等。
来感受大自然的人间仙境。
峡谷谷春酒店是按星级标准兴建的一家综合性商务酒店,酒店设施齐全,别具一格。
酒店拥有多种类型的客房共23套。
设有大中型宴会厅、餐饮包厢等,可供150人同时进餐。
店内还设有棋牌等服务和娱乐设施,配套项目齐全。
酒店以“宾客至上,服务第一”为经营宗旨,采用了科学的经营机制和管理方法,不断追求卓越。
行在大峡谷、仙居峡谷中,人在峡谷春、心静仙人游。
峡谷春酒店诚心恭候您的光临!黄金周期间请提前预订酒店。
峡谷轩酒店位于恩施大峡谷风景旅游区入口3公里处,群山环抱,让您感受人与大自然的气息。
站在酒店门口就能观赏到景区日出、云海、峰丛、峡谷栈道、千层岩等。
清晨鸟语花香,是所有旅游爱好者、自驾游休闲度假及驴友交流的理想空间。
让生活在都市的您远离繁华与喧闹,来体验一下人间仙境的生活吧!峡谷轩酒店是按星级标准兴建的一家综合性商务酒店,装修豪华典雅、融古典园林风格和现代设计风格为一体、别具一格,酒店拥有多种类型的客房共35套,大型宴会厅、包厢、茶吧、多功能厅及小型会议室等,可供400人同时用餐,内设棋牌室等娱乐设施。
酒店以“宾客至上,服务第一”为经营宗旨。
以“星级享受,平价消费,体验正宗土家饮食风味”为特色。
峡谷轩酒店欢迎您的到来!黄金周期间请提前预订酒店。
景区外:农家乐景区附近宾馆、农家乐不多,日接待游客量500人以内。
主要有楚硒阁、比邻酒家、老姚客栈、驴友居、女儿胡客栈、土里土气、客来福、云龙桥客栈等等,选择面较小,条件一般,价格较便宜(不超过200元)。
黄金周期间建议住恩施、利川城区。
恩施、利川到大峡谷都只需1个半小时车程。
交通,可乘航班自武汉2班/天、宜昌2班/周、重庆2班/周?前往恩施 机型是“运七”。
宜昌长途客运站有前往恩施的班车 发车间隔约50分钟。
恩施市区的出租车很便宜 但当地人更多依赖“麻木”一种机动小三轮车?代步。
门票,大峡谷门票170元,景区车费10元游览时间约4个小时。
住宿,恩施住宿方便推荐位于东风大道上的清江宾馆新楼,3星级,设施不错,标间180元。
舞阳坝夜市是晚上最热闹的地方。
沐抚镇上有一些家庭旅馆,推荐提供食宿的比邻酒家。
房间很干净(10~15元/人)顶楼还能观景。
娱乐,比兹卡,在湖北西部的清江水系 发祥并繁衍着一个古老悠远的民族——比兹卡 世称土家族。
他们是山与水的子民 创造了奇异的民俗风情。
于千山万壑间 比兹卡人勤劳朴实又桀骜不驯 乐观豁达又粗犷豪迈。
大型土家风情歌舞《比兹卡》正是土家民族生活状态、风俗民情与精神意志的精美缩影。
周边景点推荐,巴东神农溪、星斗山自然保护区、清江闯滩、梭布垭石林、恩施土司城。
恩施周边县市都有那些好玩的地方?
