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参加美国夏令营旅行准备

看点:暑假正式拉开帷幕,为了让孩子们度过一个饱满且充实的暑假,相信很多家长会为孩子们安排各种夏令营,以学习知识、拓宽视野。此前,智见已经详细介绍了 ,那么在确定要参加的营地

看点:暑假正式拉开帷幕,为了让孩子们度过一个饱满且充实的暑假,相信很多家长会为孩子们安排各种夏令营,以学习知识、拓宽视野。此前,智见已经详细介绍了 ,那么在确定要参加的营地之后,家长们应该如何和孩子一起做好行前准备呢?在送孩子去营地的过程中家长应该注意什么?在营地结束以后,如何让夏令营的成果持续巩固?

文/赵蔚

参加夏令营,最希望收获满满、体验丰富,而充分的准备,对孩子拥有好的营会体验,肯定是事半功倍的。

对于老营员来说,除了对今年自己去的营有所了解,主要的准备工作聚焦在“准备物品、行李打包”。我们一直都鼓励营员,对照清单、唤醒自己的营地经验,不是爸妈包办,而是自己去整理、去为衣服做标记、去装箱到营地要用的东西……

而对新营员来说,准备是从选择营地阶段,就要开始了!

爸爸妈妈们可以这么做:

第一、同孩子一起选择营地。一起聊聊孩子感兴趣的内容,以孩子的兴趣作半径,圈一个范围;一起从各个营地官网、公众号了解详情,再从中精选出最合适的那一个。

这个过程,既会让孩子有“掌控感”,也是一个带着孩子去学习如何查询资料、收集信息、做出判断、做出选择的过程。

第二、 带孩子一起熟悉营地。把所选营地的情况、夏令营的主要活动介绍,和孩子一同分享;让孩子把想了解的内容,列个清单,找老营员做一个“小访谈”,或者听听老营员家长们的“一手经验”--很多有过营地经历的家庭,都非常乐意分享;有机会的话,带孩子参加营地组织的开放日、体验日等活动,面对面地接触。

经验告诉我们:孩子对营地了解得越多,就会越快地熟悉和融入。

第三、创造机会,为孩子独立性加分。

比如提前体验离家生活:如果孩子从来没有离开家在外过夜的经历,那么可以创造一些离家生活的机会,比如去好朋友家住一晚,比如没有父母的陪伴在亲戚家过一个长周末。

可以偶尔和爸爸妈妈打个电话发个短信之类,逐渐适应不联系的状态。这样能一定程度上模拟营地的感觉,减轻以后因不适而“想家”的可能性。

比如在家里开启“小帮手”模式:洗自己的袜子、内衣裤,整理自己的床铺、房间,帮忙照顾弟弟妹妹、为家里的长辈服务……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开始,再进步到可以承担越来越多的家庭任务,让孩子在生活中,先培养起“独立意识”。

和孩子谈谈“集体生活”:对于已经入学地孩子们来说,他们已经可以很好的理解“集体”的概念。但是在这里,着重要强调的是“集体生活”。营会期间,孩子们吃、住、行都在一起,意味着彼此之间需要更多的磨合。如何保护自己的隐私?如何尊重别人的隐私?什么是安全的身体接触,什么不是?如何让自己成为受欢迎的人?遇到问题如何沟通到哪里寻求帮助?

这些问题,都可以在准备阶段和孩子谈一谈、聊一聊。

和孩子谈谈营地:一起憧憬一下即将到来的营地生活。如果孩子提到想家的问题,请爸爸妈妈倾听他们的担心、接纳他们的忧虑, 无论在大人看来有多么“微不足道”。

引导孩子们说出TA所担忧的问题,越具体越好,这样可以预设解决的办法。跟孩子一起讨论,其实这个过程本身,也是非常有治愈效果的。

同时爸爸妈妈也要注意,不要太理想化地渲染,不要过于美化营地生活,也无需事无巨细地“做攻略”。孩子的营地旅程,要让孩子用自己的五感去体会,用自己的脚步去丈量。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已经感觉到了,营地准备,其实并不仅仅是“为了上夏令营而做的准备”,这个过程,是父母与孩子沟通、找到孩子兴趣、培养独立习惯、唤起责任感、明确边界的过程,是孩子心理和生活的双重独立,是对孩子成长与成人都非常有益的准备与赋能。

而营地,既提供了一个契机,也将会提供一个 “轻推”与检验的场景。

在入营的时候家长可以做什么?

