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旅行怎么按装不上
昨天,淘宝上线了《旅行青蛙》。喜提“蛙儿子”一枚,这对明天就满15岁的淘宝本应是件双喜临门的事儿,没想到这事在一个月前就已被网友的怒怼过。 来源:知乎 派代小蜜倒觉网友too
昨天,淘宝上线了《旅行青蛙》。喜提“蛙儿子”一枚,这对明天就满15岁的淘宝本应是件双喜临门的事儿,没想到这事在一个月前就已被网友的怒怼过。
来源:知乎
派代小蜜倒觉网友too young too simple,精明老马可没这么简单。
登录手淘,搜索框输入“旅行青蛙”,点击进入,玩家就可以开始玩游戏了。
这本是一款来自日本的小游戏,玩家不需要攻略,也不需要花钱,只要定时采摘三叶草,去商城买些蛙儿子旅途中需要的东西,之后就可以坐等青蛙寄回来的明信片或者是特产了。
在手淘里,《旅行青蛙》得到了汉化。
青蛙的旅游景点从日本切换到了中国,带回来的明信片是咱们中国的古迹和景点,商店内的商品也变成了中国特色的香葱烤包子、桂花蒸米糕、玉佩、围巾、竹筒、纸伞。
我也趁机体验了一把。就在码字的刚才,我家蛙儿子正赖在床上佛系看书,此前还给我带回了一张万里长城的明信片。
就是这款画风别致的放置类游戏,打败了《王者荣耀》《阴阳师》,荣登App Store下载榜首,并从今年1月份开始在微博、朋友圈刷屏。
然而,和突然间火起来的多款小游戏的命运相同,玩家对《旅行青蛙》的热度并没有持续太久。
极光大数据的信息显示,今年3月份,《旅行青蛙》(日文版)日新增安装量缩减至4.16万,日活跃用户下降了9成。
所以不管从哪个角度,《旅行青蛙》都可以用“凉凉”来形容。但偏偏在这个时候,淘宝接过了这杯“凉茶”。
因为“过气”的蛙儿子,以及马云“饿死也不做游戏”的宣言,对于今天淘宝上线《旅行青蛙》这个小游戏,很多网友是选择拒绝的。
但精明的老马哪里只是想做游戏这么简单。未来这款内置在手淘里的小游戏对商家的影响如何,对阿里的作用几何,借着这个机会咱们扒一扒。
阿里舞剑
也不怪网友反应激烈,马云那句“饿死也不做游戏”,当初可以说是爱子心切的宣言,放在眼下却有了自打脸的嫌疑。
话说在马云“不做游戏”期间,中国的游戏市场增长了20余倍,腾讯、网易赚得盆满钵满。
既然没法搅动游戏市场,阿里也推出了两款堪称“搅局”的自研游戏,在来往上线,有意思的是,两者异曲同工。
首先是名字,一个叫《啪啪啪》,一个叫《啵啵啵》;其次,在游戏模式上,两个游戏里玩家都得将企鹅海扁一顿。
图片来源:网络
不仅自家研发的游戏,阿里对合作伙伴的游戏也要求加入痛殴企业的场景。
前NGA创始人、现游戏创业者Ediart微博回忆说,阿里几年前看上了他们公司的一款游戏,但现场提了两个需求。
第一,游戏里的每款服装“点一下就可以跳到淘宝购买同款”;第二,“希望加入企业作为敌人供玩家殴打”。
有句话,Ediar说得很对。
阿里基因里就没有好好做游戏的DNA。注意,是“没有好好做”,而不是“不会做”。
在阿里的理解中,游戏应该被赋予各种社会属性。
比如,不能让人“沉迷”,因为小孩子沉迷游戏马云会不高兴,而最被硬核游戏玩家重视的“好玩” 反而被忽略了。
由此看来,作为一款佛系放置类游戏,《旅行青蛙》最得阿里欢心。
这次到底也不是为了好好做游戏。有一点可以先作下解释,在淘宝《旅行青蛙》中,玩家并没有发现氪金的内容,说明阿里根本没想过直接通过它来赚钱。
阿里会牵手已凉的《旅行青蛙》,无非是在下一盘很大的棋。
商家下一个机会,淘宝游戏
相比腾讯的社交属性,阿里的产品过于工具。
核心产品如淘宝、天猫还有支付宝,都逃不过“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的命运。流量规模大也不可替代,但就是黏度不高,用户用到才想到,用完即扔掉。