利川不错啊,腾龙洞、水帘洞、齐岳山、鱼木寨、大水井、福宝山等等都很好玩啊,呵呵,多的是玩的地方。
要是我在家的话,就去接你玩了、、、、(*^__^*) 嘻嘻…… 还另加一条,如果有闲心的话,可以去毛坝采清明茶,呵呵,那可是上好的清明雨前茶,以前还是进贡的,有时间的话,可以去试试!当然,要爱喝茶才行,不过也可以带回家送亲戚朋友的。
湖北恩施特产有哪些
我是个喜欢独行天下的人,我觉得一个地方的特产和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是秘密相关的。
所以来到湖北旅游,不要忘记带纪念品回家哦。
凤头姜以及宝石花漆筷还有木瓜,银杏都是这里的佳品,恩施的宝石花漆筷制作工艺很独特,若干种原料制作而成,有很强的收藏价值,是盛开的一朵奇葩。
也是十运会的用餐工具。
莼菜这是一种绿色食品,在恩施和西湖有,但是这里的是最正宗,品质也是最好的,有多种药理效果。
大派火腿这也是一道菜,选用新鲜的猪后腿,加以选料还有腌制就形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大派火腿,很有营养的哦。
还要提醒你,来到这里记得要去品尝富硒茶哦。
如何将民族文化融入旅游
杨绍斌“思想有多远路就有多远”,文化与旅游融合首先要在思想理念上融合。
恩施的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都很丰富,我们不能坐拥“金山”不识“宝”,一个劲地打瞌睡,而是要将恩施的文化优势和旅游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核心竞争优势。
从恩施的实际出发,发展文化产业的最佳业态是大力发展生态观光、休闲养生的健康旅游产业,让文化产业有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和空间,使旅游产业有一个持续永恒的“助推器”。
纵观近几年文化与旅游发展现状,虽然旅游持续火爆,文化产品精彩纷呈,但现状仍不容乐观,文化和旅游这两大集团军仍然是各打各的锣,各吹各的号。
怎样让两者融合在一起发挥各自的优势和作用?首先要具备的是融合的理念。
比如,恩施市建设“仙居恩施”,打造“八大生态走廊”,笔者认为,要科学制定文化与旅游同步发展的规划,建立文化与旅游同步发展的机制,大胆地探索文化与旅游共同发展的新思路,可以将部分体育运动和户外运动项目与景区的健康基地接轨,将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项目有机结合,整合文化和旅游资源,真正促进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
恩施可借鉴外省的先进经验,把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纳入地方整体发展战略,让重大文化旅游项目进重点工程的“笼子”,重要文化旅游基础建设资金进财政预算的“盘子”,重点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建设进政府经济发展标志性工程的“圈子”,努力实现文化旅游产业审批优先、政策优惠、服务优良的最佳状态。
结合恩施实际,推动文化与旅游的互动融合,主要应把恩施雄奇壮美的自然山水旅游资源与现代化健康养生以及户外运动融合起来;把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与参与性强的娱乐项目结合起来;把红色文化与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结合起来,把恩施红色旅游的功能发挥出来。
突出实施文化旅游产业大项目、大整合。
打破传统的结构单一的旅游产品体系,把已成型的景区连片成块、一线串珠,达到旅游“一票通”。
提升文化旅游品位。
将农业生产、农村生活与农牧、农耕文化、民俗文化有机结合,大力发展乡村休闲观光旅游。
建设一批旅游专业村、专业镇,将文化创意与工农业生产相结合。
扶持一批旅游产业的龙头企业,如恩施玉露茶的加工生产、贡米基地建设、恩施白酒等特色产业,民俗文化类的根雕、菊花石、西兰卡普等手工艺品,兴建一批展示民俗文化特色的展馆,以此转化一产业,提升二产业,带动三产业,满足各地游客和市民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
发挥文化旅游品牌优势。
大力挖掘、整理、加工和利用民俗文化资源,建设民俗文化博览园;发挥生态文化品牌优势,强力推进“八大生态走廊”建设;建设一批在国内具有影响力和吸引力的户外运动基地和健康养生场馆会所;整合红色旅游资源,实现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利用有机结合。
培养和起用文化旅游人才。
大胆起用一批文化旅游全能人才,在招贤纳士时敢于打破传统用人观念。
定期举办文化旅游培训班,培养一批文化旅游专业管理人才,并将培养文化旅游人才作为一项长效机制。
恩施的文化旅游发展蓝图已绘就,实现目标主要靠人才。
加强文化与旅游资源的互动融合,使文化因旅游而传播,旅游因文化更精彩。
荆州经宜昌到恩施自驾游!!! 时间大概10来天吧,请问一下有那些...
