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青蛙许墨
一泽游戏说,每天给大家分享一则有趣的游戏资讯说起去年年末最火的养成类游戏,莫过于《旅行青蛙》和《恋与制作人》了吧。其实这两款游戏,阿泽只接触过《旅行青蛙》,让我玩《恋与
一泽游戏说,每天给大家分享一则有趣的游戏资讯
说起去年年末最火的养成类游戏,莫过于《旅行青蛙》和《恋与制作人》了吧。
其实这两款游戏,阿泽只接触过《旅行青蛙》,让我玩《恋与制作人》?开玩笑!盆友,阿泽是个直男哦!
言归正传,相比较《恋与制作人》,《旅行青蛙》玩的人更多,几乎到了人人必备的程度。以前见面都是打招呼,吃饭了吗?最近怎么样?玩了《旅行青蛙》却成了,你儿子给你寄明信片了吗?

今年的一二月份,《旅行青蛙》还是蛮火的,可是到了三月份,却变得几乎无人问津。其设计者上村真裕子在接受《人物》杂志专访时,就已经给游戏的结尾定了个调:
不管是什么样的游戏,总有玩腻的那一天。但是我们希望能够做出一款游戏,即便有一天你玩腻了,觉得厌倦了,心底深处却仍然留有对它的一点爱,厌倦中还有一丝眷恋,玩腻了依然爱它。
当然,更多的小伙伴是对这个游戏有了审美疲劳,亦或说是让人越来越不安焦虑。

许多游戏的根本特征就是——打怪升级。获得更高级的装备,不停打拼,而青蛙是彻彻底底的“性冷淡风”,你根本就不用管它,除了给青蛙买干粮和护身符以外,对于青蛙的任何举动,你没有干涉的权利。蛙崽甚至都不会自己饿死,有时候你忙一个星期才想起来获取看它,打开APP,却发现他还是好好的,而你只能看着,或者等着。它更像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想法和活法,没有你它也能活得好好的。

《旅行青蛙》严格意义上,并不能说是一款非常优秀的游戏,毕竟游戏内容很枯燥,每天定时收叶子,给蛙崽准备食物旅行道具,然后等着蛙崽回家,等着他寄回来的明信片。久而久之,大家热情褪去,免不了点下那个卸载的按键。
在此之前,《旅行青蛙》一直称霸TapTap榜首,而现在阿泽甚至没在前两百名中找到这个游戏。不过阿泽却发现了,曾经排名第六的《恋与制作人》,现在已经位列第99了。


相比较《旅行青蛙》,我觉得《恋与制作人》和青蛙又有些不同,因为你能从里面找到稍许归属,有一种拿下公司霸道总裁的成就感!
稍早于《旅行青蛙》,《恋与制作人》直接捧红了李泽言、许墨、白起、周棋洛四个游戏人物。尤其是李泽言,收割了大波李太太,在一段时间不断冲上微博热搜,甚至有一次“李泽言夫人”豪掷千金买下了深圳京基100的广告位庆祝李泽言的生日。在二次元的李泽言当然也给李太太们发表了一番致谢,用他那低沉又苏得不行的声线。其实就是那些当红小生在生日时享受到的待遇,例如上年的tfboys。

原谅阿泽完全不能理解,为什么会给一个完全不存在的人这么大待遇,也许这就是“李太太”们对自己内心深处的释放?或者说只是为了感动自己吧!

按理说,《恋与制作人》这个游戏运营的还是挺不错的,为什么会死?导致大批量卸载,其实还是自己作的。这就不得不提到,前段时间的官方推出的一则广告了。
在广告中,一女玩家在假期遇到朋友秀恩爱,立即掏出了自己的手机,炫耀“李泽言”;另一位女玩家则是在母亲逼婚时,脱口而出一句:“妈,现在有个叫李泽言的男人对我挺好的,他是公司总裁,还会教我做布丁,而且从来不让我熬夜,你就放心吧。”

这款恋爱养成类游戏最近一次微博热搜还是一个大负面。春节期间,“恋与”针对用户拍摄了系列广告(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试着搜索一下),虽然官方表示已经在第一时间下线,但是网上还能找到相关的资源。
看完广告的女玩家纷纷表示受到了侮辱。

这就导致很多女玩家认为自己不是再玩恋爱游戏,完全成了养男人。很多人看完广告的后,选择了卸载了游戏。“就是那个广告,简直把我们当智障,这么不尊重玩家的产品,还玩什么。”
看完这个广告,阿泽觉得这个广告主观意愿太明显了,没为玩家们考虑也就算了,一味的宣传游戏,结果适得其反,毕竟用户主要是女玩家,就得为女玩家们考虑,毕竟大家玩游戏图的是个休闲娱乐,而不是拿它当挡箭牌,又不是真的找不到男人,才在制片人身上找存在感。
有的网友大神就给出了自己的分析,恋与制作人广告应该这么拍!

毕竟玩这个游戏的意义,不是为了纸片人氪金到吐血,不是找不到男朋友就从纸片人身上找爱。而是在于,没有男朋友,我们也要好好的生活,好好对待自己。因为每一个女生都值得被人好好地疼爱。
这样才对得起“你足够好,让人喜欢。”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