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公务员集体旅行

(识局微信公共账号zhijuzk)看到识局君最近的征文启事,本来不准备投稿的,因为觉得自己的经历不符合要求,但是看到最近发出来的几篇文章,又觉得自己勉强算是符合,现在就简单谈谈自

(识局微信公共账号zhijuzk)

看到识局君最近的征文启事,本来不准备投稿的,因为觉得自己的经历不符合要求,但是看到最近发出来的几篇文章,又觉得自己勉强算是符合,现在就简单谈谈自己“三进三出”的经历和想法。

简单介绍一下。

一进:本科毕业于全国唯二的一所大学,考取了某地区选调生,拟入职某科技口副科级岗位。

一出:毕业前夕终究没经受住诱惑,在向当地组织部门同志说明原因并诚恳道歉后解除协议,以免学费+全额奖学金+生活补助(全由留学目的国提供)赴欧洲大陆某顶尖学府攻读硕士研究生。

再进:硕士毕业后,在外企、港企、国企、民企、体制内储备人才等offer中,选择了一线城市的储备。

再出(未成功):入职后开始认真考虑寻找体制外工作并付出实际行动,其间进入多家单位终面,还与识局君擦肩而过。

终进:一年后确定选择,并在落户后考取公务员身份。

未出:先卖个关子。

一进:为什么做选调生?

首先,家庭出身是在部队机关大院,虽然地处三线省会城市核心地块但内部生活外界相当隔绝,家庭虽然不富裕,但从未匮乏,且父母所在单位或是以工作业绩为导向,或是没有任何业务,人事关系简单,所以我对物质追求、人事斗争等方面全无概念。

当时一直顺风顺水在区、市、全国最好学校(之一)念书,与社会接触局限于实践考察、参观访问等,浮于表面,从未有过关乎利益得失、日常生活的接触,觉得进体制比较适合自己的成长路线。

其次,学校的就业导向,是“入主流,上大舞台”、“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扎根基层,无悔青春”。很多同学都去了或偏远、或艰苦、或贫困,甚至不乏远海、高海拔、形势严峻等地区,并且沉心静气毫无怨言。耳濡目染四年,也想去祖国需要的地方贡献力量。

最后,本来打算申请顶尖课题组的博士项目继续深造,但是遇到大小年和一些玄学的原因(比如宿舍集体聚餐去了“全拒得”),没有拿到理想的offer,于是开始考虑直接就业。

一出:为什么放弃?

因为一个offer。首先,这是个硕士项目的offer。之前直接申请顶尖课题组的博士项目失败,一个重要原因是自身的竞争力不够。

有这所学校的硕士文凭和该课题组的研究经历以及导师的推荐信,未来申请博士项目的竞争力会明显增强,可以继续从事自己热爱的科研。

当初很多一起毕业没有好offer的同学室友都去不错的课题组做了一年学士后,他们来年全都拿到了领域开创者/诺奖得主/学术新星的博士项目offer。

其次,这所学校的声望极高,然而各种国际排名不在前列,一是该国非英语母语国家的国际学生非常少,二是学校走精英路线规模小,【教职员工/学生比接近2/1(没错,不是1/2)】,因而发放的奖学金、获得的教学研究资源、甚至以该校学生身份在该国生活可以享受到的便利都非常诱人。

最后,该国文化底蕴、旅游景点、美食异常丰富(应该可以猜出是哪里了),在欧洲大陆旅行也非常方便。

简而言之,就是对学术的喜爱、对玩乐的追求、对就业的逃避。

二进:为什么又选择储备项目?