位于中国湖北省西南部,清江上游,西北邻重庆市。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
面积3967平 方 千 米,人口约78万,以汉族为主,汉巫县地,三国时吴置沙渠县,元为施州,明洪武十四年(1381)置施州卫,清雍正六年(1728)改卫置恩施县,1982年划县城关镇及近郊置恩施市,1983年恩施县并入,恩施市境内为鄂西南山地。
主要有煤 、铁、硫、水晶石等矿产,农业主产有玉米、水稻、红薯、小麦等,经济作物以桐、茶、漆、麻著名,恩施黑猪为优良品种。
珍贵树种有穗花杉、珙桐、水杉等,产党参、当归、天麻等100多种药材。
有机械、采煤、电力等工业。
土特产品有玉露茶、板桥党参、石窑当归、紫油厚朴、香菌、中华猕猴桃等,是历史古城,抗日战争时期湖北省政府曾迁此,名胜古迹有连珠塔、文昌祠、柳州城遗址等。
恩施市地处湖北省西南腹地,位于长江之南清江中游,是镶嵌在鄂西南山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因拥有举世罕见的硒资源而被誉为“世界硒都”。
全市国土面积3967平方公里,辖10个乡、3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和172个行政村、34个居委会。
总人口78万,其中土家族、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占38%。
1998年被列为国家对外开放城市,是湖北省九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现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所在地。
恩施市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全市蕴藏着举世罕见的硒资源,富硒碳质页岩出露面积约850平方公里,储量高达25亿吨,最高含硒超过8000毫克/千克。
受富硒岩层影响形成的大片富硒区域内,粮食、油料、中草药、饲草饲料、畜禽产品及矿泉水中,硒含量为世界之最。
这为世界上70%以上缺硒区的人们带了福音,也为硒产品和硒矿床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恩施市是一片富饶的土地。
有香獐、猴面鹰、红腹锦鸡等省级以上保护动物40多种。
有各种药用植物2000多种,享有“天然植物园”、“华中药库”美称,其中板党、窑归、紫油厚朴等名贵中药材为世界独有。
这里是“鄂西林海”、“天然氧吧”,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5%,人均林地面积近5亩。
境内河流纵横,水能资源富集,可开发装机容量在63万千瓦以上,目前仅利用13%,开发潜力巨大。
域内喀斯特地形地貌发育完善,加之30余万土、苗、侗等少数民族儿女所传承的民风民俗,使恩施旅游独具特色且已成为环长江三峡、张家界大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清江漂流”被誉为“神州第一漂”;“梭布垭石林”已成为省级重点旅游景点;土家“女儿会”被称为“东方情人节”;“撒尔嗬”、“傩戏”等被学术界视为民族文化奇珍。
中国茶都在哪里?
要积极引导广大人民以茶为饮,占全国茶叶总产值的8%,杭州的茶文化浓郁厚重。
据历史文献记载,唐时杭州境内就已广为栽培茶叶、国家茶叶质量检测中心等10家机构联合授予杭州“中国茶都”称号。
杭州号称休闲之都,好山、中国茶叶博物馆等8家“国”字号茶叶研究机构、好水、好茶俱闻名天下。
杭州 市委负责人介绍说,近年来杭州大力发展茶叶产业,现有茶园面积近45万亩,年茶叶总产值突破10亿元、茶制品的世界名牌,并预定在明年将拳头产品“娃哈哈龙井绿茶”的产量扩大到100万吨,逐渐形成100亿元的销售产值、茶文化旅游、茶文化建设的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我国先后在杭州设立了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奠定了西湖龙井的至尊地位。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茶叶学会、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顶津食品”等品牌的茶饮料年产值已突破20亿元,明代龙井茶被选为贡茶,清代乾隆六下江南并亲封“十八棵御茶”、贸易,到茶综合利用,保持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和良好生活方式。
杭州将在现有的西湖龙井、余杭径山等传统名茶的基础上,打造出茶饮料。
作为龙井茶的故乡,为杭州进一步发展茶产业,“娃哈哈”。
目前杭州已初步形成从茶叶生产、加工一、新华网杭州4月15日电(记者潘海平、胡作华)2005中国(杭州)西湖国际茶文化博览会组委会15日宣布,在国产茶饮料市场占有重要地位。
在本届中国(杭州)西湖国际茶文化博览会上,我国唯一的茶学院士、中国茶叶学会名誉理事长陈宗懋等专家与地方政府一道提出 展开...
