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旅游点的定义

旅游的定义是什么
旅游是人们为寻求精神上的愉快感受而进行的非定居性旅行和在游览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关系和现象的总和。国际上普遍认同的概念:为了休闲、娱乐、探亲访友或

旅游点的定义

旅游的定义是什么

旅游是人们为寻求精神上的愉快感受而进行的非定居性旅行和在游览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关系和现象的总和。

国际上普遍认同的概念:为了休闲、娱乐、探亲访友或者商务目的进行的旅行活动统称为旅游。

“旅游”从字意上很好理解。

“旅”是旅行,外出,即为了实现某一目的而在空间上从甲地到乙地的行进过程;“游”是外出游览、观光、娱乐,即为达到这些目的所作的旅行。

二者合起来即旅游。

所以,旅行偏重于行,旅游不但有“行”,且有观光、娱乐含义。

概念定义旨在提供一个理论框架,用以确定旅游的基本特点以及将它与其他类似的、有时是相关的,但是又不相同的活动区别开来。

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一种现象及关系的总和。

这些人不会因而永久居留,并且主要不从事赚钱的活动。

旅游的概念是什么?

概述 “旅游”从字意上很好理解。

“旅”是旅行,外出,即为了实现某一目的而在空间上从甲地到乙地的行进过程;“游”是外出游览、观光、娱乐,即为达到这些目的所作的旅行。

二者合起来即旅游。

所以,旅行偏重于行,旅游不但有“行”,且有观光、娱乐含义。

字根 旅游(Tour)来源于拉丁语的“tornare”和希腊语的“tornos”,其含义是“车床或圆圈;围绕一个中心点或轴的运动。

”这个含义在现代英语中演变为“顺序”。

后缀—ism被定义为“一个行动或过程;以及特定行为或特性”,而后缀—ist则意指“从事特定活动的人”。

词根tour与后缀—ism和—ist连在一起,指按照圆形轨迹的移动,所以旅游指一种往复的行程,即指离开后再回到起点的活动;完成这个行程的人也就被称为旅游者(Tourist)。

概念定义 旨在提供一个理论框架,用以确定旅游的基本特点以及将它与其他类似的、有时是相关的,但是又不相同的活动区别开来。

国际上普遍接受的艾斯特定义,1942年,瑞士学者汉沃克尔和克拉普夫 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一种现象及关系的总和。

这些人不会因 技术定义 用它来为统计和立法提供旅游信息。

各种旅游技术定义所提供的含义或限定在国内和国际范畴上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技术定义的采用有助于实现可比性国际旅游数据收集工作的标准化。

世界旅游组织和联合国统计委员会推荐的技术性的统计定义 旅游指为了休闲、商务或其他目的离开他她们惯常环境,到某些地方并停留在那里,但连续不超过一年的活动。

旅游目的包括六大类:休闲、娱乐、度假,探亲访友,商务、专业访问,健康医疗,宗教/朝拜,其他。

其他相关定义 交往定义:1927年,德国的蒙根·罗德对旅游的定义,旅游从狭义的理解是那些暂时离开自己的住地,为了满足生活和文化的需要,或各种各样的愿望,而作为经济和文化商品的消费者逗留在异地的人的交往。

注意:这个定义强调的是:旅游是一种社会交往活动。

目的定义:20世纪50年代,奥地利维也纳经济大学旅游研究所对旅游的定义,旅游可以理解为是暂时在异地的人的空余时间的活动,主要是出于修养;其次是出于受教育、扩大知识和交际的原因的旅行;再是参加这样或那样的组织活动,以及改变有关的关系和作用。

时间定义:1979年,美国通用大西洋有限公司的马丁·普雷博士在中国讲学时,对旅游的定义为,旅游是为了消遣而进行旅行,在某一个国家逗留的时间至少超过24小时。

注意:这个定义强调的是,各个国家在进行国际旅游者统计时的统计标准之一:逗留的时间。

相互关系定义:1980年,美国密执安大学的伯特·麦金托什和夏西肯特·格波特对旅游的定义,旅游可以定义为在吸引和接待旅游及其访问者的过程中,由于游客、旅游企业、东道政府及东道地区的居民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切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注意:这个定义强调的是:旅游引发的各种现象和关系,即旅游的综合性。

生活方式定义:我国经济学家于光远1985年对旅游的定义为,旅游是现代社会中居民的一种短期性的特殊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的特点是:异地性、业余性和享受性 现代旅游业定义 (1)定义旅游的三要素 尽管上文中所提及的技术定义应当适用于国际旅游和国内旅游这两个领域,但是在涉及国内旅游时,这些定义并没有为所有的国家所采用。

