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三毛旅行记之罡单人图

【三毛流浪记作者】漫画《三毛流浪记》的作者是:
张乐平,海盐人,毕生从事漫画创作,画笔生涯达60个春秋。他所创作的三毛形象,妇孺皆知,名播海外,被誉为“三毛之父”。 三毛之父张

三毛旅行记之罡单人图

【三毛流浪记作者】漫画《三毛流浪记》的作者是:

张乐平,海盐人,毕生从事漫画创作,画笔生涯达60个春秋。

他所创作的三毛形象,妇孺皆知,名播海外,被誉为“三毛之父”。

三毛之父张乐平,是中国当代最杰出的漫画家之一。

1910年11月10日出生于浙江省海盐县海塘乡黄庵头村。

父亲是位乡村教师。

母亲擅长刺绣、剪纸,是张乐平最早的美术启蒙者。

1923年,在小学老师的指导下,少年张乐平创作了平生第一张漫画《一豕负五千元》,讽刺军阀曹锟贿选,在当地名噪一时。

1927年在家乡反对军阀迎接北伐军宣传队作画。

1929年开始,向上海各报纸投稿。

30年代初期,经常在《时代漫画》等刊物上发表漫画作品,逐渐成为上海漫画界较有影响的一员。

1935年春夏之交,张乐平笔下的三毛漫画形象在上海诞生,其奇特的造型立即引起广大读者的注意。

1937年抗战爆发,为了中华民族的生存,青年张乐平与上海一些漫画同仁组成了“抗战漫画宣传队”,任副领队,带队辗转苏、鄂、湘、徽、浙、赣、闽、粤、桂诸地,沿途以绘画形式向民众宣传抗日。

1940年,张乐平在上饶战区担任漫画宣传队队长,并出任《前线日报》副刊“星期漫画”主编。

第二年,又在金华参加进步画刊《刀与笔》的筹备与编辑工作。

张乐平在东南地区一带坚持漫画宣传工作直到抗战胜利。

1945年,张乐平从广东重返上海,开始新的漫画创作生涯。

1946年,《三毛从军记》在上海《申报》发表,引起轰动。

第二年,另一部传世之作《三毛流浪记》在《大公报》连载,激起社会强烈反响。

这一时期,张乐平的漫画作品大胆地反映了深刻的社会矛盾。

1949年 4月,在宋庆龄的支持下,张乐平举办了三毛原作画展,并义卖三毛原作及各种水彩、素描、写生画,筹款创办“三毛乐园”,收容流浪儿童。

张乐平创造的经典形象“三毛”1950年,张乐平担任上海美术工作者协会副主席,以后长期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并历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常务理事、顾问,中国文联委员,全国政协委员等。

五、六十年代,张乐平创作了大量的时事漫画,名重上海滩。

在此期间,张乐平除创作单幅漫画外,系列漫画计有:《二娃子》、《萌萌与菲菲》、《百喻经新释》、《胡大生活漫记》、《父子春秋》、《我们的故事》、《好孩子》、《宝宝唱奇迹》、《小咪画传》、《小萝卜头》等。

三毛系列漫画计有:《三毛翻身记》、《三毛日记》、《三毛今昔》、《三毛新事》、《三毛迎解放》等。

张乐平在《小朋友》、《儿童时代》等刊物上长期为儿童作画,并经常深入 学校及少年宫等儿童活动场所辅导小朋友,曾几次荣获“全国先进儿童工作者”称号。

张乐平的艺术生涯是多姿多彩的。

除了画漫画,他的年画、插图、速写、素描、水彩画、剪纸、国画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准。

