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头脑中的旅行 行文思路

1听说江苏的高考模式乃至于高中教育教学层面,终于要回归人们所渴望的形态了。听说我们这里用了七、八年的苏教版教材也要被弃用了。话说今年山东卷变全国卷,那些完全被束之高

1

听说江苏的高考模式乃至于高中教育教学层面,终于要回归人们所渴望的形态了。听说我们这里用了七、八年的苏教版教材也要被弃用了。话说今年山东卷变全国卷,那些完全被束之高阁的教材,竟然没让考生感到半分遗憾,也当真是莫大讽刺。

教育改革总是隔着三五年就要变一次天,被视作弄潮儿的激进学生总能证明决策者的英明或是折腾。仿佛时间是最好的检验神器,那些被吐槽多年的偏执主义品终归要隐没于人们的视线。

但不管形式如何改变,那些有远见卓识的人们,还是坚定不移地强调:语文学习,离开了高强度的阅读,什么都免谈。

尤其是在全国卷阅读篇幅加大、字数过万的情况,从不注重阅读或者阅读面狭窄、阅读训练量少的同学,很难在语文高考上拔得头筹。

原因很简单,阅读方面表现差强人意的同学,语文成绩也只能在及格层次上下浮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方面,不注重阅读的同学,阅读兴趣是匮乏的,阅读速率是迟缓的,问题思考的能力是迟钝的。试想,那些读着千字篇幅文章就能神游天外或者陷入混沌的学生,如何能头脑清晰地快速理清文章思路、人物关系、主旨内涵?

另一方面,阅读面狭窄的同学,特别是只对文学类文本感兴趣的群体,容易对社科类的实用文本产生抵触情绪。多半是习惯了感性思维的理解模式,对需要逻辑判断和科学思辨类的问题不能接纳,甚至不能切换至理性思辨模式去分析。

再者,阅读训练量少的同学,在阅读思维训练中条件反射能力未必具备。 就好比一个始终进入不了情境的人,你让他快速拥有融情融境的意识形态,更遑论让他沉静下来去进行一系列的逻辑思辨和系统的自我表达训练。

因此,在考阅读能力为大环境大趋势的高考背景下,学会快速阅读,学会有效表达自我异常关键。

2

学会快速阅读,更讲功利性、讲方法策略、讲累积性,更需要具备专注力。

意大利经济学家巴莱多发现生活中普遍存在“二八定律”。他认为,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

若将这一定律运用到快速阅读方面,我们也完全可以根据文体类型、内容类型、阅读需求等因素,来抓住我们想要获取的20%的大体内容。

例如同样没有时间百分之百地细读经典巨著,有人选择通读《名著导读提要》,有人选择

啃中英文对照的名著书虫系列,中英文兼顾之余,而后再挑特别喜欢的章节细读原著部分。

换种思维考虑,高中生一天的课外时间有限,若抽出其20%的时间用来快速阅读文本的20%主要内容,那么5天的时间,就能在阅读量和阅读内容的大体掌握方面远超一般学生。

1

培根说,有些书可以浅尝辄止,有些书要生吞活剥,少数书是要咀嚼与消化的。

抓重点,明类别;且保持一定时期的持续性训练,和阅读内容累积,才能逐渐养成理性高效的阅读习惯。

以前遇到位备考文科研究生的女生,她的记忆力超强。话说她是临时起意考研的,当时距离考试只有三个月的时间。令周围人想不到的是,她最后却能轻轻松松地成为所报考学校的第一名。

学妹们向她求教快速识记文科内容的方法。她毫不避讳地说,她也就是在衡量自我能力之后更有目的性、更专注去学习的。所谓目的性,即她所关注的范围,是所招考科目所涉及的备考书目。所主注书目的重难点,她又是通过专门机构发行的备考重难点书籍来复习备考的。

重难点突出,目标清晰、目录侧重点清晰,学习的自信心就具备了。因为这些因素会潜意识地告诉她:你只要把握了这些知识点,这些书目你基本上就能掌握个大概,那么距离考上也就只欠应考这一东风了。

由于文科内容多是靠记靠背,于是她一再强调自己的快速阅读、快速记忆和强化记忆能力。而要做到这点,除了强调阅读侧重点外,还有更为重要的是专注。

那就是在基本生活之外的大部分时间内,我们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件简单的事情上,即阅读式的学习上。

屏蔽娱乐、杂念、无聊的社交、不必要的旅行等等,甚至在有人在侧高谈阔论时,也能集中注意力到自己的阅读世界。

那时,你眼睛看到的就是心中回荡的、脑子里高速识记的东西;你高度注意的事情也仅是你眼、口、手所触及的东西。

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我们也可以试着不避讳别人的眼光,用MP3的形式把自己阅读的东西高声录下,然后在注意力不够集中的时候回放给自己听。

此外,有人凝神集中注意力的方式比较特别,有人喜欢在绝对安静的环境下进入专注阅读状态,有人习惯于类似禅宗静坐入定的方式默背视觉所引入的文字内容。

上述的学姐说,她就是特别的后者,特别奇特的是别人的读书声越大,她反而能以更快的速度记住自己目之所及的阅读内容。

诚然,专注的方式因人而异,但是简单纯粹的专注对一个渴望成功的人来讲非常重要。

乔布斯曾说:专注和简单一直是我的秘诀之一。简单可能比复杂更难做到:你必须努力理清思路,从而使其变得简单。但最终这是值得的,因为一旦你做到了,便可以创造奇迹。

3

我们习惯地说,语文学习就是厚积薄发的过程。当你在阅读方面专注到一定程度时,自我表达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

读过太多走心的文章,你会在潜移默化中铭记那些描摹情致的细腻词语,会不自觉模仿甚至超越那些精巧的构思行文方式。

小时候,家人教我们读唐诗,说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那是语感的培养在不自觉地起作用。长大后,朱熹教我们多读书,说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那是需求层次在不断提高的作用。

那些高三毕业却仍旧在高考中语文拿不到高分的同学后悔到,高中三年,读得书太少,用明确方法阅读的时候更是少得可怜。

细思量:高中阶段,我们反反复复地强调语法,花大工夫去弄懂古文中的文言句式与诗词虚词,却很少认认真真去研究优秀文章行文究竟优秀到什么地方,那些值得我们摹写、继承的又有几分?

我们总是翻来覆去地学习作文的审题立意、题目标新、结构布局、句式修辞;却忘了承载的思想内容从何而来,以及最基本的遣词造句如何运用得游刃有余。可悲的是,没骨肉可以造血的文章,没有胸中点墨可以拿来表达的文章,怎能指望用来挣前途呢?

好在人生路漫漫,不放弃阅读的人,永远有可能思想饱满、表达有力。

好在新一轮的教学实验仍有可能,有机会践行教育理念的老师,永远情怀满满、干劲十足。

好在“用读书武装头脑”的明白人越来越多,那些被独立思想、饱满情致影响的孩子,永远对这个世界报以热爱、怀以真挚。

如果你愿意阅读,快速、慢速、深度,总有属于你的独特选择。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