首先,放弃以学术谋生的想法。又可以细化为几个因素:

一、对现实生存的思考。由于本科毕业后博士项目申请的不顺,我们一群整天沉迷于探索研究、极少讨论过世事生活的室友第一次开始认真考虑人生怎么过的问题。当时主要达成了几个共识:

(一)人生就是要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如果喜欢做学术只要饿不死也会坚持做。

(二)从事基础研究,如果不能做最顶尖的课题,那么还不如不做,说不好听点绝大多数研究(包括我们本科发的一些二区以外的sci)都是垃圾,以后都不希望出现在自己的简历上;

(三)很多听上去不高大上的工作(开个小饭馆、做家小外贸、当个公务员)都足以支撑体面、甚至是充裕的物质生活。

二、对花花世界的了解。留学期间,大牛老板一再强调,生活第一,工作第二,并且课题组严格执行朝九晚五、周末全休的制度,想要加班还要申请,并且出于安全考虑不允许只有一个人在实验室工作(可以一个人来查文献喝咖啡)。大量的时间被用来旅游、逛吃、看展,发现了科研以外的世界也很精彩。

三、身体老了。本科大二开始进课题组,从大三独立承担课题开始,除了上课、运动、打游戏(划掉)以外的时间,几乎都在实验室。

以我所在的课题组为例,一般是早八晚八的,周末休一点五(半天例会)。但我几乎天天都是早八晚二、晚三,周末休一,并且天天极其亢奋,一到深夜就一边做实验一边功放摇滚跟着嚎。

其他几个热爱科研的室友的作息也是如此(比如每晚看文献到充电台灯没电),现在想来,从事自己真正热爱的事业从来都不会觉得累,只有兴奋。

然而身体不这么觉得。终于有一天发现熬不动了。

其次,选择回国发展的原因:生活环境、事业发展。

一、生活环境。简单地说,欧美就是好山好水好寂寞,回国就是好脏好乱好热闹。

留学期间的娱乐活动就是聚会、烤肉、喝酒、看球,没有什么内容还每次大家都很尽兴。但是对一个习惯于开黑打游戏、K歌、密室逃脱、桌游、手工DIY等诸多娱乐的中国人,还是太无聊了。

并且就算是享誉世界的烹饪美食,对我来说也远比不过烧烤摊、火锅店、川菜馆、小笼包…….

而且语言水平还没到像用母语那样可以胡吹乱侃的水平。

二、事业发展。不得不承认,华人在外国的发展是有天花板的。学术研究由于它的高门槛,已经相对公平了,只有能力超出同辈一大截,才有可能在相同的平台上“公平竞争”。

作为缓缓没落中的老牌资本主义,用高税收维持高福利、宽松移民政策维持人口增长、政治正确维持社会稳定。勤奋的人被收取大量税收,能力出众的纷纷流向美国;懒惰的人坐享福利过着体面的生活,偶尔偷拐抢骗打发时间顺便创收。

相比较更喜欢勤奋拼搏的国内(虽然也有自己的问题)。

分别在不同的行业领先外企进行过参观、做过长期实习,在港企、国企民企完成终面并进入进行深入了解,在创业民企做过长期实习,对体制是从小到大耳濡目染的理解。

拿到几个offer后权衡了下,可能由于是传统行业,几家公司开出的起薪没有明显差别:

外企的offer派驻在华的要么是买办要么是吉祥物(研发),通过前辈了解到里面各种奇葩,后来前辈也跳槽了;港企面试过程是一周里天天大量喝酒通宵,做项目方面感觉身体受不了;国企是一家医药企业,研发就是吉祥物,重要的是和各监管部门、医院打通关系;民企太累。

储备人才项目来招聘的领导宣讲特别有感染力和真情实意,一点没有架子,也有本科师兄树立的典型并且诚恳和我们分析利弊,同批招录的基本全是本科清北复的研究生,交流起来很适应,并且留学后国内关系几乎全断、办事也不了解,进入体制重新建立起各种关系、办事会方便不少,而且储备不像选调生只要国内应届生,留学生也可以参加(不知道现在选调有没有招留学生的)。

最终选择了储备。

再出(未成功):寻找体制外出路

入职没多久,我又开始另谋出路了。并且积极赋予了实践,也进入了一些终面,虽然还没拿到offer。为什么又想要出去了呢?