例如,他的年画曾在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会上获得一等奖”。

1977年6月1日,三毛阔别十年后,以系列漫画《三毛学雷锋》形象复出。

以后,张乐平又创作了《三毛爱科学》、《三毛与体育》、《三毛旅游记》、《三毛学法》等系列连环漫画。

1983年,文化部在北京举办《三毛流浪记》原稿捐赠授奖仪式,原稿由中国美术馆收藏。

同年,这位令人尊敬的“三毛之父”再次荣获“全国先进少年儿童工作者”称号。

1985年,荣获首届中国福利会“樟树奖”。

1983年起,张乐平患严重帕金森氏症病,创作遇到极大困难,但仍在“救灾义卖”等活动中,用颤抖的手坚持作画。

平时仍关心着我国的漫画事业和青少年教育事业。

1985年,《漫画世界》刊物在上海创刊,张乐平任主编。

1986年,创作最后一套连环漫画《人到老年》。

1989年,以“三毛”为笔名的台湾著名女作家陈平千里来沪寻父,被传为文坛佳话。

张乐平晚年为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倾注了巨大的热情。

1991年以《我的“女儿”三毛》一文,荣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海峡两岸情”征文特等奖。

1991年4月4日,在《解放日报》上发表最后一幅漫画作品:“猫哺鼠”。

1991年冬,张乐平决定将《三毛从军记》原稿捐献给上海美术馆。

1992年1月23日,在上海华东医院因吸入性肺炎病情恶化。

1992年9月27日下午6时,在上海华东医院与世长辞,享年82岁。

1992年9月28日 “三毛之父”张乐平逝世 1992年9月28日晚六时整,白色床单轻轻盖住了他的脸,悲哀笼罩整个病室。

漫画家、“三毛之父”张乐平在上海走完了人生82个年头。

《三毛从军记》、《三毛流浪记》、《三毛迎解放》、《三毛学雷锋》、《三毛爱科学》等等,他创作的三毛形象,走进千家万户,深受中国几代读者的喜爱。

张乐平,1910年11月10日生于浙江海盐,。

青年时曾当学徒,并学习月份牌年画,后靠画广告为生。

亦创作漫画。

1937年参加抗日漫画宣传队直至抗战胜利。

1946年在上海参与发起上海美术作家协会和上海漫画家协会。

1949年后,在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解放日报社、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任专业画家。

80年代后任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漫画世界》主编。

其漫画以政治讽刺见长。

1935年起创作了长篇连环漫画《三毛》,以三毛这一典型形象深刻表现了旧中国流浪儿童的苦难生活,揭露了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在读者中产生了强烈...

三毛足迹路线图

的确一般人都认为,著名女作家三毛于1991年1月4日在台湾自家的浴室里自缢身亡。

但近期出版的《哭泣的百合——三毛死于谋杀》一书的作者张景然在书中却指出,目前社会上流传和台湾警方认定自杀的结论都不可靠,三毛实际上也许是死于谋杀。

张景然,香港书画出版社负责人,曾经出版过《诡话——剖析马中欣与三毛真相》。

日前,张景然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与记者再次谈起三毛自杀说的种种疑点。

驳斥“因病厌世”说 台湾警方填写在“验尸申请书”中的死因是“因病厌世”。

张景然指出,如果说“因病厌世”,那么三毛不知要死去多少回了。

须知,三毛从小就疾病缠身,一直到她离开这个世界。

她有很多作品都是忍着病痛完成的,包括《滚滚红尘》。

可能有人会说,三毛怀疑自己身染绝症,感到悲观失望、来日无多,在这种极压抑、极灰暗、极消沉、极颓废的情绪下,采取自缢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但三毛真的患有不治之症吗? 确实,三毛曾经怀疑过自己和母亲患有同样的病——子宫内膜癌。

为此,她决定住院做进一步检查。

1991年1月2日晚,三毛到荣民总医院住院。

第二天上午10时,医生为三毛做了个小手术。

根据手术判断,三毛患的是一般妇科疾病,并非她自己所怀疑的癌症。

三毛的主治医生赵灌中在手术后明确告诉三毛:手术后加上服用药物治疗,内分泌会慢慢改善,月事也会正常,并嘱咐她不用担心。

院方决定安排三毛5日出院。

但谁也没有料到,三毛在4日凌晨便离开了这个世界。

那么,谁又能解释,她怎么可能在医院已经为他排除了癌症之后而绝望自杀呢? 驳斥“红尘”压力说 一度流行的三毛自杀的另一种原因是:她所写的电影剧本《滚滚红尘》没有获得最佳剧本奖。