茶叶排行榜
1、杭州龙井:龙井,本是一个地名,也是一个泉名,而现在主要是茶名。
龙井茶产于浙 江杭州的龙井村,历史上曾分为“狮、龙、云、虎”四个品类,其中多认为以产于狮峰的 老井的品质为最佳。
龙井属炒青绿茶,向以“色绿、香郁、味醇、形美”四绝著称于世。
好茶还需好水泡。
“龙井茶、虎跑水”被并称为杭州双绝。
虎跑水中有机的氮化物含量较 多,而可溶性矿物质较少,因而更利于龙井茶香气、滋味的发挥。
冲泡龙井茶可选用玻璃 杯,因其透明,茶叶在杯中逐渐伸展,一旗一枪,,上下沉浮,汤明色绿,历历在目,仔 细观赏,真可说是一种艺术享爱。
2、苏州碧螺春:产于江苏吴县太湖之滨的洞庭山。
碧螺春茶叶用春季从茶树采摘下 的细嫩芽头炒制而成;高级的碧螺春,0.5公斤干茶需要茶芽6-7万个,足见茶芽之细嫩。
炒成后的干茶条索紧结,白毫显露,色泽银绿,翠碧诱人,卷曲成螺,故名“碧螺春”。
此茶冲泡后杯中白云翻滚,清香袭入,是国内著名的名茶,常被作为高级礼品。
3、黄山毛峰:产于安徽黄山,主要分布在桃花峰的云谷寺、松谷庵、吊桥阉、慈光 阁及半寺周围。
这里山高林密,日照短,云雾多,自然条件十分优越,茶树得云雾之滋润 ,无寒暑之侵袭,蕴成良好的品质。
黄山毛峰采制十分精细。
制成的毛峰茶外形细扁微曲 ,状如雀舌,香如白兰,味醇回甘。
黄山名茶众多,除毛峰外,还有休宁的“屯绿”,太 平的“猴魁”,歙县的“老竹大方”等等,都各具特色,脍灸人口。
4、庐山云雾:产于江西庐山。
号称“匡庐秀甲天下”的庐山,北临长江,南傍鄱阳 湖,气候温和,山水秀美十分适宜茶树生长。
庐山云雾芽肥毫显,条索秀丽,香浓味甘, 汤色清澈,是绿茶中的精品。
5、六安瓜片:产于皖西大别山茶区,其中以六安、金寨、霍山三县所产品最佳。
六 安瓜片每年春季采摘,成茶呈瓜子形,因而得名,色翠绿,香清高,味甘鲜,耐冲泡。
此 茶不仅可消暑解渴生津,而且还有极强的助消化作用和治病功效,明代闻龙在《茶笺》中 称,六安茶入药最有功效,因而被视为珍品。
6、恩施玉露:产于湖北恩施。
湖北产茶历史悠久,早在唐代就已很著名,现仍是我 国的重要产茶省份。
恩施玉露是我国保留下来的为数不多的一种蒸青绿茶,其制作工艺及 所用工具相当古老,与陆羽《茶经》所载十分相似。
恩施玉露对采制的要求很严格,芽叶 须细嫩、匀齐,成茶条索紧细,色泽鲜绿,匀齐挺直,状如松针;茶汤清澈明亮,香气清 鲜,滋味甘醇,叶底色绿如玉。
“三绿”(茶绿、汤绿、叶底绿)为其显著特点。
日本自唐 代从我国传入茶种及制茶方法后,至今仍主要采用蒸青方法制作绿茶,其玉露茶制法与恩 施玉露大同小异,品质各有特色。
7、武夷岩茶:产于福建崇安县武夷山。
武夷岩茶属半发酵茶,制作方法介于绿茶与 红茶之间。
其主要品种有“大红袍”、“白鸡冠”、“水仙”、“乌龙”、“肉桂”等。
武夷岩茶品质独特,它未经窨花,茶汤却有浓郁的鲜花香,饮时甘馨可口,回味无究。
18 世纪传入欧洲后,倍受当地群从的喜爱,曾有“百病之药”美誉。
8、安溪铁观音:产于闽南安溪。
铁观音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制成的茶叶条索紧结 ,色泽乌润砂绿。
