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国外旅行的英语作文

海外游学是“钱多人傻”么?说起来就记得的。曾经有一篇题为《月薪三万,还是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的帖子一夜爆火,在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上持续“刷屏”。帖子的大意,从标题上

海外游学是“钱多人傻”么?

说起来就记得的。曾经有一篇题为《月薪三万,还是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的帖子一夜爆火,在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上持续“刷屏”。帖子的大意,从标题上也能猜出个七八分:一位在企业当高管的妈妈,月薪3万元出头,最近却连新衣服都不敢出手购买了。原因是孩子放暑假了,开销骤增——美国游学10天20000元;在家里请阿姨看护5000元;每周两节钢琴课,200元一节共2000元;游泳班2000元;英语、奥数、作文3科培训班6000元,加起来达到了35000元!

帖子招来议论纷纭是不难想象的,这里不论。从账单上列举的项目来看,最大的支出是去美国的一趟海外游学,10天花了20000元。暑假向来是学生出游的旺季。如今,每逢学校放假,或近或远,或国内或国外,家长大抵总要让孩子出去旅游一次,算是假期生活的标配了,只不过穷有穷的游法,富有富的游法。面对着这一消费群体,旅游市场自然也有各类产品提供,其中近年来渐益走俏的一款旅游产品,就是“海外游学”。

游学,顾名思义,既非单纯的旅游,亦非单纯的学习,两者兼而有之,寓学习于旅游之中。市面上的“海外游学”产品,大抵是以游为主,以学为辅,或者仅仅是点缀罢了。然而加上了一个“学”字,这旅游产品的报价便大幅提升。譬如说,一款14日美国东海岸高校游学项目,对外报价是32800元,而旅行社对应的普通旅游产品的报价则在两万出头,价差有一万元之多。

不同品类的“海外游学”,同样也存在着价差。《北京青年报》的调查报道说,学校牵头组织、中介机构承办的暑假游学项目往往比社会机构的报价要高。收费高,是因为学校也要从中“分一杯羹”。分享利益的方式有两种。其一是“按人头提成”模式:“每拉来一个学生之后,学校能得到的提成通常在5%-7%之间”,提成比例区间和学生报名数量有关,报名数量多、规模大的学校提成比例就高;其二是“报价差归学校”模式:中介机构会给出两个价格,一个是报给学校的结算价,另一个是给学生的报价。学生报价和结算价之间有一个差价,这个差价就是学校拿到的收入。这价差是多少呢?“一般一个人的利润有三四千块钱。”

不论是“按人头提成”还是“报价差归学校”,学校从游学项目中赚钱是无疑的。学校该不该赚钱?道德家们当然说不应该,政治正确嘛,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经济学怎么看?经济学说,学校赚钱理所应当,因为学校的收入与其贡献是对等的。以学校名义举办的海外游学项目,可不是光组织生源这么简单。按照行内人的说法,组织海外游学活动,必须提前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报备,在设计行程时,往往会进行先期“踩点”,安排有经验的教师对活动地点和途经路线进行实地考察,排查各类安全隐患,制定周密的安全应急预案。游学过程则会安排多名教师随行,负责联络、协助维持参观秩序、处理突发事件等工作,确保学生人身安全等等。那高出市面上其他海外游学项目的“溢价”,其实是学校提供了社会机构所没有提供的服务所值。

然则学校之所得,是不是凭借其垄断地位而获取的“超额利润”?不是的,因为海外游学市场竞争激烈,参与者众多,既有学校组织的,也有社会中介机构组织的,也有半自助或者纯自助的个人海外游学。这是说,市场上存在着多种合约,一个学生可以在这些市场合约中自由选择。机构与机构之间有竞争,学生与学生之间有竞争,在市场合约中自由选择之下,学校怎么可能获得额外的不知所谓的“超额利润”!其之所得,是其服务的市值而已。

不管是学校组织的还是社会机构组织的海外游学,总体来看,相比其他的旅游产品,其价格要高,高不少。十余天的游学,价格动辄数万,不能说不贵,而那所谓的“学”,其实是不能当真的,浮光掠影走马观花而已。那么,是不是如舆论所言,花了这么大的代价不值当?那些花钱让孩子出国游学的家长们是不是“钱多人傻”?

同一个物品,不同人的边际用值是不同的,这或者起于各人对物品的评价不同,或者起于各自拥有的数量没有达到边际用值相等的均衡点,因而有人说值有人说不值是不奇怪的。这里的要点,是愿意花钱让孩子海外游学的家长们,必然是认为物有所值,否则他们不会出手。

海外游学云云,其实谁都明白,这不过是一次旅游而已。以“游”为主,“学”是锦上添花,点缀而已。送孩子们出去的家长们何尝不知?海外游学的主要目的,就是给孩子一次旅游,放松心情,并非真的为了学习。此其一。

但相比纯粹的旅游,游学毕竟多了一个“学”字,学什么?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异域他乡,可以看到的不同的人和物,开阔视野增长见识,这是学习;没有家长陪伴在旁边,孩子不得不锻炼独立解决事情的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这是学习;置身于真实的学校和课堂环境中,有机会感受中西方文化差异,虽然是浅尝辄止,但终究是书本上所没有的直观体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也是学习;如果孩子够主动,够活泼、够胆大,在游学期间可以寻找机会与当地人交流,操练一下自己的外语,这也是学习。此其二。

中国学生出国留学近年来有一个明显的变化,即“低龄化”。在海外游学的人群中,初中生和高中生是主体,占据了绝大部分,很显然,他们也是未来留学的主力。一家机构发布的调查数据说,中国学生游学国家与未来计划留学国家之间有着非常高的重合度。这表明,海外游学有着一个清晰的目的,即实地考察、感受未来留学目的地国家的风土人情、文化习俗、学校面貌等等,为未来留学“探路”。无他,百闻不如一见也。此外,游学活动往往给学生颁发一个结课证书,有些家长们喜欢挂在家里的墙上。这是家长的非金钱收入了。此其三。

上周末,送孩子去上补习班。在教室外等候的时候,听到几个家长热烈地讨论着孩子出国留学的规划,我在一边听着,一边想,这海外游学的生意大抵是会越来越红火的。

作者:华说的经济学世界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