对此,张景然反驳道,其实,三毛对《滚滚红尘》不会获得最佳剧本奖早就有思想准备,她把这件事看得很淡。

1990年11月21日,在金马奖颁奖前近1个月,三毛在写给上海的张乐平夫妇的信中写道: “我所辛苦编剧的电影爆发大消息,我们参展台湾、香港最大电影展金马奖12项入围,我被提名为最佳原著剧本奖,但不相信会得奖,这事我看得很淡。

” 尽管落了选,但三毛却并没有把“最佳原著剧本”奖落选的事放在心上。

一个在世界多国“流浪”了几十年的三毛,才不会那么小心眼呢! 说三毛死于《滚滚红尘》的压力,乃无稽之谈。

驳斥“为情所困”说 张景然指出,三毛虽然被“情”的旋涡所扰,但绝不是为情所困。

荷西逝世以后,三毛也接触了几位男朋友,但都没有结果。

一位有妇之夫曾向三毛求爱,但三毛很清楚,那人的妻子很爱他,他这是见异思迁。

三毛明确拒绝了他,三毛说:“在我的道德观念里,一个已婚男人即使对我再好,我也绝不会动心。

” 在北非的一个岛上,西班牙的一位出色广告师向三毛求婚,三毛对他也颇有好感。

但因为广告师的职业使他接触到各种姿态的美丽模特儿,这令三毛非常担忧。

她坦诚地告诉他:“如果我们结了婚,我是不能忍受生活在时时失去你的恐惧当中的。

” 对于爱情,三毛是理智而现实的。

三毛在一次外出度假时,结识了一位仪表堂堂、英俊洒脱的青年男子,三毛为之心动,但最后双方都没有留下通讯地址。

还是在北非,三毛认识了一位银行经理。

三毛要回台湾时,经理找到三毛向其倾诉情感,他请求三毛给他10天时间一起外出度假。

三毛为他的真情所感动,答应了他的请求——但不是现在,而是约定在10年以后。

好一个聪明的三毛。

张景然说,在三毛的感情世界里,从来都是主张智慧、勇敢和道德的,三毛绝对不会为情所困而自杀。

另外,张景然还用自己的证据驳斥了三毛自杀的原因,如空虚寂寞说、江郎才尽说、自杀说等等。

“三毛自杀说”疑点太多 另外,张景然还提出了三毛自杀的诸多疑点——三毛曾经在《生之喜悦篇》里明确说明:“我不会再自杀。

” 三毛已经把1991年的日程安排到了1991年的三四月,并且把这些历程多次向朋友和记者透露过。

1991年1月的一天凌晨,她还给贾平凹写信,同时告诉贾平凹,四五个月后就要去看他了。

三毛曾多次明确拒绝了死亡。

三毛在《不死鸟》中说:“一个有责任的人,是没有死亡的权利的。

”1990年,三毛在回答一位有厌世倾向的人时说:“如果自杀可以解决问题的话,那么世上就没有活人了。

我跟你讲,这世上不是只有你想自杀,许多人都想自杀。

你给我好好活下去。

不要太肯定三毛绝对没有如你一般的身临其境,她活得下去,你也活得下去;她不自杀,你也不要自杀;你不好好活,我不会放过你。

" 目击和结论正相反 张景然说,死者的死亡方式、致死的工具、尸体的状貌和死亡的现场环境,是判断其自杀和他杀的重要依据,三毛的母亲(1月4日上午8点前就赶到现场)与警方(1月4日上午10点15分才赶到现场)眼中出现的情况竟根本不同,怎么能不令人生疑? 警方提供的情况是:当医院的清洁女工发现三毛的尸体时,“三毛的身子半悬在马桶上方,已气绝身亡。

一条咖啡色的丝袜,一头套住三毛的脖颈、一头绑挂在吊滴液瓶的铁钩上。

”法医到达现场时,“身穿白底红花睡衣的三毛已被放在病床上”、“三毛身着白底红花睡衣,脖颈上有深...