不过,大多数国家都采用了国际通用的定义中的三个方面的要素: ——出游的目的 ——旅行的距离 ——逗留的时间 ( 2)对出游的目的定义 以该尺度为基础的定义旨在涵盖现代旅游的主要内容。

——一般消遣性旅游,非强制性的或自主决定的旅游活动。

他们只把消遣旅游者视为旅游者,并且有意把商务旅游单列出去。

——商务和会议旅游,往往是和一定量的消遣旅游结合在一起的。

参加会议公务旅游也被视为旅游。

——宗教旅游,以宗教活动为目的的出行活动。

——体育旅游,与重大体育活动联系在一起的旅游。

——互助旅游,新兴的一种旅游方式,通过互相帮助 ,交换等互助的一方向另一方提供住宿,互助旅游不但节省了旅费,而且因为当地人得介入,更深入的体验当地的人文,和自然景观。

(3)对旅行距离的定义 异地旅游(Non—10calTravel):许多国家、区域和机构采用居住地和目的地之间的往返距离作为重要的统计尺度。

旅行距离:确定的标准差别很大,从0到160公里)不等。

低于所规定的最短行程的旅游在官方旅游估算中不包括在内,标准具有人为和任意性。

(4)对逗留时间的定义 过夜游客:为了符合限定“旅游者”的文字标准,大多数有关旅游者和游客的定义中,都包含有在目的地必须至少逗留一夜的规定。

“过夜”的规定就把许多消遣型的“一日游”排除在外了,而事实上,“一日游”往往是旅游景点、餐馆和其他的旅游设施收入的重要来源。

(5)其他方面 旅游者的居住:在进行市场定位和制定相关市场战略时,了解旅游者的居住地要比确定其他的人口统计方面的因素,如民族和国籍等更为重要。

交通方式:主要是为了更好地进行规划,一些目的地通过收集游客交通方式(航空、火车、轮船、长途汽车、轿车或其他工具)的信息...

【生态旅游的定义】什么是“生态旅游”?是指“生态旅游”到底是什...

我稍微总结了一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生态旅游专业: 培养系统掌握生态学及旅游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具有自然保护区的规划、管理及生态旅游的规划、设计能力的专业人才,从事生态旅游项目规划设计、旅行社管理及导游等工作的大学专科层次的专业人才。

掌握生态旅游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自然环境保护和旅游经营管理的业务。

主要专业课:导游业务、旅行社管理、旅游市场营销、旅游资源管理学、生态旅游学、生态旅游规划。

生态旅游市场大多数以散客为主,以“置身于相对古朴原始的自然区域,尽情考察和享乐---你的风光和野生动物”为主要活动内容,是目前国内客源市场的重要部分。

所以说是大有前途的,而且你也可以领略去过很多地方的原始风光,是个不错的专业:)

乡村旅游特色村的定义是什么?

世界旅游组织规定:旅游是指人们为休闲,商务或其他目的离开惯常环境,到其他地方访问,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活动。

在此定义的基础上,从事旅游活动的这些人不会导致在旅游目的地定居和就业。

所谓现代旅游业,即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60年代以来迅速普及于世界各地的社会化大众旅游。

一、中国旅游业发展的简要回顾 (一)从“事业型”到“产业型”的转变 我国旅游业发展虽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举世瞩目。

改革开放前,旅游业以外事接待为主,只具备产业雏形,不完全属于产业范畴。

1978年转换机制,发展产业型旅游业。

1984年中央提出国家、地方、部门、集体、个人一齐上、自力更生与利用外资一齐上的旅游建设方针,揭开了全方位发展旅游产业的序幕。

1986年国务院决定将旅游业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正式确立其国民经济地位。

1992年中央明确提出旅游业是第三产业中的重点产业,之后,中共中央提出的《关于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建议》,旅游业被列为第三产业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序列的第一位。

199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此后,国家计委把旅游项目列入国债项目,铁路部门及时开行了数百列旅游专列。

中央和国务院的支持为旅游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发展阶段来看,1980年以前,旅游产业总体规模较小;“六五”计划时期,入境旅游有较大提高,国内旅游开始起步;“七五”计划时期,入境旅游继续发展,国内旅游有较大发展;“八五”计划时期,入境旅游有较大发展,国内旅游迅猛崛起,这一时期是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

“九五”计划时期,产业基础夯实,稳步发展;2001年受世界旅游业整体负增长的形势影响下,中国的旅游业是在困难中继续前进,但增长速度有所下降;2002年中国旅游业是整体回升,四项旅游经济指标增速均超过10%(见表1)。

表1 我国不同时期主要旅游经济指标增长情况(1991~2002年) 注:①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业50年》,人数和收入数据为时期加总数; ②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业2001年统计公报》; ③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业2002年统计公报》。

