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一年级旅行计划怎么做

随着2018年暑假的来临,孩子们又迎来了一年中最开心的时刻。参加夏令营、全家一起出游、拾起因学业放下的爱好、上培训班集中“充电”……相信每一个孩子的暑假,都已经被安排得

随着2018年暑假的来临,孩子们又迎来了一年中最开心的时刻。参加夏令营、全家一起出游、拾起因学业放下的爱好、上培训班集中“充电”……相信每一个孩子的暑假,都已经被安排得满满当当。不过,假期,这个孩子们的快乐时光,却是许多家长最头疼的日子,尤其是对于双职工家庭来说,如何让孩子过一个安全而又有意义的暑假,成了他们不得不面对的难题。

暑假来临,双职工家长没有时间照看孩子,不少家长都选择把孩子送到各种社会培训机构学习。 本报记者 贾宁 摄

家里没人管

只能把孩子带身边

“放暑假,孩子高兴了,我可犯愁了。”在北京一家公司工作的姚瑶最近有了烦心事。她和丈夫平时工作忙,下班晚,双方父母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没法帮忙看孩子。姚瑶的儿子今年上小学四年级,正是皮的时候。让他单独待在家里,不仅没人做饭,还担心安全问题。送课外辅导班,接送时间也在下班之前。无奈之下,姚瑶只好带孩子去公司,和她一起“上班”。

“好在我们公司在这方面没有太多要求,公司里也有其他同事带孩子来,小朋友还可以在一起玩。”姚瑶说,不过公司毕竟还是工作第一,自己一边上班一边还要监督孩子写作业,以及防着孩子在办公室和楼道间奔跑、吵闹,不然影响其他人就不好了。“带孩子上班也实在是无奈之举。我也给他报了几个兴趣班,但没课的时候,只好把他带来公司。听说有些单位有专门为小朋友准备了活动室,要是我们这里也能有这样的设施就好了。”

和能把孩子带在身边的家长相比,那些连这一条件也不具备的家长,就只能选择将孩子送去各种托管班、课外班。不过,这些家长也表示,这些机构虽然解决了“孩子有地方去”的问题,但很多机构举办的活动看上去热闹,实则与理想的效果还是有一定差距。他们更希望孩子在里面学习新知,增加见闻,提升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

家住北京市海淀区的毛钰是两个孩子的妈妈。最近,她给上小学一年级的大女儿报了个托管班,而上幼儿园的二儿子因为幼儿园也放假,只能让家里老人帮助照看。托管班离毛钰的单位不远,她说自己之所以选择这里,就是为了下班接孩子方便。“不然怎么办呢?我们这些双职工家庭实在是没有时间管这些放假在家的孩子啊。尤其是有了两个孩子后,每到假期,就变得手忙脚乱。”

毛钰给女儿报的托管班就开在一个居民小区里,教室不大,环境也很一般。托管班每天上课的时间是早上8点到下午4点,中午孩子可以在学校吃饭。“这个班没有什么系统的教学内容,就是老师带着做做游戏。孩子其实学不到什么东西,就是帮助家长减轻点看护的负担。”毛钰说,就是这样一个托管班,一个月也要4000元,再加上600元的饭费,对于普通家庭来说,也是不小的开销。“记得我小时候,一到放假都是同学在一起学习一起玩,或者去少年宫上课,从没让家长操心过。而且那时候街坊邻居知根知底,大家都可以相互照应。真不明白现在暑期带孩子为什么这么难。”

夏令营、集中养

上班族家长为带娃想尽办法

面对假期中无暇照顾孩子的压力,上班族家长想了不少办法。比如,不少家长就干脆选择将孩子托付给各种“暑期夏令营”。

临近假期,只要在网页中输入“暑期夏令营”这一关键词,就能看到各种科普类、户外类、军事类、名校游等不同类型和价位的夏令营。家住杭州的周忆今年帮自己上初二的女儿报了一个名校游夏令营,吸引她的正是宣传单上“可以深度体验名校生活,与师生交流互动”等内容。“孩子上初中了,对社会也有了一定的认识,我觉得利用假期让她开阔一下眼界挺好的。另外,一个多星期的出游时间也可以缓解一下在家没人照顾她的难题。”周忆说,她是第一次给孩子报“暑期夏令营”,之前也听别人说,夏令营的组织水平参差不齐,一些所谓的名校游就是在学校门口排了几个小时队,然后校园里逛了一圈,钱没少花,收获却不大。“其实夏令营是个很好的暑期活动形式,但现在大家一说起来,担心的都是虚假宣传、价格昂贵、活动流于形式……如果有关部门能加强市场准入和市场行为的监管,其实家长还是很愿意让孩子参加的。”