三毛的人生经历

之后又出去旅行了一次,回来就演讲。

之后就自杀了,小时候喜欢画画。

伤心之下又到西班牙去了(三毛说过,西班牙是她的第二祖国),再次遇到荷西并相恋(其实之前荷西有给她一封信,她的书不仅是忧郁哦,有从师于著名画家。

记得三毛说过他小时候的梦想就是快快长大,然后嫁给毕加索。

三毛也说她没想过做画家,却想过嫁给画家。

(我就说些重要的吧)三毛在初中就退学了,由父母教导。

之后得到了某人特许(记不清啦)到某校(记不清啦)旁听。

但他终究竟是那般死了,留下白发苍苍的父母。

三毛一直有病。

关于三毛自杀的问题,我说一下我的看法吧,难道是忍受不了病痛了?就是这些了。

其他就不多说了,打字挺累的啊,但是不久之后又休学了,到西班牙留学。

这个时候遇到了荷西。

你去看她的书吧,在一次工作中死了。

三毛悲痛之余回到中国,他与荷西的故事很感人(大概在《梦里花落知多少》里有详细讲述)。

但是当时她不喜欢荷西。

回国之后,她未婚夫死了,即使上天也带不走她,感动死了,《梦里》有详细介绍。

)之后结婚。

然后三毛就和荷西跑到沙哈拉去了,过着有滋有味的生活。

(在看《沙哈拉的故事》及《哭泣的骆驼》时真的觉得她的生活太传奇了)之后荷西死了。

荷西是潜水工程师。

荷西的死对她打击大我知道,但是那已是十多年前的事,难道十多年了仍想不开吗?在她的《不死鸟》里她说过只要父母荷西还在她就不会去死以下都是我根据自己记忆打的,如果有与事实不符请原谅(估计不会的)三毛出生在知识分子家里,父母认识很多名人...

三毛在荷西死后

1979年9月30日丈夫荷西因潜水中意外事件丧生,三毛在父母的扶持下回到台湾。

1981年,三毛决定结束流浪异国14年的生活,在国内定居。

同年11月,《联合报》特别赞助她往中南美洲旅行半年,回来后写成《万水千山走遍》,并作环岛演讲。

之后,三毛任教文化大学文艺组,教小说创作,散文习作两门课程,深受学生喜爱。

1984年,因健康关系,辞卸教职,而以写作、演讲为生活重心。

1989后4月首次回大陆家乡,发现自己的作品在大陆也拥有许多的读者。

并专程拜访以漫画《三毛流浪记》驰名的张乐平先生,了却夙愿。

1990年从事剧本写作,完成第一部中文剧本,也是她最后一部作品《滚滚红尘》。

1991年1月2日,她因子宫内膜肥厚,住进台湾荣民总医院,3日开刀完成手术。

4日清晨,医院清洁女工进入7楼妇产科单人特等病房,打扫浴室的时候,看见坐厕旁点滴架的吊钩上,悬挂着三毛被尼龙丝袜吊颈的身体。

她身着白底红花睡衣,现场没有任何遗书。

法医推断三毛死亡的时间是凌晨2时。

第二天,台湾所有的报纸都报道了三毛的死讯,香港80余家报纸也对此作了详细报道。

然而事隔不到半年,就有各界人士对三毛的死因提出疑问,认为警方的现场勘察太匆忙、“因病厌世、自缢身亡”的结论太武断,会不会有真正的凶犯逃脱法网。

打字不易,如满意,望采纳。

展开...

链景旅行,口袋导游,美景听听,三毛游哪个好

三毛游千万不要买。

没买之前试听部分都是可以的。

买了之后,软件打不开,后台刷流量。

本来想买来五一出去玩着用,买了一个城市包,根本不能正常使用,一直闪退,可能用了也就10分钟,刷了我1G多流量(之前用wifi试了很多次才把离线包下载成功)。

我真服了这个软件...

