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旅行 天津
1937年秋,北平和天津相继沦陷,接着整个华北被日军侵占,大批高等院校纷纷南迁。当时国民政府教育部决定在大后方的湖南长沙和陕西城固,设立两所临时大学,以便北平、天津的学生仍能
1937年秋,北平和天津相继沦陷,接着整个华北被日军侵占,大批高等院校纷纷南迁。当时国民政府教育部决定在大后方的湖南长沙和陕西城固,设立两所临时大学,以便北平、天津的学生仍能够继续进修,为胜利后建设国家做贡献。
为此,广大师生不辞艰辛,千里步行,集结到预选地。长沙临时大学(前西南联合大学),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组成。北大学生学号前加P字,清华学生学号前加T字,南开学生学号前加N字,以示区别。但上课时,老师共教,学生互学,亲密无间。
长沙临时大学校务由原三校校长共同主持,蒋梦麟兼校务长、梅贻琦兼教务长、张伯苓兼建设长。在动乱时期主持一个大学本来就是头疼的事,尤其是要三个个性不同、历史各异的大学共同生活,而且三校各有思想不同的教授,各有各的意见。
1937年底,南京沦陷后,日军溯江占领南昌,长沙随之成为日机轰炸目标之一。蒋梦麟飞到武汉,想探探政府对联合大学继续内迁的意见,教育部要他去找蒋介石,他只得去了。蒋介石赞成继续西迁,蒋梦麟建议迁往昆明,因为那里交通便利,有利于大学将来与海外联系。
长沙临时大学在第一学期结束后,按大多数人的意见,于1938年2月底向西南迁往昆明。当时交通困难,除女同学及部分体弱男同学由粤汉铁路到广州经香港、越南入滇外,男同学组织了湘黔徒步旅行团,在闻一多教授的带领下,有长沙步行3000里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4月2日湘黔徒步旅行团抵达昆明,未参加步行者,全程耗时约半月,长短时间各有不同。约350名学生留在长沙参加各种战时机构。抗战八年间,迁入云南的高校有10余所,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