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旅行计划书
*本文只能在《好奇心日报》发布,即使我们允许了也不许转载*如今这个时代,有条件的人总在追求可以分享到社交媒体的极致体验,太空旅行可以说是他们的终极目标,只有最最富有的人才
*本文只能在《好奇心日报》发布,即使我们允许了也不许转载*
如今这个时代,有条件的人总在追求可以分享到社交媒体的极致体验,太空旅行可以说是他们的终极目标,只有最最富有的人才能负担得起。据说,布拉德·皮特(Brad Pitt)和凯蒂·佩里(Katy Perry)就各自支付了 25 万美元,报名参加企业家理查德·布兰森(Richard Branson)旗下维珍银河公司(Virgin Galactic)组织的太空之旅。尽管在2014 年,维珍银河的一艘宇宙飞船在试飞中坠毁,导致一名飞行员丧生,但这并没能动摇他们飞向太空的决心。
现在,一家名为“公理太空”(Axiom Space)的公司又为那些热爱冒险的富豪提供了令人心动不已的机会:一场为期 8 天的太空旅行。虽说旅途可能不怎么舒适,但这将是一次奢华体验,而且还带有几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光环。
不久前的一个周三,迈克·苏弗雷迪尼(Mike Suffredini)正绕着他那铺有灰色地毯的办公室踱步(他是个土生土长的休斯顿人,曾在 NASA 工作,现在则是公理太空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最后在一个电话亭大小的木质隔间前停下了脚步。
“它可不是纽约的旅馆房间,”他说着耸了耸肩,似乎在为隔间的大小赔不是。
“其实它跟纽约旅馆的房间差不多!”公理太空市场总监加布丽埃尔·蕾恩(Gabrielle Rein)说道。

“它”指的是一间模拟客舱的雏形,设计完善后就将成为民用空间站里的太空舱。公理太空公司目前正在修建多座类似的空间站,它们既是精品酒店、成人太空营,也是 NASA 级别的研究基地,能够与地面保持 250 英里(约合 402 公里)左右的飞行距离。公理公司还为此请来了经验丰富的法国设计师菲利普·斯塔克,后者曾装饰过高档酒店套间,也设计过面向大众的婴儿监护器,如今则负责装修这些空间站里的太空舱。他在墙上铺了一层鼓鼓囊囊、带有衬芯的奶油色仿麂皮材料,还安装了数百个 LED 小灯,它们会根据时间变化以及空间站与地球的相对位置发出不同的光线。
斯塔克在一封电子邮件里写道:“我希望设计一个舒适、友好的卵形空间,墙壁要非常柔软,能够与人体在零重力下的活动相协调。”他说,自己预期的效果是“第一次接近无限。旅客应该能全身心体验到自己在宇宙中漂浮的感觉。”
做好准备,迎接太空漫游一族(cosmos-scenti)的崛起吧。
苏弗雷迪尼一共在 NASA 花了 10 年时间管理国际空间站,这座庞大的研究基地已有 20 年历史,常年在近地轨道上飞行。因而,相比于布兰森以及亚马逊创始人、蓝色起源公司(Blue Origin)负责人杰夫·贝索斯(Jeff Bezos)而言,苏弗雷迪尼具有一定优势--至少他自己是这么认为的(公理太空公司的 60 名雇员中,绝大部分都有在 NASA 工作的背景)。