那么在入营的时候,家长可以做什么,帮助孩子在营地里拥有好的体验。

一是规划好当天的出行,预留出从容的时间。即使遇到问题,家长的积极态度,可以为孩子拥有完美营地体验定下基调。

二是完成入营登记。不要迟到,也不必太早到。请认真填写营地用于了解孩子情况的调查问卷。接下来要和孩子生活几周的导师和医护人员,知道孩子的情况越真实、越全面,就越有可能为孩子提供更好的陪伴与支持。

三是和营地导师会面。开营日如果时间允许,可以和营主任、谈谈。如果担心因为入营的时候导师会比较忙,可以用写信的方式,详细介绍孩子的情况、生活中特殊的经历、喜好等等。

开营前导师对孩子了解越多,他们相处就会更融洽。

四是在合适的时间“说再见”。和孩子约定说“再见”的方式,女孩子或许希望是一个拥抱或亲吻,男孩子话,微笑和挥手可能就够了。

入营之后呢?家长可能会在营地规定的时间通过通话、通信的方式,和孩子沟通。这时候有一些需要注意的方面。

一是在通话过程中,多聊活动,鼓励孩子讲讲自己丰富的营地生活。

有些话,请不要跟孩子说:

一种是过分表达思念之情的话,比如“妈妈好想你,想到睡不着吃不香啊!”

一种是过分渲染孩子想家情绪的话,比如“你从来没离开过爸爸妈妈,我们担心死了……”(孩子没有义务负担家长的情绪,还是找爱人或朋友来纾解焦虑吧。)

还有是隐含否定孩子的话,比如“你一个人在外面,行不行啊……”你要相信TA一定行的!

还有,可能会影响孩子情绪的话:比如“爸爸妈妈去海边度假啦!”(这样的事情,自己偷着乐就可以了。)

最不该说的一句:“没事儿,你要是适应不了,妈妈会去把你提前接出来的!”(孩子不需要找退路,只需要鼓励,这种所谓的“拯救”会让孩子本应学习克服想家情结的过程,功亏一篑。)

另外,营地会鼓励孩子给家长写信,也欢迎家长给孩子们回信。在信中,也请多鼓励多支持,用积极的语言,肯定孩子的进步。

其实,当孩子入营后,想家的情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弱的,忙碌充实的营地活动,让孩子们不太有时间去“想家”。而留在原地若有所失、担心焦虑的,则是很多爸爸妈妈的境况。

请家长们明确,送孩子去夏令营是“有用的”!大可不必有愧疚感,你没有抛弃自己的孩子,而是把他们送到了安全、专业、有学习、又有乐趣的环境下成长。

请爸爸妈妈找到处理自己分离焦虑的方式,不要“传染”给孩子。要知道,你的过于频繁的关心和担心,在一定程度上也干扰了孩子融入营地。

孩子走了之后可能房子里会突然空了许多,早点预料到这一点,计划一下自己的“空巢时间”,给自己安排些有趣的活动,家长们可能就不那么容易整天担心孩子在营地里过的怎么样了。

如何让夏令营的成果持续巩固?

当孩子们结束一周或几周的夏令营回到家,不同的家庭会有不同的化学反应:有的会非常亲密,久别重逢,特别融洽;有的却关系微妙,特别是大孩子的家庭。家长会觉得孩子突然一下特别有主意,嗯,好像 “更不好管”了--其实反而要恭喜这样的孩子,他们自我意识更加清晰,这正是匹配他们年龄的表现。

那这时候爸爸妈妈们要怎么做呢?