三毛怎么去世的

的确一般人都认为,著名女作家三毛于1991年1月4日在台湾自家的浴室里自缢身亡。

但近期出版的《哭泣的百合——三毛死于谋杀》一书的作者张景然在书中却指出,目前社会上流传和台湾警方认定自杀的结论都不可靠,三毛实际上也许是死于谋杀。

张景然,香港书画出版社负责人,曾经出版过《诡话——剖析马中欣与三毛真相》。

日前,张景然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与记者再次谈起三毛自杀说的种种疑点。

驳斥“因病厌世”说 台湾警方填写在“验尸申请书”中的死因是“因病厌世”。

张景然指出,如果说“因病厌世”,那么三毛不知要死去多少回了。

须知,三毛从小就疾病缠身,一直到她离开这个世界。

她有很多作品都是忍着病痛完成的,包括《滚滚红尘》。

可能有人会说,三毛怀疑自己身染绝症,感到悲观失望、来日无多,在这种极压抑、极灰暗、极消沉、极颓废的情绪下,采取自缢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但三毛真的患有不治之症吗? 确实,三毛曾经怀疑过自己和母亲患有同样的病——子宫内膜癌。

为此,她决定住院做进一步检查。

1991年1月2日晚,三毛到荣民总医院住院。

第二天上午10时,医生为三毛做了个小手术。

根据手术判断,三毛患的是一般妇科疾病,并非她自己所怀疑的癌症。

三毛的主治医生赵灌中在手术后明确告诉三毛:手术后加上服用药物治疗,内分泌会慢慢改善,月事也会正常,并嘱咐她不用担心。

院方决定安排三毛5日出院。

但谁也没有料到,三毛在4日凌晨便离开了这个世界。

那么,谁又能解释,她怎么可能在医院已经为他排除了癌症之后而绝望自杀呢? 驳斥“红尘”压力说 一度流行的三毛自杀的另一种原因是:她所写的电影剧本《滚滚红尘》没有获得最佳剧本奖。

对此,张景然反驳道,其实,三毛对《滚滚红尘》不会获得最佳剧本奖早就有思想准备,她把这件事看得很淡。

1990年11月21日,在金马奖颁奖前近1个月,三毛在写给上海的张乐平夫妇的信中写道: “我所辛苦编剧的电影爆发大消息,我们参展台湾、香港最大电影展金马奖12项入围,我被提名为最佳原著剧本奖,但不相信会得奖,这事我看得很淡。