所以可以发现,淘宝从去年开始走精品内容的路线,从最初的商家生态发展出了多模块内容,比如直播、有好货、生活研究所等等内容生态,希望留存用户。
支付宝附带蚂蚁庄园和蚂蚁森林的逻辑也是如此。
不管是线上或线下,用户每用支付宝消费一次,自己养的鸡和种的树就有成长的来源,还可以和公益、环保相结合。
也许你会觉得这样的时间过于碎片化,起不到什么决定性作用。那大家可以想想,自己是怎么沦陷在抖音和快手里的。
用户方面,《旅行青蛙》和淘宝的重合度是非常高的。《旅行青蛙》的女性群体高达77%,而淘宝、天猫等电商平台有六成是为女性用户。
为了增加用户打开产品的次数,淘宝也藏了个小心机,打开通知设置,可以知道自己的蛙儿子回来了没。毕竟要打开游戏,先得打开淘宝,而打开淘宝,才是马云要的,这里暗藏了马云的心机。
《旅行青蛙》的淘宝负责人曾在极客公园的采访中表示,他们尝试从游戏机制上打通淘宝和《旅行青蛙》的联系,还透露社交玩法将在二期上线。
“比如用户在淘宝上的加购行为(将商品加入购物车)、停留时长会作用到蛙儿子身上,具体体现在加速三叶草的生长,加快蛙儿子回来的速度,增加蛙儿子带回来的特产等等,让用户能感受到他在淘宝上的行为和蛙儿子是相关的。”
即所谓的“逛得越多,你家蛙儿子越不缺钱”。对比硬核玩家真金白银的氪金,淘宝唯一氪金竟然也如此佛系。
而平台用户黏度提升,无论是对淘宝自身,或是入驻商家都是一个新的机会。
记得阿里获得《旅行青蛙》的代理和收购饿了么发生在同一天,有个 自媒体为此还P了一张图,饿了么送外卖到青蛙家门口。
这可是道出了“天机”——《旅行青蛙》能给淘宝发挥的空间很大。
图片来源:网络
旅行、美食、物品都和电商平台分不开,而这正好是淘宝的核心业务。
可以想象,蛙儿子旅行回来寄的不再是明信片,会是各种优惠券,或者是某款美食的购物链接,又或者是商家的免费试用产品;带回来的纪念品或者特产可以是某个商家的爆款单品。
除此之外,商店里、场景中,都有商家可发挥的空间。
所以说,游戏首页那红彤彤的邮戳“淘宝首发”,可不是盖着玩的。
“淘宝首发”?没那么简单
阿里以往的打法,纵深且长。
在进入某个领域时,往往都是布局深远。电商如此,新零售如此,阿里大文娱也是如此。
如若仅限于“淘宝首发”就没了,阿里才不会做这么蠢的事。
不知大家有没注意到,《旅行青蛙》的中国之旅,除了淘宝、阿里游戏以及原东家Hit-Point,还有一个核心组织——阿里鱼。
阿里鱼是阿里巴巴集团旗下创新娱乐版块,主要与衍生品相关,两年前开始进入市场,被业界视为阿里进入全球IP市场的信号。
当初,阿里鱼还提出了“IP+电商”的打法,让商家拉新能力提升了18倍。
在通稿中,我们看到这样的一段话,“阿里鱼将围绕商品化授权、营销授权、空间授权启动全渠道合作”。
这意味着,淘宝上你可以看到一批以蛙儿子为形象的产品;蛙儿子出来接各种代言;以及在线下看到蛙儿子招揽客人。
网上刚好有个消息,可以证实这个观点。5月下旬,阿里鱼将联合上海大悦城,推出《旅行青蛙》复刻空间,为玩家提供线下体验场所。
沿袭阿里电商的做法,一出手就将上下游垄断,阿里鱼的大文娱事业也可以从单个IP打透,最后连接所有的产业,包括周边产品、影视、音乐等等。
这种玩法,目前国内尚未有成功的案例,或者阿里在向迪士尼看齐。
结语
此次事件,单纯以阿里做游戏来看太过狭隘。
如果阿里这波操作成功,不单能让《旅行青蛙》起死回生,未来商家和阿里所拥有的,将是一个背靠大IP的变现新渠道。
*本文原创自 派代网,作者小猪配骑,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派代网立场。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