“蓝色起源和维珍银河公司会把旅客送进太空,而不是在近地轨道上飞行,”他说,“他们能提供的体验很不错,你有 15 分钟处在微重力状态,然后能看到地球表面的曲度,但这和从太空俯视地球的感觉不一样,你没法静下心来思考。”
当然了,旅客还可以把照片分享到 Instagram 上去。
“到时候会有无线网络,”苏弗雷迪尼表示,“大家都可以上网。你可以打电话、睡觉,或者看看窗外的景色。”
或许,这么棒的体验会让旅客流连忘返。

这幅太空舱效果图让人不禁要提出抗议:“快把舱门打开吧。”
想想费用!还有幽闭恐惧症!据推测,斯塔克设计的空间站将于 2022 年对外开放,但公理公司表示,他们最早从 2020 年起就可以将好奇的旅行者送入轨道(不过别忘了,凡是和太空有关的项目通常都会被推迟数年、甚至几十年之久)。这些旅客只能将就一下,住在条件相对较差的国际空间站里,毕竟国际空间站除了与公理公司合作外,还与其它民用空间站有合作关系。
公理公司的空间站可以容纳包括 1 名专业宇航员在内的 8 名乘客。他们每人都要为这趟旅程支付 5500 万美元,其中涵盖了 15 周的培训项目。大部分时间里,他们都会在约翰逊太空中心(Johnson Space Center)接受培训,那里距离公理公司总部仅有 10 分钟车程。此外,旅客还有机会搭乘伊隆·马斯克(Elon Musk)的 SpaceX 火箭进入太空。苏弗雷迪尼表示,目前已有 3 人报名参加了地面培训,费用至少需要 100 万美元,但他拒绝透露这 3 人的姓名。首次旅行只需 5000 万美元,“已经很便宜了!”他说道。
“主要是起降的成本很高,”苏弗雷迪尼解释说,“搭乘火箭升空很费钱。要知道有些人”--他指的是那些竞争对手--“如果他们的报价比我们低得多,就说明这些人根本就不了解行情。”
可以说,这是一场太空资源争夺战。今年 4 月,另一家总部位于休斯顿的航空航天公司 Orion Span宣布,其打造的豪华太空酒店 Aurora Station 将为旅客提供 12 天的航程,每人需支付 950 万美元,但公司并没有提及搭乘火箭往返的费用。(同时,NanoRacks 公司也表示将通过回收废弃火箭上层建立太空“哨所”,并搭建可以供游客观光的“近太空”居住舱。毕格罗宇航公司[Bigelow Aerospace]则宣布将把可充气式大型太空舱送入轨道,不过太空旅游并不是他们的主营业务。)
菲尔·拉森(Phil Larson)曾担任美国前总统奥巴马的太空政策顾问,也曾供职于 SpaceX 公司。在他看来,未来几年内太空旅行的费用不会大幅下降。他表示:“这些修建居住舱和哨所的公司都很棒,但我们要解决发射成本和运输的问题。这是个非常棘手的大麻烦,许多人都避而不谈。”
除了费用,前往太空旅行还有什么限制吗?旅客必须年满 21 岁(但是不设上限),而且需要在正式培训前通过体检,以及各种必要的测试,比如考验意志品质的项目,让你到人体离心机里去转转(哪怕只是观看YouTube 上的视频也让人难以忍受)。“你不仅能体验到超重的感觉,还会被关在罐头一样的小房间里--真的,要是你有幽闭恐惧症的话,在这里就能体会得到了,”苏弗雷迪尼解释道,“试过的人有一半在开始两三天里都会觉得恶心,8 天以后基本上就能克服了。要是你身体很好、从来不生病的话,来我们这里试一试吧,保准会病倒!”