面对悠长的假期,除了让孩子跟着夏令营去旅行,还有一些上班族家长想出了“集中养娃”的方法。

蒋文是上海一家幼儿园的老师,幼儿园放暑假后,暂时闲下来的她开始了另一种方式的带娃。“我有几个关系不错的朋友,大家的孩子年纪也都差不多,我们就想着暑假能不能大家轮流带娃。”蒋文说,她们的办法就是每次由一两名家长集中看管一群孩子,有时间的家长轮流值班,没时间的家长则在物资等其他方面给予支持,这个办法既能让孩子们玩得尽兴,又解决了上班族家长的大难题。而且更重要的是,现在的孩子独生子女居多,这种带娃方式还可以让孩子们交到更多的朋友,更有利于他们的成长。“比如最近是我和另外一个朋友看孩子,我们就带孩子们看电影、去公园、去博物馆。过两周换另外两个家长带孩子,到时候大家会一起商量活动内容,可能还会带孩子们去外地玩。”

不过,蒋文也坦言,这种“集中养娃”并不适合所有的家庭。“家庭的组合需要家长在育儿观念方面保持基本一致,同时家庭的经济条件也不能太悬殊。另外,重要的就是需要家长之间互相体谅。”蒋文说,她和“集中养娃”的几个家庭都是多年的朋友,彼此都很熟悉和信任,因此一段时间磨合下来,大家都很认可这个方法。“但对于彼此并不熟悉的家庭来说,这种方法操作起来可能还是有困难,大多数上班族家长还是需要依靠社会力量来照看孩子。”

多方协作

为孩子撑起一个安全、快乐的暑假

少年宫、托儿所、社会活动中心……这些现在家长们曾经的暑假记忆,不知从何时开始,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以前不少企事业单位曾经分担部分家庭功能,开办福利性质的托育、托管机构。但这些年,随着市场化,这些都没有了,我们只能选择社会上的机构。另外,现在很多社区,养老机构、老年活动中心建了不少,却缺乏儿童活动的场所和设施。即使有社区文体活动中心,利用率也不高,不对孩子们开放。加上学校放假期间也关门,孩子们能去的地方就更少了。”毛钰认为,作为孩子的家长,尤其是“二孩时代”的家长,双职工家庭抚养孩子的负担还是比较重的。虽然带好孩子对于家长来说责无旁贷,但还是希望政府能多考虑孩子和家长需求,推出更好的公共服务,为双职工家庭排忧解难。

假期是开发潜能、培养个性、补充学校教育的宝贵时段,不能成为“教育空白”,更不应是“监护空白”。这不仅仅是家庭问题,更是民生问题。好在近年来,很多地方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探索和尝试。

在广东东莞,莞城青少年活动中心在书法班、国画班、足球班等培训项目为居民、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提供优惠,还举办了作业班,为孩子们免费提供作业辅导。今年的7月初至8月底,湖北省武汉市的150个暑期托管点全面开放,由社区干部、教师、大学生项目助理帮家长免费看孩子。江苏无锡的新华书店图书中心开展了“寄存书娃”服务,家长可以把孩子放在书店代管一天,不但管午饭,还可以参加书店组织的美文摘抄与分析、书店明星叔叔阅读课、图书花样堆放、写观后感等阅读课程。在湖南长沙的农村地区,来自湖南师范大学的志愿者开设了“乡村少年宫”,为放假的孩子们开设音乐舞蹈、诵读经典、口语训练、书法绘画、文体娱乐等课程,让他们过上一个有意义的暑假……由此可见,只要政府、社会、学校能从群众需求出发,多方协作,就能为孩子撑起一个安全、快乐、充实的暑假,同时也为家长减轻后顾之忧。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