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难忘的旅行五百字

巧设伏笔照应主题文章的正文主要是围绕文章的主题服务的,好的文章如同一个博学多才的学者一样,思想深刻,令人想起总觉意犹未尽、津津乐道。一篇好文章除了基本的结构完整、布局

巧设伏笔照应主题

文章的正文主要是围绕文章的主题服务的,好的文章如同一个博学多才的学者一样,思想深刻,令人想起总觉意犹未尽、津津乐道。一篇好文章除了基本的结构完整、布局合理、字词准确、最能显示文章出彩的地方则是如何“巧妙”地将中心思想贯穿在文章里。

“巧设伏笔”通常是作者在文章的前面为后面设下埋伏的内容。“伏”有三种,体现在情节上、事物上和线索上。“伏”的情节、事物、线索必须为全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服务,虽交代含蓄,看似无关紧要,只是预先作的某种提示或暗示。但却有着对后文的推动以及照应文章主题的作用,同时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让读者读到下文内容时,产生顿悟。

席慕蓉的《孤独的树》讲述和友人一同登山游览风景,在遇到一棵外观长相奇特的树时,作者想靠近树仔细观察,但友人则予以了阻止,从而让作者保留了对那“一树金黄”的永恒记忆。

文章 “巧设伏笔、照应主题”,一个有个性、想保持自己的人肯定是异于常人的,也是孤独的,文章还阐述了另一个道理,距离产生美。作者没有靠近那棵树,但却将“一树的金黄”和“独特之美”深刻地留在了记忆深处。同理,人与人之间的吸引也是缘自于此。回望人生,凡是得不到的人或物永远留在你的内心深处,每次回忆起来伤感却又美好。

Number154写作金钥匙

巧设伏笔

伏笔一般是在文章中间埋下,含蓄而一笔带过,描述时令读者不易察觉,却又能够照应后文。

例1:大概是一种有计划的栽种,整片斜坡上种满了一样的树,也许是日照很好,所以每一棵都长得枝叶青葱,亭亭如华盖,而在整片倾斜下去一直延伸到河谷草原上的绿色里面,唯独有一棵树和别的不同。

……

天已近傍晚,四野的阴影逐渐加深,可是那一棵金黄色的树却好像反而更发出一种神秘的光芒。和它后面好几百棵同样形状、同样大小,但是却青翠逼人的树木比较起来,这一棵金色的树似乎更适合生长在这片山坡上,可是,因为自己的与众不同使它觉得很困窘,只好披着一身温暖细致而又有光泽的叶子,孤独地站在那里,带着一种不被了解的忧伤。

上面这两段文字里的描述:作者只是叙述山坡上种满的树,每一棵都是长的差不多,第一句的句尾用了“唯独一棵树和别的不同。”为后文埋下伏笔接着隔了一段就可以讲述这棵树的与众不同之处。用拟人的手法描述“孤独地站着,带着一种不被了解的忧伤”,这也是作者想要传递给读者的感觉。

例2:诺拉说:“很晚了,我们回去吧。”

“可是,天还亮着呢。”我一面说,一面想走下河谷,我只要再走近一点,再仔细看一看那棵不一样的树。

但是,诺拉坚持要回去。在平日,她一直是很随和的游伴,但是,在那个夏天的午后,她的口气却毫无商量的余地。

于是,我终于没有走下河谷。

也许诺拉是对的,隔了这么多年,我再想起来,觉得也许她是对的。……于是,那棵树才能永远长在那里,虽然孤独,却保有了那一身璀璨的来自天上的金黄。

又有哪一种来自天上的宠遇,不会在这人世间觉得孤独呢?

上面这两段作者与友人的对话描写也是为后文埋“伏笔”,从诺拉坚决阻止作者靠近那棵树引出作者若干年以后还是觉得友人是对的。描述了“距离产生美”的真理。

整篇文章读来让人豁然开朗,明白得到的未必就是好的,往往被人珍视留在记忆深处的却常常是那些得不到的。同时,也阐明了一个道理:人只有学会做自己,不随波逐流,才能出彩,虽然显得孤独。

练一练

难忘的一次旅行

提示:你一定与家人一起旅游过吧?可以好好回忆你曾经的一次旅行,那次旅行给你留下了什么深刻的印象?在撰文时尝试在文章中使用“伏笔”的写作手法,让你的文章更加出彩唷!(200-500字)

◆ ◆ ◆ ◆ ◆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