公理公司的旅客乘火箭往返空间站时,需要穿上 NASA 级别的宇航服(躯干部分由玻璃纤维制成,含有一根可以让人小口喝水的吸管。对了,里面还有一张尿布)。在设计师皮尔·卡丹(Pierre Cardin)、帕科·拉班内(Paco Rabanne)以及安德烈·库雷热(Andre Courrèges)提出太空时装概念许多年后,公理公司也在与一家高端欧洲时装屋洽谈合作,为旅客量身定制抵达空间站后穿的休闲服饰,但公司拒绝透露这家时装屋的具体细节。市场总监蕾恩表示:“我们会为每位旅客定制服装,他们愿意的话,还可以加上自己的标识。这份纪念品很特别,也是一种奢华体验。”

从这幅效果图来看,太空里似乎从未发生过可怕的事情。
在 132 万英尺的高空露营公理公司的太空计划极其宏伟。毕竟到目前为止,宇航员在太空中的生活一直都非常艰苦。约翰逊太空中心有一座实物大小的国际空间站模型,暗棕色的内墙上固定着一排暗灰色的把手,用来在失重环境下固定物品和人员。一位导游别致地把舱内的卫生间叫做“便盆”(potty),里面也没有淋浴设施。
苏弗雷迪尼表示:“只有少数几位旅客体验过绕地轨飞行,他们的太空游实在算不上豪华,而更像是在露营。”公理公司的空间站里会装把手,但幸亏有设计师斯塔克加盟(苏弗雷迪尼此前并不知道他的大名,最早还是公司的品牌顾问建议他们聘用了斯塔克),把手上会被镀上金粉,或者包上柔软的皮革,手感就像梅赛德斯汽车里的方向盘一样。公理公司设计的私人太空舱里将配备电子屏幕,用来观看 Netflix 或其它娱乐节目。在太空里确实没什么可做的,但出舱来一段太空漫步也不是不可能。空间站里还会建造一座巨大的玻璃穹顶,旅客可以聚在一起欣赏地球全景,或许还能喝上一杯酒精饮料。
公理公司总工程师迈克尔·贝恩(Michael Baine)介绍说:“葡萄酒和鸡尾酒都没问题,但啤酒和碳酸饮料就不行。失重环境下,胃里的二氧化碳没法分解,所以会导致严重腹胀。”(这不禁让人联想起电影《查理和巧克力工厂》里,会让人悬在空中的气泡饮料)。

可以改装成壁橱的行李箱!
除臭剂是必不可少的。苏弗雷迪尼表示:“会有个卫生间让你擦一擦身子。”
苏弗雷迪尼今年 59 岁,2015 年从 NASA 退休时就打算创办一家商业太空公司。他喜欢使用俗语(比如把葡萄酒称作“葡萄藤的产物”),做介绍时也特别详尽。离开 NASA 后不久,他就成了工程设计公司 Stinger Ghaffarian Technologies 商业太空部门的负责人。2016 年,他创办了公理太空公司,迄今已募集了超过 1000 万美元资金。
风投公司 Hemisphere Ventures 创始人、公理太空早期投资方丽莎·里奇(Lisa Rich)回忆说:“我们见了他们的工程师和计划书,还请了专家仔细盘问他们,对公司做了深入分析。所有结果都表明,‘这家公司绝对值得投资,我们一定要抓住机会。’”
“在约翰逊太空中心,迈克走在走廊上,一路都有人向他打招呼,”里奇补充道,“他本身就是个传奇人物。”
苏弗雷迪尼的职业生涯一直以太空为中心。他表示:“和大家一样,我看着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的镜头,觉得 NASA 很酷,所以想来这里工作。”不过,尽管他监督过许多次飞行任务,但本人从未进入过太空,也不打算亲自去公里太空的空间站看看(被问及这点时他迟疑道:“我们要解决谁来替我出这笔费用的问题。”)
但苏弗雷迪尼认为,能否在太空领域取得进步事关人类生死存亡,而成立公理公司很有必要。他的公司或许迎合了富有的冒险家,但他坚称自己是个理想主义者。
“如果只是去去就回,那不叫开拓宇宙,”他说,“你一定得开拓宇宙才行。”
开拓者中包括那些尚未把宇航员送上太空的国家(一家德国机构正与公理公司洽谈,希望能把德国第一位女性宇航员送入太空轨道)、材料科学研究人员、试图了解人体在大气层外工作机制的生物学家,或许还有家居用品制造商特百惠(Tupperware)。
“他们很有兴趣和我们合作,”苏弗雷迪尼表示,“比如检验各种容器、研究怎样才能用比较环保的方式煮饭烧菜。但有了这个想法--有了我们这个伟大的想法后,就会遇到清洗碗碟、擦拭微波炉的问题。有谁想干这种活儿呢?过不了多久,我们就要给每批乘客配备一名管家了。”
翻译:熊猫译社 智竑
题图及文内图片(未标注)版权:Axiom Space
© 2018 THE NEW YORK TIMES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