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淄博到北京旅行

文/图记者 韩凯 通讯员 仇慧清 王宁 如今问起淄川西游记宫,恐怕很多年轻人都不知道。但如果退回到20年前,相信很多人都对淄川西游记宫印象深刻。今年的国庆黄金周,西游记宫迎

文/图记者 韩凯 通讯员 仇慧清 王宁

如今问起淄川西游记宫,恐怕很多年轻人都不知道。但如果退回到20年前,相信很多人都对淄川西游记宫印象深刻。今年的国庆黄金周,西游记宫迎来了拆除前的最后一批客人。至此,淄博旅游业第一代产品的标志性项目将正式退出历史舞台。从1991年建成至今,淄川西游记宫火了几年,平凡了几年,也冷清了几年,它的辉煌与没落,恰恰是淄博旅游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告别西游记宫,淄博旅游业向着3.0时代迈进。

西游记宫要拆除 市民赶来寻找童年记忆

在刚刚过去的国庆黄金周,冷清了多年的淄川西游记宫迎来了最后一批客人。由于规划需要,西游记宫即将拆除,不少人赶在拆除前来寻找儿时的记忆。说西游记宫承载着很多淄川人甚至淄博人的儿时记忆一点也不夸张。在效益最好的1991年国庆节,西游记宫曾日接待游客1万多人,开业当年4个月门票收入就达到了200多万元。

" 那时淄川城区没啥好玩的,游乐设施基本集中在留仙湖周边,家长带孩子一般都会去留仙湖玩玩,和划船、碰碰车相比,西游记宫算是高端消费,不是每次来留仙湖都能进去玩的。"今年38岁的王先生是淄川人,第一次去西游记宫是上世纪90年代,第二次去就是今年的10月3日了,听说西游记宫节后要拆除,他特意带儿子去看了看。"找回了很多小时候的记忆。不过小时候觉得里面很大,要逛很长时间,现在觉得一会就逛完了。里面的设施挺破了,光线有点暗,孩子小有点害怕。"

10月11日,记者在淄川西游记宫正门看到,门口竖着一面广告牌,上面写着"淄川大事西游记宫即将拆除国庆期间原价30元现价一律10元"。

淄川西游记宫建于1991年,建筑面积4700平方米,有25个景点,曾经是国内景点最多、设施最先进的西游记宫。当记者走进如今的西游记宫内部时,看到的更多的是昏暗的光线下陈旧的设施,不少地方的吊顶损坏,墙面装饰材料脱落,露出砖墙。但从场景、人物设计的精细程度来看,当时项目建设的高水准可见一斑。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淄川西游记宫虽然是从外地学来的,场景都由86版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的美术设计人员设计、制作,刚开业时设施非常先进,由于年久失修,现在的观赏效果已经大不如前。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红楼梦》播出后在全国引起了热烈反响。作为《红楼梦》的主要拍摄地,河北省正定县围绕荣国府搞旅游观光,一下子火了起来。因此,从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全国不少地方兴起了一股"建宫热"。淄川的西游记宫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上马的。

从辉煌到没落 第一代旅游产品退出历史舞台

谈到西游记宫的拆除,淄川区般阳路街道办事处城一社区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夏天亮坦言,淄川西游记宫确实火了几年,但最近这些年经营情况一直不好,就算不涉及留仙湖公园重新规划,他们也决定要拆除了。城一社区位于淄川城区黄金地段,紧邻留仙湖和般河。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城一社区还是城一村,有不少村办企业,是当时淄川城区经济条件较好的村。那时,淄川提出了打造"鲁中商城"的发展目标。为了帮助各村干部开拓思路,当时的城南镇党委于1990年7月组织各村支部书记、村主任到外地考察学习,当时的城一村村委会主任高明升就在其中。

在大连考察时,当地的西游记宫引起了高明升的浓厚兴趣,他悄悄找到西游记宫的管理人员,了解了西游记宫的建设周期、资金投入、客流量等情况。他暗暗合计,能否在淄川的留仙湖畔建一座西游记宫。这个想法遭到了很多人的质疑。在那个中国旅游业刚刚起步不久的年代,当时城一村每年纯收入才100万元,投资700万元建一个旅游项目,很多人觉得风险太大。

1991年年初,镇上的领导又带着城一村两委成员去大连考察。在得到区、镇两级政府的支持后,为了统一大家的思想,城一村两委又于当年3月组织部分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到北京、河北正定等地考察,最终决定干,而且要抓紧时间干。