首先是要倾听。孩子们一定会有很多关于夏令营的经历想要分享、倾诉。这是孩子和父母好的沟通的开始。

我们在做青春期线上沙龙时收到最多的问题就是:孩子跟我没话说,沟通特别不畅通。那这个时候,爸爸妈妈们一定要珍惜机会,珍惜孩子跟你们“唠叨”的点点滴滴,千万别忙着去评价,一定要做一个好的“倾听者”,这样才能让孩子愿意跟你说更多。

在认真的倾听中,用心的爸爸妈妈就可以听得出来,孩子对事情的看法、态度,能了解你原本没有意识到的孩子的心理变化、情绪,这会让你更懂孩子。

父母还可以做什么,来巩固夏令营的成果呢?

先说一个比较容易操作的,是“兴趣”的延伸。

孩子在营地里会体验到很多平常不一定能接触到的东西,比如木工、马术、帆船、科学实验、戏剧、艺术手作、雕塑,或者绳索、攀岩、户外挑战等等,TA有可能会钟情于其中的某一项或某几项。

那在平常的日子里,可以给孩子寻找让TA继续这些活动的机会,让TA在不断地挑战中越来越有成就感,越来越自信。

第二点,留心孩子在营地拥有的“可转移能力”的展现

举一个小例子。一个孩子从夏令营回去后,跟家里人一起旅行。出行前,针对这次全家人的自驾游,制定了一个“旅途行为准则”:

1.友爱

2.参与

3.学会包容

4.享受乐趣

5.记得涂抹防晒霜

6.要灵活变通

7.尊重属于别人的物品

9.记录美好的回忆并交到知心的朋友

10.玩的开心!

有过营地经历的人一看就会会心一笑,这就是营地里一个宿舍的孩子共同制定宿舍公约的模式,孩子会用到生活中去--这个例子来自美国营地。

再举一个我们营员的例子,这个孩子连续三年参加夏令营。因为在营地有过太多次团队合作的“历练”,这个本来内向、遇到冲突就会躲起来的小姑娘,在学校里表现出很优秀的leadership,她的老师评语是:我放心把她和任何孩子安排在一起讨论问题,我也放心把任何性格的孩子放到她所在的组里,她有着非常出色的团队合作能力。

营地里孩子们会遇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论”,会有同理心、共情力、沟通力、责任感、赞美他人、乐于分享、勇于挑战等等这些能力的培养,这些都是可以转移到生活、学习中去的。家长们要留心这些可转移能力的巩固还有真的让它们发扬光大。

第三点,需要费些心思的,是保护好营地种下的“种子”。

一周、两周的营会其实很短暂,孩子们并不会在这一周或两周内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营会更多的是将种子悄悄的埋在每个孩子的心中:自信的种子,勇敢的种子,独立的种子,坚韧的种子,友爱的种子,团队的种子……

那我们要在孩子的叙述中、孩子在生活中的表现里,捕捉到这些种子,用及时的肯定、真心的赞美,作为灌溉种子的方式,不断地强化它们,慢慢地我们会看见种子发芽,长成参天的大树。

其实营地,更像是一个呈现时光的仪器,它会在多年之后呈现出当初无法估量的重量和张力。孩子,也会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不断地突破,不断地成长。

大家好,我是宋昕妍,每天在公众号为家长和高中生分享最实用的高中学习经验干货,最新鲜的高中资讯、最准确的报考指南,与众多学生家长交流!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清北状元学习圈 回复5678即可领取高中学习资料

我这里有《直击高考漏洞》视频与《高分其实很简单》高分答题模式汇总,高中各科知识点总结,为考生全面解析高考“出题规律”、寻找“高考漏洞”。书籍和学习视频都可以免费送给大家,已有20万学生和家长领取了书和视频,并且通过它实现了快速提分。

分享这些只因我也是过来人,也曾在学习遇到瓶颈时受过别人帮助,如果现在的我能帮到你们,也是我最大的快乐!大家加油哦!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