” 尽管落了选,但三毛却并没有把“最佳原著剧本”奖落选的事放在心上。

一个在世界多国“流浪”了几十年的三毛,才不会那么小心眼呢! 说三毛死于《滚滚红尘》的压力,乃无稽之谈。

驳斥“为情所困”说 张景然指出,三毛虽然被“情”的旋涡所扰,但绝不是为情所困。

荷西逝世以后,三毛也接触了几位男朋友,但都没有结果。

一位有妇之夫曾向三毛求爱,但三毛很清楚,那人的妻子很爱他,他这是见异思迁。

三毛明确拒绝了他,三毛说:“在我的道德观念里,一个已婚男人即使对我再好,我也绝不会动心。

” 在北非的一个岛上,西班牙的一位出色广告师向三毛求婚,三毛对他也颇有好感。

但因为广告师的职业使他接触到各种姿态的美丽模特儿,这令三毛非常担忧。

她坦诚地告诉他:“如果我们结了婚,我是不能忍受生活在时时失去你的恐惧当中的。

” 对于爱情,三毛是理智而现实的。

三毛在一次外出度假时,结识了一位仪表堂堂、英俊洒脱的青年男子,三毛为之心动,但最后双方都没有留下通讯地址。

还是在北非,三毛认识了一位银行经理。

三毛要回台湾时,经理找到三毛向其倾诉情感,他请求三毛给他10天时间一起外出度假。

三毛为他的真情所感动,答应了他的请求——但不是现在,而是约定在10年以后。

好一个聪明的三毛。

张景然说,在三毛的感情世界里,从来都是主张智慧、勇敢和道德的,三毛绝对不会为情所困而自杀。

另外,张景然还用自己的证据驳斥了三毛自杀的原因,如空虚寂寞说、江郎才尽说、自杀说等等。

“三毛自杀说”疑点太多 另外,张景然还提出了三毛自杀的诸多疑点——三毛曾经在《生之喜悦篇》里明确说明:“我不会再自杀。

” 三毛已经把1991年的日程安排到了1991年的三四月,并且把这些历程多次向朋友和记者透露过。

1991年1月的一天凌晨,她还给贾平凹写信,同时告诉贾平凹,四五个月后就要去看他了。

三毛曾多次明确拒绝了死亡。

三毛在《不死鸟》中说:“一个有责任的人,是没有死亡的权利的。

”1990年,三毛在回答一位有厌世倾向的人时说:“如果自杀可以解决问题的话,那么世上就没有活人了。

我跟你讲,这世上不是只有你想自杀,许多人都想自杀。

你给我好好活下去。

不要太肯定三毛绝对没有如你一般的身临其境,她活得下去,你也活得下去;她不自杀,你也不要自杀;你不好好活,我不会放过你。

" 目击和结论正相反 张景然说,死者的死亡方式、致死的工具、尸体的状貌和死亡的现场环境,是判断其自杀和他杀的重要依据,三毛的母亲(1月4日上午8点前就赶到现场)与警方(1月4日上午10点15分才赶到现场)眼中出现的情况竟根本不同,怎么能不令人生疑? 警方提供的情况是:当医院的清洁女工发现三毛的尸体时,“三毛的身子半悬在马桶上方,已气绝身亡。

一条咖啡色的丝袜,一头套住三毛的脖颈、一头绑挂在吊滴液瓶的铁钩上。

”法医到达现场时,“身穿白底红花睡衣的三毛已被放在病床上”、“三毛身着白底红花睡衣,脖颈上有深...

三毛的《撒哈拉沙漠》与余秋雨的旅行记,谁的感受强烈些?

你好。

的确一般人都认为,著名女作家三毛于1991年1月4日在台湾自家的浴室里自缢身亡。

但近期出版的《哭泣的百合——三毛死于谋杀》一书的作者张景然在书中却指出,目前社会上流传和台湾警方认定自杀的结论都不可靠,三毛实际上也许是死于谋杀。

张景然,香港书画出版社负责人,曾经出版过《诡话——剖析马中欣与三毛真相》。

日前,张景然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与记者再次谈起三毛自杀说的种种疑点。

驳斥“因病厌世”说 台湾警方填写在“验尸申请书”中的死因是“因病厌世”。

张景然指出,如果说“因病厌世”,那么三毛不知要死去多少回了。

须知,三毛从小就疾病缠身,一直到她离开这个世界。

她有很多作品都是忍着病痛完成的,包括《滚滚红尘》。

可能有人会说,三毛怀疑自己身染绝症,感到悲观失望、来日无多,在这种极压抑、极灰暗、极消沉、极颓废的情绪下,采取自缢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但三毛真的患有不治之症吗? 确实,三毛曾经怀疑过自己和母亲患有同样的病——子宫内膜癌。

为此,她决定住院做进一步检查。

1991年1月2日晚,三毛到荣民总医院住院。

第二天上午10时,医生为三毛做了个小手术。

根据手术判断,三毛患的是一般妇科疾病,并非她自己所怀疑的癌症。

三毛的主治医生赵灌中在手术后明确告诉三毛:手术后加上服用药物治疗,内分泌会慢慢改善,月事也会正常,并嘱咐她不用担心。

院方决定安排三毛5日出院。

但谁也没有料到,三毛在4日凌晨便离开了这个世界。

那么,谁又能解释,她怎么可能在医院已经为他排除了癌症之后而绝望自杀呢? 驳斥“红尘”压力说一度流行的三毛自杀的另一种原因是:她所写的电影剧本《滚滚红尘》没有获得最佳剧本奖。

对此,张景然反驳道,其实,三毛对《滚滚红尘》不会获得最佳剧本奖早就有思想准备,她把这件事看得很淡。

1990年11月21日,在金马奖颁奖前近1个月,三毛在写给上海的张乐平夫妇的信中写道: “我所辛苦编剧的电影爆发大消息,我们参展台湾、香港最大电影展金马奖12项入围,我被提名为最佳原著剧本奖,但不相信会得奖,这事我看得很淡。

