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去马尔代夫旅行带什么东西

近年来,一到暑假,出游几乎成为了孩子们度过暑期的“必备功课”。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带着孩子旅行、增长见识,或选择国外感受异国风情,或选择海边、游乐场让孩子放松身心。其中更

近年来,一到暑假,出游几乎成为了孩子们度过暑期的“必备功课”。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带着孩子旅行、增长见识,或选择国外感受异国风情,或选择海边、游乐场让孩子放松身心。

其中更多的家长,最喜欢在暑期来一场高校之旅,或者给孩子报名参加以参观高校为主题的暑期夏令营,期望孩子沉浸在高校的文化氛围中,能够领略这些高校的历史底蕴、人文风采,同时激发自身的好学欲望

其实,家长们的初衷是非常好的,可是一味盲目地带孩子参观高校,甚至报名参加所谓的暑期夏令营,真的能够让孩子有所收获吗?近日,一家晚报上就刊登了一则让家长们“心惊”的报道:报道介绍:许多以参观高校为主题的暑期夏令营进入高校后,只是组织孩子疯狂拍照,用手机“到此一游”,反而对学校历史、校内景观并无介绍。更有甚者,鲜少的一些讲解竟然还是错误百出孩子自身对于高校既不了解也不热衷,来参观高校只是因为“家长需要”,参观后也对学校并没有留下多少印象

见到了=长了见识?

城市化生活带来了玩伴匮乏、自然接触匮乏,电子设备和大型游乐场泛滥,为弥补这一缺失,家长选择带孩子出行,去香港、韩国、马尔代夫、欧美……到现在更多的家长会选择来一场高校游:去清华、北大、哈佛、剑桥……然而这些量身定做的高大上旅行,并不能将“见到没见过的”和“长了见识”划上等号。

在这些更豪华、更现代的环境中,得到的多是享乐与消费,如果我们一味强调旅行,而不去审视什么样的旅行,最后结果就是:拿钱给航空公司和旅游机构做贡献。为看一看而去的旅行,不如不要去。

没有欲望去探索?不如不去!

很多时候,家长带孩子转遍全世界、看遍各大高校的结果,不是他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新的努力方向,只是他被迫在规定好的安排下,完成了家长的夙愿。没有一个孩子喜欢这样的旅行。

所以,对于暑期旅行,家长最应该考虑的是孩子的兴趣,让孩子自由选择假期去哪儿。能够充分地利用假期,可以去关心大自然,可以走向社会进行社会实践,可以去景点、旅游胜地、古代遗址了解历史……都要比强迫带孩子一窝蜂去大学里参观要有意义得多。

如何正确“逛”名校?

要深度思考,不要走马观花

旅行最忌讳的心态是要让孩子把所有的东西都看到,所有的东西都玩到。这最多只能称为“逛”。走马观花地“逛”对孩子没有什么意义,跟随孩子的兴趣,有选择地对某些景区、场馆、建筑进行深度学习和思考才是不虚此行。思考对于深度学习来说非常重要,只有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才能学到东西,孩子也才能养成深度思考的习惯。只是拍照留念,对孩子的学习没有帮助,相反,还会使孩子的思维方式变得肤浅,流于表面。孩子不能探究到事物的本质,也就看不见身边值得探究的事物,这会造成他们总想寻找新鲜事物的刺激。

如果我们只是进入了校园,带着孩子走马观花式地游历,又怎能起到最好的效果呢?一所名校的精神和魅力远远比校园里的风景更“美好”。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