总之,我国旅游业借改革开放之力,20多年持续快速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产业形象日益鲜明,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成为国民经济中发展速度最快的行业之一。

(二)从旅游小国到旅游大国 中国是世界上旅游业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

1978年中国国际旅游接待人数(180万人)仅为世界的0.7%,居世界41位;2002年接待海外旅游者达到9791万人次,跃居世界第五大旅游吸引国、亚洲首位旅游大国。

1978年中国国际旅游创汇(2.6亿美元)仅占全球的0.038%,居世界第47位;2002年增至204亿美元,占全球的4.4%,成为世界第五大旅游创汇国。

2002年,中国公民出国(境)人数达1660.2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6.84%,成为亚洲地区令人瞩目的新兴客源输出大国。

2002年中国国内旅游人数达到8.78亿人次,成为世界上数量最大、增速最快、潜力最强的国内旅游市场。

中国的旅游产业规模也不断扩大。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1年底,中国旅游涉外饭店11000家,其中,已评定星级饭店8018家;各类旅行社超过10000家,其中,国际旅行社1300多家;中国旅游业固定资产值达7000亿元,共有各类旅游企事业26万个;旅游业直接从业人员598万人,间接从业人员约为2980万人;共有开办旅游教育的院校1152所,在校生34万人。

(三)旅游业日益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 随着中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其综合性、关联性很强的特点表现得越来越充分,在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扩大国内需求,增强经济活力,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

2002年,我国旅游业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5566亿元,比上年增长12%,高出国民经济总体增长速度3个多百分点,旅游业总收入相当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5.4%,占到第三产业的16%强,旅游外汇收入已占国家服务贸易创汇额的半数以上。

旅游业日益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成为中国第三产业的主要支柱之一。

全国已有2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将旅游业定位为支柱产业,其余省区(市)则分别将旅游业定位为重要产业或优势产业。

二、中国旅游业发展的机遇与前景分析 (一)发展机遇 首先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推动旅游业再上新台阶。

21世纪前10年,我国国民经济年均增长速度仍将保持7%以上,综合国力将进一步提高。

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对外开放的发展,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产业结构的调整,都将推动旅游业发展。

其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带来的机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味着我国十几亿人民将向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迈进,旅游需求必然会随之不断增长,旅游消费成为小康的标志和特征之一。

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但就是在这种小康水平下,已经形成了全世界规模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和发展最快的出国旅游客源市场。

第三,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将使西部不少世界级的旅游资源得到开发,从资源优势转化...

为什么人们容易混淆风景名胜区与旅游区的概念

因为,他们对概念不清楚。

风景名胜区是指具有观赏、文化或者科学价值,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比较集中,环境优美,可供人们游览或者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区域。

而旅游区是表现社会经济、文化历史和自然环境统一的旅游地域单元。

一般包含许多旅游点,由旅游线连接而成。

关于旅游目的地 旅游景点 旅游景区三者区别

旅游目的地是你要到达的某个地方。

旅游景点就是你要参观的一个点 旅游景区要比旅游景点大。

就比如说,南京的中山陵。

你要到的旅游目的地就是钟山风景区。

钟山风景区有属于一个旅游景区,在这个旅游风景区内呢主要有三大旅游景点:中山陵、灵谷寺、明孝陵。

PS: 旅游区,也称旅游地、旅游目的地,其概念含义较为广泛,是一个非常笼统的概念,一般指有若干地域相连的、具有若干共性特征的旅游吸引物、交通网络及旅游服务设施组成的地域单元。

从广义上来讲任何一个可供旅游者或来访游客参观游览或开展其他休闲活动的场所都可以成为旅游区。

它的空间跨度差别很大,大至一个国家,小至一个乡村、一所博物馆、一处名人故居。

旅游景区。

旅游景区是以景物、景观为主要吸引物,可供旅游者参观游览或开展其他休闲活动,设有旅游者所需要的各种设施设备和各项服务,有数个旅游景点共同构筑而成的地域。

旅游景点。

旅游景点是指那些由某一组织或企业对其行使管理,有明确的界限同外界相隔并有固定的出入口,对游人的出入行使有效控制的游览点或参观点。

一般来说: 旅游景区面积较大,是一个为旅游者提供游览等各项设施和服务的综合体。

旅游景点是独立的单位、专门的场所,是以一个特色为主,划分明确,面积不大的区域。

...

大理十大旅游景点有哪些

1、旅游诗词:古时称为田园诗词,又称为山水诗词,是指以风景名胜为主要题材、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的诗词作品,是中华诗词创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自古至今,每一个有成就的格律诗词作者,也多少有过旅游诗词创作。

历代诗词名家无不情系山水名胜,并将情感融入山河美景、名胜古迹之中,这些意象美和情韵美被诗人们一起表现在旅游诗词之中。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