” 尽管落了选,但三毛却并没有把“最佳原著剧本”奖落选的事放在心上。

一个在世界多国“流浪”了几十年的三毛,才不会那么小心眼呢! 说三毛死于《滚滚红尘》的压力,乃无稽之谈。

驳斥“为情所困”说张景然指出,三毛虽然被“情”的旋涡所扰,但绝不是为情所困。

荷西逝世以后,三毛也接触了几位男朋友,但都没有结果。

一位有妇之夫曾向三毛求爱,但三毛很清楚,那人的妻子很爱他,他这是见异思迁。

三毛明确拒绝了他,三毛说:“在我的道德观念里,一个已婚男人即使对我再好,我也绝不会动心。

” 在北非的一个岛上,西班牙的一位出色广告师向三毛求婚,三毛对他也颇有好感。

但因为广告师的职业使他接触到各种姿态的美丽模特儿,这令三毛非常担忧。

她坦诚地告诉他:“如果我们结了婚,我是不能忍受生活在时时失去你的恐惧当中的。

” 对于爱情,三毛是理智而现实的。

三毛在一次外出度假时,结识了一位仪表堂堂、英俊洒脱的青年男子,三毛为之心动,但最后双方都没有留下通讯地址。

还是在北非,三毛认识了一位银行经理。

三毛要回台湾时,经理找到三毛向其倾诉情感,他请求三毛给他10天时间一起外出度假。

三毛为他的真情所感动,答应了他的请求——但不是现在,而是约定在10年以后。

好一个聪明的三毛。

张景然说,在三毛的感情世界里,从来都是主张智慧、勇敢和道德的,三毛绝对不会为情所困而自杀。

另外,张景然还用自己的证据驳斥了三毛自杀的原因,如空虚寂寞说、江郎才尽说、自杀说等等。

“三毛自杀说”疑点太多另外,张景然还提出了三毛自杀的诸多疑点——三毛曾经在《生之喜悦篇》里明确说明:“我不会再自杀。

” 三毛已经把1991年的日程安排到了1991年的三四月,并且把这些历程多次向朋友和记者透露过。

1991年1月的一天凌晨,她还给贾平凹写信,同时告诉贾平凹,四五个月后就要去看他了。

三毛曾多次明确拒绝了死亡。

三毛在《不死鸟》中说:“一个有责任的人,是没有死亡的权利的。

”1990年,三毛在回答一位有厌世倾向的人时说:“如果自杀可以解决问题的话,那么世上就没有活人了。

我跟你讲,这世上不是只有你想自杀,许多人都想自杀。

你给我好好活下去。

不要太肯定三毛绝对没有如你一般的身临其境,她活得下去,你也活得下去;她不自杀,你也不要自杀;你不好好活,我不会放过你。

" 目击和结论正相反 张景然说,死者的死亡方式、致死的工具、尸体的状貌和死亡的现场环境,是判断其自杀和他杀的重要依据,三毛的母亲(1月4日上午8点前就赶到现场)与警方(1月4日上午10点15分才赶到现场)眼中出现的情况竟根本不同,怎么能不令人生疑? 警方提供的情况是:当医院的清洁女工发现三毛的尸体时,“三毛的身子半悬在马桶上方,已气绝身亡。

一条咖啡色的丝袜,一头套住三毛的脖颈、一头绑挂在吊滴液瓶的铁钩上。

”法医到达现场时,“身穿白底红花睡衣的三毛已被放在病床上”、“三毛身着白底红花睡衣,脖颈上...

漫画《三毛流浪记》的作者是?

张乐平(1910—1992年),浙江海盐人,我国著名漫画家,他笔下的“三毛”,影响了中国几代读者,被誉为“三毛之父”、“三毛爷爷”。

张乐平学习美术,完全靠自学。

他的母亲擅长刺绣、剪纸,是他最早的美术启蒙老师。

1923年,他在小学美术老师的指导下,创作了平生第一幅漫画———《一豸负五千元》,讽刺军阀曹锟贿选,在当时曾轰动一时。

1935年,张乐平笔下的三毛,开始在上海报刊上诞生,但当时没有形成系列的“三毛形象”。

抗日战争期间,他用手中的画笔,积极参加抗日宣传。

抗日战争胜利后,他来到上海,从此他开始创作系列的“三毛形象”。

1946年底,上海《申报》连载了张乐平的漫画《三毛从军记》,在读者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