" 当时村民都到工地义务劳动,从5月17日破土动工,到8月30日完工,只用了103天。虽然是从大连西游记宫学来的,但我们的西游记宫比他们景点多,是当时国内景点最多、设备最先进的西游记宫。"城一村现任村委会副主任王光豹说,1991年9月1日,西游记宫举行了隆重的开业典礼,开业当天接待游客5000多人,门票收入3.8万元。

开业后的最初几年,西游记宫生意一直很好,开业第二年年底就收回了成本。在生意最好的1992年3月8日,西游记宫曾创造了单日门票销售额14.7万元的纪录。西游记宫成了当时淄川区投资见效最快、效益最好的旅游项目。然而,从2003年开始,西游记宫的客流量明显下降,每年毛收入一度降到只有四五十万。

此后,城一社区干脆把西游记宫承包了出去,经营状况并没有起色。在淄川区文化旅游和新闻出版局局长唐加福看来,西游记宫是典型的第一代旅游产品,将影视作品中的场景复制到人们面前,带给人们的是感官体验。

作为淄川区乃至淄博市第一代旅游产品的标志性项目,西游记宫的关门,标志着第一代旅游产品的彻底没落。

巨资拓宽"卡脖" 隧道3000万元投资背后的旅游业展望

从红极一时到冷清关门,西游记宫是淄川乃至整个淄博旅游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在西游记宫被逐渐冷落的这些年,以淄川东部山区为代表的新的旅游业态火爆起来。

去年十一黄金周,淄川东部山区一景区因游客爆满而不得不采取了限流措施。今年国庆黄金周期间,该景区再次出现游客大排长龙的场面,景区于10月2日发布了错时游览通告,个别时段限制中型以下车辆及自驾游散客进入景区,优先安排旅行社团队、网络预订游客进入景区;10月5日,该景区一度出现个别景点拥堵的情况,景区不得不再次采取限流措施。其火爆程度可见一斑。

唐加福认为,国内的旅游产品目前已发展到了第三代,西游记宫这类第一代产品以静态展示为主,只能给人带来感官上的刺激,几乎没有互动;第二代产品侧重于互动体验,可以是人与自然的互动,也可以是人与机器的互动;第三代是精神(情感)体验类产品,比如以农宿为载体的乡愁类产品。这三代产品不是完全的替代关系,经常是同时存在。目前淄博的旅游业刚刚出现第三代产品,还有大量第二代产品存在。

" 乡愁类产品不同于以往的农家乐,农家乐的主要特点是互动、体验,属于第二代产品。而乡愁类产品更多的是满足人们的情感需求、颐养身心的需求。两者是有本质区别的。比如有的景点在黄金周期间推出高端农宿,始终保持景区里只有100人住宿,多了不接待;还有的景区,住宿都是一个个独立的农家院,每个院子都有不同的设计,为的是满足个性化的需求。"唐加福说,旅游产品的升级是旅游产业适应市场需求的表现,是旅游业的供给侧改革。

今年,淄川区提出了"科技与文化双轮驱动战略",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在具体措施上,针对淄川东部山区道路通行条件相对较差的现状,淄川区对连接淄川城区和东部山区的淄中路进行了分段维修,2015年至今年又利用3年时间进行了沥青罩面、加装了防护栏。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位于淄川区寨里镇赵家岭村东南的黑峪隧道,几乎是通往淄川东部山区的必经之地。

这条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隧道,由于当时的设计施工标准不高,以至于通行条件较差,40座以上大客车无法通行。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淄川东部山区的旅游业发展。从今年6月底开始,淄川区专门拿出3000万元资金,对黑峪隧道展开封闭施工,将拓宽、加高该隧道,有望彻底解决"卡脖"问题。

" 一下子拿出3000万元来修隧道,看似很大的一笔投入,其实是非常有必要的。"唐加福说。记者粗算了一笔账,一辆50座的旅游大巴能多带来10名游客,假设每天有100辆50座大巴通过黑峪隧道、每名旅客在东部山区消费300元,则东部山区每天能增加30万元的旅游收入。

后记

最近几年,在产业转型的大背景下,作为老工业城市的淄博在旅游产业上持续发力。今年的国庆中秋黄金周期间,淄博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540.9万人次,同比增长15.1%;实现旅游消费48.6亿元,同比增长17.2%。高青在河之洲水上乐园开业、农家乐项目有声有色,桓台马踏湖湿地公园升级改造、红莲湖配套游乐项目进展顺利,周村古商城北片区项目持续推进,临淄围绕齐文化打造的旅游品牌越叫越响,淄川东部山区旅游越来越火,博山原山森林公园冲击5A级景区,沂源天湖旅游度假区水上运动项目启动……以上种种,都让我们对淄博旅游的未来充满期待,相信上面那组数字会以更大的幅度被不断刷新。

初审编辑:马鑫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