好的铁观音,在制作过程中因咖啡碱随水分蒸发还会凝成一层白霜;冲 泡后,有天然的兰花香,滋味纯浓。
用小巧的工夫茶具品饮,先闻香,后尝味,顿觉满口 生香,回味无究。
近年来,发现乌龙茶有健身美容的功效后,铁观音更风靡日本和东南亚 。
9、普洱茶:产于云南西双版纳等地,因自古以来即在普洱集散,因而得名。
普洱茶 是采用绿茶或黑茶经蒸压而成的各种云南紧压茶的总称,包括沱茶、饼茶、方茶、紧茶等 。
普洱茶的品质优良不仅表现在它的香气、滋润,滋味醇厚,主要供藏族同胞饮用。
普洱 茶的吕质优良不仅表现它的香气、滋味等饮用价值上,还在于它有可贵的药效,因此,海 外侨泡和港澳同胞常将普洱茶当作养生妙品。
10、柴烧铁观音,就是采用了280年前的古法烧制技艺,即以红砖起灶、铁鼎炒制、 木柴为燃料,纯手工制作出 来具有独到香韵及营养价值的铁观音,是一种融合了传统技艺,最具地方特色的老字 号茶品。
当然也是八方游客到厦门这个海上花园观光旅游时不可错过的一款特色茶。
相较于普通铁观音,柴烧铁观音的口感更醇厚、自然,而且还带有淡淡的木柴香,且 观音韵十足。
但由于是纯手工制作,生产起来颇耗费人力物力,加之现在铁观音生产基本 全面机械化,这种古法炒制的柴烧铁观音越来越少,当然也更显得弥足珍贵。
恩施风雨桥的意义
风雨桥横跨于清江桥上,有了8年以上的历史了,旁边既是依河而建的沿江路,隔路有山名曰凤凰山,是旅游景点之一,里面有动物园,游乐园,清江桥是座二层人行专用的琉璃瓦封顶桥,一楼通行人,有大理石做的护栏和座椅,夏天吹着河风,几个人打打牌,看看桥下游泳或者钓鱼的人们,很惬意,桥的二楼是一个茶馆,要是进去靠窗喝壶茶,简直是人家衔接啊!小城与一条叫清江的水道相依相偎,已逾千年。
江是慈爱博大的母亲,小城是她臂弯中沉睡的孩子,那浅浅、柔柔的涛声是这座城酣睡中甜甜的鼻息。
江流了很久了,从传说中流出来,流成了神话和信仰,只怪她出世就钻地探头地来了个“三明三暗”,早已把人间地下弄得清清楚楚,这块土地的肺腑早已被浸润得清爽无比。
这清江却在这片山岭间游弋了许多故事,有的清晰,有的模糊,但却耐读,一辈又一辈的子孙都在寻找和倾听。
在不绝的诉说中有廪君的船,有巴蔓子的头,有盐水女神的情,有田世爵的矛,有陈连升的马,有向燮堂的刀……还有纤夫的号子、排工的哦伙、背夫的杵声,以及渐渐稀少的虎啸猿啼,随着时间的流泻,江流负载了太多的沉淀,因而这江流得越来越深、越来越缓。
现在,沿途截流筑坝建电站,她成为成熟的孕妇了,当初的少女活泼模样已经实现了蜕变。
这江其实如一条线,一线上串着好多这类的城镇,就像一串项链,这个小城是最耀眼的那一颗宝石,项链长度八百里,衬得这片肌体更加妩媚动人,小城的名字,很有特色,饱含文化和政治的印迹———恩施,寻找幸福的人都会向往。
小城古来称施州,又唤施州城。
如今,她与另一处城址柳州城成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5年,恩施风雨桥在政府投资1800万元下建成,作为州城的标志性建筑,风雨桥是供外来的旅游观光、摄影、休闲的景点;作为公共交通设施,风雨桥是州城清江两岸市民流动的步行交通桥梁;作为休闲平台,风雨桥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一个休闲纳凉、交流感情的平台。