首先,物质压力。

一线城市的房价不多说了。那时才切身体会到我家的经济条件哪里是不富裕,应该是赤贫,全家全年收入不吃不喝也就买个厕所了。

以当地公务员的收入,买房更是无从谈起。接触到的当地居民对经济非常重视,一个人的经济实力基本上就是他的一切,“复旦一本不如周浦十八本”。

受此影响,我也开始考虑,如果我考上公务员,一年的收入也就勉强买个厕所,还是不带浴室和洗手池的那种。现实一点,还是出去挣钱吧。

其次,工作环境。

入职的是很基层的单位,领导都是很有水平的(除了经常强行介绍对象);同事有整天不干活的(导致我工作量很大),有应付了事的(导致我头很大),有不知为何搞事情的;服务对象不讲道理的还算好的,有提着刀的、有拖着瘫痪老人不走的、有宣称感染严重传染病的,听说还有拎着煤气罐来的。

工作体验不好,而且暂时也看不到什么职场上的上升通道。

以及该办的手续都办好了。落户落好了,中学、大学校友组织也都找到了,当地的圈子逐步建立起来。

终进:考取公务员身份

如同当初一个offer让我放弃了选调,这次一套房子让我坚持留在体制。

落户批复刚下来,手续还没办完,父母就火速飞来,在一个双休日内完成看房选房签合同付首付办贷款,买下外环内一套89平米新房。突然发现自己最大的经济压力没了。这时才发现自己对社会整体家庭收入水平的认识还停留在90年代的水平。

之后参加了几个层面比较高的培训,认识了一批发展良好的体制内前辈,觉得氛围很好。

于是凭借自身素质和考试能力很轻松地裸考通过了笔试面试顺其自然就入职了。入职一年刚刚转正后即被上级核心单位借去,并且接手后很快进入状态取得明显突破。

未出:按照自己的想法过好一生

犹犹豫豫似进非出折腾了这么久,最终决定暂时稳定在体制内了。

然而并没有甘心在体制内兢兢业业终我一生,也没有心神不安时刻伺机或者长期谋划跳出体制。

工作时间和加班时间,我兢兢业业,尽力做到最好,有考核评比的一定要做到最好;业余时间,我有自己的学习和爱好,并且努力尝试将业余爱好合法变现的通道。

个人认为体制最大的优点是弹性,可以拼搏进取,献出自己全部是时间和精力,向仕途的高点冲击;也可以固守本职,专心于自己分内之事,享受合规的业余时间,遇到变故也有单位兜底。

最大的缺点,也是弹性,越是冲劲十足想要施展拳脚,越能感受到被大网束缚的掣肘。

对我来说,体制就像是一列高速平稳前进的列车,让我可以平心静气地服务于此,同时瞭望观察窗外的风景,可以在合适的时机上演跳车大戏,也可以随着列车抵达终点。

编者按

欢迎更多相关经历的分享以及纵深讨论来稿(投稿请发:content@ishiju.com)。

离职公务员现状系列之一:公务员六年后,我选择了去全职读研

离职公务员现状系列之二:当别人跳槽离开体制时,我却从银行考进了公务员

离职公务员现状系列之三:公务员六年后,我选择了去全职读研(续)

离职公务员现状系列之四:进入企业后,我不仅是年收入翻了三番

离职公务员现状系列之五:辞去公职读研后,我仍然想重新回到公务员队伍

离职公务员现状系列之六:离职下海的老局长,鼓励自己女儿考公务员

离职公务员现状系列之七:我开除了那个入职我司才7个月的前公务员

这是我见过的最壮烈的公务员辞职

更多区域经济、园区经济、产业经济信息,尽在识局网!还在等什么,赶紧进入www.ishiju.com 吧!

zhijujk | 识局

我们是识局团队!

欢迎加入识局君的朋友圈--“识友会”。),身份信息核实完毕后,小秘书会将符合条件的朋友请进识友会微信群。

读者投稿:content@ishiju.com

申请转载:fanww@ishiju.com

广告合作:contact@ishiju.com

招商与园区运营合作:daimh@ishiju.com

人才应聘:hr@ishiju.com

业务联系电话: 021-68407696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