施州城是南国的味道,正处在一条北30℃的纬度上,因此,是地球上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这个适合,对小城而言,除了环境气候,更多的是民风。
风,流在施州城。
在那些古老或斑驳的街巷里,能感到有风掠过,在每一个春夏秋冬,无论是悠然信步的老住户,抑或步履匆匆的旅人,都能感到一种让心灵平静澄明的民族风掠过,轻柔得如土家幺妹眼中的那一泓清泉。
这个小城还保存着她发育的最原始的胚胎,虽然现在和新区的华丽相比简朴了一些,但是却透出一份素雅。
那是一座叫鳌脊山的山头,雄崛在江边,丹霞地质地貌更衬出一种威严,一道沿江,沿山脊筑成的老城墙,围成这座城最初的子宫。
这片区域现在叫六角亭,亭虽已不在,可是这地名会永远记住那一座在历史中曾经风雅的建筑。
老城内有很多街道,窄窄的,几乎都不能停车,但是一方面缘于保存,一方面缘于修缮,都还散发着当初的青砖黑瓦味道。
那些街道几乎全用青石板铺就,有的石板已磨得如同光滑的玉佩,圆润地修饰着周边的沧桑古朴。
沿街的房子多是木板房,高的矮的都有,高的也不过三四层,所有的屋顶都盖着黑黑的瓦,一遇雨天,被浸湿的瓦像鱼鳞,和着黑湿的屋脊,在轻烟薄雾中逡巡。
有的老房子还有几进,讲究中轴对称,从大门看进去,几道天井,透出一种莫名的神秘与威仪。
房子有的是吊脚楼,四柱凌空如展翅的鹰,如奋蹄的马,雕龙画凤的石礅在那里坚守着忠诚。
二楼雕花栏杆的走廊上,斜挂着的一床花被,一箕辣椒,一束艾蒿弥漫着一种祥和的市井幸福。
夜间会有几个灯笼闪现,红与黑的色彩总是那么对比强烈又相得益彰。
还有城墙和城门存在。
城门洞已成避暑的好地方了,有石凳,还有人自带竹椅,支上一面小方桌,或是一桌车马炮啪啪落子,或是几个花白头发老头老太太在一起玩“少和”(一种当地纸牌),慢慢地陪着老城门度过一天又一天的寂寞。
老街旁不像有些旅游区,堆满了天南海北各种千篇一律批量生产的纪念品,老街干净,不染纤尘,即使是商铺,卖的多是手织的背篓、打制的农具、自家手工腌制的咸菜等。
没有露肚脐的广告,也没有恼人的喇叭。
但老城却是好吃的人士向往的,一些传统手工食品或独家手艺很受欢迎。
坡顶上一家打烧饼卖的,用一口大缸封成的炉子,师傅中年、光头,调好的料抹在面饼上,用擀面杖拨弄几下,摊开手托住,伸进黑而热的缸口,眯着眼瞅准一个空闲处,猛力一拍,面饼便贴在滚烫的缸壁上,然后又会抄起火钳夹住一个已烤熟的烧饼递给一旁等候的人。
慕名来购买烧饼的人不计其数,有的排了半天队却会因无面无料空手而返,但却并不生气,老板也绝不会为了增加收入而增加发面的量,总只够卖到中午左右,然后关门歇业。
有的人买了这里的烧饼坐飞机带走,可摊主却从不答应别人开连锁店、扩大门面的事,他坚持每个烧饼都自己做,守住每天的收入就行,好像既糊涂又清醒,这是老城的本色。
一家豆皮店也生意格外好,一栋老木板楼,有几处甚至地板还用木板钉住才补上了几个破洞,桌凳也是古董式的旧式小方桌等,就是因为一碗大蒜腌得好,每天都有人等着前面的顾客屁股下的那把小木椅,...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